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_第1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_第2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_第3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_第4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国际贸易概述(6课时)课题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总课时6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费景明老师主编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首次接触专业课,对于许多专业术语,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学情分析外贸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缺少兴趣与主动性,但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表现和实践;学生新接触专业课,对于学好这个专业的知识还是有着较大的期望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定义,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能力目标:深刻理解国际贸易这理论课联系于实践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本专业,关心身边的外贸事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含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国际贸易的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以情境导入新课,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结合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向学生介绍:1、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你的期望或家长的期望?2、选了这个专业后,你如何读好这个专业?3、二年后,你将会面临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学习?我们学校的就业情况及高考情况又是如何?4、高中的三年学习,学校将会如何安排我们的学习课程?同学们又应如何来学习?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得到了实质性的飞跃,200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5,098亿美元,2002年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1989年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是第15位,2001年跃居世界第6位,2002年外贸出口额跃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2003年跃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超过了法国,中国已经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补充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贸易谈判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外经贸人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出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1.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将定义进行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识记:(1)是与的交换(贸易)?(2)是的表现形式?(3)反映了联系。2.理解:(1)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交换。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剩余产品可供交换;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2)国际贸易是各国生产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对再生产过程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3)国际贸易是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纽带。(4)国际贸易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5)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贸易利益的分配反映不同国家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外交关系。在分析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根据理解来识记知识。在理解了国际贸易的定义与含义的基础上,再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的内容及我们的学习任务。1.任务: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规律和特点的课程。通过对目录的分析,让学生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2.内容:(1)国际贸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2)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3)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学说;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4)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第四章关税措施、第五章非关税措施、第六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5)国际贸易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七章世界贸易组织、第八章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明确一个知识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概括地说就是:奖出限入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是讲了:1、国际贸易的定义2、国际贸易的含义3、国际贸易的内容课后作业:习题集背诵:1、国际贸易的定义2、国际贸易的含义理解3、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对学生时行专业教育,让学生爱上这个专业,好好学习这个专业。运用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外贸情况下,从面来让学生理解学习国际贸易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定义分解,帮助学生识记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识记,一边是让学生掌握识记的技巧,同时也是让学生识记住这些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总课时6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费景明老师主编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这些概念还是比较难理解。学情分析外贸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缺少兴趣与主动性,但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表现和实践;学生新接触专业课,对于学好这个专业的知识还是有着较大的期望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分类,理解国际贸易各分类的含义。能力目标:深刻理解国际贸易这理论课联系于实践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本专业,关心身边的外贸事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分类教学难点: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新课,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结合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1、国际贸易的定义2、如何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3、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导入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也使得我们更好的理解原事物。第二环节新授课一、按交易标的分类[讲解]按交易标的分类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思考]: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有偿转让和硬件设备的交易应分别被列入何种贸易?答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有偿转让被引入无形贸易,而硬件设备的交易则被列入有形贸易。