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两次世界大战时期(3大考点9个)(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两次世界大战时期(3大考点9个)(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两次世界大战时期(3大考点9个)(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两次世界大战时期(3大考点9个)(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两次世界大战时期(3大考点9个)(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材料

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噩梦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目录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易错点1]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中主要矛盾为英德矛盾

【易错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易错点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角度认识

考点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易错点11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不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易错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易错点3】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易错点1]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易错点2】胡佛主张进行有限度的干预经济,并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易错点3】雅尔塔体系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易错点01—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中主要矛盾为英德矛盾

【破解】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三对: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

夺欧洲霸权的矛盾。加上德国积极争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矛盾更加激烈。

(2)英德矛盾: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和欧洲大陆德国过分强大,加上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

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

(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

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

洲的“火药桶”。

【深度剖析真题】

1.((2022•浙江•高考真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谙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

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

高考材料

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

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

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A.“结伴不结盟”B.“集体安全”

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警示】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列强各种矛盾。

【问诊】面对德国不断强大的海军力量,英国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压力,因此抛弃之前和日本、法国的恩

怨矛盾,与之结盟,以对抗日益强大的德国,这体现了英国在外交方面坚持“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

的利益”的原则,D项正确;英国与日本和法国结盟,排除A项;集体安全政策又称集体安全保障。众多

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

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与材料中英国的政策变化不符,排除B项;英国的外交针对的是德国,这显然

不符合“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叮嘱】一战前在列强各种矛盾之中,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

殖民地的矛盾。

【走出误区专练】

1.(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

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

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

大战的爆发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2.(2023•广东揭阳•统考三模)1908年,当时一篇颇受欢迎的俄国评论写道,”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

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了,被肢解了,那么俄罗斯的未来将会化为灰

烬“。在此前后,德国权威报刊声称“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如果我们后退一点,

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一切”。材料反映出一战前()

A.俄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B.报刊舆论左右国际局势

C.塞尔威亚地区冲突日益升温D.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

3.(2023•山东•统考二模)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对

高考材料

此分析正确的是()

120

100

80一英国

60-诧国

・・•・•法国

40—俄国

20

0

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B.大国矛盾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C.这与各国占有的殖民地数量相一致D.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4.(2023•福建龙岩•统考二模)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

由此可见()

120

100

80

一英国

60—德国

法国

40-俄国

20

0

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B.大国竞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整体实力

C.新兴国家对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D.欧洲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肆意泛滥

5.(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1908年10月28日,某国最高领导人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采

访时说:“你们英国人真是很棒,太棒了……到底什么事情,让你们变得如此猜疑?这可和一个伟大的民族

不相称……我的人民中大部分普遍的感觉……对英国不友好。”该国是()

A.美国B.法国C.俄国D.德国

6.(2022•福建漳州•统考三模)新航路开辟以来,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建立殖民帝

国,促成帝国内部经济活动一体化。宗主国负责调配人员、物资和资本,殖民地提供原料、食品和市场;

但帝国之间却互相阻隔甚至对抗,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见殖民主义

A.大大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秉持宗主国利益至上的原则

C.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

高考材料

易错点0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破解】

1.经济上: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欧洲的世界财政金融地位下降,对的世界经济的控制力

对欧洲造成

不断减弱。

毁灭性打击

2.政治上: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十月革命极大激励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催生出一个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定的发展。

“新世界”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为了

争取独立和自由,投入到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来。

1.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

给人类社会

2.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

提供了进步

3.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的契机

4.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深度剖析真题】

1.(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

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

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警示】全面理解一战的影响。

【问诊】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进一步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垄断资本

主义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转型属于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

项;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在材料中未

涉及,排除C项;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叮嘱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政府进一步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政府机构职能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

优势地位。美国和日本崛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民族解放运动:促

高考材料

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反战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战后反对战争、要

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走出误区专练】

1.(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它既是世界

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种经济政治矛盾极端尖锐的产物,又深刻影响世

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引起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巨大变动。同时,一战发生在十月革命前,结束于十月革命后,

