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作文满分训练
命题作文的审题
考情风向
内容上
命题作文一般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据此进行写作,这种题目的唯一
性有利于阅卷老师统一评分尺度和标准。
直白式命题,如无锡市2023年中考作文题《给铁凝老师的一封信》
比喻式命题,如南通市2021年中考作文题《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思辨式命题,如常州市2022年中考作文题《强与坚强不一样》
一些热词、新词亮相作文题中,如扬州市2023年中考作文题《跨代组合》
命题作文给考生的选择方向比较明朗,容易确定主题,但命题中的隐形门槛也相对高了
,命题中出现的修饰词、限制词往往不容忽视。
形式上
一是裸题式,即只出示题目,不加导语或提示语,如泰州市近5年中考作文题只有2021
年有导语,其余都是裸题式。
二是导语式,如常州市2023年中考作文题《方寸之间天地大》的导语:“方寸,既指小
的空间,也指人的内心。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地方,空间虽小,包蕴无限;有的事
物,形制虽小,韵味无穷;同样,人的内心可以充实而丰盈,博大而广阔。”从数量来看,
导语式命题作文占主体。
结构上
单字式命题,2020年镇江市中考作文题《查》
词语式命题,2021年泰州市中考作文题《一百》
短语式命题,2023年扬州市中考作文题《跨代组合》
句子式命题,2023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审题技法
重点分析“题眼”
关键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1)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门”。这类文题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比如《味
道》什么的味道?谁的味道等。
(2)词组型题目。这类题目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
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
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
的“题眼”是“回忆”。
(1)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如《偶然的发现》、《温暖的时刻》
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
时候》中的“最”和“舒心”。
(2)要审准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
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
如《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不止一次,说明尝试了很多次。如2010中考《黑板上的记
忆》,只能是写与黑板有关的。
(3)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总”一一这一副词表明我寻找钥匙是曲折的,有一个
反复寻找的过程的。“最”“也”“还”“再更”“其实”“原来”等副词出现在题目
中,要尤其注意。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
如《心中那一抹绿色》,绿色除了表示颜色,还表示生机、活力、惬意等。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如“父亲的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的
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
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
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可以实指,如“父亲”“同桌”“友人”等。
也可以虚指,如“节约”、“诚信”“青春”等等。
小结:有些命题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
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总之,审题时每一个字都不要落下,包括提示语。首先找关键词,接着找到限制词语,然
后理解文题中关键词的深层意思,搞明白出题人究竟让你写什么。
审题需要注意:
1.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
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用大半篇幅写“雨”
或“下雨的情景”,“好”却一带而过,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2.注意审清题目中的人称
《为你而歌》,“你”限制了表述对象应为第二人称。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004
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中的“我们”限制了对象应是群体,而非个体。
审题范例:
例:《学海拾贝》
关键词:拾贝
(1)文题重点是“拾”,要写出“如何拾贝”这样一个过程。
(2)“贝”不仅仅是实指贝壳,还可以是比喻义:知识或获得的经验与能力
