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1章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重点突破练(一)题组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2023·广西南宁高二质检)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B.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但不能反映种群的变化趋势答案A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A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B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使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只能反应种群的数量大小,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D正确。2.(2023·江苏阜宁中学高二期中)如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所有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所列举的种群特征答案D解析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结构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故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结构,B正确;图2所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由0变得越来越大,故由稳定型变为了增长型,C正确;自然状态下植物就没有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3.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③所示类型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答案D解析图中②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若受到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剧烈变化的影响,其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动物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调查高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C.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农田中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标记重捕法调查兔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时间过长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答案D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物易脱落或者标记动物死亡等会导致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D错误。5.在一片约1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该铁环不利于山雀运动,更容易被人捕捉),然后全部放掉(不考虑被天敌捕食的情况)。第二次捕获了30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略大于150 B.略小于150C.略大于6 D.略小于6答案A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25=30∶5,解得X=150只。由于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因此影响了大山雀的活动,使得大山雀再次被捕获的概率比正常时要大,即标记数增大,计算出来的数据偏小,故实际种群密度要略大于150,A正确。6.羊草和针茅草为某草原的主要牧草,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为确定草原植被类型与亚洲小车蝗爆发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将无底罩笼固定在已选好的8处样地,每处设置5个罩笼,每个罩笼内放置20只发育期相同的亚洲小车蝗跳蝻(蝗虫幼虫),每天定时记录跳蝻的存活数量和发育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调查采用的是样方法,应在每个样地中植被丰茂处随机放置罩笼B.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C.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草地的存活率高、发育历期短,更容易爆发D.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草地向羊草草地转变,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答案A解析样方法应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错误;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实验,故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结合题干“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可知,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草地向羊草草地转变,从而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D正确。题组二种群的数量变化7.(2023·北京昌平区高二期末)某种群在一段时间内其出生率如图曲线Ⅰ,死亡率如图曲线Ⅱ所示。据此推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O点开始到d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a点时的种群数量大于b点时的种群数量C.c点时的种群个体总数达到环境负荷量顶点D.从O点开始到c点,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C解析从O点开始到d点,种群数量先增加再稳定,最后下降,A错误;在a~b点之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a点时的种群数量小于b点时的种群数量,B错误;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C正确;从O点开始到c点,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错误。8.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答案C解析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最后两者相等,C错误。9.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三个种群的起始数量相同,图中的λ=当年的种群数量/前一年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时刻,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B.O~t1时间段,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断增大C.O~t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D.甲可以表示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答案A解析O~t1时间段,甲种群呈“J”形增长,无K值,B错误;O~t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一直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减缓,说明主要原因不是种内竞争加剧,C错误;在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不是“J”形曲线,与甲曲线不符,D错误。10.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开展了持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这4年中甲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不同C.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一定大于甲种群D.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答案D解析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增长型,B错误;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C错误;只要是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分析题图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正确。11.如图中的曲线1~4是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能正确配对的是()A.W、X、Y、Z B.X、Y、Z、WC.Y、Z、W、X D.X、Y、W、Z答案C12.(2023·重庆高二期末)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如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成虫现存量的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推测,“十七年蝉”种群的成虫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呈正相关B.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标记重捕法C.该种鸟在图2中d点时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内其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结果会偏高答案D解析“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记,一般不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图2中d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d点时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从b点开始,种群数量开始减少,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b点,C错误;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故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13.如图1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草原上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不同繁殖期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表示____________,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填数字)、迁入率、迁出率。(2)根据图2分析,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________。(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该动物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___________只。(4)持续数年调查该地田鼠的种群数量,发现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种群密度②③(2)甲(3)24·(a+1)9(4)不同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图1中①表示种群密度。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②出生率、③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分析图2可知,甲种群中处于繁殖前期的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乙种群中处于繁殖前期和后期的个体数量所占比例相当,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丙种群中处于繁殖后期的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因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甲。14.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1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形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1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食物和天敌”或“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______会变小。(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形曲线增长。答案(1)曲线图(2)“J”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3)K1(4)气候和传染病(5)K值(或环境容纳量)(6)基本不变“J”15.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________(填字母)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______(填字母)点进行捕捞。(3)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10mL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数量。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酵母菌会呈现图2中的________(填字母)点所示的增长速率。答案(1)a大于(2)不一定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b(3)抽样检测轻轻振荡几次c本章知识网络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学习目标]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的问题。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3)优势种:在群落中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4)物种组成的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②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相对数量。⑤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判断正误(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答案(1)×(2)√(3)√任务一: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1.诱虫器的选择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提示选择A项的诱虫器。