它与十月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场战争几乎涉及世界所有国家,因为它与战后东西方爆发的世

界革命高潮有着直接的连接。由此可见,研究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A.应从全球角度辩证分析其影响B,应考察历史纵向与横向的发展

C.首先须梳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D.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变

2.(2023•福建莆田•统考二模)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

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

3.(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1918年,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西方文化

已度过创造阶段,未来只能是无可挽回的没落:同时代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猛烈批判欧

洲中心市论。这两部著作均引起普遍关注。这折射出()

A.欧洲衰落已成社会共识B.一战引发欧洲精神危机

C.西方史学研究遭遇瓶颈D.战后欧洲文化破旧立新

4.(2021•重庆•统考二模)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民经常将“一战”看作欧洲国家之间的内部战争,

是一群自称为高级社会的傲慢的人彼此诋毁、互相残杀的血腥场景。从战场返回的居民加深了这一印象。

他们尤其不愿再做顺从的臣民。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原有认知

C.促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观念形成D.由欧洲内部矛盾引发且具有残酷性

5.(2023•山东潍坊•高三二模)下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

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

高考材料

战争胜利时,万众欢腾,而两位老人却愁容满面、忧心忡忡:“很高兴战争终于结束

了,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

“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

A.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B.剖析冷战态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

C.指出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D.揭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

易错点0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角度认识

【破解】

1.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

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民族自决原则是为了抵消苏俄民族自决权的影响、惩罚德国和奥匈帝国等战败国、践行战争期间的秘

密承诺而实行的。

3.既要看到其对维持战后和平的积极作用,暂时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等地的矛盾;又要看到其隐藏的矛盾

——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呈现出既联合又斗争的特征;其中,英日同盟的存废、

海军军备竞赛是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斗争中的两大突出问题。

2.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缓和战胜国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重新划分

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势力,对中国进行重新瓜分,同凡尔赛体系一样,体现了分赃性

和大国强权政治。

【深度剖析真题】

1.(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一幅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发表于1921年12月。画中德

国被描绘成水中求救者的形象。该漫画反映当时()

高考材料

A.德国面临着经济大危机B.英法德三国间经济合作

C.德国对英法的外交策略D.英法对德人道主义援助

【警示】理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特点以及评价。

【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12月的德国。

据材料,德国已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受到严厉制裁,如割地赔款、海外殖民地被瓜分等;因此魏玛

共和国此阶段的外交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修改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摆脱不公正待遇的国际法基础,二

是争取国际认同,恢复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强国地位。1921年维尔特政府为实现外交目标,实行“履约政策”,

对协约国妥协和让步,并请求延期缴付赔款,但遭到英法拒绝。因此漫画充分体现了此时德国对英法的外

交策略,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时间为1929年至1933年,排除A项;据材料“德国在水中求救,英法在

岸上没有营救的意向,贷款在岸边比较远的地方”不能得出,“英法德三国间经济合作”和“英法对德人

道主义援助”,排除BD项。故选C项。

【答案】C

【叮嘱】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

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

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特点:①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③

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评价:作用: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

时期不稳定性: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敌视社会主

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高考材料

【走出误区专练】

1.(2022•山东•高考真题)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

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

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2.(2020•山东•高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一卡莱基倡导建立“欧

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3.(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1924年,英美筹划成立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国际赔款委员会,制

订“道威斯计划”,将原来作为战争罪责的赔款变成一纸商业合同,德国以各种理由仅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

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这一计划()

A.便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B.平复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C.体现了美英对世界霸权的争夺D.加速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4.(2023•辽宁抚顺•校考模拟预测)有学者对凡尔赛体系作出了如下论述。该学者旨在强调()

作为欧洲传统大国和欧洲均势一支重要力量的苏俄,由于英法等的排斥,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

未能在欧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美国是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战后欧洲均势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它的拒绝使凡尔赛体系失去了一支

重要支柱。

A.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B.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权

