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_第1页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_第2页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_第3页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_第4页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学问梳理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志气也。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称《春

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具体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闻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

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和动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空

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显明的体现。

二、说明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攻打。

肉管看课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谋划。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还误:深思熟虑。

乃入见:就,于是。

岁敢专也:不。个人专用有。

小惠未强:通“遍”,遍与,普遍。

牺牲玉品:丝织品。

弗敢力.口也:虚报。

小信未芋: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里不能察:即使。明察。

必以情:(以)事情推断。

未可:不。

学之展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

公将军之:击鼓进军。

齐师贝攵缜: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逐]。

下视其瞰: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熟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

遂逐齐师:追逐,追击。

既事:攻克,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其次次。

三而竭:尽。

彼竭我般:充溢,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夫大国难卿也:推想、估计。

惧有住焉:埋伏。

望其旗摩:倒下。

故逐之:所以。追逐。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敢(缘由,原因)2、民弗队也

(听从,听从).•

彼竭我盈,敢克之(所以)战则请丛

(跟从)°

3、曹刿请如(接见)4、又何回焉

(参加)

乃入多(拜见)中回力拉

崩倒之声(夹杂)

5、何以战(凭借、靠。)6、必以信(实

情).

必以分人(把)小信未孚

(信用.)'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

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2、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

可能,能够。

3、又何回焉古义:参加。今义:

空隙,间隔等。

4、小大之州古义:案件。今义:

关押犯人的监牢。

5、衣食所家古义:养。今义:

常用义安定。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志气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补出下面句中省略的成分。

(曹刿)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七、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论战的背景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2、文中表现曹刿主动“参加”精神的词语是:请见。

请从。

3、曹刿请见的缘由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表现百姓对这场斗争的冷漠看法是:肉食者谋

之_,又何间焉?

5、表现鲁庄公政治上鄙陋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7、表明庄公始有所悟(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斗争取胜

的先决条件)的句

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表现鲁庄公在作战时急躁冒进的句子是: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9、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

“可矣。”他认为“可矣”的缘由是: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

10、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

待劳”战术相近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1、曹刿阻挡鲁庄公追击的缘由是: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缘由是: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

13、表现曹刿作战时指挥若定,心中有数的句子是:未

可、可矣。

14、表现曹刿视察敌情的细心之处的句子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15、敌人三鼓后进军的依据是:夫战,志气也。

16、敌人三鼓后进军的缘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17、曹刿认为攻击的最佳时机是:彼竭我盈。

18、曹刿认为追击的最佳时机是:辙乱旗靡。

19、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是:丑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0、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志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问答题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1)交代斗争时间。

(2)作战双方齐鲁两国。

(3)斗争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2、乡人阻挡曹刿请见,并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反映了鲁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百姓对这场斗争的冷漠,民不愿与官谋划,以与统

治者不得民心的社会现实。

3、本文写乡人对斗争的冷漠看法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

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忱的。军事上的深思熟虑。

4、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

表现在把战胜的希望寄予在大臣贵族的拥护和神灵

的保佑上。

5、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1)“鄙”的特点。

(2)他把斗争的希望寄予在大臣,神灵上,而不知道取

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6.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

7、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1)认为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思熟

虑。

(2)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8、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曹刿请见的缘由,写出肉食者“鄙”的特点。

(2)本文线索,为下文写鲁庄公张本,衬托曹刿的远谋。

9、“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怎样的特点?

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不懂得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10、指挥作战中,曹刿只说两次“未可”、“可以”,

简短的语言表明他具有怎样的特征?

面对强敌心中有数,从容镇静,擅长把握时机。详察

敌情。知己知彼。

n、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军事上把握时机,详察敌情。

1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

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鲁庄公的“鄙”表现:

1)战前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而把斗争寄予

在大臣和神的保佑

上。

2)战中急躁冒进,不懂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3)战后不知道斗争取胜缘由。

(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启发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说明他政治上的远

见卓识。

2)战中面对强敌心中有数,从容镇静,把握战机,详察

敌情,知己知彼。

3)战后能深刻分析取胜缘由,说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3、分析庄公的形象。

鲁庄公是一个平凡的君主。政治上鼠目寸光,军事上

胸无一策。

战前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胜的希望

寄予在大臣和神灵的保佑上一一这说明他政治上的无

能;斗争中急躁冒进,不能详察敌情,把握时机;战后

不知道取胜的缘由一一这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昏庸。

战前能够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战中能听从指挥。用

人不疑。战后能够虚心询问取胜的缘由。

14、分析曹刿的形象。

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具有卓越才能。

战前,酷爱祖国关切国事。有很强的参加精神,敢于

进谏,擅长进谏。并充分相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

条件一一卓越的政治才能;

斗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能够心中有数,从容镇静,详

察敌情,把握时机;

在战后充分分析取胜的缘由--一这些表现说明他军

事上的卓越才能。

15、本文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人物,其作用是什么?

把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在战前、战中、战后进行

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具有卓越

才能。

16、你是否赞成“夫战,志气也”这一观点?谈理由。

赞成:在实力相当的状况下,有志气的一方肯定会取

胜,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力气对比悬殊的状况下,

志气更为重要。

17、请谈一谈曹刿在战场上镇静自如、从容自信的基础

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战前鲁国有取信于民先决条件作为保证,战斗中详

察敌情,知己知彼。

(2)面对大事或者发生变故的时候要学习曹刿的从容镇

静。

18、曹刿的政治思想用孟子的名言来概括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有人说“长勺之战”的成功,曹刿功不行没,但从

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肯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不鄙,

表现在哪里?)

鲁庄公也有肯定的功劳,因为他能虚心纳谏,用人不

疑,听从指挥,知人善任,虚心听取曹刿的看法,作为

决策者有肯定的功劳。

20、本文标题改为《长勺之战》好吗?结合内容说明理

由。

①全文重点是写人物曹刿,而非事务长勺战役。

②叙事时详写了“论战”,略写了作战。

③从记史文章的功能看,落笔的重心在于揭示斗争取

胜的缘由,目的是供应治国方略,以鉴后人。

21、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

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

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马上“请见”,

参加“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斗争取胜的

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

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干脆解答疑虑,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