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类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_第1页
思辨类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_第2页
思辨类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_第3页
思辨类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_第4页
思辨类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4思辨类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

突破高考作文题(原卷版)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埃”,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23年1月,美国北密歇根大学一位教授给所教的一门课程评分时,发现获得全班最高分的论文是用

人工智能写的。10月,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协同人工智能创作的《机忆之地》获得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

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材料二:

人工智能一直尝试在文学创作中取得“成绩”。伴随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创作出现更加蓬勃的势头,

并试图对整个文学生产链条产生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出现,

引发热烈讨论。

材料三:

作家李敬泽说:“训练得当的话,就一般写作而言,人工智能很可能也写得不错。这就意味着,写作

者要提高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很可能会越来越强,这对人类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中学“新时代文学社”举办主题为“科技文明时代,文学当何为?”的座谈会,探讨科技文明时代文学

的处境与未来。请你以一个与会的中学生身份,写一篇交流发言稿,阐述你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符合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史学中有得失兴替;文学里有兴观群怨;伦理中又有礼义

廉耻...

材料2:当下社会,有人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宣扬封建纲常。如某儒学专家在讲座中大谈“女德”,某

地出现“埋儿奉母'’的公益广告O

材料3:“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

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恩格斯

材料4:大型舞蹈剧《只此青绿》以向传统文化致敬为目标,从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中吸取灵感,用一个穿越的故事表现王希孟创作的过程。新颖的视角与现代舞台灯光音效等技术完美结合,

给人新颖的文化体验,让大家感受传统画作与现代舞蹈完美结合的魅力。

有人认为“传统往往是创新的包袱”。试就以上任意几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⑧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了上面《我们的裁缝店》的片段后,几位同学有了以下的交流。

甲:我好喜欢这种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密的感觉。

乙:可这种没有边界感的处事方式却让我感到难受,我更喜欢明码标价清清楚楚地交易。

丙:我感觉你们俩实际上是在谈“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的不同。

T:那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呢?

上面的交流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

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写道:“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

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

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袁隆平在对待“真理”与“权威”上的态度与做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方甄选举办的省级专场中创作了一系列“小作文''文案,这些文案文采斐然,且饱含了对山西这片土地

深深的热爱,受到网友的喜爱。这些小作文火爆全网,每次出外场人们第一期待的就是董宇辉的小作文。

然而,随着东方甄选“小编”在一条宣传视频里留言,称:“每一次小作文制作,都是主播在镜头前,背后是

文案创作团队、拍摄团队、剪辑团队的小伙伴们,大家协作,才有了一篇篇专场小作文。”导致东方甄选两

天掉粉10多万,股价大跌,市值蒸发30亿。一时间,董宇辉“小作文'’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

此次事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讨论和争议。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议论要有针对性;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中庸》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的意思是广泛通达地学习,它强调

了吸收知识的重要性;“审问”的意思是审慎深入地追问,它强调了答疑解惑的重要性;“慎思”“明辨”

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笃行”的意思是

坚定果决地执行,它强调了践行学志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治学,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博

学”“审问”这样的求知过程和“慎思”“明辨”这样的理性思考,更离不开“笃行”的实践。

请结合材料,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任选两到三个关键词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与时代相处的方式多样,有人选择与时代合唱,有人选择独自吟唱,有人觉得不尽如此。对此,你

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与课内所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梦想时,感觉生命之美丽;我清醒时,感觉生命之责任。

品读上面句子,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

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

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

大智慧。

某某中学举行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体现你的认识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锤书学贯中西,学识渊博。他的记忆力被国外一些媒体誉为“照相机式记忆“,凡是他看过的东西就像

照相一样记在大脑中。后来,钱锤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是好读书,不仅读,还做笔记,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

忘。

钱锦书的做法对我们学好语文有很大的启发:既要坚持读书,也要做笔记,还要常常温习。请你就“读

书、笔记、温习”这一主题,谈谈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马塞尔•普鲁斯特

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梁文道

材料二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巨轮行稳致远。我们不能忘怀革命年代那铮铮血骨,不能忘怀建设时期

那点点微光。历史可以过去,但永远不能忘却,那些凛凛于世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在祖国日益强大的每个

瞬间涌上心头...

记忆是心灵的旅程,也是时代的剪影,彰显着时间的美学和岁月的奔赴。

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心灵・记忆•时代”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长得漂亮又做事干练,本应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人生,可事实正相反,她的结局

很悲惨:“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曾雪芹在《聪明累》里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归结于“聪明”,

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聪明不好吗?聪明好,但若不能上升为智慧,则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

种格局。聪明人看眼前,智者看长远;聪明人看局部,智者看整体……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一”是最简单的一个字。“一”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自古至今,“一”字的字形始终

未变。“一”同时也是中国汉字意蕴最丰富的一个字。“一”可以象征创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缤纷世界源于质朴的初始;“一”可以象征勇气,“一览众山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种俯视一切、

不怕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激荡人心;“一”可以象征团结,“一呼百应”“万众一心”,无数个体因为同一个信

念聚成一堆火,拧成一股绳……

假如你是中国汉字博物馆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汉字“一”?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