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语文模拟题7一、单项选择题1.
针对课文的内容实际,通过对文中重点句、段的准确、透彻地剖析,分清课文层次,揭示层次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是阅读教学方法中的_____(江南博哥)_。A.整体分析法B.线索梳理法C.语段分析法D.局部分析法正确答案:C[解析]语段分析法指基于课文的内容,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准确、透彻地剖析,分清课文层次,揭示层次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2.
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成语——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______。A.《劝学》:锲而不舍
《孙权劝学》:豁然开朗B.《离骚》:七月流火
《陈涉世家》:鸿鹄之志C.《黔之驴》:黔驴技穷
《赤壁赋》:杯盘狼藉D.《醉翁亭记》:百废俱兴
《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正确答案:C[解析]“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刮目相待”“吴下阿蒙”;B项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D项中“百废俱兴”出自《岳阳楼记》,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有“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故排除A、B、D。C项中作品与成语对应完全正确,故当选。
3.
某选修教材编排有“小说阅读——情节”单元,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自选最喜欢的一部小说,组内进行情节研读与语句揣摩,选出最精彩的情节进行表演,最后举行“我最喜欢的小说汇报演出”,以此完成对小说情节的学习。该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______。A.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B.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情节要素C.系统讲授小说鉴赏理论知识D.采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正确答案:A[解析]该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摒弃以往的讲读模式,采用以实践带体验,以体验带理解的选修课教学模式,故A项正确,当选。B项“诵读”,C项“讲授理论知识”,D项“采用多媒体”表述不当,排除。
4.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烛之武退秦师”一句中“退“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不含同类用法的是______。A.项伯杀人,臣活之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中“退”字为使动用法,意为“使……退却”。A项中“活”字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活”;B项中“舞”字和“泣”字为名词活用的使动用法,意为“让……起舞,让……哭泣”;D项中的“亡”字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灭亡”。C项中“水”字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故选C。
5.
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正确答案:C[解析]“人物形象与诗人情感”是本诗最大的特色之一,应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体会情感并不能就是最重要的任务,故A、B、D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正确,当选。
6.
李密在《陈情表》中开头就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有学生说李密写错了,这个地方的“孩”字应改成“臣”字,应该与前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保持一致。下列教师评价最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______。A.看书比较认真,但思考不够深入,再想想这个地方为什么用“孩”字。B.这个问题很好,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呀?C.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能说说“孩”与“臣”哪个字更能感动晋武帝吗?D.有自己的见解,值得表扬,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多多学习!正确答案:C[解析]C项能直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李密的立场去思考,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
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经典琵琶演奏曲《霓裳》,在音乐声中说:“在白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这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然后,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______。A.该诗情感浓厚、意蕴丰富,适合运用情境导入B.教师用琵琶曲来渲染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C.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的氛围D.导入能成功引出课题,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中采用多媒体声像和教师话语适时导入,没有涉及画面,故排除C项。
8.
紧张而繁重的高三生活虽然让许多学生意志更坚、信心更足,但的确也让一些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作为一名高三老师,你要用古诗词中表达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来鼓励他们,以下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正确答案:D[解析]D项表达的是作者欢乐的心情,用在这里鼓励学生乐观向上不合适,故当选。
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中有一道课后题:朗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另外,从哪些语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B.不需要学生充分地表达个人见解C.让学生体会其中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D.让学生分别品味写景和抒情,又要看出景中有情、寓情于景的特点正确答案:B[解析]如何看待这种“悲凉”,要求学生充分地表达个人见解。
10.
在学习苏教版必修4《白发的期盼》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听“两位白发老人”的录音,注意细节和记录,并思考记者通过这样一段录音,想告诉我们什么。录音结束后,教师请了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分别复述录音里男士和女士的话。关于该教师此段教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______。A.教师请学生复述录音内容,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认真记录B.教师设计的该段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作为母语,学生们汉语听力和复述能力已经很好了,这样设计是多此一举D.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将听、说、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正确答案:C[解析]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技能,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练习,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准确垭表达自己,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
11.
在一堂“写作·口语交际学习”课上,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不,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
以下对教师讲述这则小故事的目的评述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A.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话说的艺术B.培养学生探索中华言语的文化素养C.让学生学习彭德怀谦虚的精神D.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化知识正确答案:A[解析]C、D两项不是教师的目的,A、B两项相比较,A项更贴近于教师在写作·口语交际课上讲这则小故事的目的。故正确答案为A。
12.
阅读苏教版高中必修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师:电影《天下无贼》中有句名言,“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人才!
