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
冷题11化学实脍基砒
[2023年高考真题』
考点一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1.(2023•全国甲卷)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O.lOOOmol•广的NaQ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
的有
①天平②温度计③土甘烟④分液漏斗⑤容量瓶⑥烧杯⑦滴定管⑧酒精灯
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C.②③⑦⑧D.①⑤⑥⑧
【答案】D
【详解】实验室将粗盐提纯时,需要将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然后将其中的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依次用稍过量的氯化钢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该过程中有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烧杯、漏
斗和玻璃棒;将所得滤液加适量盐酸酸化后蒸发结晶得到较纯的食盐,该过程要用到蒸发皿和酒精灯;用
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有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需要用到天平、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综上所述,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⑤容量瓶、⑥烧杯、⑧酒
精灯,因此本题选D。
【详解】A.Na2CO3固体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所以不能采用加热碳酸钠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碳,A错
误;
B.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能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应采用蒸储来分离,B错误;
C.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验证其漂白性,不能验证酸性,C错误;
D.测量氧气体积时,装置选择量气筒,测量时要恢复到室温,两边液面高度相等,D正确;
故选D。
3.(2023•山东卷)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稀盐酸:配制A1CL溶液
B.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
C.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
D.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
【答案】D
【详解】A.实验室配制AlCb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以抑制AF+水解,A不合题意;
B.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时常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B不合题意;
C.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反应原理为:3Ag+4HNO3(稀)=3AgNCh+NOT+2H2。,C不合题意;
D.苯的磺化是苯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苯磺酸的反应,故不需要用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D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3•山东卷)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C.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毛(石棉布)灭火
【答案】A
【详解】A.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故A错误;
B.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尽可能减少酸或碱对眼睛的伤害,再用20%的硼酸中和残余的碱,故
B正确;
C.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正确;
D.活泼金属会与水反应,所以燃烧起火,用灭火毛(石棉布)灭火,故D正确;
答案为A。
5.(2023・湖南卷)下列玻璃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不合理的是
A.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②③B.蒸储法分离CH2c12和CC14:③⑤⑥
C.浓硫酸催化乙醇制备乙烯:③⑤D.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浓度:④⑥
【答案】A
【详解】A.粗苯甲酸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需要利用重结晶来提纯苯甲酸,具体操作为加热溶解、趁
热过滤和冷却结晶,此时利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A选项装置选择不合理;
B.蒸储法需要用到温度计以测量蒸汽温度、蒸储烧瓶用来盛装混合溶液、锥形瓶用于盛装收集到的储分,
B选项装置选择合理;
C.浓硫酸催化制乙烯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为170℃,需要利用温度计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C选项装置选择
合理;
D.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浓度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液,酸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D选项装置选择合理;
故答案选Ao
6.(2023•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B.图②操作可排出盛有KMnO,溶液滴定管尖嘴内的气泡
C.图③操作俯视刻度线定容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D.图④装置盐桥中阳离子向ZnSC>4溶液中迁移
【答案】C
【详解】A.氯化镂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镂,则直接加热氯化镂无法制得氨气,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镂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故A错误;
B.高铳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所以高锦酸钾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在,不能盛放在碱
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C
正确;
D.由图可知,锌铜原电池中,锌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
D错误;
故选Co
7.(2023•北京卷)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NH,
A.实验室制Cl?B.实验室收集C2H4
C.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D.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HC1
【答案】D
【详解】A.MnCh固体加热条件下将HC1氧化为Cb,固液加热的反应该装置可用于制备CL,A项正确;
B.C2H4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收集,B项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将NH3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水迅速被压入烧瓶
中形成红色喷泉,红色喷泉证明NH3与水形成碱性物质,C项正确;
D.Na2cCh与HC1、CCh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选用饱和NaHCCh溶液,D项错误;
故选D。
考点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及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
8.(2023・辽宁卷)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石灰水鉴别Na2cCh与NaHCO3
B.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是否变质
C.用盐酸酸化的BaCb溶液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
D.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答案】A
【详解】A.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Ca(0H)2能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钙,二者均生成白色沉淀,
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A错误;
B.Fe2+变质后会生成Fe3+,可以利用KSCN溶液鉴别,现象为溶液变成血红色,可以达到检验的目的,B
正确;
C.Na2sCh被氧化后会变成Na2so4,加入盐酸酸化的BaCb后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用来检验Na2s。3是
否被氧化,C正确;
D.含有醛基的物质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可以用来检验乙醇中混油的乙醛,D正确;
故答案选A。
9.(2023•浙江卷)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某实验小组设计粗苯甲酸(含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
纯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亚螂的是
A.操作I中依据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
B.操作H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
C.操作III缓慢冷却结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
D.操作1V可用冷水洗涤晶体
【答案】B
【分析】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粗苯甲酸中混有泥沙和氯化钠,加水、加热溶解,苯甲酸、NaCl
