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河北专版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河北专版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河北专版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河北专版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期中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历史学家要精确驾驭中华大地上远古人类发展进步的状况,下列材料中最牢靠的是()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头部复原像C.《史记》 D.原始人狩猎场景想象图2.“曩(音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解并描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状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D.元谋人3.《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战胜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C.国人暴动 D.涿鹿之战4.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发觉甲骨文()甲骨文字形举例A.字形不具持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5.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耳,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源于()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行省制6.《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A.目的 B.内容C.对象 D.影响7.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制定了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也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白()A.变法违反民意 B.变法深化贯彻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8.当今的水利专家考察了整个工程的设计,都对它的科学性惊羡不已,无论是飞沙堰的功能,还是鱼嘴分水堤的修筑,设计之合理、用料之节约、效果之显著,堪称世界奇迹。这里评述的“工程”是()A.春秋时期的灵渠 B.春秋时期的都江堰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秦朝时期的灵渠9.“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这首历史歌谣中的“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务()A.赵、魏、韩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C.秦赵长平之战 D.犬戎覆灭西周10.下图所示是孔子周游列国的邮票。孔子宣扬的内容可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仁者爱人,以德治国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1.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探讨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觉,这说明百家争鸣()成语拔苗助长庸人自扰滥竽充数东施效颦来源《孟子》《列子》《韩非子》《庄子》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见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下列不属于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实行的措施的是()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13.七年级同学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个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中有历史学问错误的一项()A.颁布“推恩令”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C.商讨盐铁官营D.协商开凿灵渠14.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阅历,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书写材料。材料表明,纸的广泛运用源于()A.政府推动B.原料易得C.易于保存D.节约人力15.七年级同学的课后练习之一是要依据下面朝代更迭示意图概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点,这里有丰富的石制品和人工用火遗迹。周口店遗址第26地点(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周口店遗址内东端龙骨山山顶洞,山顶洞人创建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考古学家在这里发觉了服饰品、石器、骨角器和一些有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还发觉了丰富的用火遗迹、烧骨、烧石、灰烬和紫荆木炭等。材料二距今约9000-6000年,在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驾驭了什么技能?(4分)山顶洞人创建的“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有哪些?(4分)(2)依据材料二,说出在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的古代人类遗址的杰出代表。(2分)结合所学学问,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作用。(2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促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因素。(6分)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终,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看法,废古封国制而以……去代替。以当时其详细状况来说……推行到如何程度,不行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记。——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班固《汉书》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班固《汉书》(1)据材料一,秦朝“地方政权封建化”的标记是什么?(2分)它的推行有何历史作用?(3分)(2)材料二中这段话是谁说的?(1分)这个建议的实行解决了西汉王朝面临的什么严峻问题?(3分)(3)材料三反映了这位皇帝为加强中心集权而实行的什么措施?(4分)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3分)(4)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务有何共同作用。(4分)18.(17分)“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许多人仍旧用这个词表现学术上的旺盛景象和论争风气。探究以下材料,走进百家争鸣。材料一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材料二他有许多思想主见,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材料三他主见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材料四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忱和无畏的志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建一个美妙的志向社会。他们提倡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从今,中国起先进入一个自觉的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起先奔流不息,流淌至今。那理性的光辉始终照射着中国大地,成为后代中华文明、思想、才智的基础和源泉。(1)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派别的什么思想。(10分)(2)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7分)答案一、1.A点拨:考古发掘是探讨远古人类的第一手资料,是探讨远古人类最干脆、最有劝服力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加工,最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考古发掘的实物史料。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史记》和原始人狩猎场景想象图是其次手资料,经过了人为加工,不是最牢靠的。故选A。2.C3.B点拨:本题考查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理解。依据材料“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战胜狄人”“尊王攘夷”并联系所学学问可知,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并通过改革增加国力,称霸中原。故选B。4.B点拨: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字体至今仍在运用。故B正确;甲骨文字形具有持续和传承性,解除A;甲骨文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解除C;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解除D。故选B。5.B点拨:依据“晋文公称晋重耳,齐昭公称齐潘”可知,他们的姓氏源自诸侯国晋和齐,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故选B。6.B点拨:“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反映了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采地世代相传,这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故B符合题意。7.B点拨:分析题干可知,旅店店主不敢收留商鞅,是因为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说明白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了深化贯彻。8.C9.A10.B11.D点拨: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格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许多来自于百家争鸣时期,说明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B13.D14.B15.C点拨: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时间轴是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220年东汉灭亡,这一阶段是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故选C。二、16.(1)技能:会运用打制石器;会运用火。“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会缝制衣服;驾驭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答出两点即可)(2)代表: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作用: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铁器与牛耕的运用和推广;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杰出人物的推动;变法运动的推行。(答出三点即可)17.(1)标记:实行郡县制。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消退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心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