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古诗词阅读
目录
01挑战中考题•查能力漏洞
02突破题型•补能力漏洞
题型特点
答题方法技巧点拨
03能力提升演练
挑战中考题•查能力漏洞
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诗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案】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明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
将“明月”人格化,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不仅要托月寄情,把明
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意近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鉴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李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给明月,让明月承载他的思念和牵挂。这里的“愁心”
不仅仅是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更是对友人遭遇的不平与愤懑。而明月作为诗人的知心人,将这份情感传
递给远方的王昌龄,让友人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谊。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人格化,使得明月
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物,更是一个富有情感的象征。这种奇特的想象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
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这首诗中,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诗人将明月人格化,通
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⑴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诗人的心情是为友人行船便利而高兴,还是为友人离开太快而不舍?请联系全诗
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日暮征帆何处泊”一句。
【答案】(D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又有对远行朋友的忧虑和关怀。春江水满,正好行船,
暗示了诗人祝福友人一帆风顺。同时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以及“日暮征帆何处泊”的深
情一问,将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断人肠”更是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⑵这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诗人担心友人找不到
停泊的处所,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能力。
此诗从写景入笔,“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何处泊”发出深
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天涯一望”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放眼
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望”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诗人目送友人乘舟远去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漂泊无依的担忧。“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
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日暮征帆何处泊?”的意思是: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
修辞手法,渺茫的江面一叶孤舟将在何处停泊,诗人的心追随友人东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殷切的关心和
依依惜别之情。
3.(2023・湖北•中考真题)学校举办“清明诗会”,你班打算诵读这首词。
蝶恋花•清明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①。谁把钿筝②移玉柱③?穿帘海燕④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①黄金缕:比喻新长嫩叶的柳条。②钿(dian)筝:用螺钿装饰的古筝。③移玉柱:弹奏筝。④海
3八n'E、•,薪八、、子J。O
⑴为更好地呈现朗诵效果,有同学提议为本词选择一幅图片,作为舞台背景素材。右图是否合适?请说说
你的看法。
⑵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下阕中的画线句子?请简述理由。(可从重音、节奏、语气、停连等方面任选一点来
谈)
【答案】(1)示例:不适合。画面中展现的是一位女性面看着一棵树发呆,而词中展现的是杨柳依依,柳絮
飘飞,莺鸟啼叫的场景。
⑵示例:可在“浓睡觉来”"惊残好梦”后停顿,并将“来”“梦”两字的声音拉长,以体现词人被莺鸟
的叫声吵醒,从睡梦中醒来,还未完全清醒,想着做的是什么梦的场景。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上片“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写绿荫丛中有一座小楼出现,柳枝随着风飘荡;下片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写柳絮飘飞,红杏花
开,清明雨下,莺鸟啼叫吵醒了睡梦中的词人;而画面中展现的是此人站立在一棵树下,与词文内容不相
符。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任选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意思是: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得渐渐睡去,正在酣睡之
际,却被窗外的莺啼声吵醒,美梦再也无处寻了。词人独守空闺,好不容易睡浓梦好却被莺啼声吵醒,美
好的梦境荡然无存,“乱”既是莺啼声又是词人内心烦乱的表现,“无寻处”表现了词人的伤感惆怅,应
该重读“乱”“无寻处”。
4.(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支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
⑴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本诗颔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
景物
篇名情感
云月
《江汉》(杜甫)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
《渡荆门送别》(李白)层云明月④_______
(2)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片云②孤月③孤寂(或羁旅之悲,意对即可)④喜悦(或思乡)
⑵“腐儒”是杜甫对怀才不遇的自嘲(或不平、怨愤、自负、自谦):“心犹壮”表现杜甫处境艰难(或年
老多病、孤独、漂泊他乡等)却仍忧国忧民(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顽强不息等)。
【详解】(1)本题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情感主旨。
根据颔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可知,在夜晚,看着天上的云朵和明月,自己想要和云朵一起飘浮
着,与月亮一同悬挂在天边。杜甫诗中的意象应该是“片云”“孤月”,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
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感慨自己的孤寂,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
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结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可知,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
绮丽的海市蜃楼;诗人通过“层云”“明月”的意象,表达的是自己外出远游的喜悦与思乡的心情。
(2)本题理解诗歌的情感发表看法。
结合首联可知,“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饱含着无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
人滞留江汉的困境;结合颔联可知,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
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结合颈联可知,“心犹壮”写出了诗人虽然
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
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结合尾联可知,“老马”是诗
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全诗可知,杜甫此时漂泊在外,
壮志难酬,因此“腐儒”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写出诗人的困顿心境。但是他对此并不甘心,所
以又说“心犹壮”,诗人忧国忧民,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
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
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
与向往。
6.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5.A6.豪放风格。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
