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临时监护工作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术语和定义、工作原则、机构要求、设施设备、人员管理、制度管理、服务流程及要求、档案管理、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监护缺失、监护不当、遭受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关爱保护的未成年人服务工作。本文件所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包括: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设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科(室)的救助管理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24—2011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MZ/T058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MZ/T086受监护侵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建标111—2008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3工作原则及要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优先和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就亲、就地、就近的工作要求,选择亲属抚养、家庭寄养或机构收留抚养的方式开展。4术语和定义4.1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公民。对中国境内未满18周岁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参照适用。4.2临时监护当未成年人暂时处于无监护保护状态或者暂时不宜由监护人继续监护时,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各级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监护。4.32监护缺失监护人因自身客观原因或突发事件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其他情形,导致未成年人无人监护。4.4监护不当监护人未完全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处于危险境地或得不到有效监护。4.5监护侵害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教峻、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或者面临人身安全威胁等行为。4.6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立的,对生活无着的流浪或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助民政部门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包括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设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科(室)的救助管理站。5临时监护对象5.1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或者身份不明,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5.2监护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5.3监护人因自身客观原因或者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不能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监护缺失。5.4监护人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5.5监护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需要被带离安置。5.6未成年人遭受监护人严重伤害或者面临人身安全威胁,需要被紧急安置。5.7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6机构要求6.1应具有独立法人资质。6.2应具有相对独立、固定、专用的场所,用于满足临时监护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要。6.3机构选址及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及有关设施应符合建标111—2008第四章、第五章相关要求。6.4应对外悬挂统一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标识牌。6.5应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24小时负责热线的受理与运营工作。6.6应在醒目位置公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电话、投诉举报信箱、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37设施设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相关设施设备应满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需要及有关要求。7.1未成年人入站及接待登记用房,包括门卫室、接待厅(室)、入站观察室等,以方便接待未成年人,采集、查询未成年人基本信息,对入住者进行短期观察等。7.2未成年人生活用房,包括未成年人居室、卫生盥洗用房、未成年人食堂等,以向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吃、住等生活服务。7.3未成年人教育用房,包括教室(培训室)、图书室等,以向未成年人提供思想、法律、文化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和图书阅览等服务。7.4心理疏导室(社会工作室包括心理辅导室、宣泄室、社会工作室等,以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和社会工作等服务。7.5未成年人文体活动用房,包括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等,以供未成年人进行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7.6医务室,包括诊疗室、药房、观察隔离室等,以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和简单医疗诊治,为疑似患有传染病和因其他原因需要观察隔离的未成年人进行观察隔离等。7.7行政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财务室、档案室、值班室等,以满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7.8工作人员生活用房,包括值勤宿舍、活动室和工作人员食堂等,以满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24小时值守及工作人员日常生活需要。7.9附属用房,包括车库、洗衣房、配电室、消防控制室、监控室等,以满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后勤工作需要。8人员管理8.1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8.2严格落实准入查询、定期查询违法犯罪记录制度及强制报告制度等相关政策。入职前,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人员进行行业查询,不得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记录,或涉嫌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或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8.3应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熟悉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工作流程,熟悉各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特点。8.4应配备教育、医疗、护理、法律、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可采取购买服务或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方式开展。8.5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9制度管理9.1应建立机构组织结构图、业务部门职责与划分,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9.2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9.3应建立行政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管理、质量管理、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等内部管理制度。9.4应建立设施、设备及用品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9.5应建立信息登记及信息保密制度。9.6应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规范和工作管理制度。49.7应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协调和转介制度。9.8应建立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制度。9.9应建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从业人员的行业查询制度。9.10应建立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9.11应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的运营管理制度。9.12应建立盟市、旗县(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部门协作制度。10服务流程及要求10.1发现和接收10.1.1应主动向社会公开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电话,发现需要保护的未成年人并及时提供服务。10.1.2应及时受理学校、医院、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单位报告的,以及公安部门、媒体等其他途径转介的未成年人信息。10.1.3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应在确定抚养方式前,委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其提供生活照料。10.1.4应与申请单位办理书面交接手续,规范接收流程,区分情况登记保存相关材料。10.1.5公安等部门护送弃婴、流浪乞讨或者身份不明、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应当登记保存由护送部门提供的注明身份查询情况等内容的交接文件等材料。10.1.6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护送未成年人的,应当登记保存下列材料:a)应提交的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申请;b)未成年人和监护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户籍、住址、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监护情况等c)村(居)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时监护开展情况。