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新版_第1页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新版_第2页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新版_第3页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新版_第4页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教學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學教育的历史与現实状况

小學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學教育我国小學产生于殷周時代。

古代的小學教育的特點: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為统治者服务

3、教育過程是通過對小朋友的管制、灌输来進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現代的小學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開办的上海正蒙書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學的開端。(南洋公學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學堂)

2、19,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學堂章程》,设置初等小學堂,學制五年,人學對象為7岁小朋友,同步规定初等小學教育為义务教育,這是我国历史上初次实行义务教育的開始。

3、19,“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學堂為小學校。

現代小學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開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標志著我国的义务教育進入了一种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學開始了以素质教育為导向的改革

3、開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課程改革。

小學教育的現实状况

1.

小學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進素质教育3.

教師队伍建设曰趋完善4.

办學体制走向多元化5.

課程改革不停深化

二、小學教育的特點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3.後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會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原因:

(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會風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有效的說服;树立良好的楷模;运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予以恰當的奖励与惩罚

三、德育

德育過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過程。(2)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動的過程。(3)德育過程是组织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過程。(4)德育過程是一种長期的、反复的、不停前進的過程。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學生与严格规定學生相結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個别教育相結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原因和克服消极原因相結合的原则。

德育措施

1.說服教育法;2.楷模法(楷模示范法);3.锻炼法(指导实践法);4.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

德育途径:

1.政治課与其他學科教學;2.課外和校外課程;3.社會实践活動;4.团体活動与集會活動;5.班主任工作

四、小學生安全

常見急症:中暑、溺水、電击、烫伤和烧伤、骨折、中毒

心理障碍:多動症、焦急症、學习困难综合症、强迫症、厌學症

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學生的原则;(2)防止与发展相結合的原则;(3)尊重与理解學生原则(4)學生主体性原则(5)個别化看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措施:

1.行為变化的基本措施: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2.

行為演习的基本措施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

改善學生认知的措施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法

五、家庭、社會和社會的协调

家校联络的常用方式:家访、班级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沙龙和家長委员會03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的(2)确定班集体的关键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動(5)培养對的的额舆论和良好的班風

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组员间的分歧、打架斗殴、顶撞、惡作剧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冷处理原则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從容冷静面對、机智坚决应對、公平民主处理、善于總結引导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理解和研究學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學生档案(4)開展班會活動(5)协调多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估(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總結

班队活動的基本原则:教育性、自主性、组织性、趣味性、实践性、发明性班队活動的类型:主題教育活動、班队例會、班队文艺活動、班队体育活動、班队科技活動、班队劳動、班队游戏活動、少先队活動

課外活動的内容:學科活動、科技活動、文体活動、社會活動、游戏活動、課外阅讀活動、主題活動

課外活動的特點: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3)形式的多样性(4)活動组织的自主性(5)活動措施的实践性(6)活動评价的综合性教學设计(40分)

教學目的的内容1.

知识与技能目的;2.

過程与措施目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确定教學重难點1.

吃透新課標;2.

全面理解學生;3.

深入钻研教材。

教學设计過程1.

課堂导入(1)直接导入;(2)直观导入;(3)情境导入;(4)提問导入;(5)复习导入;(6)悬念导入;(7)故事导入;(8)游戏导入。

2.

新課讲授通過度析、解释、阐明、论证、论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學生传授知识

3.

巩固练习选择或编制某些与教學内容吻合的、有代表性的題目供學生练习

4.

課堂總結封闭型總結(认知型總結):巩固學生所學的知识,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程的要點上;開放型總結:把所學知识向其他地方延伸,拓宽學生知识面,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課程

1.

學科本位综合課程;2.

社會本位综合課程;3.

小朋友本位综合課程。

综合实践活動的性质1.

实践性;2.

開放性;3.

自主性;4.

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動課程的重要内容1.

研究性學习;2.

小区服务于社會实践;3.

劳動与技术教育;4.

信息技术教育。2教學实行(材分+單项选择)教學的特點1.

教學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為主线目的;2.

教學由教与學两方面构成,教學是師生双方的共同活動;3.

學生的认识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构成部分;4.

教學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學的意义1.

教學是传播系统知识、增進學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會經验的再生产,适应并增進社會发展的有力手段;2.

教學是進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現培养目的的基本途径,為個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學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學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學為主。學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學的基本任务1.

使學生掌握系统的科學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首要任务)2.

发展學生智能,尤其是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发展學生体能,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4.