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
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o
6.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辽
阔、壮美风景。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
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
开阔壮美奠定了基调。“九万里风正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更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融在内,
虚实结合。整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
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023,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久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
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7.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8.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7.“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8.【甲】诗结尾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泰山高大雄伟的喜爱,也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
为国立功的壮志
【解析】7.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
迥然不同。“钟”有“聚集、汇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
7,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有“割断”之意,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
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
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
日、巍峨高大的形象。
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情感主旨。
【甲】诗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
群山。本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
喜爱;将泰山与众山进行对比,凸显出泰山巍峨高大,然而作者不惧艰险打算登上泰山之巅,表现了诗人
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乙)诗结尾两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
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联系注释“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请长缨:
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可知,末
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
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
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运用典故表现了自身也
能够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也希望像终军一样平定边患,实现抱负。据此概括作答
即可。
突破题型•补能力漏洞
题型特点
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
歌进行对比鉴赏。
方法技巧点拨
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有六种类型。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
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
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⑴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⑵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
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
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6.赏析思想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
意境含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4能力提升演练
1.(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⑴诗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⑵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诗句“学诗谩有惊人句”内容的理解。
【答案】(1)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和早晨的云雾,银河像要转动,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描绘了一幅辽阔、
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⑵我徒有诗才,枉有妙句,却空无所用。从上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可知诗人笔触细腻,
富有作诗才华。但是,作者却充满了对黑暗的现实的不满,所以她觉得“诗才空无所用”,并寄寓对理想
精神世界的自由的追求。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画画的描绘。描绘诗句画面时要在翻译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意
象、进行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概括出画面的特点。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里叙写的意
象有天、云、雾、星河、千帆等,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罩着大海波涛的场景。
天空中,银河转动,繁星点点投向江面,有无数轻舟逐浪追波,展现了千帆竞渡般的辽阔无垠的壮美图画。
据此理解,发挥想象描绘其画画即可。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学诗谩有惊人句”意为: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一个
“谩”字,本意指徒然、空,这里暗指词人身为女子无法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之感,其次,联系词人生活
时代,南宋时期战乱频发国力衰微,一个“谩”字表达作者生逢乱世,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扭转国力的无
奈和怅惘之情。联系后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知,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之情。
2.(2024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①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释】①蒲桃:葡萄。蒲桃与前文的苜蓿、天马均为汉代使臣以武力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从西
域传回中原的物种。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和首联中的“胡烟”“塞尘”点明刘司直即将奔赴烽烟弥漫的边塞之地。
B.从颔联中的“时有雁"和‘‘少行人”可看出途经之处环境恶劣、人迹罕至。
C.颈联中的“随”和“逐”表明苜蓿等西域物产传入中原是汉臣的历史功绩。
D.尾联中的“当令”和“不敢”是诗人对刘司直安边定国、功绩斐然的赞美。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的掌握。
D.“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其意思是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这里以“不
敢觅和亲”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唐王朝的臣服。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
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而非对其功绩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本人
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感情。结合标题“送刘司直赴安西”也可看出,刘司还未到任,所以功绩斐然
更是无从说起。因此选项“尾联中的‘当令‘和‘不敢’是诗人对刘司直安边定国、功绩斐然的赞美’’说
法错误;
故选D。
3.(2024.浙江宁波一模)美术社准备制作手绘明信片,作为诗路之旅的纪念品。请你以下面这首诗为素材,
提供设计创意。
耶溪①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椀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O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洗衣、谈笑。②模(rao):
船桨。③泓澄:水深澄澈。④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设计创意一:根据首联描绘(1)的画面,展现江南独有景色。(结合首联,发