溶解在水中,泥沙不溶,从而形成悬浊液;趁热过滤出泥沙,同时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将滤液冷却结晶,
大部分苯甲酸结晶析出,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过滤、用冷水洗涤,便可得到纯净的苯甲酸。
【详解】A.操作I中,为减少能耗、减少苯甲酸的溶解损失,溶解所用水的量需加以控制,可依据苯甲酸
的大致含量、溶解度等估算加水量,A正确;
B.操作n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同时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NaCl含量少,通常不结晶析出,B
不正确;
C.操作III缓慢冷却结晶,可形成较大的苯甲酸晶体颗粒,同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在晶体颗粒内部,c正确;
D.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所以操作IV可用冷水洗涤晶体,既可去除晶体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
又能减少溶解损失,D正确;
故选Bo
10.(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乙酸酎[(CHsCOko]醇解反应
[(CH3CO)2O+ROH—>CH3COOR+CH3coOH]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羟
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酊-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酎-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g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酎完
全水解:(CH3cO),O+H2O——>2CH3COOH。
③力口指示齐」并用cmoll-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mL0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酎-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酎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
cmolli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mL。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即可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即可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并保持其自然垂直
D.滴定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
【答案】C
【详解】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然后玻璃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一次,故A错误;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才是达到滴定终点,故B错误;
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故C正确;
D.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故D错误;
答案为C。
考点三操作一现象一结论
11.(2023•新课标卷)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稀硝酸的氧化性比
A
现象浓硝酸强
取一定量Na2sO3样品,溶解后加入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HNO3,
B此样品中含有so:
仍有沉淀
将银和AgNC>3溶液与铜和NazSO,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Cu的金属性比Ag
C
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强
澳与苯发生了加成
D向澳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反应
【答案】C
【详解】A.常温下,铁片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导致现象不明显,但稀硝酸与铁不发生钝化,会产生气泡,
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
B.浓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生成硫酸根,仍然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判断样品中含有硫酸
根,B错误;
C.铜比银活泼,在形成原电池过程中,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铜离子,导致溶液变为蓝色,所以
该实验可以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性强弱,c正确;
D.向滨水中加入苯,苯可将澳萃取到上层,使下层水层颜色变浅,不是澳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错误;
故选C。
12.(2023・湖北卷)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乙酸异戊酯(沸点142℃),实验中利用环
己烷-水的共沸体系(沸点69℃)带出水分。已知体系中沸点最低的有机物是环己烷(沸点81℃),其反应原理:
X。/人八。H4人八。义♦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共沸体系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B.反应时水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69℃
C.接收瓶中会出现分层现象D.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答案】B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含有水,若将水分离出去,可促进反应正向进行,该反应选择以
共沸体系带水可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
B.反应产品的沸点为142℃,环己烷的沸点是81℃,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的沸点为69℃,可以温度可以
控制在69℃〜81℃之间,不需要严格控制在69℃,B错误;
C.接收瓶中接收的是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环己烷不溶于水,会出现分层现象,C正确;
D.根据投料量,可估计生成水的体积,所以可根据带出水的体积估算反应进度,D正确;
故选B。
13.(2023•浙江卷)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
A往碘的CC1,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能力大于在CC1,中的溶
黄色解能力
B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PH试纸h试纸变白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向2mL0.1mol-L」AgNC>3溶液中先滴力口4滴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AgCl转化为Agl,Agl
C
0.1moLUKCl溶液,再滴加4滴0.1mol-L'KI溶液生黄色沉淀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度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
D
液溶液变蓝色度
【答案】A
【详解】A.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碘化钾溶液,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
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反应生成碘三离子使上层溶
液呈棕黄色,证明碘在浓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能力,故A正确;
B.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无法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钠溶液的pH,故B
错误;
C.由题意可知,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时,硝酸银溶液过量,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时,只存在沉淀
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的氯气和次氯酸都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使淀粉变蓝色的碘,则溶液变蓝色不能说明溶液
中存在氯气分子,无法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故D错误;
故选A„
14.(2023•湖北卷)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
△凝华
红磷⑸一>无色液体与P£g)白磷⑸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
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
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
【答案】B
【详解】A.红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红磷在使用前应洗涤,A
正确;
B.红磷与氧气反应的温度为240℃左右,但是转化的白磷可以在40℃左右燃烧,因此,在红磷装入装置后
应先在氮气氛的保护下加热外管除去水蒸气和氧气后再抽真空进行转化反应,B错误;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后对反应装置加热升温,在冷凝管的下端就可以得到转化成的白磷,C正确;
D.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时应将反应装置冷却,再在氮气氛的条件下收集白磷,D
正确;
故答案选B。
H2022年高考真题』
考点一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15.(2022•浙江卷)名称为“吸滤瓶”的仪器是
【答案】D
【解析】A.图示实验仪器为蒸储烧瓶,A不合题意;
B.图示实验仪器为分液漏斗,B不合题意;
C.图示实验仪器为容量瓶,C不合题意;