培养學生崇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

培养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個性心理特性,形成科學的世界观。

教學過程的要素三要素:教師、學生、教材。

1.

教師:教學活動的组织者和筹划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导作用;2.

學生:教學活動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學過程中处在主体地位;3.

教材: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认识對象;4.

教學方略:把教師、學生与教材联络起来的中介和桥梁;5.

學习环境:教与學活動得以開展的必须条件。

教學過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過程的详细体現1.

认识對象的间接性与概况性;2.

认识方式的简洁性与高效性;3.

教師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4.

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

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教學過程的基本规律1.

间接經验与直接經验相結合;(1)學生的學习以间接經验為主;(2)學生學习间接經验要以直接經验為基础;(3)教育规定:教學中要充足运用學生已經有經验,增長學生學习新知识的所必须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學的顺利開展。

2.

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互相转化的内在机制。

3.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导作用与學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处在组织者的地位,应充足发挥教師的主导作用;(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处在學习主体的地位,应充足发挥學生的主体能動性;(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关系。

4.

教學過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积极地學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結合,防止脱离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两种倾向,实現教學的教育性。

我国小學教育应坚持的原则1.

科學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2.

直观性原则;3.

启发性原则;4.

巩固性原则;5.

循序渐進原则(系统性原则);6.

因材施教原则;7.

理论联络实际原则;8.

量力性原则。

小學常用教學措施1.

讲授法;2.

談话法(問答法);3.

讨论法;4.

讀書指导法;5.

演示法;6.

参观法;7.

练习法;8.

试验法。

教學组织形式的类型

1.

基本组织形式——班级讲課制在中国,1862年北京京師同文馆首先采用這一形式。

班级讲課制基本特點:1.

在教學人员的安排上,以“班”為基本的活動單位;2.

在教學活動程序安排下,以“課”為组织單位;3.

在教課時间安排上,以“課時”為基本單位。

班级讲課制的优缺陷長处:(1)有助于經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助于发挥教師的主导作用;(3)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學活動。局限性:(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學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學形式缺乏灵活性。2.

課堂教學的辅助组织形式(1)現場教學;(2)個别指导。3.

課堂教學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學4.

其他課堂教學组织形式(1)分组教學制;(2)设计教學法和道尔顿制;(3)贝尔-兰喀斯特制;(4)特朗普制。

教學实行的环节1.

备課备教材、备學生、备教法;2.

上課(教學工作中心环节)上好課的基本规定:(1)教學目的明确;(2)教學内容精确;(3)教學构造合理;(4)教學措施合适;(5)讲究教學艺术;(6)板書有序;(7)充足发挥學生的主体性。3.

布置、检查課外作业4.

課外指导5.

學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估課堂總結的意义1.

對教學内容進行梳理、归纳、總結,理清知识脉络;2.

增進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過渡;3.

激发學生的學习热情,鼓励探索创新。

課堂總結的措施1.

归纳總結式2.

启迪思维式(1)设疑;(2)伏笔;(3)延伸。3.

分析比较式4.

比照式總結5.

交流评价式6.

活動激趣式7.

渗透式小結8.

悬念式總結9.

前呼後应式總結10.

延伸式小結

課堂管理的基本原则1.

重视課堂管理自身的教育功能;2.

突出學生的主体发展;3.

坚持面向全体學生;4.

重视學习活動的過程管理。

影响課堂管理的基本原因1.

教師的领导風格;2.

班级规模;3.

班级性质;4.

對教師的期望。

課堂气氛及其类型1.

积极的課堂气氛: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

消极的課堂气氛:使學生体現出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課堂纪律問題较多,師生关系疏遠,教師不能有效控制課堂;3.

對抗的課堂气氛:是一种失控的課堂状态。

影响課堂气氛的基本原因1.

教師的原因;2.

學生的原因;3.

課堂物理环境原因。

良好課堂气氛的营造方略1.

對的地鉴定分析課堂气氛;2.

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學生;3.

树立經典,运用楷模示范积极引导學生;4.

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关系。

課堂纪律类型1.

教師促成的纪律;2.

集体促成的纪律;3.

任务促成的纪律;4.

自我促成的纪律。

维持課堂纪律的方略1.

建立有效的課堂规则;2.

合理组织課堂教學;3.

做好課堂监控;4.

培养學生的自律品质。

課堂問題行為产生的重要原因1.

學校和教師方面的原因(规定不妥、滥用惩罚手段、教師缺乏自我批评精神);2.