C.凡尔赛体系存在着缺陷D.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

5.(2023•浙江绍兴•统考模拟预测)读以下漫画(如图),漫画反映了()

高考材料

A.华盛顿会议的结果B.甲午战争直接影响

C.“门户开放”政策D.八国联军侵华形势

考点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易错点01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不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

阶级政府

【破解】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无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

愿望,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因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

变为社会主义草命的任务,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

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

(1)政权:两个政权并存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T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一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一社会主义。

【深度剖析真题】

1.(2022•全国•高考真题)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

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

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高考材料

【警示】理解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问诊】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俄布部分领导人对临时政府的认识还不深刻,有一定的妥协成分,对革命形

势尚未明晰,对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C

项正确;临时政府主张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排除B项;一战时

期,列强忙于战争,无暇干预俄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叮嘱】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形成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性质:

结束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

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1917

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为俄国革命指明

了从资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

政权。①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的形式;②革命道路:走以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由中心

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路);③革命阶段: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

个紧密相连不同性质的阶段。④理论角度: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

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首先夺得政权的学说。

【走出误区专练】

1.(2023•江苏南通•江苏省如皋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明确指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苏维埃

共和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而不是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国。该报告

A.表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B.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

C.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D.宣告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2.(2023•山东•模拟预测)1917年4月,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

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

宁提出俄国革命应向第二阶段过渡的主要依据是

A.俄国专制政府难以满足民众诉求B.无产阶级专政符合时代潮流

C.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基本完成D.无产阶级代表工农群众利益

3.(2023•广东•统考一模)下图为俄国人列米佐夫于1917年5月在《新讽刺园地》上发表的漫画《农

业》,部分题记为“农民:我已经没地放下我的另一只脚!此作品反映出

高考材料

图2《农业》

A.临时政府对土地问题的认识变化B.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可能性

C.压迫农奴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D.“四月提纲”得到民众的广泛拥护

4.(2023•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

埃”的口号,七月事件后又收回了这个口号。10月,157座城市的苏维埃有118座实现了布尔什维克化,摆

脱了孟什维克等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干预,列宁重新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这反映出,列宁()

A.认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B.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注重革命策略的灵活性D.重视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5.(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1917年4月,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11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

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此时的临时政府如同沙皇一样,几乎没什么支持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

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初步形成B.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

C.临时政府的专制独裁激化社会矛盾D.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

■E1错点0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实施的

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破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

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为抵御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

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这个角度看,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该政策

是苏俄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利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以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符合当•时苏俄(联)

的国情,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高考材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1)从特点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

战时的带有军事性与共产主义特点的非常政策,是超越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措施。

共产(2)从积极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

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政策(3)从消极作用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争结束

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得不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1)从核心内容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

(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

新经

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济政

(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

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

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深度剖析真题】

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1.(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

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

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C.通过劳动推动苏俄解放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

[警示]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问诊】根据材料“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们义务劳动是

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推动苏俄的解放,C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开始于1925年,此时并未开始,排除A项;

高考材料

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指1921年以来的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农民,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叮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总结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时期;国内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叛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背景

乱,国外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形式险恶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①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在军事上打退国内外敌①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由改造生产关系变成

目的人的进攻;②后来以此向社会主义过渡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①农业:固定粮食税

②工业:企业国有化②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租让,租赁)

内容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③商业: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物平均配给制④分配: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实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高度集中计划管理,排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为存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

特点

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段并用

①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使苏维埃政权在经济①促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②使

效果上站稳了脚跟②战后继续实施却加重了国内的工农联盟得到巩固,有效地巩固苏维埃政权③列宁找到

经济政治危机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走出误区专练】

1.(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

埃俄国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2.(2021•全国•高考真题)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

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3.(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

高考材料

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

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4.(2020•江苏•高考真题)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

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

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5.(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列宁提出,国家将一些投资大的产业和自然资源出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

外国资本家在无产阶级监督下,在一定的条件内开展业务。1921年,《租让制法令》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

会上获得批准。据此可知,《租让制法令》()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D.表明苏俄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3错点03•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破解】