D.图示实验仪器为吸滤瓶,其特征是一个厚壁的带分支的锥形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22・山东卷)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C.四氯化碳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D.高锦酸钾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答案】C
【解析】A.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浓硝酸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避光保存,A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故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B正确;
C.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易挥发,且能够溶解塑料,故其不能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应该保存在细口
玻璃瓶中,C错误;
D.高镒酸钾固体受热后易分解,故需在棕色广口瓶中、阴冷处密封保存,D正确;
故答案为:Co
17.(2022•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中选用仪器正确的是
用量筒量取用瓷蛆烟加热熔化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异戊配制一定温度的NaCl饱和溶液,
10.00mL盐酸NaOH固体酯和水的混合物用温度计测温并搅拌
ABCD
【答案】C
【详解】A.筒量精确度为0.1mL,取10.00mL盐酸只能用酸式滴定管,故A错误;
B.瓷珀堪与熔化NaOH会反应,因此用铁生烟加热熔化NaOH固体,故B错误;
C.乙酸异戊酯和水是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因此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异戊酯和水的混合物,故C正确;
D.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8.(2022・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做的是
A.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应将润洗液从滴定管上口倒出
B.铝热反应非常剧烈,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
C.利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
D.蒸发浓缩硫酸镀和硫酸亚铁(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现晶膜,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锈晶体
【答案】A
【解析】A.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要将整个滴定管内壁进行润洗,因此,应将润洗液的一部分从滴定管上
口倒出,另一部分从滴定管下口放出,A说法不正确;
B.铝热反应非常剧烈,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火星飞溅出来,因此,在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
和护目镜以保护手和眼睛,B说法正确;
C.有机物中的基团在红外光谱中会呈现出其特征谱线,因此,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法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
哪些基团,C说法正确;
D.硫酸亚铁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蒸发浓缩硫酸镂和硫酸亚铁(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现
晶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静置冷却后,由于在该温度下的混合体系中硫酸亚铁铁的溶解度最小,因此,
析出的晶体是硫酸亚铁镂晶体,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详解】A.实验室用海水制取蒸储水用蒸储的方法制备,蒸储时用到蒸储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
锥形瓶等仪器,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储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A正
确;
B.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很大,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的密
度大于水,存在于下层,B正确;
C.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将粗盐溶与水形成溶液,用过滤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杂质
除去,c正确;
D.直接加热FeCL&HQ会促进水解,生成的HC1易挥发,得到氢氧化铁,继续加热会使氢氧化铁分解产
生氧化铁,得不到FeCk固体,D错误;
故选D。
20.(2022•湖南卷)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71
森]H应II§
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B.溶液加热C.试剂存放D.溶液滴加
【答案】A
【解析】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
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A符合规范;
B.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夹应夹在距离管口的;处,B不符合规范;
C.实验室中,盐酸和NaOH要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要分开存放,C不符合规范;
D.用滴管滴加溶液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应悬空滴加,D不符合规范;
故选A„
21.(2022・山东卷)实验室用基准Na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
滴定NazCOs标准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量筒量取25.00mL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B.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标准溶液
C.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固体
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
【答案】A
【解析】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03标准溶液,则应将Na2cCh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将
待测盐酸置于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A.量筒的精确度不高,不可用量简量取Na2cCh标准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25.00mLNa2cO3
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A说法错误;
B.Na2cCh溶液显碱性,盛放Na2c03溶液的容器不能用玻璃塞,以防碱性溶液腐蚀玻璃产生有粘性的硅酸
钠溶液而将瓶塞粘住,故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Ch标准溶液,B说法正确;
C.Na2cCh有吸水性且有一定的腐蚀性,故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Ch固体,C说法正确;
D.Na2cCh溶液显碱性,甲基橙滴入Na2cCh溶液中显黄色,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黄色突变为橙
色且半分钟之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故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考点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及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
22.(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MnO?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1?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
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一”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1,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1,Cb可用浓硫酸干燥,A
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3.(2022.重庆卷)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气体干燥B.装置乙固液分离C.装置丙Cb制备D.装置丁pH测试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装置甲可用于干燥反应生成的氢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装置乙固液分离的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二氧化镒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由图可知,装置丙中缺少酒精灯加热,不能用于制备氯气,故C
错误;
D.测定溶液pH时,应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不能插入溶液中,则装置丁不能用于pH测试,故D错
误;
故选Ao
24.(2022•辽宁卷)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操作
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溶
B
的影响液,对比现象
判断反应后Ba,+是否沉淀将Na2c溶液与BaCU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
C
兀全Na2c溶液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答案】C
【详解】A.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A错误;