2.采集小动物(1)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提示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②酒精起什么作用?提示酒精用于杀死和保存小动物。(2)简易采集法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用吸虫器采集。下列为两种吸虫器。请思考: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种?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种?提示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吸虫器A;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吸虫器B。3.统计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群落?提示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任务二:调查统计方法比较请将下列方法进行归类(填序号):①样方法②抽样检测法③取样器取样法④标记重捕法⑤记名计算法⑥目测估计法(1)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①②④。(2)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③。(3)用于统计群落丰富度的方法有⑤⑥。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适用范围计数方法样方法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就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将含待测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生物的数量取样器取样法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1.(2023·四川成都高二期末)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合理的是()A.对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它们的特征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答案C解析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直接忽略,需要记录它们的特征,A错误;在统计丰富度时,通常采用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C正确;土壤小动物一般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D错误。2.(2022·江苏盐城高二期末)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则调查数值偏大C.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种群密度估算偏小D.土壤小动物的采集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答案A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导致小动物的趋暗特性无法正常表现,则调查数值偏小,B错误;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错误;土壤小动物的统计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错误。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的概念及实例种间关系概念实例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根瘤菌与大豆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翠鸟捕鱼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马蛔虫与马判断正误(1)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且双方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2)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捕食关系()答案(1)×(2)×任务三:群落的种间关系1.种间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请根据下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2.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提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3.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提示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相互错开。(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提示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提示影响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种间关系外,生物因素还有种内竞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特点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常表现“同生共死”的特征,如果彼此分开,则对双方都不利,一方或者两方不能正常生活寄生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一般不会全部死亡种间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如图1;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如图2捕食“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3.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内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答案B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图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A正确;图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B错误;图丙为种间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D正确。4.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为2.0×106个,在K/2(即1.0×106个)时,甲藻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此时乙藻的数量几乎为零,因此造成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而不是与乙藻的种间竞争,B错误;混合培养时,甲藻种群数量变化不大,而乙藻种群数量下降并逐渐被淘汰,D正确。题组一群落及其物种组成1.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调查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为研究群落的丰富度,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种间关系,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答案D解析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错误;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错误;如果过度放牧,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碱蓬等植物就会明显占优势,群落中原有的一些植物种类会消失,草原生产力严重降低,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D正确。题组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4.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答案D5.(2022·天津高二质检)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样方法可以求得某植物的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答案C解析由于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窄,不宜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宜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其平均值,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D正确。题组三种间关系6.下列种间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菟丝子只有缠绕在菊科等植物上才能生存②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都能生存,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仍能正常生长③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地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A.原始合作、寄生、种间竞争、捕食B.种间竞争、寄生、捕食、原始合作C.寄生、捕食、原始合作、种间竞争D.寄生、种间竞争、原始合作、捕食答案D解析①菟丝子只有缠绕在菊科等植物上才能生存,说明菟丝子与菊科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②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都能生存,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仍能正常生长,说明大、小草履虫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种间竞争;③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独立生活,可知两种生物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三者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7.如图可以表示种间竞争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答案C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项图中甲、乙两者存在双向箭头,说明两者间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寄生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两种,B项图可以反映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关系,B错误;C项图中丙的能量流向甲和乙,说明甲和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D项图中只有甲的能量流向乙,说明乙以甲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D错误。8.请判断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答案D解析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b表示鹰,A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而图①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对彼此不利,C错误;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两种生物,为种间竞争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在竞争中获胜,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9.下列诗句描述的群落种间关系属于捕食的是()A.《紫藤》“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B.《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C.《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凌霄花》“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答案B解析“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树与藤之间是寄生关系,A错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凌霄花和松树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10.有蚜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后,多余的糖分通过腹管从体内排出,形成的蜜露是蚂蚁的美食。瓢虫、斑虻等都会以蚜虫为食,当蚜虫发现危险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蚂蚁接收到信息会站起来攻击蚜虫的天敌,直到把它们赶走,给蚜虫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以上材料中没有体现的种间关系有()A.捕食 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 D.原始合作答案B解析瓢虫、斑虻等以蚜虫为食,存在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瓢虫、斑虻都以蚜虫为食,争夺共同的食物,属于种间竞争,C不符合题意;蚜虫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帮蚜虫赶走天敌,二者分离开也可独立生活,属于原始合作,D不符合题意。11.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植物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所有土壤中的动物组成群落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没有影响答案B解析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仅由土壤动物不能组成群落,A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正确;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C错误。12.在某自然区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A、B之间可能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均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物种B以物种A为食,二者之间可能是捕食关系,A正确;物种B和物种C的种群密度变化正好相反,两者最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从曲线可知,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时,物种B的种群密度减小,物种C可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使种群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