常见审题误区
1.以偏概全,不注意限制要求
示例:《其实,这不难》,有些同学只写出了不难,但是没有注意“其实”,言下之意是我
一直以为很难,在实践之后,才恍然领悟一一其实,这不难。
相似审题:《原来是这样》、《这里也是课堂》、《这也是一种美丽》、《终于找到了答案》
等等。这类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不容小觑。
2.不解题旨,东拉西扯
命题作文,一般文字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这类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
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
示例:《在这里起步》
失误:不理解题干的“起步”的意义
“起步”在字典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意思“开始走”,一层是比喻义“比喻事情开始
进行”。我们在作文中理解题目的时候要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比喻意义,这样作文才会立
意深刻。这里取“比喻事情开始进行”的意思。因此,可以写:
亲情类:我不理解父爱/母爱,因为某人的话或者某件事或者某个景或者某个想象的画面,
让我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父子情/母子情“在这里起步”。
校园类:校园类的素材可以围绕师生情、同学情、学习等写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
从而突出师生情、同学情“在这里起步”。
其他类:可以上升到保护环境、传统文化等。
命题探究
化虚为实法
有时,作文题目中含有主观的、抽象的、隐藏的、含蓄的要素,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客观
的、具体的、眼前的、直接的、明朗的要素,以帮助理解。
[2023泰州中考】
请以《越来越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
范。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比喻类型的题目,写作时要善于化虚为实。“甜”可以写其本义,更可写出其
引申义:使人感到舒服的、快乐的、幸福的、满意的、满足的、美好的等正向的感受和体
验。关键词“越来越”,体现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个从开始单调无味逐渐变得愉悦
或幸福的经历。可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故事起初“不甜”,甚至有点“苦”,后来在转机中
慢慢透出“微甜”“甜”“很甜”。
[立意构思]
可以写人际交往类,比如生活中与好友冰释前嫌并越来越默契;可以写个人成长类,比
如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突破瓶颈终获成功;可以写社会发展类,比如在党和国家的领
导下,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越来越甜”的故事;也可以写精神文化类,比如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后内心的喜悦;等等。写作时,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小而
典型的视角,通过细节和情感的描写,让读者能够体会到甜蜜的过程和体验。
1.可以选取家庭生活。比如,你可以写一家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一路上彼此关爱,
相互扶持,在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奋进的快乐等,这种感觉是“越
来越甜”的;你也可以单独写你与奶奶相处的时光,本来奶奶给我缝沙包就感到非常地愉悦,
再加上奶奶又为我做好吃的桂花糕等,更让我感觉到时光的美好与甜蜜,因此与奶奶相处这
样时光让我觉得越来越甜,借此来表达对奶奶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2.可以选取学校生活。比如你可以描述一个开始并逐渐变得愉悦或幸福的经历,像刚踏
入初中生活的喜悦,再到结交朋友的欣喜,直至看到老师温暖评语的感激等都可以成为你初
中美好生活中越来越甜的素材;也可以以“读书”为主题,写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逐渐走
近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名著的真谛,发掘出作者蕴藏其中的思想精华,点出阅读能给我们带
来的“越来越甜”的滋味。
3.可以选取社会生活。考生可以以叙述者的视角,写他人的故事,揭示他们身上感动人
心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主动参与他人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奋斗,一起感受,以一个小小的
切口,展现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
【佳作展示】
越来越甜
走在江南迷蒙、潮湿的小巷里,青石板小路上回响着我轻较的脚步声。远处,老人沙哑
的嗓音在巷子里回荡:“卖灶糖嘲——甜津津的灶糖——”巷子旁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汽车
疾驰而过的声音、路人的嘈嘈切切的交谈声、商贩挑着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把灶糖老人的
