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版)_第1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版)_第2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版)_第3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版)_第4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8、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7.D8.A【解析】7.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从兰州至酒泉考察,植被依次草原、荒漠。8.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10.B11.A【解析】10.根据图7中纬度差异示意图,可知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区域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因而形成特大城市数量多。【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世界特大城市和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山东卷)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解析】从图中纵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草原带,所以R地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带的分布。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在于因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l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答案】1.C2.A【解析】1.根据图中雪线高度等值线上的数值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气温与降水;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雪线的高度却降低,这只能是降水丰富影响造成的。【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相关知识。(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答案】C【解析】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5.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答案】A【解析】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答案】26.A27.B【解析】26.从图中信息可知,距地面6米以内,①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风速最低,说明其防风效果最好,即选A。27.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而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以阔叶林为主,结合图中信息,只有②符合,即选B。【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海南卷)23.(10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图10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答案】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4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2分)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解析】此题注意题干的提醒“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分析,图示区域为湖南的湘西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上海卷)(十九)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47.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48.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49.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答案】47.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48.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49.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解析】47.乙地为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根据提示“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来说明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气候和地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和植被等。48.根据图2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图,可知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49.因为丙地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处于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和暖流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和气候类型。【年高考题】(年高考广东卷)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C。(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28.440.0210.01614.1②39°48′-4.726.02.6196.0682.9③48°58′3.518.454.353.6647.4④54°17′1.813.4225.0117.02399.0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资料,①地纬度较低,且雨热同期,年降水量超过1500mm,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为温带气候,选项A错误;②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且夏季多雨,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而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错误;③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且一月、七月降水相差不大,可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气候,选项C错误;④地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结合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北美西海岸较高纬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选D。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答案】A【解析】根据上题判断,④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B【解析】根据第7题判断,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答案】A【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B【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另外,由于赞比西河流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年高考题】(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3)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解析】(1)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表现相同自然带东坡高度低于西坡,即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较凉、较湿。(2)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少,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下沉气流。(3)该山海拔达到7000多米,可能位于四川。【答案】(1)B(2)D(3)A(天津卷)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1)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2)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O→a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答案】(1)D(2)B(江苏卷)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解析】(1)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2)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答案】(1)AC(2)AD(重庆卷)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3)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岩层的走向来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在地貌上又是山地,因此属于背斜山。(2)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地貌类型判断岩石类型的能力,石芽、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地貌,未知岩层为石灰岩。(3)该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该地区柑橘广泛分布,柑橘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因此乙地常见的植被类型应该是常绿阔叶林。【答案】(1)D(2)C(3)A(全国卷=1\*ROMANI)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下问题。(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答案】(1)C(2)D【年高考题】(辽宁、宁夏卷)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江苏卷)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4~5题。4.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5.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4.D5.B【解析】4.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4选D。5.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5选B。(广东文基)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答案】A【解析】城市绿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绿地对城市的气温也有调节作用,使得城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小,绿地有利于增加城市的湿度,酸雨是由于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引起的,绿地不能完全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城市地区日照时间的长短与绿地无关。(天津卷)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图1),回答(1)~(2)题。1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1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答案】12.D13.A【解析】12.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质地貌,湖泊的地质结构没有变化,不可能是内力作用,只有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3.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江苏卷)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9-10题9.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10.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9.A10.B【解析】9.时间“8月至10月”,物品“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推知该区域“温差大、光照强、天气复杂多变”,BD天气稳定,多晴朗天气,防水服用处不大;C项光照条件差,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等物品用处不大,A项垂直地域差异明显,山区天气复杂多变,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10.①图为熊猫;②图为藏羚羊;③图(看不清楚);④图为沙丘地表。根据②图为藏羚羊很容易找出选项。(上海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1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③水域面积扩大④市郊农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A.防止洪水泛滥B.扩大湿地面积C.开发旅游景点D.提供优质水源1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大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1.A12.D13.C【解析】第(11)题,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大量的城市人口和工业耗能释放了较多的热量。第(12)题,长兴岛是宝山的一座美丽岛屿,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环境。远离外界的污染源,生态系统完善,大气清新度维持在一级水平。在其北侧边摊筑水库主要是为了提供优质水源。第(13)题,长江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对三角洲滩涂的侵蚀明显,海岸线后退。(09上海卷)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地。(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的地带性差异。(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4)地形;海陆位置【解析】(1)甲地位于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生长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高,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处在温带荒漠地区--缺水。(3)四地纬度相当,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海拔最高的乙地(安第斯山脉)。(4)四地纬度相当,造成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下垫面不同。【年高考题】(广东卷)下列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A.梯田

B.园林

C.寺庙

D.水电站【答案】AD【解析】梯田可以指示山地丘陵地貌,水电站可以指示河流峡谷地貌。园林和寺庙在各地都有分布,对自然环境没有明确的指示性。(海南卷)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1)~(3)题。(1)图2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2)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3)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答案】(1)A

(2)C

(3)B【解析】第(1)题,注意设问问的是“三类森林”的相互对比,从“温度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曲线相比,曲线②的变化幅度最小,也就是说②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总体上看,三类森林的NPP对降水的变化都不明显。第(2)题,不论是温度的变化图,还是降水的变化图,三条曲线中①所产干物质(NPP)最多。热带、亚热带常绿林生长区的水热条件好,即使在冬季也有较好的植被生长,它们的NPP累积量都较高;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因气温低森林生长季节短,它们的NPP累积量都较低。同样,在一个山体中,海拔越低,森林所产NPP越高,所以应该①海拔最低、③海拔最高、②居中。第(3)题,只有在正确判断上一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对本题,注意材料中的“三类原生森林”,①为针阔混交林,分布的海拔最低,应该位于山麓地区。对比题中给的四个省区,只有吉林省位于中温带地区,符合实际情况。(上海卷)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D【解析】积雪是水体的一种,由于水体的热容量比较大,能够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积雪面积减少,对大气的调节作用降低,导致地表温差加大;积雪面积较少,岩石被裸露,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将加剧,容易导致岩崩现象;积雪较少与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没有直接联系;积雪较少,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升高。(宁夏卷)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1)~(2)题。(1)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2)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C.N地地势较为低平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答案】(1)D

(2)B【解析】第(1)题,T地与Q地,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体现不出地域分异规律(即差异性),所以A、C两项错误;B项,樱花初放日期R地早于Q地是由于R地受日本暖流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