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TOC\o"1-2"\h\u8270第1章智能建筑概述 328162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与发展 3188281.1.1定义 335691.1.2发展 433061.2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 4307081.2.1信息化技术 4229471.2.2自动控制技术 4317801.2.3节能环保技术 4281981.3智能建筑的应用领域 4151051.3.1办公建筑 475511.3.2住宅建筑 4178661.3.3公共建筑 473661.3.4城市基础设施 510920第2章绿色建筑概述 53022.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548702.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570242.3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53531第3章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 69303.1楼宇自动化系统 6113503.1.1概述 61903.1.2系统组成 642033.1.3关键技术 644503.2信息化系统集成 6149633.2.1概述 6183223.2.2系统组成 788843.2.3关键技术 7305923.3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架构 7157363.3.1概述 7311463.3.2系统架构设计 7187453.3.3关键技术 7715第4章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8325814.1建筑节能设计 8267404.1.1设计原则 8170244.1.2节能措施 880054.2高效能源利用技术 813184.2.1高效供能系统 8266594.2.2高效输配系统 896654.2.3高效用能设备 830324.3可再生能源应用 9175844.3.1太阳能利用 9166424.3.2风能利用 9242994.3.3生物质能利用 9302764.3.4地热能利用 98172第5章智能建筑安防技术 9192085.1视频监控系统 9112405.1.1系统概述 949565.1.2技术方案 9278325.2门禁与入侵报警系统 10265415.2.1系统概述 10325465.2.2技术方案 1019065.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 1029215.3.1系统概述 10199655.3.2技术方案 1027462第6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10130726.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0206616.1.1空气质量指标与标准 10237876.1.2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控 10318166.1.3污染源控制及绿色建材应用 10143136.2室内光环境设计 11181296.2.1自然采光优化 11265996.2.2人工照明设计 1186156.2.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1189586.3室内声环境优化 1125186.3.1噪声控制 11127236.3.2音质设计 1135706.3.3声环境监测与评估 118549第7章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11172577.1智能电网接入技术 1124187.1.1智能电网接入技术原理 11121717.1.2智能电网接入技术架构 1280247.1.3智能电网接入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224597.2建筑电气设备监控 12158747.2.1建筑电气设备监控原理 1298997.2.2建筑电气设备监控系统架构 12319467.2.3建筑电气设备监控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294867.3电气安全与保护 12234357.3.1电气安全防护技术 12237187.3.2电气设备保护技术 1351997.3.3智能建筑电气安全与保护策略 13602第8章绿色建筑材料与结构 13264568.1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 1383048.1.1生态建筑材料概述 1373248.1.2生态混凝土 13211668.1.3生态木材 1335588.1.4生态陶瓷 13277448.2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13264288.2.1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381238.2.2轻钢结构设计 14305238.2.3木结构设计 14146458.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305978.3.1建筑废弃物概述 14222218.3.2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 14136898.3.3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 145998.3.4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措施 141483第9章智能建筑运维管理 1438999.1智能建筑运维平台 144359.1.1平台架构设计 14244159.1.2数据采集与处理 15171079.1.3运维管理功能 1540989.2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 15151039.2.1设备维护策略 15222329.2.2故障诊断与预测 15285549.2.3维护与维修支持 15227019.3能源管理与优化 15235019.3.1能源监测与数据分析 15200399.3.2能源优化策略 1574159.3.3能源管理系统 15126649.3.4可再生能源利用 1522903第10章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案例分析 1615210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161035110.1.1案例一:某生态居住区 16171610.1.2案例二:某绿色办公建筑 16872910.2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163142210.2.1案例一:某绿色建筑综合体 161844010.2.2案例二:某智能绿色住宅 16497310.3智能建筑案例解析 171142610.3.1案例一:某智慧城市综合体 172848310.3.2案例二:某智能办公建筑 171518410.4绿色与智能建筑融合发展展望 17第1章智能建筑概述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与发展1.1.1定义智能建筑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智能建筑是信息化、智能化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1.1.2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发展,智能建筑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智能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1.2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1.2.1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核心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建筑物内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1.2.2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物内各个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高建筑物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1.2.3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通过这些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1.3智能建筑的应用领域1.3.1办公建筑智能建筑在办公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智能会议等。这些应用提高了办公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工作效率。1.3.2住宅建筑在住宅建筑领域,智能建筑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家电、远程控制、节能管理等。智能家居系统为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节能的生活环境。1.3.3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智能建筑的应用包括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场馆等。这些应用提高了公共建筑的运行效率,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1.3.4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智能建筑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照明、智能管网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提升了城市品质。第2章绿色建筑概述2.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节能功能、室内环境质量、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建筑功能与质量。2.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从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节能优先原则: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优化建筑节能设计,降低建筑能耗。(3)室内环境质量原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达到舒适、健康的要求。(4)生态环保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建筑对土地、水资源、植被等自然资源的破坏,提高生物多样性。(5)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建筑废弃物、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率。(6)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建筑空间。2.3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如节能技术、环保材料、智能化技术等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3)绿色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建筑产业链逐渐成熟。