10.1.7应根据接收信息,联系未成年人监护人或亲属调查核实基本信息和困境情况,初步判断未成年人风险及需求。10.2监护评估10.2.1对受理排查、家庭走访中初步判断存在中、高监护风险的,应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监护评估。10.2.2对因监护缺失、监护不当或监护侵害导致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或处于无人照料的危险状况的,应立即开展监护评估。10.2.3监护评估可民政部门自行组织开展,也可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10.2.4民政部门自行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临时监护评估的,应当组建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应有2名以上熟悉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的在编人员。10.2.5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监护评估的,应当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10.2.6民政部门委托笫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的,要求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a)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或依法登记注册且评估为3A级(含)以上的社会组织;b)业务范围包含社会调查或评估,或具备评估相关经验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服务经验;c)有5名以上具有社会工作、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且无违法犯罪记录、未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名单,评估负责人应持有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称;d)开展评估工作所需的其他条件。10.2.7评估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a)无违法犯罪记录,未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自然人)名单;5b)具有社会工作、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或从事为未成年人服务相关工作2年以上;c)遵守社会工作职业伦理操守;d)与未成年人监护人无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与未成年人监护人无利害关系;与未成年人监护人无可能影响公正评估的其他关系。10.2.8评估工作应由2名以上符合条件的评估人员开展,开展评估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a)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严格保守未成年人隐私,不得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泄露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和其他不应当公开的信息;b)秉承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真实记录评估过程中的谈话内容和其他材料;c)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规定的评估流程和评估内容,完整开展评估工作,按时出具评估报告。10.2.9民政部门自行组织评估时,应在临时监护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工作。10.2.10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接受民政部门委托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工作。10.2.11未成年人处于危急情形,民政部门应当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在24小时之内完成评估工作。10.2.12对评估内容有专门要求的,按相关要求执行,未作专门要求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a)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精神和心理状态、教育状况、行为习惯、人际交往b)未成年人的家庭及主要亲属情况,包括健康、经济、文化状况、与未成年人的关系、监护能力c)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d)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情况,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生活照料、安全照料、沟通交流、教育管理情况e)未成年人自身或家庭当前面临的问题及表现等。10.2.13监护评估时,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10.2.14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通过评估决定采取亲属抚养或家庭寄养或机构收留抚养安置方式。10.2.15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供亲属名单,由民政部门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拟委托亲属及家庭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拟委托亲属的道德品行、家庭、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接受临时监护意愿等,对年满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应听取其意愿综合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由民政部门择优确定抚养人。10.2.16民政部门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拟委托寄养家庭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的道德品行、邻里关系、家庭成员及家庭关系、抚育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由民政部门择优确定寄养家庭。10.2.17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不能采取亲属抚养、家庭寄养方式进行安置的,民政部门应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进行临时监护。10.3干预帮扶10.3.1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干预帮扶,应包括但不限于:a)监护人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协调未成年人住所地村(居)委员会或由民政部门、公安机关责令并指导其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其监护养育职责,指导监督受托人认真履行;b)监护人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协助公安、民政等部门协调变更监护人,变更监护人时应尊重6具有意思表达能力的未成年人真实意愿;c)受突发事件影响等原因导致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监护或失去有效监护的,或监护缺失情况严重可能危及未成年人安全或生活无依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监护;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时,应接回未成年人;d)对符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及民政部门长期监护认定情形的,应协调将其纳入相应保障范围;e)对监护缺失但监护人具备监护能力的,协调相关部门对监护人进行训诫、教育;f)根据需要,组织实施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并对家庭教育指导效果进行跟踪评价;g)根据未成年人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关爱、教育辅导等服务。10.3.2对监护不当未成年人的干预帮扶,应包括但不限于:a)对监护人未完全履行监护职责或未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协调相关部门对监护人进行训诫、教b)因监护不当可能危及未成年人安全或生活无依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依法进行临时监护;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时,应接回未成年人;c)根据需要,组织实施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并对家庭教育指导效果进行跟踪评价;d)根据未成年人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关爱、教育辅导等服务。10.3.3对遭受监护侵害未成年人的干预帮扶,应包括但不限于:a)对正在遭受严重家庭暴力或性侵、虐待等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导致未成年人可能面临安全或严重伤害危险的,应协调公安机关紧急解救带离,帮助脱离困境;b)监护人存在使未成年人面临严重人身安全威胁或处于危险状态情形,且不宜继续承担监护职责的,应依法向人民法院代为申请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撤销监护人资格;c)对经法院判决撤销监护人资格并重新确定监护人的,对新监护人进行协助和指导,并协助落实好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就学、就医等保障;d)对存在监护侵害但法院判决不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应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定期开展家庭走访和监护评估;e)为被监护侵害未成年人提供紧急庇护、临时监护、送医治疗、心理疏导、社会工作等服务。10.3.4对弃婴的干预帮扶,应包括但不限于:a)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收留抚养在工作中主动发现的,由公安机关护送前来的弃婴,要及时向主管民政部门报告情况。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弃婴,由民政部门签署委托协议或书面通知;不具备收留抚养弃婴条件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可委托当地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b)对公安机关移送的弃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及时将弃婴送至就近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全身体检和传染病检查。对于暂时查找不到弃婴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安排好弃婴在医疗机构内的医疗、陪护等事宜,切实承担临时监护责任;c)经过体检,弃婴身体无大碍但暂时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依法做好弃婴的临时监护、抚育等工作。