[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相关内容。二、按商品流向分类[讲解]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进口贸易,又称为输入贸易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外国商品纯系转运关系经过本国,未曾存放间接过境贸易:外国商品运到国境后,曾存放在海关仓库复出口:复出口是出口贸易的变形,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它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复进口:是进口贸易的变形,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例如出口后退货,未售掉的寄售贸易的货物退回国内三、按清偿工具分类[讲解]自由结汇贸易:通常是用可兑换货币来支付结算,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易货贸易:一般在外汇支付困难、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采用较多四、按统计标准分类[讲解]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日、美、英、加、我国等国采用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意义被意、法、德、瑞士等国所采用[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境与国境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总贸易和专门贸易的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辨析。[讲解]答:总贸易和专门贸易的不同有:(1)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进出口的界限是不同的。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外购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外销商品一律列为出口。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2)总贸易和专门贸易说明的是不同的问题。前者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后者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意义。五、按贸易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类[讲解]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直接贸易对生产国来说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直接进口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宝来说是转口贸易。[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辨析。[讲解]转口贸易不同于过境贸易,两者的区别为:转口贸易时货物的所有权因转口商的买卖而发生转移,它有第三国贸易商参与,而且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而过境贸易时货物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无第三国贸易商的参与,也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内。六、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讲解]水平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如发达国家之间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垂直贸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思考]1.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贸易应分别被列入何种贸易?2.殖民地国与宗主国之间的贸易应被列入何种贸易?答案:1.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贸易是水平贸易,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贸易应是垂直贸易。2.殖民地国与宗主国之间的贸易应被列入垂直贸易。七、按有无纸单证分类[讲解]有纸贸易: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通过单证等商业文件的交接进行结算支付并履行合同的一种贸易方式无纸贸易:利用电子计算机联网,对商务信息按国际统一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完成一系列业务手续的一种现代化方式的新型贸易[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无纸贸易的内容。【布置作业】使用配套习题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二版),要求学生完成第二节的相关习题。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后记】课题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总课时6第3-4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费景明老师主编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这些概念还是比较难理解。学情分析外贸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缺少兴趣与主动性,但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表现和实践;学生新接触专业课,对于学好这个专业的知识还是有着较大的期望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值、对外贸易量、贸易差额、净出口、净进口、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条件、外贸依存度的概念以及会计算对外贸易量、国际贸易条件、外贸依存度。能力目标:深刻理解国际贸易这理论课联系于实践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本专业,关心身边的外贸事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的区别教学难点:对外贸易量、国际贸易条件、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新课,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结合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讲授新课我们听了好几节国际贸易的课,但同学们听说过对外贸易吗?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什么关系?引出新课内容: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通过学生背诵回忆概念对外贸易——又称“国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海岛国家,也常用“海外贸易”两者的关系:联系:二者都是越过国界所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区别:(1)二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国际贸易着眼于国际范围,站在全球的立场。对外贸易立足于某个国家(地区),站在一国(地区)的立场。(2)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国际贸易既包括本国(地区)与外国(地区)的贸易,又包括他国之间的贸易对外贸易仅指前者,不包括他国之间的贸易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年度或一个季度的出口或进口了多少,用什么来表示?引出第二组概念: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出中贸易值与进口贸易值之和。世界贸易总值——是指世界出口贸易总值世界出口贸易总值小于世界进口贸易总值世界出口贸易总值按FOB计算世界进口贸易总值按CIF计算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贸易量的计算:贸易量=出口值÷出口价格指数例见P11相关链接对于一个家来说,本年收入了多少,支出了多少,来引出一个国家,本年收入了多少,支出了多少,两者比较用什么来表示?引出概念:贸易差额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也可为半年、一季、一月),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差额。内容贸易顺差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也称贸易盈余、出超正数表示贸易逆差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也称贸易赤字、入超负数表示 贸易平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顺差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但并不是顺差越多越好!为了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入超或出超,有时还会分析到某种商品进口了多少,出口了多少?如2008年某个国家出口汽车15万辆,进口12万辆。引出概念: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一个国家在同种商品上往往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在一定时期内,如该商品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其差额称为净出口。