声音淹没。除了偶有的一两声吆喝,大部分时间里,老人就静静地坐着,守着那几乎没人光
顾的小摊。
这是江南古镇的一条市井小巷。青砖黛瓦,古木老藤,与繁华的大街仅隔有一箭之地,
却仿佛古老幽静得从未改变。老人坐在巷子口的香樟树下,面容枯瘦,皮肤上的褶皱好似身
后樟树开裂的树皮,远远看去,人和树竟似长成了一体。老人在巷子口卖了几十年的灶糖,
那晶莹剔透、甜津津的灶糖,曾吸引无数人来购买,是人们甜蜜的童年回忆。老人还记得,
那时他身后的这棵树还没有这般粗壮,纤细的枝干和嫩绿的枝芽处处彰显着蓬勃生机,那时,
他还是“灶糖叔叔”。每每到了傍晚,夕阳撒下金黄的余晖,不偏不倚,正好笼罩在他的小
摊上,灶糖在金光下显出诱人的色泽,刚放学的孩子们循着醇厚的糖香,欢呼着奔向他的小
摊,相互簇拥着买灶糖。灶糖入口,甜味在口腔内游走,甜蜜了他们的心,孩子们的笑脸也
甜蜜了他的心。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成了家,也有了孩子,曾经的“灶糖叔叔”不知
何时变成了“灶糖爷爷”。
老人不知他在树下卖了多少块灶糖,也不知在那个清贫的年代,他的灶糖给孩子们带去
了什么,他想着,灶糖应该再甜一点,好让孩子们的笑脸再多一点。岁月荏苒,纤细的树木
长成了苍劲的古木,老人的灶糖越来越甜,可是,曾经的孩子们长大后,带着他们的孩子,
渐渐都搬走了,吃灶糖的人越来越少了。曾经,老人在摊前忙得不可开交,如今只能坐着发
呆。
老人的儿子说:“现在这个年代,日子越来越好,想吃什么买不到呢?比灶糖甜的、好
吃的东西多了去了,谁还愿意特意回到这偏僻的地方来吃灶糖呢?您也别在这死守着了,安
享晚年不好吗?”老人笑着摇摇头,说:“几十年的习惯难改啊,况且我老了,守着这些旧
东西,我安心,哪天孩子们想吃灶糖了,总有个地方好去啊。”
一天,一个回乡的青年走到巷口:“灶糖叔叔!”他脱口而出。老人浑浊的眸子一下亮
了:“孩子,要再尝尝叔叔的灶糖吗?”老人利落地拿起一把钱亮的小刀,熟练地切下一块
方正的糖。那人接过糖,放进嘴里,丝丝甜味在嘴里弥漫开:“叔叔的糖越来越甜了,好像
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呢,那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等放学铃一响,就跑出学校,抢第一块
灶糖!”老人很高兴还有人记得那段“灶糖岁月”:“孩子,你记得回去跟你当年的同学说,
叔叔一直在这,你们什么时候想家了、想吃灶糖了,就回来,叔叔等你们。”
于是,老人就古木一样,静静地伫立在巷子口,沐浴着暖暖的夕阳余晖里,静候着曾经
的孩子们如倦鸟般缓缓归来。
老人的糖历经岁月的发酵,又揉进了他几十年的守望,这糖,能不越来越甜吗?
综合点评:
这篇作文采取了小小说的笔法,通过“灶糖爷爷”几十年的变化来体现时代变迁与匠人
情怀。整体哀而不伤,带有非常浓郁的怀旧色彩。这篇文章主题比较复杂,既见小,也就是
灶糖爷爷的深情与寄托,也见大,也就是城镇化进程对传统带来的冲击,两者合二为一,在
作者讲述的故事中娓娓道来,非常不错。
化大为小法
对于涉及内容多、包含范围大的题目,可以将其化为涉及内容少、包含范围小的题目。
这样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可以收到以一斑知全豹,以一叶知天下秋的效果,从而写出内
容具体而深刻、内涵充实而丰富的文章来。
[2022无锡中考】
教育部要求,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进入中小学课堂。劳动,是人生的必修
课。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劳动的经历,在劳动中,
我们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幸福,磨炼了意志,丰富了人生。
请以《在劳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人名、校名和地名。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在劳动中成长》这一标题中的关键词有“劳动”和“成长”。
“劳动”和“成长”拆开来看都是不小的话题,要在一篇作文中把两个话题联系在一起写
就要学会“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要具体而微到某一段有关劳动的经历中,避免泛泛而
谈。结合材料中的提示信息,“劳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务劳动,还有集体劳动、公益
劳动等。“成长”主要体现在考生在劳动中获得的感悟或启示,一定是积极方面的。
[立意构思]
文章的重点应在“成长”上,即在劳动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幸福,磨炼了意志,
丰富了人生”等。可以写记叙文,记叙一件或多件自己在劳动中得到成长的事件,如自己从
做家务的过程中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学会了感恩;从一次下乡助农的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务农
人民的辛苦,学会了珍惜;等等。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对“在劳动中成长”的看
法,如分别从“劳动可以健全人的体魄”“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可以增长人的才
干”等角度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佳作展示】
在劳动中成长
木屑杂着灰尘,在斜阳中跃动,摇滚,翻拂。日光掠过窗台上的鲁班锁,粗糙的水面上
,碾出流水金砂的纹路。窗外,外公劳作的身影,依旧...
