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沙百战穿金甲

——军旅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是指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归纳特征:边塞诗时代特点

爱国的主旋律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2.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赞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3.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柳中庸)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4.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5、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转应曲》戴叔伦)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唐)《己亥诗》)7.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边塞诗中还有这样的情感: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2、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3.虚实结合: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4.细节描写: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表达效果:细致入微地刻画,更加生动形象地突显人物性格、环境特点等。5.用典: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其他常用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比喻、夸张、渲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燕歌行》高适燕歌行

燕,古国名。古燕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这里的“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乐府旧题,多与边地征戍有关,写思妇怀念征人之情。由注释得知,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高适生平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历朝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帅身受皇恩常常轻视顽敌;战士们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疆动荡不安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一无所有。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彻夜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为气节而死岂能顾及功勋。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的大将军李广。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主要写了——人、事、景人:将帅士卒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

出师,

失利,

被围,

死斗。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1)对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对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是赞颂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本自”和“非常”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飞”和“照”字体现出局势紧急,战火蔓延。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及官兵处境的险恶。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愤慨)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衰草连天,孤城落日,力竭兵稀,重围难解,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一片肃杀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唐军兵力(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对比,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冒进以求赏;士卒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愤慨)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的痛苦。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凶悍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揭示失利原因

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将帅帐下犹歌舞恩遇轻敌战士军前半死生力尽关山烘托: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这四句系《燕歌行》的传统主题,在此降居从属地位,并赋予了新意:紧承上文,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相思之“久”。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边城遥远,难以度越;苍茫广漠,一无所有。征战生活艰苦——空间上写出飘零孤独之苦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战争气氛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此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君不见沙场争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猎火狼烟,猎火狼烟男儿征战在边关玉簪闪烁晶莹的泪光故园美丽的佳人在四季轮回中守望夏日流火,秋日收获相思在挣扎中痛苦滚滚烟尘,铁衣叮当作响马蹄踏碎飘摇的边关城头的残鼓声辗过征人的白骨和游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