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首联呈现的画面。)
设计创意二:根据颈联添加(2)、浣纱等活动,展现若耶溪一带的风土人情,让人联想到陶
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3)(结合颈联和《桃花源记》,从内容和
情感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夕阳泛着金色的浅光,一只小舟在溪水上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晖中
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垂钓示例:老翁垂钓悠然自得,少女溪边洗衣欢声笑语,营
造的是一种恬静和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类似《桃花源记》中的村庄宁静祥和,人们安适愉快。两者都抒
发了诗人对从容美好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喜爱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
①本小题考查描绘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
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画面即可。句意是: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船
桨在若耶溪中划船。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即可。
示例: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
面,浮现出烟雨空濠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
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②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颈联意思是: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据此可知还可添加垂钓的活动。
③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颈联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箸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
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从中可以看
出营造的是一种恬静和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黄发垂
髻,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据此可知《桃花源记》中的村庄宁
静祥和,人们安适愉快;
两者都抒发了诗人对从容美好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喜爱之情。
4.(2024.江苏无锡.一模)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铁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释】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著名宫殿。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
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铁:《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
因而弹铁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⑴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暖”一句使用手法,表现诗
人的情感。
⑵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
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D悲想象(虚写)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的思念
⑵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①杜诗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②李诗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赏析。
结合“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的诗意“想象着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远在千里之外的
游子心中满是悲愁”可知,“暖”写的是感觉,上句中“悲”也是写感觉,石头是暖的,而作者的内心是
悲的,外部环境和作者的内心感知形成对比,故“暖”和“悲”形成对比。
“日暖南山石”意思是想象着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这是作者的想象,从写法上看是虚写;
结合“悲满千里心”“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可知,作者此时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只能通过想象来
感知家乡的温暖,再结合“悲”字可知,作者内心充满悲伤,故可知"日暖”通过想象反衬了作者内心对
家乡的思念。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较、
分析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
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客游》翻译:想象着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满是悲愁。没有机
会进京入朝为官,只能长久地滞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开家乡三年,三年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
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铁而歌却未能如愿,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
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铁,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
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家书抵万金”看,抵万金,写出了
收到家书、知道家人消息时的高兴,两首诗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
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铁,归问
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
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
5.(2024辽宁,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凉州词三首(其三)
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久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汽
【注释】①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境内。②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
过去了六十年之久。③恩泽:恩惠赏赐。④凉州:泛指陇右失地,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下
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都借景抒情,甲诗表达了诗人因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国杀敌收复
失地之情。
B.甲诗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
C.乙诗用“六十秋”写出吐蕃占领陇右之地时间之久,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D.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甲诗中“归雁""孤烟””落日”等意象营造雄奇壮丽的边塞风
光;乙诗中“水"“白草""黄榆”等意象表现了荒凉萧瑟的边城风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A.有误,《使至塞上》中的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借此表达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和被排挤出朝廷
的孤寂落寞,同时根据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知,也表达了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
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凉州词三首》(其三)前两句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后两句运用对
比的表现手法,将朝廷丰厚的赏赐和边关将士玩忽职守作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无才无德的边关将士的严正
谴责和不满。
故选Ao
(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采地黄①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椎粮②。
凌晨荷插③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横粮:泛指粮食。③插:同“镭”,铁锹。
白居易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真实地记录了很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状。