10.3.5对其他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的干预帮扶,应包括但不限于:a)未成年人或监护人家庭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相关政策的,协助其申请有关救助和福利,将其纳入保障范围;b)根据未成年人实际情况,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家庭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情感关怀、行为矫治、法律援助等服务。10.4个案会商710.4.1根据未成年人个案情况,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未成年人困境问题时,可报请同级民政部门牵头召开个案会商会议,与有关部门讨论解决个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0.4.2参加会商人员可包括:a)当地民政部门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负责人;b)未成年人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干部及民政助理员;c)未成年人居住地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及评估机构人员;d)强制报告人员;e)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教师;f)未成年人保护社工;g)医务人员;h)法律专业人员;i)司法、公安、教育、检察院、医疗保障、团委、妇联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人员等。10.4.3会商应根据未成年人现状及相关人员各自掌握的资料和情况,由参会人员进行充分讨论、研究。10.4.4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根据会商结论,制定干预帮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帮扶措施。10.5临时监护10.5.1出现以下情形时,应依法向未成年人提供紧急保护和临时监护:a)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或身份不明,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b)监护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可担任监护人的;c)监护人因自身客观原因或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不能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d)监护人拒绝或怠于或无力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e)未成年人遭受监护人严重伤害或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监护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乞讨的;f)导致未成年人生命处在危险之中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的。10.5.2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为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提供以下服务:a)保障未成年人安全;b)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提供饮食、住宿、更换清洗衣被等基本生活保障和学习用品;c)对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未成年人及时送定点医院进行诊治;d)为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提供临时就学或学习辅导;e)根据未成年人实际情况提供心理疏导或社会工作服务。f)在救助过程中,履行强制报告制度。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发现有意思被性侵、虐待、欺凌、拐卖等情形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及时进行强制报告。10.5.3临时监护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对非本地户口未成年人,在临时安置后,应向未成年人户口所在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介。10.5.4临时监护时,应建档留存未成年人的基本信息、主要特征、随身衣服物品等。10.5.5临时安置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根据未成年人实际情况和需要,向公安机关、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通报信息并请相关部门协助。10.5.6对于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在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时,应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并根据未成年人实际情况纳入定期巡访和监护评估范围。10.5.710.5.7对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无精神障碍或智力残疾迹象的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临时生活困难已经解决的,未成8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协助其做好离站前准备并适时安排离站。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协助其做好离站前准备并适时安排离站。10.6服务转介10.6.1民政部门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牵头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和转介制度,明确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可能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转介管理单位、受理单位、职责和流程,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10.6.2在定期巡访、受理排查、监护评估中发现未成年人权益侵害,属于民政部门职责内的事项,应报请本地民政部门有效处置,其他事项需要公安、司法、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网信等相关部门,或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和相关社会组织协助处理的,应向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及未成年人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介。10.6.3转介时,向受理部门、单位、组织提供的转介资料应完整、客观、真实,包括但不限于未成年人基本资料、问题、评估、已提供的服务、困难等。10.6.4应建立转介服务档案,对转介服务对象进行登记、跟踪服务。10.7跟踪回访10.7.1对受助未成年人,应通过电话、信函、走访等形式,定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受助未成年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做好回访记录,动态更新未成年人档案。10.7.2跟踪回访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新问题或困难的,纳入关爱帮扶范围,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以巩固和优化提升关爱保护成效。10.8社会工作10.8.1应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协助解决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问题,促进未成年人良好发展。10.8.2应根据本地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需求,通过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方式,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人际调适、行为矫正、情感慰藉、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专业性关爱服务。10.8.3应建立服务评估制度,对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及服务成效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服务进展进行定期与阶段性评估、对服务对象改变程度进行评估等。10.8.4应对未成年人服务类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提供指导、帮助和支持。10.8.5发展“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建设“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联动服务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工作格局。10.9送回10.9.1应终止未成年人临时监护情形包括:a)对流浪乞讨或者身份不明的未成年人,查找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b)导致监护人因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形消失,监护人恢复监护能力的;c)监护侵害危险状态已解除,监护人能够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d)未成年人的其他监护人、近亲属要求照护未成年人的;e)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要求照护未成人的;f)经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监护人监护资格且已指定新监护人的;g)符合民政部门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长期监护的;h)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的。10.9.2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终止应开展监护终止评估工作,主要从未成年人被监护状况包括未成年人基9本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教育培养情况、社会性发展情况、受照料情况、安全保护情况等内容以及监护人监护能力等方面以及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意愿和监护知识、教育引导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估,形成专业性评估报告。10.9.3临时监护终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或者委托照护人将未成年人领回。离开前,应当认真查验材料,核实监护人身份,办理临时监护终止手续。10.9.410.9.4对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无精神障碍或智力残疾迹象的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主动要求自行离站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为其办理离站手续,清点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