(4)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5)绿色建筑国际化趋势明显,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逐渐接轨。(6)绿色建筑教育普及,提高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绿色建筑意识。第3章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3.1楼宇自动化系统3.1.1概述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和管理。3.1.2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传感器与执行器:负责采集建筑内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根据控制策略对设备进行调节;(2)控制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控制;(3)通信网络:将各个子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4)监控与管理系统:对整个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3.1.3关键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建筑环境参数的实时、准确采集;(2)控制策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3)通信协议: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4)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3.2信息化系统集成3.2.1概述信息化系统集成是将建筑内的各种信息资源、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环境,以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3.2.2系统组成信息化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服务器等;(2)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3)数据资源:包括各类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外部数据等;(4)安全保障: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3.2.3关键技术信息化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包括:(1)网络架构: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保证信息传输的高速、稳定;(2)应用集成: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3)数据整合:通过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4)安全保障:运用加密、认证、审计等手段,保证系统安全可靠。3.3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架构3.3.1概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架构是对楼宇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集成的一种高层次设计,旨在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建筑的整体智能化水平。3.3.2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基础设施层:包括建筑内的各种硬件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2)数据采集与处理层:负责实时采集建筑内的环境数据,并进行处理;(3)控制与管理层: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控制、监控和管理;(4)应用服务层:为用户提供各类智能化应用服务;(5)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友好、便捷的操作界面。3.3.3关键技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架构的关键技术包括:(1)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标准化接口: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便于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3)云计算与大数据: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系统资源的弹性扩展和高效利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分析建筑内各类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4)物联网技术: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内各类设备、系统的互联互通。第4章绿色建筑节能技术4.1建筑节能设计4.1.1设计原则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遵循节能、环保、经济、实用原则,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物的朝向、体形、围护结构等进行优化设计。4.1.2节能措施(1)优化建筑朝向和体形,降低建筑能耗;(2)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3)合理设计建筑采光、通风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能耗;(4)利用建筑遮阳、绿化等手段,降低建筑夏季空调负荷;(5)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建筑设备能耗。4.2高效能源利用技术4.2.1高效供能系统(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2)热泵技术;(3)太阳能热水系统。4.2.2高效输配系统(1)变频调速技术;(2)管网优化设计;(3)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4.2.3高效用能设备(1)高效照明设备;(2)节能空调设备;(3)高效家电。4.3可再生能源应用4.3.1太阳能利用(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太阳能热水系统;(3)太阳能空调系统。4.3.2风能利用(1)风力发电系统;(2)风能热泵系统。4.3.3生物质能利用(1)生物质燃料制备技术;(2)生物质锅炉及热能利用;(3)生物质发电技术。4.3.4地热能利用(1)地源热泵系统;(2)地热供暖系统;(3)地热发电系统。通过以上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5章智能建筑安防技术5.1视频监控系统5.1.1系统概述视频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安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对建筑内外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人员和物品的有效管理。5.1.2技术方案(1)采用高清网络摄像头,实现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2)运用视频压缩技术,降低存储和传输成本;(3)利用视频分析技术,实现自动报警和事件追踪;(4)结合人脸识别技术,提高安防监控的智能化水平。5.2门禁与入侵报警系统5.2.1系统概述门禁与入侵报警系统通过控制人员出入权限,防止非法入侵,保障建筑内人员安全。5.2.2技术方案(1)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提高通行效率;(2)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人脸等,增强系统安全性;(3)部署入侵报警探测器,实现非法入侵的及时报警;(4)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实现对门禁系统的集中管理。5.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5.3.1系统概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安全设施,能够及时发觉火情,启动消防设备,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5.3.2技术方案(1)采用分布式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实现火情的实时监测;(2)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保证报警信号的快速传输;(3)结合消防设备,如喷淋系统、疏散指示灯等,实现火灾的自动处置;(4)建立消防控制中心,实现对消防系统的集中监控和管理。第6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6.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6.1.1空气质量指标与标准本节将阐述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包括我国相关标准及国际通用标准,对颗粒物、甲醛、TVOC等污染物浓度提出明确要求。6.1.2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控介绍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如传感器监测、实时数据传输等,并探讨针对不同污染物的调控措施,如通风换气、空气净化等。6.1.3污染源控制及绿色建材应用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提出相应的污染源控制策略,并推广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降低污染物排放。6.2室内光环境设计6.2.1自然采光优化阐述绿色建筑室内光环境设计中自然采光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建筑形态、采光方式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措施。6.2.2人工照明设计介绍绿色建筑室内人工照明设计原则,包括照明质量、节能、舒适度等方面,推荐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6.2.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探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实现室内光环境的智能化调节,提高照明效果与节能功能。6.3室内声环境优化6.3.1噪声控制分析室内噪声来源,提出针对性的噪声控制措施,包括隔音、吸音、减振等,以降低室内噪声对居住者的影响。6.3.2音质设计介绍室内音质设计原则,通过合理布局、选用合适的装修材料等手段,提高室内音质效果,创造舒适的听觉环境。6.3.3声环境监测与评估阐述室内声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为绿色建筑室内声环境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7章智能建筑电气技术7.1智能电网接入技术智能电网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接入技术是实现智能建筑与电网高效互动的关键。