净进口:在一定时期内,如该商品出口数量小于进口数量,其差额称为净进口。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讲了四组概念,并进行区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净出口与净进口布置作业:背诵:如果分析一个国家在一个月内的各类商品的进出口情况,还可以用: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定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分别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渐减少,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增加得更为迅速。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如:A国进口中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以一业制成品为主,B国正好相反,这可以从一个方面告诉人们,A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B国要高。用图示让学生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商品的流向,从而引出概念:六、国际贸易地理方向1、定义: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表明各国和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从一国的角度而言,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可表示一国的外贸地位。如:A国的来源国以发达国家为主,目的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B国与之相反,一般表明A国的贸易地位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及B国。运用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是好了,还是坏了七、国际贸易件(TOT)定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又称“进出口交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计算: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若TOT﹥1表示该国贸易条件好转TOT=1表示该国贸易条件不变TOT﹤1表示该国贸易条件恶化运用两个国家的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情况进行判断:八、外贸依存度(Z)定义:从定性的角度界定,应该是指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外贸的程度。它的定量表示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计算:Z=X+M/GDPX-出口总值M-进口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出口依存度:Z=X/GDP一般用出口依存度来替代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Z=M/GDP又称市场开放度课后小结:课后作业:习题集背诵内容: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注重强调基本概念,并让学生正确区别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强调对外贸易量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学会计算。先举例说明,后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内容进行模仿计算,从而来更好地掌握这个问题。运用一个家为单位来说明问题,从而来引到一个国家,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让学生进行贸易顺差与净出口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实例来分析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具体的图示更易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计算,并学会判断。让学生学会计算、判断与分析。【教学后记】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国际分工教学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练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并能基本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激发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念,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的小组合作中增进团队合作。教学重点: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教学难点:同上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小组讨论、对比及案例教学,尝试菜单式学习方式。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情景及内容课堂互动预设设计意图及预计效果导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分工: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学生大扫除的分工结合教师的举例,请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分工。使学生明白分工其实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贸易跨越国界形成国际贸易国内分工跨越国界形成什么?请学生根据推理回答国内分工跨越国界形成什么。使学生理解国际分工是如何形成的。新授新授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请学生概括中心词汇,熟读和理解。使学生在导入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不发达的社会分工,例如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完成关于“国际分工发展阶段特点”的表格,由教师点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分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在自学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关于“影响国际分工发展因素”的判断题,由教师点评。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六大因素及其在之中不同地位。课堂练习略提问学生回答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小结回顾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同时点出本节课的重点。整理思路,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能以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分析、复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列示边与学生总结、回忆相关内容。课后作业练习册目的:1、巩固本节课的内容2、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先期引导与铺垫。【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练习,使学生掌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基本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激发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念,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的小组合作中增进团队合作。教学重点: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小组讨论、对比及案例教学,尝试菜单式学习方式。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情景及内容课堂互动预设设计意图及预计效果导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卫风·氓》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什么是贸?什么是易?贸易是商品交换(贸)或商品买卖(易)的行为新授新授一、贸易的产生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使生产与消费分离,不同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就得通过交换(贸易)联结起来。教师演示PPT,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交换由偶然变为必然。2、私有制私有制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教师演示PPT,公有制和私有制。私有制极大地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二、贸易的发展货币的产生把卖和买分解为两个独立的活动,出现了专职的贸易商,极大地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教师演示PPT,易货贸易和现汇贸易。