师:文中的人才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代?
生:智者、仁者、信者、勇者。
师:老师插一段话,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地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坐定天下的皇帝对于人才的态度,那就是要将人才都纳入到体制中来,为我所用。
师: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获得长寿,万寿无疆。
生: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师:十思可以让君王过上神仙生活,可以更好地弹琴打猎,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何必活得这么累。当然我们佩服魏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冒一定的风险的勇敢的心,尤其是倡导统治者加强自我修养、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我们说敢于谏是勇气,而善于谏则是智慧。思考:如果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十思的核心是哪一句话?我们下一节课来探讨谏的智慧。
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教师做到了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有机整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也是一门艺术,既能总结本课所学,又为下一课做了良好的铺垫C.教师在课堂上东拉西扯,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D.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的情操在思考中得到陶冶正确答案:C[解析]教师将影视与课文结合起来,并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13.
讨论是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常用方式。通过讨论,可以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可以明辨是非,化解矛盾;可以拓宽思路,加深认识等等。讨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为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组织能力强、热心语文活动的同学自主策划开展讨论活动。阅读下面他们开展的活动,按要求回答问题。
活动一:从学过的课文《劝学》《师说》中引出话题进行讨论,话题不同可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有思辨深度,最好联系《劝学》《师说》两篇课文延伸开去:
活动二: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再讨论,要求主持人适度发言,参与者积极主动发言:
活动三:围绕“求知”话题展开讨论。要求参与者通过阅读书籍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做好准备,对话题的讨论要有知识广度和深度,能达到鼓励他人积极求知的目的。
下面内容是对如上每一项活动的评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材料中梳理出讨论的话题,进而组织、开展讨论能力B.培养学生从别人的讨论中,归纳出要点,并对他们的讨论及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能通过事前准备在阐明观点时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D.整个系列活动忽视了培养学生倾听和接纳他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活动二要求对别人的评论进行再讨论,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倾听、接纳他人意见能力的培养。
14.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教学高中语文必修2《氓》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按要求回答问题。
教师教学思路:
[A]第一步:提问学生背诵《氓》,提示学生按故事情节发展线索来记诵。
[B]第二步:利用多半堂课的时间举例讲解赋、比、兴的知识,要求学生判断诗句中哪里是赋、比、兴手法。
[C]第三步: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人物情感及人物形象。
[D]第四步:概括诗歌主旨。进行课文总结:整体赏析《氓》。
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教师做提示发挥了教师课堂引导作用B.投入大量时间讲述本课教学重点很有必要C.尊重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地位D.进行课堂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点正确答案:B[解析]教学重点把握不准,时间浪费过多。《氓》这篇课文可稍讲关于赋、比、兴的知识,让学生找出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即可。(比兴很多时候难以区分)
15.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阅读这段材料回答问题。
上《鸿门宴》一课,当讲到“樊哙闯帐”一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大声读出如下几句话: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A]接着,我让一位同学在第一排课桌上表演一下项羽的动作给大家看:他跪在课桌上,手握一把笤帚当做剑,猛然挺直身子,做出一种警备的姿势。这个动作做得很成功,同学们也很直观地领会了“跽”这个动作的含义。
[B]但是他的表情、说话的语气表演得还不到位。不能让学生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于是,我又让全班同学反复读课文,想象项羽当时的心情与情境。
[C]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要求重演。这次他的动作表演得很好,把项羽当时又惊又疑又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都拍手叫好。
我让他给大家做个说明。他说:当一位带剑的武士,气势汹汹地闯进帷幕时,项王没有任何防备,心中肯定会一惊,接着便会疑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谁?当他定下神来意识到对方是一位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敌方武士时,感到愤怒,所以他当时应该是又惊又疑又怒。
[D]表演一个动作,不仅很容易地让同学们理解了“跽”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还有造型能力!
以下对这段教学反思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B.由于文言文的抽象性和学生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单纯的反复阅读中理解项羽当时的心情与情境C.重现同一教学活动,仅仅为了说明项羽的心情,不能达到分析项羽人物形象的目的,是无效活动D.教师对这一教学活动的效果的分析言过其实,总体看来,这是一则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学活动设计正确答案:D[解析]通过这则教学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设计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体会到了项羽当时的心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D项说“完全没有必要”,错误。
二、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文介绍
《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感情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1.