B.NaClO和Na2s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
C.将Na2c。3溶液与Bad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Na2cO3溶液,若有浑浊产生,
则说明Ba?+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
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
故答案选C。
25.(2022・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c>2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答案】C
【详解】A.60%硫酸和NaHSCh(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CU+2SO2T+2H2。,因此装置甲可以
制取SOZ气体,A正确;
B.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处”,装置乙可以制取SO?水溶液,B正确;
C.SO2不会与饱和NaHSC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C错误;
D.SO?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
答案选C。
考点三操作一现象一结论
26.(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氧化性:
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Cl2>Br2>I2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
B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发生水解
CU(OH)2悬浊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
C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由2的C04溶液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煌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氯乙烯加聚是可逆
D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纸变红反应
【答案】C
【解析】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澳离子被氧化为澳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
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澳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
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病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
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烧,与漠发生加成反应
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
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
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
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27.(2022•全国甲卷)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
A比较CH3C。。和分别测浓度均为01mol•广的Kh(CH3COO)<Kh(HCQ-)
HC0;的水解常数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
后者大于前者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
B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有二价铁液,紫色褪去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
亍、歹相互
CCrOSO2一
变为橙红色”2。7一的方向移动
转化的影响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
D乙醇中含有水
有水气体
【答案】C
+
【解析】A.CH3coONH4中NH:水解,NH:+HqNH3-H2O+H,会消耗CH3co。水解生成的0H,
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H4和NaHCCh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h(CH3COO)<Kh(HCO-),
A错误;
B.浓盐酸也能与KMnCU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B错误;
C.K2CrO4中存在平衡2Cr0彳(黄色)+2H+.—,Cr?。;(橙红色)+比0,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
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正确;
D.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错误;
答案选C。
28.(2022.广东卷)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
3%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A.加入AgNC>3溶液产生沉淀
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
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D.加入K3[Fe(CNM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被腐蚀,则将其放入到酸化的3%NaCl溶液中,会构成原电池,由于锌比
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而铁片作正极,溶液中破损的位置会变大,铁也会继续和酸化的氯化钠溶液反
应产生氢气,溶液中会有亚铁离子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氯化钠溶液中始终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管铁片是否被腐蚀,均会出现白色沉淀,故
A不符合题意;
B.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检测氧化性物质,但不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均无氧化性物质可碘化钾发生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
C.KSCN溶液可检测铁离子的存在,上述现象中不会出现铁离子,所以无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加入KSCN
溶液后,均无红色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D.K3[Fe(CN)6]是用于检测Fe?+的试剂,若铁片没有被腐蚀,则溶液中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则加入K3[Fe(CN)6]
溶液就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9.(2022.重庆卷)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选
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项
将Na2s2。3溶液和稀H2s04混合,得到沉淀,且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
A
溶液褪色氧化性
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Zn(OH)2既体现碱性又体现酸
B
无色溶液性
将TiCk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
C水解性:TiC14>FeCb
烟”
将红色固体CrCh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nCh,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
D热稳定性:CrO3<Cr2O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B
【详解】A.将Na2s2。3溶液和稀H2sCU混合,生成S单质和SCh,S元素化合价既上升又下降,Na2S2O3
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
B.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Zn(OH)2能够和碱反
应,体现酸性,不能得出其具有碱性的结论,故B错误;
C.将TiCk液体和FeCh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说明TiC14+3H2O=H2TiO3+4HCl,
产生大量HC1,说明水解性:TiC14>FeCb,故C正确;
D.将红色固体CrCh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过程中产
生了氧气,则CrCh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30.(2022•江苏卷)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探究方案探究目的
项
向盛有Fes。,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
AFe?+具有还原性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
BSO2具有漂白性
色变化
Br2的氧化性比匕的
C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澳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强
CH3coOH是弱电
D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解质
【答案】D
【详解】A.向盛有FeSO”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
变为红色,亚铁离子被新制氯水氧化,说明Fe?+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向盛有$。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振荡,加热试管,溶液又恢复红色,说
明S。2具有漂白性,B正确;
C.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澳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Br?的氧化性比"的强,C正确;