货币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三、对外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换或商品买卖的行为。什么是对外贸易?根据贸易的含义,由学生得出对外贸易的含义。2、对外贸易的产生国际分工(剩余产品)国家的出现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根据贸易产生的条件,由学生得出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三、对外贸易的发展1、奴隶社会2、封建社会3、资本主义社会4、当代由教师演示,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对外贸易发展的表格。掌握各阶段对外贸易的商品及贸易特点。课堂练习1.贸易的产生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是————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A、奴隶B、食物C、奢侈品D、丝绸3.()时期形成了具有世界性的国际贸易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当代,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提问学生回答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小结回顾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同时点出本节课的重点。整理思路,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能以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分析、复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列示边与学生总结、回忆相关内容。课后作业练习册目的:1、巩固本节课的内容2、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先期引导与铺垫。【教学后记】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课题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总课时1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区分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对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历史的讲解,培养学生高度重视国际贸易政策的意识。重点、难点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教学方法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入课题。通过讲练结合,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导入通过给学生观看视频:《中美贸易战》让学生了解政府间制定相关贸易规定来达到本国在国际贸易上取得较好成绩的目的。通过视频观看,学生可以做到眼到、心到,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起到很好的导入启发作用。新课讲授一、对外贸易政策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各国总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各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教师对含义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保护本国市场,防止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商品倾销和控制劳务输入;2、开拓国外市场,促进本国的商品出口;3、促进本国的生产和产业结构的改善;4、获取利润,扩大资本积累;5、维护本国对外政治关系的需要,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1、外贸总政策(a、进口总政策b、出口总政策)2、进出口商品政策3、国别对外贸易政策便于学生化难为易的识记知识。列举当同学们还是幼儿时与同学们长大成人之时所受的保护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接受。适当留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记忆。新课讲授四、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1、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内容: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2、保护贸易政策主要内容:国家广泛采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五、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下的贸易保护政策。2、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自由贸易政策美、德:保护贸易政策3、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超保护贸易政策。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贸易自由化70年代中期以后:新贸易保护主义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协调管理贸易政策。6、(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步从内向型的保护转向外向型的保护。让学生按时间的顺序进行理解与记忆。经济实力强大、经济发展迅速、本国竞争力强时使用。经济处于不发达或衰退时期采用以时间为线索,让学生进行记忆课堂小结一、对外贸易政策含义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四、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五、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课后练习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哪些?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及使用时期?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的演变【教学后记】课题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总课时3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不同阶段下,各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及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语言组织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保护贸易政策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思维态度,完善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重点、难点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二次大战期间超保护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教学,步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通过案例,实现对知识的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导入【复习导入】复习第一节中所学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并根据演变过程找出历史上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时期及国家。学生可以找出最找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开始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揭开了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的篇章。新课讲授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从重商主义时期产生,完成于19世纪美国汉密尔顿与德国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一、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一)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德代表作:《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重金主义)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政策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认为一切商品输入都会减少货币,而减少货币对国家有害,对外贸易应该少买或不买,他们主张鼓励出口,多向外国销售产品,出口越多越好,他们把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采取的措施: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英国法律对外国商人的相关规定:1、把所有携带的外国货币换成英国货币;2、在英国销售货物所得货币必须全部用于购买英国货物,或在英国花费掉。