我和家人闹了矛盾,一气之下躲在外公家。推门一刻,看见外公放下电话的手,外公
望着我,目光灼灼。我的心揪起来:父母在电话里数落了我哪些不是?遂说道:“他们不理
解我。”
外公不语,领我至木工间,说是要为三楼王叔的儿子做两个鲁班锁,叫我搭把手。我一
皱眉,小时候学的木工手艺,基本已忘个干净。姑且一试吧。
裁料。2X2X10cm的木板,量准和裁切都不算难。谁知平日画起函数图像来灵活的手,
如今显得笨拙。外公已完成两块,我却还在同短锯搏斗,庞大的木料如顽皮的孩子,频频
爆出碎屑和细刺,让我的每一次下锯,都如履薄冰。身后传来外公起身的响动。我心下一想
,手指失误,指尖刺痛,钻心。
谁知我轻微的惊呼声也被外公捕捉到,他半蹲,察看我手上的伤。我说着没事,倔强
地想抽离,却被有力的大手紧攥着。外公沉默着,低头为我包扎,他的丝丝白发,在展光中
颤动。那是我童年中纯粹而甜美的希望,永远慈祥的爱。已经多久没有触碰?心底,蓦地泛
起酸涩。
打磨。这个过程更为精细,也更加需要专注,我不敢再急躁走神。专心致志手握刨刀,
一寸一寸地削平。工作间内,闷热,汗珠从额头滚下,我小心地让木块避着汗水,细心静
心,沉稳雕琢。恍然间,光洁平整的块面如顽石中的璞玉,在刀刃间初具雏形。我吹吹木
屑,心中,溢满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时间渐渐流逝,工作台上,躺了打磨完的三块零件。
接下来,该是拼接的时候了!小时候,我最为期待的就是此刻,一个个零部件,有魔力
般地,被拼在一起。
我兴奋地搓了搓手,拿起木块就开始装嵌,不料,低沉喑哑的摩擦声意外传来,怎么会
?失望的阴云,一下笼罩了我的心。
外公踱过来,查看我的''成品",用手指指着第三块木料的根部。我恍然大悟:那里正
好是视觉的盲区,我又一时疏忽,没有削平。木刺,张扬地裸露在外。外公说:“把这个送
给你父母亲吧。”
我大惑不解,他娓娓道:“我做木工一辈子,最看重这个道理:一家人的相处啊,就像
鲁班锁,三块木板抱在一起才完整。每个零件,都得打磨得光滑,彼此才能很好地镶嵌,你
说是不?”
他的话语轻轻的,击下的涟游,在我心头荡开去。从此,我抖落一身的浮躁,收敛了
青春的锋利,试着理解父母。木工劳动的经历,使我在莽莽撞撞的青春中,成长!
综合点评:
其一,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成长”贯穿于“劳动”之中,与主题完美融合。文章有详有
略,例如成长的过程,作者安排详写,而和父母闹别扭、“我”内心的委屈难受是略写,很
好地突出了“成长”的主题。
其二,笔触灵动,细腻妥帖。文章中有很多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真实自然,跃然
纸上。
其三,以小见大,说理自然。这篇作文通过“造鲁班锁”这件劳动小事来反映生活中的
一个大问题,那便是子女和父母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隔阅。文章通过这小小的事件将矛盾
冲突说明白,理清楚,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件小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分为二法
用辩证思维法去详细分析题目中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达到精准审题的目的。
[2022镇江中考】
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特点,却被误以
为是缺点或优点;明明是优点,却被误以为是特点或缺点;明明是缺点,却被误以为是优点
或特点。
请以《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或《其实是缺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选择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命题三选一作文题,文字材料中三个核心概念“特点”“优点”“缺点”
存在着相互矛盾与转化的关系,我们需要用一分为二法来分析这个作文题目,既要看到矛盾
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其实”
含有转折关系,如果将“其实”前面隐含的话补充出来,实质就有6个可供选择的题目:
①原以为是缺点,其实是特点;
②原以为是优点,其实是特点;
③原以为是缺点,其实是优点;
④原以为是特点,其实是优点;
⑤原以为是特点,其实是缺点;
⑥原以为是优点,其实是缺点。
[立意构思]
本题根据以上审题分析就有了不同的立意,“其实是特点”意味着在泯然于众的平凡和
普通中发现独有的个性所在;“其实是优点”包含从平常状态甚至是缺点到优点的认知转
化,涉及自信、自我欣赏和挑战既有准则等话题;“其实是缺点”意味着原来没有认识到这
一不足,涉及自我反省和认知提升的重要性。
构思中要包含两个层次,某一认知发生转换前和转换后的状态,转换前后的对比、变化
和发展。进一步拓展具体为: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发现后怎么样了等细节。
【佳作展示】
其实是缺点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扫码点单成为常态,被大多数人接受。然而这样看似方便快
捷的点单方式,真的是科技的优点吗?(起笔直接质疑,自然引出“我”的一次亲身
体验。)