6.这首诗叙事是很有层次的,前八句写后六句写反映中唐社会的悲惨现实。
7.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的对比、的对比,等等,
揭露了贫富差距。
【答案】6.采地黄卖地黄7.示例:朱门与农家的生活状况对比;白面郎与采
地黄者的饥肠辘辘对比;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对比;人不如马等对比(填两处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诗的前八句主要叙述了农民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不得不去田地里采摘地黄来充饥的情况。“麦
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描绘了农作物因为干旱和早霜而歉收的景象;“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则直
接表达了农民因粮食不足而只能依靠采挖地黄来维持生计的无奈。后六句则转向了农民将采摘的地黄拿到
市场上去卖,希望能够换取一些粮食来解决温饱问题。“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揭示了农民将地黄卖
给城里的富家子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一些剩余的粮食。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
救此苦饥肠!”,以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农民辛苦劳作却只能换取微
不足道的回报,而富人却可以轻易地用粮食来喂养肥马。因此,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农民采摘地黄的艰辛,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他们在市场上的无奈和辛酸,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7.本题考查诗歌对比手法赏析。这首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鲜明对照不同社会阶层的
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现象。
“朱门”与“农家”的生活状况对比。诗中的“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直接描绘了农民将辛苦采集的
地黄带到富裕的朱门家中出售的情景。这里的“朱门”象征着富贵和权势,而“农家”则代表了贫穷和无
助。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朱门家中粮食充足,而农家却因灾荒而陷入饥饿。
“白面郎”与“采地黄者”的饥肠辘辘对比。诗中的“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暗示了富人用粮食喂养
肥马的情景,而“采地黄者”则是那些因饥饿而面色憔悴的农民。这种对比突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异,
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富人出售自己辛苦采集的地黄,而富人却用这些粮食来喂养牲畜。
“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对比。诗中的“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表达了农民的愿望,
希望能够用富人喂养马的残余粮食来充饥。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农民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
有的回报,而富人的马却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
“人不如马”等对比。诗中通过暗示农民的生活状况连马都不如,进一步强化了贫富差距的主题。农民辛
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富人的马却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这种对比让人深思。
(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匕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②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⑤归。
【注释】①扉(同):门。②渚(zhU):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③新社:此处指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均为祭
祀土神之日。④砧(zhe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⑤饷(xiang)田:送饭到田野。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于年酬的一项是()
A.首联中“藤蔓”“双扉”“墙”“小径”等乡村景物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
B.颔联“雨多庭果烂”传达出诗人因农家丰收后任由瓜果在庭院腐烂的景象而产生的不满之情。
C.颈联通过对农家忙于酿酒,准备祭祀,暮色渐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的描写,展现出忙碌而祥和的乡
村生活的场景。
D.全诗用语平实,通过描绘乡村景象展现出浓郁的田园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恬静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
和热爱。
9.有人觉得把“数声牛上笛”中的“数声”改为“一声”更好,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8.B9.参考示例一:同意。“一声”更好。“一声”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
静和谐的氛围。
参考示例二:不同意。“数声”更好。“数声”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
轻松、愉悦的氛围。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颔联“雨多庭果烂”意思是,初秋,又是雨水充足的时节,院中熟透的果子有一些烂落在庭院中,
写尽了农家的富足安乐。此项“因农家丰收后任由瓜果在庭院腐烂的景象而产生的不满之情”理解有误。
故选Bo
9.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答案不唯一,只要明确观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并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
表达效果即可。
示例一:不同意。“数声”更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
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出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示例二:同意。“一声”更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
和静美的感受。
(2024・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紫骋马
[唐]卢照邻
藕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①重,山长喷玉②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注释]①鸣珂: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②喷玉: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雪白的唾沫。
10.这首诗通过描写环境的和紫骑马行动的—,突出了紫骑马的,借以歌颂赴边将士的形
象。
11.本诗尾联与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
【答案】10.恶劣严峻艰难雄猛英勇无畏11.对当朝统治者昏庸无能的质问讽
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HY/T 0414-2024海底地形地貌资料整编技术规范
- 轻工机械生产线招标合同三篇
- 知识的田园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文档
-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的计划
-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合同三篇
- 成本控制的关键策略与技巧计划
- 有效沟通与说服技巧培训
- 信阳师范大学《导向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学院《英语阅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数据结构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案
- 玉溪大红山铁矿二期北采区采矿施工组织设计
- DB41-T 2704-202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 乐理知识考试题库130题(含答案)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
- 2024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 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1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同步课堂课件-【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
- 急救医疗管理系统(紫云)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郑州大学
- HG∕T 4693-2014 工业氟硅酸钾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4》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四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