(二)、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主要内容:反对早期重商主义者禁止金银输出地思想,把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重商主义优缺点: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它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但它们把货币当作财富象征,把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视为财富的源泉;它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它们是不科学的。让学生根据自习情况来填写表格,从而让学生先了解重商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观点。根据表格进行详细分析说明课堂小结1、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完成2、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布置作业1、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完成2、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教学后记:课题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总课时3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不同阶段下,各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及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语言组织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保护贸易政策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思维态度,完善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重点、难点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二次大战期间超保护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教学,步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通过案例,实现对知识的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复习导入1、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完成2、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新课讲授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一)保护贸易政策特点1、保护的阶段性2、保护的有选择性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4、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汉密尔顿强调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实行保护政策,推行保护关税,把关税作为保护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主张对美国工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1、李斯特对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提出批评。他指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古典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他认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不同,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李斯特主张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保护的对象与时间:a、农业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跃进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期尚远,才适宜于保护农业。b、已过的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新课讲授2c、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d、李斯特提出的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3、保护幼稚工业的重要手段:关税,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关税的办法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关税方式鼓励复杂即期进口。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五个阶段:阶段政策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课堂小结1、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2、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布置作业1、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2、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教学后记】课题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总课时3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不同阶段下,各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及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语言组织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保护贸易政策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思维态度,完善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重点、难点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二次大战期间超保护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教学,步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通过案例,实现对知识的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复习导入1、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2、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新课讲授三、二次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2、保护的目的变了3、保护转入进攻性4、保护的阶级化5、保护的措施多样化6、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二)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典型代表人物,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著作:《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主要内容: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主张贸易顺差。凯恩斯认为:贸易顺差有益而逆差有害。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如果消费倾向一定,总投资量的增加将会引起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的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中,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对象不是国内幼稚工业,而是保护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以保持和加强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四、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背景1、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使得适当贸易保护成为必要;2、国际货币关系失调,一方面增加了贸易交易风险与成本,另一方面过高与过低的汇率水平都容易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压力;政治上的考虑,主要是国内政治竞选,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要求等;4、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二)政策特点1、保护的水平不断增加;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3、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贸易保护日益系统化、合法化(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2、严重损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3、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迷。