D.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用以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时,一定要注明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相同,D错误。
故选D。
31.(2022・湖北卷)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O.lmol/LO.lmol/L
Na2co3溶液NaHCCh溶液
A.滴入酚麟溶液B.吸氧腐蚀C.钠的燃烧D.石蜡油的热分解
【答案】C
【解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会因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滴入酚醐溶液后,
碳酸钠溶液呈现红色,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现浅红色,A正确;
B.食盐水为中性,铁钉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B正确;
C.钠燃烧温度在400C以上,玻璃表面皿不耐高温,故钠燃烧通常载体为生烟或者燃烧匙,C错误;
D.石蜡油发生热分解,产生不饱和烧,不饱和煌与澳发生加成反应,使试管中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正确;
故答案选Co
32.(2022•浙江卷)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
(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
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先加入少量KC103溶液,再加AgNOs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B加到少量KMnOa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先加到少量Fe02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D先加入少量Na2s溶液,再加入Ba。2溶液和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答案】C
【解析】A.KCIO3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亚硝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
由于AgNCh沉淀可溶于稀硝酸,滴加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不能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
B.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铳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错误;
C.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正确;
D.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钢可以生成硫酸钢白色沉淀,D错误;
故选Co
33.(2022・湖南卷)为探究FeCL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O.lmol.U)。
实验操作与现象
①在5mL水中滴加2滴FeCL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在5mLFeCk溶液中滴加?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
②
再滴加&[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FeC1
在5mL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3溶液,变红褐色;
③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1溶液,无蓝色沉淀生;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二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SO;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答案】D
【解析】铁离子水解显酸性,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同时铁离子
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铁离子的水解
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并相互竞争,结合实验分析如下:实验①为对照实验,说明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棕黄
色,存在水解反应Fe3++3lhO.jFe(OH)3+3H+,煮沸,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胶体;实验②说明少量亚硫酸根离子加入铁离子后,两者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根据
铁氧化钾检测结果可知,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而出现特征蓝色沉淀;实
验③通过反滴操作,根据现象描述可知,溶液仍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由于铁离子少量,没检测出亚
铁离子的存在,说明铁离子的水解反应速率快,铁离子的还原反应未来得及发生。
A.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
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
B.在5mLFeCb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的Na2sCh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
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到亚铁离子,加入铁氧化钾溶液后,出现特征蓝色沉淀,
故B正确;
C.实验③中在5mLNa2s0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少量FeCb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仍发生铁离子
的水解反应,但未来得及发生铁离子的还原反应,即水解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故C正确;
D.结合三组实验,说明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混合时,铁离子的水解反应占主导作用,比氧化还原反应的
速率快,因证据不足,不能说明亚硫酸离子对铁离子的水解作用无影响,事实上,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
性,可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34.(2022•山东卷)已知苯胺(液体)、苯甲酸(固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
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5mol,L-1
A.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
B.由①、③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
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获得
D.①、②、③均为两相混合体系
【答案】C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甲苯、苯胺、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将微溶于水的苯胺转化为
易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分液得到水相I和有机相I;向水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苯胺盐酸盐转化为苯
胺,分液得到苯胺粗品①;向有机相中加入水洗涤除去混有的盐酸,分液得到废液和有机相n,向有机相
n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将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得到甲苯粗品②和水相II;向
水相U中加入盐酸,将苯甲酸钠转化为苯甲酸,经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苯甲酸粗品③。
A.苯胺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得到苯胺粗品①的分离方法为分液,得到苯甲酸粗品③的分离方法为结晶或重结晶、过滤、
洗涤,获取两者的操作方法不同,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苯胺粗品、甲苯粗品、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获得,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①、②为液相,③为固相,都不是两相混合体系,故D错误;
故选Co
H2021年高考真题》
考点一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35.(2021•广东)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zS。,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
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M0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物中心、商场商铺租赁合同
- 临时劳动合同书样本
- 乌鲁木齐买卖合同范本
- 个人借款购房合同范本
- 中药材购销合作合同版模板
- 个人与公司租车合同协议书示例
- 京石高速改扩建临时用地租赁合同
- 个人分期还款合同模板版
- 产品分销合作框架合同2025
- 二手房买卖定金合同模板
- 配网设备缺陷分类及管理重点标准
- 反腐倡廉廉洁行医
- UI与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MS要素-持续改进(CI)-上汽通用五菱-课件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 高考作文答题卡(作文)
- 在乡村治理中深化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工作方案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工程伦理第二讲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课件
- 高中数学《椭圆》方程典型例题20例(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