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经典常谈》【寒假自学课】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经典常谈》【寒假自学课】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经典常谈》【寒假自学课】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经典常谈》【寒假自学课】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经典常谈》【寒假自学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讲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作者介结

创作背景

名著概说

基础知识整本书阅读

章节概述

阅读方法

考点聚焦

作品主题

阅读

艺术特色

名著推荐

经典常谈

阅读方法

小试牛刀

读经典的意义\

闻读蚯梭心突破

名句摘录]

名家评说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

东海县。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

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一一《诗》月刊,倡导新诗。后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

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及叶圣陶合著的《精读实指

导举隅》等。

二、创作背景

朱自清先生在写作《经典常谈》的1938—1942年间,不仅同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与其师

范学院国文系任教,而且还自1934年开始即参与到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

的编写工作中,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彼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

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

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但态度调整并非简单

的立场反复,“新文化人”依旧是在当初“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完成的对于传统的接纳。

1937年10月,负责统筹这一工作的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可自己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

这成为了他在日后写作《经典常谈》的直接缘起。而朱自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遵循的标准也是完成

一部“一般的读物”而非“考据的著作”。可见在他的自我期待中,相比于追求学术与文学层面上的

价值,此书的主要功能乃是实现对于传统经典的教育普及。也可以说,《经典常谈》虽是一本小书,

但昭示的却是“新文化人”自我演进的大道。朱自清凭借其站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与教育史的

多重背景的交汇处,为“新文化人”应当如何回应这一问题成功地“发凡起例”。

三、名著概说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80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

典。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解字》、《周

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

书》、诸子、辞赋、诗、文等,亦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经典常谈》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

精髓。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

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止匕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朱自清先生在这

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一一四书五经,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

《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

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

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四、章节概述

1.第一章:《说文解字》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

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

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第二章:《周易》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

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

易》。

3.第三章:《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

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

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

代表这一类。

4.第四章:《诗经》

诗的源头是歌谣。

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

等等。

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

“《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

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5.第五章:《三礼》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那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

《礼古经》已亡失,《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

《周礼》则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

《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

“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

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

6.第六章:《〈春秋〉三传》(附《国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

之中,公羊毂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按三传的看法,《春秋》

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

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

7.第七章:《四书》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

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

“义”“利”其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8.第八章:《战国策》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

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

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9.第九章:《史记》《汉书》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

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候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

家班固编撰,《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奉诏续写。与《史记》《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

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约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

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10.第十章:《诸子》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

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这些人也都根据他们自己的见解各

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

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

学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11.第4^一章:《辞赋》

辞:《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

大约汉时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从《诗经》到《离骚》,能看出句子由短而长、由齐而

畸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汉时称这种体制为

“辞”,刘向将这些作品编著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赋: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荀赋和

屈辞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他模拟屈原的体例,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

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

12.第十二章:《诗》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

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

绝句,称为近体;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

的。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求新、求变,便都是进步。

13.第十三章:《文》

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

之风大盛,游士最重说辞,墨子则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

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辞赋后世称为“楚辞汉

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唐朝

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及至宋代文体大变,又称为“散文”。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

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

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

五、作品主题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

著作全书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梳理与讲解,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是读者了解和学习中国

古代文化典籍的佳作。

六、艺术特点

①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朱自清讨论儒家经书时,从古代社会的思想状况去认

识这些典籍的形成,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

的精神。

②注意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朱自清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

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

③精彩的学术散文。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

有弓人入胜之处,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

@@@®

七、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

定义: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要求在阅读时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

容不贪多求全,实现自己的兴趣,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可。

浏览目录不管是根据兴趣还是带着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都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内容

和结构。比如从《经典常读》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分别介绍了一种或一类经典,非常便于我们

选择性阅读。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

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

循着兴趣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先读《诗》《文》。对历史感兴趣,可先读《战国策》《史

记》。还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展到其他部分。比如读《文》时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兴趣,

就去读对这个群体介绍更详细的《战国策》。

带着目的带着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

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

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

八、读经典的意义

1.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

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2.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