五、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一)政策特点1、发展战略的两种模式:外向型发展战略;内向型发展战略2、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进口替代贸易政策(二)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理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的依据主要是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理论中心—外围论发达国家—中心体系发展中国家—外围体系构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第一,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凭借其技术和管理上的垄断优势构筑和强化外围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心国家的依赖关系;第二,传统的国际分工造成外围国家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外围国家成为中心国家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第三,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2、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原因:第一,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衡;第二,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课堂小结一、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1、早期重商主义2、晚期重商主义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1、保护贸易政策特点2、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三、二次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1、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2、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四、新贸易保护主义五、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普雷维什)1、中心外围论2、贸易条件恶化论对整章内容进行小结,以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来把握这章节的知识课后练习试述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试述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试述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论?教学反思课题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总课时6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费景明老师主编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首次接触专业课,对于许多专业术语,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学情分析外贸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缺少兴趣与主动性,但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表现和实践;学生新接触专业课,对于学好这个专业的知识还是有着较大的期望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感知—理解—深化”过程,努力使师生在创造的情景中进行身临其境,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重点、难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启发式教学,对比及案例教学,尝试菜单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导入:由目前各国经济间相互依存性导入引出18世纪中叶的英国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出现自由贸易的需求。案例1戴尔公司的个人电脑大部分都不全是美国生产的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德罗克的戴尔公司协调着遍及美洲、欧洲和亚洲34个国家的全球性生产网络。戴尔在美国销售的绝大部分电脑仅仅最后的组装是在国内完成的,而各个零部件、外设、印刷电路板和局部装配流水线则依靠国外的制造商提供。其原因是,大部分零部件在世界其他地方生产更加便宜,因而使用进口货。无论高价值的零件还是价值很低的零件(如电源或键盘)都不必在戴尔的组装厂附近生产。只有一些价值居中的部件(如主板和其他印刷电路板)会在当地生产,因而空运它们以满足随时变化的需求的成本太高,又不便大量库存,即使这些部件也并不总是产自当地。表2-1所示为戴尔个人电脑提供零部件的地区和公司。表2-1为戴尔个人电脑提供零部件的地区和公司电脑零部件提供零部件的地区和公司显示器欧洲、亚洲(飞利浦、诺基亚、三星、索尼、宏基)印刷电路板亚洲、苏格兰、东欧(SCI、Celestica)驱动器亚洲(主要是新加坡)(希捷、Maxtor、西部数据)打印机欧洲(巴塞罗娜)机箱亚洲、东欧(HonHai/Foxteq)附件亚洲、爱尔兰(HonHai/Foxteq)资料来源:Dominick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案例2波音777都不完全是美国的,空中客车A330也不全是欧洲的波音美国供应商日本供应商其他的国际供应商①突出部分固定的后缘机舱门雷达天线罩、副翼后援板地板梁机身背翅、翼梢组装垂直翅扰流器翼体整流罩陀、主着落排挡水平稳定器舱内阻力板翼内肋升降舱、发动机固定前缘前缘阻力板翼中心部分襟翼、突出着落排挡翼盒发动机主着落排挡门阻力板支撑、突出着落排挡门翼间支柱和整流罩客机门舷外阻力板注:①法国、加拿大、中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和美国传授新课: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对外贸易政策是以自由贸易政策为特征,英国等国实行了全面的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具体表现:1、废除谷物法《谷物法》是英国政府于1815年颁布的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的法律。它是通过维持较高的国内粮食价格而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谷物法》严重地阻碍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在英国资产阶级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1846年废除了该法。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财政商品数目减少。在重商主义时期,英国有关关税的法令多达上千条,内容极其繁杂。1825年英国开始实行税法,降低关税税率。1841年英国应税的商品项目有1163种,到1882年只有20种了。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为30%左右,原料的平均关税率为20%。3、废除航海法1924年4.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过渡: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学者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发表了著名的理论“绝对成本说”,比较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之后,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发表了著名的理论“比较成本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人:亚当.斯密(英)知识窗:亚当·.斯密个人简介:亚当·.斯密于1723年诞生在苏格兰法福郡(CountyFife)的克考第(Kirkcaldy)。斯密自小博览群书,在14岁时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University)学习。他选定了人文科学的方向,在逻辑、道德哲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成绩斐然。1740年,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闭门苦读了6年。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斯密不得不在1746年回到他的家乡克考第。之后,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内容涵盖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此时,斯密开始对政治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到了18世纪50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1767年春,斯密回到克考第开始写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创建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绝对成本说”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贸易理论。