本节主要讨论智能电网接入技术的原理、架构及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7.1.1智能电网接入技术原理智能电网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接入、储能系统接入、需求响应与电压无功控制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智能建筑能够实现与电网的高效互动,提高能源利用率。7.1.2智能电网接入技术架构智能电网接入技术架构包括硬件设施、通信网络、数据平台和应用层。硬件设施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智能电表等;通信网络负责数据传输;数据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应用层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实现能源管理、负荷控制等功能。7.1.3智能电网接入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智能电网接入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优化配置、需求响应策略实施等,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2建筑电气设备监控建筑电气设备监控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7.2.1建筑电气设备监控原理建筑电气设备监控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故障诊断和远程控制等方面。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可以提前发觉潜在故障,避免设备损坏,降低运维成本。7.2.2建筑电气设备监控系统架构建筑电气设备监控系统架构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网络、监控中心等部分。传感器负责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数据采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监控。7.2.3建筑电气设备监控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建筑电气设备监控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配电室监控、照明系统监控、空调系统监控等,有助于提高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7.3电气安全与保护电气安全与保护是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建筑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本节主要讨论电气安全与保护的相关技术措施。7.3.1电气安全防护技术电气安全防护技术包括过电压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旨在防止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7.3.2电气设备保护技术电气设备保护技术主要包括设备绝缘、防雷、防潮等措施,以保证电气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正常运行。7.3.3智能建筑电气安全与保护策略智能建筑电气安全与保护策略应根据建筑特点和电气设备运行需求制定,包括电气设备选型、保护装置配置、定期检查与维护等。通过实施有效的电气安全与保护策略,提高智能建筑的安全功能。第8章绿色建筑材料与结构8.1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8.1.1生态建筑材料概述生态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其具有环保、节能、可持续等特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8.1.2生态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效益的混凝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工业废弃物、矿渣等作为原料,降低水泥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渗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8.1.3生态木材生态木材是指采用可持续采伐、环保处理等方式生产的木材。其具有天然、环保、可再生等特点。在建筑行业中,生态木材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家具制作等方面。8.1.4生态陶瓷生态陶瓷是以工业废弃物、矿渣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效节能生产工艺生产的陶瓷产品。与传统陶瓷相比,生态陶瓷具有较低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建筑行业,生态陶瓷广泛应用于墙面、地面等装修材料。8.2绿色建筑结构设计8.2.1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结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环保。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环境因素、材料功能等,实现建筑结构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8.2.2轻钢结构设计轻钢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轻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领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舒适性和节能性。8.2.3木结构设计木结构具有天然、环保、可再生等特点,是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理想选择。木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传统木结构和现代木结构两种形式。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木材的力学功能、防火功能等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美观。8.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8.3.1建筑废弃物概述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设、拆除、维修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混凝土块、砖瓦、木材、金属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8.3.2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破碎、筛分、磁选等。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8.3.3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要包括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这些再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8.3.4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措施应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同时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回收体系,推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第9章智能建筑运维管理9.1智能建筑运维平台9.1.1平台架构设计智能建筑运维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各层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扩展性。9.1.2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建筑运维平台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建筑内部环境、设备状态等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分析和挖掘,为运维管理提供有力支持。9.1.3运维管理功能智能建筑运维平台具备以下功能:设备监控、能源管理、安防监控、环境监测、远程控制等。通过这些功能,实现对建筑运维的全面管控。9.2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9.2.1设备维护策略根据设备类型和运行状态,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实现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维护流程,降低运维成本。9.2.2故障诊断与预测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发觉潜在故障。结合故障树、神经网络等模型,实现故障诊断和预测,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9.2.3维护与维修支持为运维人员提供详细的设备维护手册、维修指导和备品备件信息,提高运维效率。同时通过远程技术支持,实现快速响应和处理设备故障。9.3能源管理与优化9.3.1能源监测与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建筑内部能源消耗,对能源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觉能源浪费现象,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9.3.2能源优化策略根据能源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能源优化策略,如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优化照明系统、提高空调系统效率等。9.3.3能源管理系统构建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助力建筑节能减排。通过与其他智能系统的集成,实现能源管理的闭环控制,提升建筑能效。9.3.4可再生能源利用摸索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技术,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10章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案例分析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10.1.1案例一:某生态居住区本案例位于我国某城市,项目占地面积公顷,以绿色建筑理念为核心,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全方位打造生态居住环境。该案例采用了以下绿色建筑技术:(1)节能技术: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2)环保材料:选用绿色、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