爸爸生日那天,全家人一起去小区门口新开张的餐馆吃饭。进门落座后,我问:
“菜单呢?”“您好,这边桌角扫码点单哦。”服务员带着标准的微笑礼貌地回答。
“这可真方便,直接点点屏幕就行。"妈妈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这就是科技
的优点啊!”大家纷纷附和。(通过众人的附和赞美,暗示这种点单方式已经被大多
数人接受。)
我坐在角落,陷入沉默,与饭桌上热闹的气氛显得格格不入。不知为何,我的脑
海中浮现出去那家面馆吃面条的场景。清晨的阳光格外柔和,我走进熟悉的面馆。老
板娘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来啦!”我笑着答应:“多点香菜,不要辣椒。”“好嘲,
里面坐,里面开了空调。"她那不太标准、夹着方言的普通话听着却格外亲切。我走
到里面坐下,听到她对做面条的师傅嘱咐了一句:“先给里面那个小姑娘上哦,人家
上初三了,功课紧张。”霎时,我的内心似有甘泉汩汩流过,心底浮起的浅浅笑意不
知何时攀上了嘴角。(凸显“我”的格格不入,自然转入对往日在面馆点单场面的回
忆。)
做面条的师傅虽已年过花甲,手上的动作却毫不含糊,十分娴熟地捞着面条……
每次来到面馆,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那时,灰蓝色的浓云中渗出一缕金色的阳
光,投射在远处低矮的房顶上,而我在那个时刻走出店门,载着满心的欢喜朝学校走
去。(场面描写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溢满温情。好一派人间烟火!没有真切的体验是
描绘不出这样接地气的生活场景的。)
我在意的何尝只是食物的味道呢?“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我迷恋的
不过是那一点烟火气,是老板娘亲切的问候与关怀,是回家时那一路微小的、确定的
满足与幸福,是人与人之间微妙而温暖的情感。(用反问句,自然引出“我”迷恋传
统点单方式的原委;用排比句作总结,又与上文的场面描写形成对应。“烟火气”在
小作者的笔下具体真切而又美好。)
记忆被拉回现实,望着冰冷的屏幕,我不知从何下手。看着统一着装的服务员,
我想她们大概不会像面店老板娘那样如数家珍般介绍自家菜品了吧。(以“冰冷的屏
幕”彰显“缺点”,可谓妙笔!小作者之所以拿服务员与老板娘做对比推想,是因为
自己感受到的“冷热”不同!)
“这样简单又快捷的扫码点单方式,其实也是缺点吧。”我默默想道。(水到渠
成,强调观点,富有个性!)
综合点评
用餐点单方式是追求更快还是追求更温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本没有
对错之说,也没有优、缺点之分,因为不同的点单方式,本就是大小饭店各自的“特
点”。
但小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便捷的科技取代了人间烟火气,并满怀深情地带我们重温
了几乎人人都曾有过的小店记忆,场景描写真实细致,语言流畅唯美,字字句句都饱
含惆怅。于是,这“其实是缺点”也就表达得顺理成章了。
其实是优点
我总觉得外婆的手很丑。(开门见山,表达'‘我”的一贯认知。)
小时候,我总不愿意让外婆抱,就因为那双手看起来太过丑陋。你看,那掌心粗
糙如砂纸,皮肤干瘪,皱纹密布,犹如干枯的老树根,令幼小的我望而生畏。我常问
外婆,为何她的手如此粗糙,她总是笑而不答。我常常觉得,这双手,就是外婆唯一
的缺点。(用“我总不愿意让外婆抱”凸显外婆手的丑,令人印象深刻;用外婆”总
是笑而不答”设置悬念。)
“僻里啪啦”,油在锅里欢腾地跳跃着。外婆将菜倒入锅中,麻利地翻炒着,随
后抓起几根葱,"咔嚓”切成几段,飞快地撒入锅中,再快速翻炒几下,接着关火,
装盘,一气呵成。我不禁看得发愣。忽然,滚烫的汤水溅出几滴洒在外婆的手上,可
她只是皱了皱眉,然后稳稳地放下手中的盘子。我连忙帮她擦去手上的汤汁,心疼地
问:“疼吗?”外婆毫不在意地笑道:“不疼!外婆皮厚!”可我不由得眼眶发热。
(滚烫的汤汁溅到外婆手上,引发“我”对外婆手的端详。)
我仔细端详着她的手,还是那样粗糙、枯皱,遍布棕色的斑点。可正是这双手,
操持着每一天的柴米油盐,炒出了生活百味。我端详着这双手,渐渐觉得它们变得有
些美好起来。(仔细端详中透着对外婆的关心,生发的议论自然,“我”对外婆这双
手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几天后便是端午。我端着小板凳,去帮外婆打下手。只见她抽出一沓碧绿的粽叶,
两手捏住,一弯,就拢成了一个圆锥;接着麻利地挖起满满一勺糯米,塞入圆锥之中,
再将粽叶折下,盖住锥口,裹好粽身;最后,抽出一根细绳,紧紧缠绕在粽子上。外
婆的手绕着粽子左右飞舞,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儿,一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神奇
地躺在外婆手中。粽叶碧绿如翡翠,五彩的细线将它点缀得恰到好处,外婆还在一角
打了个蝴蝶结,更是给粽子平添了几分俏皮可爱。我简直爱不释手。(描写包粽子场
景是为了突出外婆这双手的神奇,引发“我”对外婆手的再次端详。)
我再次端详起外婆的手,依然苍老、粗糙,遍布着老茧和裂口。这双手,骨节粗
大,青筋凸起,还生着长年难愈的冻疮,每逢冬天便肿胀开裂,就算涂上厚厚的蛤蝴
油也不管用……可正是这双手,编织出了生活的美好。我不禁对这双手肃然起敬。(“肃
然起敬”是情理之中。小作者这是在“蓄势”!)