2、绝对成本说的提出增加国民财富的关键—发展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理由有三个:分工能使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增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使人们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分工的基础——各国的优势(即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包括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自然优势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矿藏、土地等,获得性优势一国因技术进步获得的特殊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理论核心:为了更多地增加国民财富,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例证两个国家:英国、葡萄牙;两种产品:呢绒、酒英、葡的绝对成本差异国别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成本(人/年)呢绒酒英国100120葡萄牙11080单位呢绒生产成本:英国﹤葡萄牙单位酒的生产成本:英国﹥葡萄牙按照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应生产并出口呢绒,停产并进口酒,葡萄牙则相反。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1年生产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国际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劳动一年生产2.2单位呢绒葡国专门生产酒,190人劳动一年生产2.375单位酒显然,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了,按绝对成本进行完全国际分工,前后的产量与消费量(福利水平)(假定两种产品交换比例1:1,英国用生产出呢绒的一半与葡国交换酒)进行完全国际分工前后的产量与消费量分工前产量与消费量分工后产量分工后消费量呢绒酒呢绒酒呢绒酒英国112.201.11.1葡萄牙1102.3751.11.275合计222.22.3752.22.375对绝对成本说的评价指出了分工对提高生产力的巨大意义从成本差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过渡:如果一国连一种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也没有,它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参加了会不会有利益?通过小问题的思考得出该理论的缺陷:不能解释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与不具有任何生产技术绝对优势的国家之间所发生的贸易。(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提出人:大卫·.李嘉图(英)大卫·.李嘉图简介: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李嘉图刚刚开始进入经济学界的时候,英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限制谷物贸易的《谷物法》。李嘉图鼓吹自由贸易,但《谷物法》最终还是通过了。这促使李嘉图更深入地思考贸易问题,从理论上驳斥贸易限制的荒唐。他模仿亚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易的好处。提出了比较成本说,为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理论的导出小故事:家庭主妇比保姆能更好地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但如果她外出工作可以得到10美圆的工资,而雇一个保姆一小时只需要支付1美圆,如果你是家庭主妇的话,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虽然家庭主妇不管是在照顾家人生活还是在外出工作两方面都比保姆要有优势,但外出工作优势更大,因此,她应该选择外出工作,然后雇保姆来照顾家人的生活,然后用外出工作的工资来支付保姆的报酬,这样还有9美圆的剩余。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在所有方面都有优势的话,应该选择自己优势更大的事情来做,国家也一样。理论核心的导出: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上都只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两利取重,两劣取轻。”例证假定英、葡同时生产你融合酒两种产品,并且生产等量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英、葡的比较成本差异国别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成本(人/年)呢绒酒英国100120葡萄牙9080按绝对成本论,英葡间应不会发生贸易分工,但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两国仍可进行分工和贸易。葡国两种产品劳动成本均比英国低,葡国的呢绒比较成本为90/100=0.9;酒比较成本为80/120=0.67,但两者比较0.67﹤0.9因此,葡生产酒具有相对优势。英国:呢绒比较成本为100/90=1.1;酒比较成本为120/80=1.5,1.1﹤1.5表明英生产呢绒具有相对优势。总之,葡应“两优择其重”,英迎“两劣取其轻”使双方都获利。表现在分工前:英、葡一年共生产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分工后:英220人生产2.2单位呢绒,葡170人生产2.125单位酒,两种产品总产量增加了。国际分工前后的产量与消费量国别分工前的产量和消费量分工后的产量分工后的消费量呢绒酒呢绒酒呢绒酒英国112.201.11.1葡萄牙1102.1251.11.025合计222.22.1252.22.125对比较成本论的评价论述了国际贸易能够互惠互利,且这种贸易利益适用与所有国家指明取得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在于扬长避短课堂小结课后思考题:1、本国生产1单位小麦投入1/4,生产1单位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为1,生产1单位布的劳动投入为1/2。计算本国和外国分别在哪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假如外国用1单位布交换本国3单位小麦,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益分别为多少?如果交换比例换成1:1呢?2、本国生产奶酪的单位劳动投入为6,生产面包的单位劳动投入为2;外国生产奶酪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面包的单位劳动投入为4。计算本国和外国分别在哪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教学后记:课题第四章关税措施总课时6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费景明老师主编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首次接触专业课,对于许多专业术语,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学情分析外贸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缺少兴趣与主动性,但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表现和实践;学生新接触专业课,对于学好这个专业的知识还是有着较大的期望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关税的概念,清楚关税的性质和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重点、难点关税的性质关税的特点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案例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导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由贸易能够实现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当各国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开展专业化分工的时候,世界的产业水平达到了最大化。自由贸易不仅提高了世界福利,也使参与贸易的各个国家从中受益。每个国家都能克服自身生产能力的限制,获得在孤立条件下无法实现的消费组合。尽管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非常充分,但在那些因进口竞争而面临着收入下降的企业以及面临失业的工人当中,自由贸易政策遇到了巨大阻力。政策制定者在追求自由贸易可能带来的全球效率与公众希望保持就业和收入等短期利益的愿望之间左右为难。当今世界,制约国际贸易中货物和服务流动的因素广泛存在。本章讨论这些制约因素中的一种:关税措施。传授新课:关税的概念关税(CustomsDuties;Tariff):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练一练看流程记关税概念海关: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贯彻执行本国有关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的重要工具。过渡:作为一个人,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需要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和服务。比如:现在人们在吃饱穿暖的同时,更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有好的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方便卫生保健,宽阔畅通的道路等等。这些公共物品或服务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但政府不是盈利机构,它采取什么方法来筹集资金呢?政府依据政治权力向国内居民征税。关税的性质强制性举例:刘晓庆涉嫌偷税被捕案解释:刘晓庆身为纳税人,违反国家关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不主动进行纳税,因此受到国家的制裁。无偿性国家征税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等价物,不同于市场经济下的等价交换。同时国家征税后,又通过财政支付的形式还给纳税人及其它社会群体,所以我们说税收的无偿性不是绝对的无偿,而是非直接偿还性或非对应偿还性。3、预订性举例:增值税税率是17%,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这都是国家定死的,谁也没有权利改变,谁要擅自改变就是违法行为。过渡:关税除具有一般税收的共性之外,作为一种单独税种,有哪些不同于其他税收的特点?关税的特点:关税是一种间接税解释:对进出口商品征税,由进出口贸易商垫付税款。但税负会通过成本转嫁给买方或者消费者。关税的税收主体是进出口商人,关税的税收客体是进出口货物1、税收主体:也称课税主体,是指在法律上负担纳税的自然人或法人,也称纳税人。2、税收客体:课税客体或课税对象,是被消费者和生产者消费或使用的物品。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举例:日本政府抡起“三板斧