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4.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考点一:整本书阅读

例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

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

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

编年体等多种体裁。其中《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根据《说文解字》中造字的六个条例说明,“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

“江”“河”是形声字。

考点二:阅读方法

例2: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

这一建议?请结合教材中《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中的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考点三:阅读收获

|AJ

例3:下面是名著《经典常谈》阅读课的课堂现场片段。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参考目录,围绕你

所选的兴趣点,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H^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老师:《经典常谈》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

典的书。同学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请结合选读内容,各抒己见。

同学甲:我对历史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知道了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除《史记》

外,其他的都是仿照《汉书》断代成书。

同学乙:我对古诗感兴趣。从《诗第十二》我知道了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用诗

来抒写时代,表现更广大的人生。比如这学期学的《石壕吏》就是记录了安史之乱时老百姓的悲惨生

活,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

老师:《经典常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选读相应的书籍。

考点四:名著推荐

例4:请选择一位同学,依据其要求,向他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篇目,并结合篇目内容说说你

的推荐理由。

A同学:读完苏秦的故事,我对诸子百家的那一段历史很感兴趣,有哪些史书适合我看呢?

B同学:我对诗歌感兴趣,很想知道它完整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我应该看哪几篇呢?

附:《经典常谈》部分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诗经第四四书第七辞赋第十一

周易第二三礼第五史记汉书第九诗第十二

尚书第三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文第十三

我向同学推荐(篇目),

理由:

»基础过关

1.选出对《经典常谈》表述布•送的一项()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

文化经典的著作。

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

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史记》作者左丘明,字子长。他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

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

D.墨家的创始者是墨翟。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而且是制造战争器

械的专家。

2.下面各句出自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该书讨论儒

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

B.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C.《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前

私塾入学都是从“四书”学起。

D.《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

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3.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是同学们对传统文

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分十三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

文学性。

B.《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

写作。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列国策士游说辩论之辞。

D.宋代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

“四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

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

需要运用理性的、目的性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

5.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与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过来的,名字里包含了

对人格和个性的勉励。

B.朱自清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江苏、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这让作者对中学生的认知与兴趣有

了更深的了解,为《经典常谈》一书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相仿的文章构成,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介绍作者认为中

学生有必要了解的古典书籍。

D.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里有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也介绍了当时学界对于相

关古典书籍的前沿见解,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孔子提倡采用断章取义的简单办法来理解《诗经》内容,并且用“思无邪”三个字来评价

这三百多篇歌谣。儒家用《诗经》教化门人,使其明白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教化的具体方法就

是、雅、颂、、、统称为“六义”。(《经典常谈》)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该书一共十五卷。前十四卷是对文字

进行解说,字头用小篆书写,该部分具体阐述了“六书”的内容和起源。这里的“六书”包

括、、、四种造字方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经典常谈》)

7.《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其中,

东汉许慎的文字学经典放在了首篇,西汉司马迁的首创了“纪传体”。

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说说其中的“小学”和《〈说文解字〉第一》中说的“小学”含义有

什么不同。

他说,古来有小学大学。小学里教洒扫进退的规矩,和礼、乐、射、御、书、数,所谓“六艺”

的。大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所教的都切于民生日用,都是实学。《大学》这部书

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规模大,节目详:而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

(节选自《四书第七》)

9.八年级一班开展了集体阅读《经典常谈》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活动,活动后又举

办了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阅读分享会,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

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

只要将情表达清楚就可以,用不着费话。事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

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

10.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

他根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

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

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

语段选自《经典常谈》之《〈>第八》,作者是(姓名),语段中“他”是指—

(人物名),画线句就是他勤奋学习的典故“”,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属于—

派。

》提升专练

1.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

《诗经》。

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

事为主。

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陶渊明是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的第

一人。

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

己生活。

2.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

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

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

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

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3.根据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孔子用

“"的方法来解释《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四书》包括《大学》《中庸》

《论语》和。

4.八年级(3)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名著,下面是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