學生的身心原因(包括學生的生理障碍、心理缺失、倾向性);3.

环境的原因(家庭、大众媒体、課堂环境等)。

課堂問題行為的矫正和处置1.

制定合适的教學计划;2.

协助學生调整學习的认知构造;3.

予以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

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5.

行為矫正与心理辅导;6.

协调同伴关系;7.

与家長合作。

學习動机的分类1.

對的的、崇高的學习動机与錯误的、低下的學习動机;(关键是利他主义還是利已主义、自我中心)2.

近景的直接性動机和遠景的间接性動机;(近景動机作用效果明显,稳定性较差)3.

内部動机和外部動机;4.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贝尔)

學习動机的功能1.

激发功能:唤起、引起學生的學习行為;2.

定向功能;3.

维持功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机局限性或過度强烈都會影响學习效率

1.

動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在比较轻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動机的提高而上升;伴随任务难度的增長,動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為中等强度的動机;3.

動机水平与學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

强化理论任何學习行為都是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學习活動中,采用多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都可以激发學生的學习動机,引起對应的學习行為。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結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等原因,按照性质归属到三個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人們對自已能否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观判断。

形成原因:1.

直接經验;2.

替代性經验;3.

言語說服;4.

情绪的唤起。

功能:1.

决定人們對活動的选择及對该活動的坚持性;2.

影响人們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

影响新行為的获得和习得行為的体現;4.

影响活動時的情绪。

成就動机理论德维克成就目的理论成就目的就是成就行為的目的和原因,具有认知、情感和行為特性,代表人物德维克。

目的分类:掌握目的(學习目的、任务目的)和成绩目的(能力目的)

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互相联络、互相依赖和彼此重叠的,由低到高逐层上升,最低层次為生理需要,接著是安全需要、归属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現的需要。

有助于培养學习動机的原因

1.

良好的學习心理环境(1)要防止學生出現高度的焦急;(2)要有合作化的教學取向;(3)要满足學生的某些合理规定,這可為增進學生发展高层次的學习動机发明条件;(4)要善于调整學生的情绪。

2.

合适的任务难度水平;3.

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學习任务。

學习動机的激发

1.创设問題情境、激发愛好、维持好奇心

创设問題情境的原则:(1)問題小而精;(2)与學生实际生活經验有关;(3)有合适的难度;(4)要有启发性。

2.

设置合适的目的3.

控制作业的难度,恰當控制動机水平4.

体現明确的期望5.

提供明确的、及時的、常常性的反馈6.

合理运用外部奖惩7.

有效运用表扬8.

對學生進行竞争教育,合适開展學习竞争

概念教學的详细措施1.

以精确的語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

突出有关特性,控制無关特性;3.

正例与反例的辨别;4.

运用变式;5.

恰當地运用比较。

操作技能的培训规定1.

精确的示范与讲解;2.

必要而合适的练习;3.

充足而有效地反馈;4.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培养规定1.

激发學习的积极性与积极性;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性,對的使用語言;4.

注意學生的個别差异。

學习迁移的分类

1.

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正迁移:一种學习對另一种學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一种學习對另一种學习的消极影响;零迁移:两种學习不发生影响。

2.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學习對後继學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背面的學习影响前面的學习。

3.

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处在同一抽象和概况水平的經验之间的互相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处在不一样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验之间的互相影响。

4.

一般迁移、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一种學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措施、方略、态度和動机等迁移到另一种學习中去;特殊迁移:一种學习中习得的、详细的、特殊的經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學习中去。

5.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不变化原有的认知构造,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經验应用到本质特性相似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将原有认知經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调整原有的經验或對新旧經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經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构造,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基本經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之间的結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進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迁移理论1.

形式训练說;2.

共同要素說;3.

概括化理论;4.

关系转换理论;5.

认知构造迁移理论;6.

产生式理论。

增進學习迁移的教學1.

改革教學内容,增進迁移;2.

合理编排教學方式,增進迁移;3.

专家學习方略,提高學生迁移意识;4.

改善對學生的评价。

认知方略1.

复述方略;2.

精加工方略;3.

组织方略。

元认知方略1.

计划方略;2.

监控方略;3.

调整方略。

资源管理方略1.

時间管理方略;2.

外援资源管理方略;3.

环境管理方略;4.

心境(努力)管理方略。3教學评价与教學反思教學评价的功能1.

诊断功能;2.

反馈功能;3.

导向功能;4.

检查功能。

教學评价的基本类型(一)根据教學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