“你外婆小时候日子苦啊!哪有你现在这么幸福。”我的耳边蓦然响起妈妈说过
的话。是的,外婆的手,便是那时变得如此沧桑的吧。艰苦的岁月在她手上打下了深
深的烙印,她用这双手托起了希望,撑起了明天!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俨然成了外婆
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象征,成了外婆最鲜明、最令我钦佩的优点!(耳边蓦然响起
的母亲的话,自然地引出自己对外婆手“丑”的原因的推想,回答了自己小时候常问
外婆,而外婆“总是笑而不答”的问题。“笑而不答”用得很妙!)
缺点吗?不!这分明是外婆的优点。外婆的手,外婆的勤劳,都将永远镌刻在我
的脑海中,历久弥新。(小作者的认知彻底扭转,顺理成章。)
综合点评
当选材并不能标新立异时,良好的语言功底会给作文加分。
小作者形容外婆的手,“掌心粗糙如砂纸,皮肤干瘪,皱纹密布,犹如干枯的老
树根”,比喻用得恰到好处;描写外婆炒菜时的手,“还是那样粗糙、枯皱,遍布棕
色的斑点”,从手的色泽入手,更能表现外婆操持家务的艰辛;描写外婆包粽子时的
手,并不直接写手,而是写外婆包出的粽子光彩照人、俏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对外婆
心灵手巧的赞美。
最后,小作者自然地揭示出这双手是外婆“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最好诠释,
是她“最鲜明、最令我钦佩的优点”。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平时的阅读与训练,
必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
其实是特点
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我感到极其悲哀,想到了一个词:丢人。(开头直
接用场景切入,生动!“我觉得我妈让我丢人了”这一句本就语出惊人,又用单独成
段的方式重锤敲打,设置悬念,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我觉得我妈让我丢人了。
“一条三十五,三条一百,专柜大甩卖!"街口拐弯处,喇叭循环播放着广告语,
各式各样的床单、被罩凌乱地堆在绿色油布上。我妈推着车,有些犹豫地朝那儿挪,
显然有些心动。
“给你小弟买一条?”她试探着问我。
“买呗!”我不耐炀地答道。
她随手捡起一条蓝色被罩,摸摸内里,又放下,然后又让我撑着车,自己走过去,
穿梭在床单之间。“给他买条蓝色的呗!”我已经有些着急了。她显得有些失落:“没
有大的啊,我家被子都是大的。”此时,不少人被喇叭声吸引,朝我们这边望着。
我看见她想拆封一条新的被罩,被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企业产品描述翻译协议
- 市场调查公司租赁合同
- 保险公司水磨石地面安装合同
- 仪器租用合同:舞台特效设备
- 城市供气工程土建施工合同范本
- 水产养殖水产品存储与配送制度
- 苗木种植项目合作合同
- 康复医院医生聘用合同样本
- 野生动物园山坡租赁合同
- 医院捐赠物资使用规范
- 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我国陆军专业知识讲座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货车安全隐患排查表
-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书
-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PPT培训课件
- 球磨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3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5217.10-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 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 GB/T 15604-2008粉尘防爆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