”紧急限制进口蔬菜中国菜农揪心(四)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1、出口:低关税甚至免关税,鼓励出口2、进口:通过调节关税,控制商品进口知识窗P60判断题:a、本国缺乏的产品、原料等必需品b、非必需品或者奢侈品c、国内幼稚工业课堂小结:一、关税的概念二、关税的性质三、关税的特点作业:选择题:1、关税的执行单位:CA、工商局B、国税局C、海关D、地税局2、关税的税收主体:DA、进口商B、进出口货物C、海关D、进出口商简答题:1、关税的性质及特点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节关税的主要种类总课时6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关税的种类,是本章的重点,能够正确地区分关税的种类,是未来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职高生来说,文化基础、理解分析能力普遍较差,但是好奇心强,并具有较强探索欲望和参与表现欲。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例以及典型案例,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练习,使学生掌握关税的种类,掌握各种关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基本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激发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念,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的小组合作中增进团队合作。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税的各种种类、区别、联系教学难点:各种种类之间的区别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课堂导入:复习提问:1、关税的概念2、关税的特点和性质讲授新课:一.关税的主要种类(一)按征税对象或商品的流向分:最惠国税(正常关税)进口税普通税注意: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二)按征税的目的分:财政关税: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三)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进口附加税(特别关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进出口商品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以外所加征的额外关税。差价税(滑动关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为削弱进口商品竞争能力,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征收的关税。特惠税(优惠税):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税或免税待遇。普遍优惠制(普惠制):是西方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低税待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注意:进口附加税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针对个别国家和个别商品的征收的进口附加税有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反补贴税:①含义: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的外国商品所加征的一种进口附加税。②征收条件:进口商品存在补贴,且补贴的后果会对国内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③征收税额:不得超过补贴数额。反倾销税:①含义: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②征收条件: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并对进口国同类造成重大损害。③征收税额:不得超过倾销差额。(四)按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量税额=商品数量×每单位从量税额从价税:是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价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混合税: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选择税: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但征税时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五)按关税保护程度和有效性分类名义关税: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税的关税税率。有效关税:指对某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代表进口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有效关税保护率=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最终产品的增值比课堂小结:这堂课主要介绍了关税的不同的分类,请学生复述作业:习题集P42-43教学后记:课题第三节海关税则和通关手续总课时6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海关税则和通关手续,比较注重流程性与操作性,了解海关税则,掌握通关手续是未来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职高生来说,文化基础、理解分析能力普遍较差,但是好奇心强,并具有较强探索欲望和参与表现欲。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例以及典型案例,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练习,使学生了解海关税则,并掌握通关手续,并能基本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分辨能力,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激发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念,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的小组合作中增进团队合作。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海关税则的内容和分类,理解通关手续的基本环节教学难点:海关税则的分类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第一环节导入每个国家都采用关税措施,但是每个国家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又有所区别。不同的国家对于关税的规定是不同的,就形成了不同的海关税则。不同国家的通关手续和通关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海关税则和通关手续的基本知识。第二环节新授课海关税则[讲解](一)海关税则的定义海关税则(CustomsTariff)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它是海关征收关税的法律依据,也是一个国家关税政策的具体体现。(二)海关税则的构成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海关税则的构成税则号列(简称税号)关税税率表货物分类目录税率[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海关税则的相关知识。[知识拓展]教师要求学生自习P75页的知识窗,帮助学生拓展《协调制度》的相关知识。[讲解](三)海关税则的构成分类:海关税则主要分为:单式税则(SingleTariff)。又称单一税则,一栏税则。这种税则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没有差别待遇。复式税则(ComplexTariff)。复式税则又称多栏税则。这种税则,在一个税目下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适用不同的税率。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税则。3.自主税则(AutonomousTariff)。自主税则又称国定税则,是指一国立法机构根据关税自主原则单独制定而不受对外签订的贸易条约和协定约束的一种税率。自主税则可分为自主单式税则和自主复式税则。4.协定税则(ConventionalTariff)。协定税则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与关税谈判,以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方式确定的关税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