结合以上所给材料,请为这篇经典诗歌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指明教学重难点,并说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②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③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②指导学生吟诵,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杜甫对国家和人民充满深沉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2)难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确立依据: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首诗。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主要目标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领略诗人的艺术风格,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它充分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要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法和诗人的悲愁愤激之情,并联系时代背景深入感知诗的意境。同时加强朗读训练,启发学生的思考,感受秋江广阔的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孤苦的形象,深切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本单元刚刚学习了几首唐诗,可以说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分析诗歌的方法:而且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预习,对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来鉴赏诗歌。就本诗的情感而言,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到位,可以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人当时的境况,进而体会诗人悲愁的情感。
2.
如果让你来执教这篇经典诗歌,你会如何来完成教学呢?请简要说明你的教学设想。正确答案:如果让我来执教这篇经典诗歌,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情况及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我会将本课的教与学主要围绕“诵、感、说、悟”四个字进行。
诵:以反复诵读吟咏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感:通过文字、声音、画面的多元感知,感受诗意、诗旨、诗美;
说:理不说不明,道不说不透,通过点拨、讨论、讲析的有机结合,师生形成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悟:在“诵、感、悦”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情感、联想等要素,综合体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作品的意蕴和艺术,可谓“三分学七分悟”,关键在“悟”。
3.
设计一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诗歌中写景的经典名句。正确答案:提问:这首诗中写景的经典名句是哪句?
明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讨论:颔联写了几种景物?怎样写的?
明确: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讨论:站在诗人的角度。面对此情此景会想到什么?
联想:由落叶想到了树,由树再及人。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
点拨: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感悟:如果说“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但同时,对于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广阔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还有一种很豁达、坦荡、宏大的气势。
点拨: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觉。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三、案例分析题1.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
案例:
师: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不管是诗篇中还是你们的写作中,都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
(学生讨论)
生:因为丁香美丽、素雅,能突出姑娘的美丽。
师:还有吗?
(学生苦思冥想)
师:看大屏幕,读读,找找共同点,看能否得到提示?
(出示资料)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师:我们来概括一下诗人在本诗中的感情、情绪。
生:失望、痛苦、迷恫、忧郁……
师:听你这样一说,我怎么觉得戴望舒痛苦得不能自拔啊?(学生笑)有没有积极的一面?
(学生思考)
师(提示):仔细读诗歌。
生(顿悟):有!文章最后一节,诗人在丁香姑娘消失后,并没有绝望,依然在雨巷中执著地追寻、守望。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材料),请语文课代表为大家读一读。
生:作者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后期诗歌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师:说得太好了,让老师欣慰也很感动,在此老师送给同学们我很喜欢的两句话。让我们以此共勉(大屏幕显示):
(1)不要放弃你的理想,当理想没有的时候,你还可以生存,但虽生犹死。——马克·吐温
(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问题]以上有关文本《雨巷》的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几次用到了多媒体,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行点评。如果把第二次的教学媒体用在教学开始,恰当吗?为什么?正确答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直观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营造学习氛围,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可见,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以景显情,以声传情”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味作品的内蕴,培养想象力和鉴赏力。
《雨巷》这堂课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生色不少,案例中三次用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一次,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丁香”意象的内涵时,通过大屏幕补充了李商隐《代赠》和晚唐李琛《摊破浣溪沙》中的诗句。
第二次,在探讨诗歌的主旨时,通过大屏幕提供了诗人简介和时代背景,便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进一步把握文本,为学生最后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蕴,提供了及时而又恰到好处的帮助。
第三次,在教学结尾处,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分享自己喜欢的话的形式收束全课,既延续了诗歌的氛围,又达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把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放在这堂课的开始,并非不可,但不如放到这儿更能契合学生的思维,如果把这一段教学内容放在开头,只能单单是作为一个教学引入内容,而放在这里,则使其成为了诗歌鉴赏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教学更浑然一体。
下面是一位高中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下面各题。
案例:
早
①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②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睛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苍海”的宏愿。
③于是·匿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采的动力。用早来鼓舞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④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很多人只能去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而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毕竞,“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丢卷云舒”是一种超然。但辉煌更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早”来磨砺自我,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公司品牌管理方案
- 茶几定制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重庆财经学院《国际投资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策略与未来研究报告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题设计(环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畅游的投资研究报告
- 潮汕祠堂图案研究报告
- 潮汕农村老屋改建方案
- 潮州工地绿化景观施工方案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2年世界各国工业电压标准
- 煤矿防爆电气设备检查细则
- 试模标准动作流程(30页)ppt课件
- (格式已排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任务一
- 监护仪培训-PPT课件
- 沟通技巧游戏
- 教室的卫生调查及测量方法林蓉
- 心律失常 ppt
-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 CSD-819C校准说明
- 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