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斯大林

模式在确立初期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迅速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模式

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

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特点与评价:

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适

结果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两个“五年计划”

(1)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所有制结构);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实行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治

苏联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模式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

高考材料

所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积极性: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

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开创了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体制调整提供借鉴(国家干预

评价经济)。

(2)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

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化。为日

后苏联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深度剖析真题】

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

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

部。这种()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警示】把握斯大林模式建立的途径、特点以及评价。

【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苏联)。

根据材料“1932年……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

施以后,苏联的工业建设随之大规模铺开,新建的工厂企业与日俱增,新兴的工业部门也不断增多,特别

是重工业的门类迅速增加,有鉴于此,苏联领导人认为单靠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委员

会这个单一系统管理所有工业企业已经不相适应了,于是开始实行工业管理体制大改组,成立分管工业的

人民委员部,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C

项正确;1932年虽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但卫国战争并未开始,排除A项;

持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衡,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的部门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

对立起来,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排斥市场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叮嘱】“苏联模式”的经验及教训

(1)经验:①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苏联模式”的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落后国家

高考材料

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教训:①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④制定政策必

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走出误区专练】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

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

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

识到()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2.(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

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3.(2021•广东•高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

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

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4.(2023•贵州•校联考二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

发展的独特实验。虽然两个五年(1928〜1937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

高考材料

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学者意在说明()

A.苏联的成功源于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

C.苏联的成就牺牲了人民利益D.苏联建设可为西方提供借鉴

5.(2024•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

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

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

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易错点01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破解】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促成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催化剂

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球战争的主要原因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

诱导因素

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客观因素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深度剖析真题】

1.(2023•吉林•统考二模)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

在欧洲I,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

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事实证明()

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B.主要国家避战政策加速战争爆发

C.经济上的困境促使德日加紧扩张D.法西斯主义就是世界大战的罪魁

【警示】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问诊】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的态度,英法对德的态度,苏联的态度等都加剧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B

高考材料

项正确;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属于绥靖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日本,

也没有体现他们的经济困难,排除C项;材料是主要大国逃避责任,不是法西斯主义,排除D项。故选B

项。

【答案】B

【叮嘱】二战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

了法西斯专政,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极端民族主义是内在动力(德国

一直都想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有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也深怀不满)。

(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

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与德签订《慕尼黑协定》;美国的孤立主义

和1935年颁布的《中立法案》)

(5)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德国一直担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在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走出误区专练】

1.(2023上•福建泉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Low)在伦敦

《标准晚报》上发表漫画(见下图)。此漫画意在()

《美好向的以人利式品行》

A.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

C.批判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2.(2023•河北•统考二模)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

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当希特勒在1938

年抛出苏台德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唯恐被卷入战争的英国。由此可见,当时()

A.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B.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

高考材料

C.德国法西斯主导了欧洲局势D.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3.(2023•浙江杭州•统考模拟预测)1939年9月,毛泽东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

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

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由此可以判

断()

A.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当时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严重有误

C.毛泽东认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D.毛泽东的观点着眼于二战初期绥靖政策的延续

4.(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图是英国漫画家创作于1934年的时政漫画《全知全能》,希特勒双手托

起的皇冠上镌刻着“总统”、“总理”和“陆军司令”的字样。右侧的俾斯麦见状感慨:“我曾经认为德国最大的

危险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不确定,是否有更大的危险。”该漫画

原CB•大的

ix,ms

st不痛定.

MBS1*

A.表达了作者对纳粹势力崛起的担忧B.谴责了德国军队对纳粹党的支持

C.表明德国国内意识形态的斗争尖锐D.反映了法西斯独裁缺乏民意基础

5.(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图国际新闻漫画名为《救教我们的船》,创作于1935年7月,船

上的乘员中前排两人为英国政治人物,漫画中的“CUT-THROATARMSRACE”意为“激烈的军备竞赛”,对此

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独自对抗法西斯的侵略B.英国自食绥靖政策的恶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