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探究导学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探究导学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探究导学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探究导学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探究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散文探究

一、预习案

1、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散文类文章及其阅读题的特点;

2.掌握社会散文类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扩散的能力。

2、复习要点

1.了解高考散文类文章及其阅读题的特点;

2.掌握社会散文类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扩散的能力。

3、达标练习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

7H:,。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

题序中的丁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

禁感慨道:,。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时发

出感慨:,。

2.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

有致,多用六字句和七字句(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一韵到底,

追求音节的节奏美和旋律感。

B.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前堂以南向为尊,而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最卑

是坐东面西,因此范增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C.《小狗包弟》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小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惨遭遇,从

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以

及勇于解剖自己,敢说真话的品质。

D.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五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

3.阅读诗歌《“代沟”上握手》(辛迪),回答下面的问题: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

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

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

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

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

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

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

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

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一)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

例”等字样。

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

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

(二)探究范围

1、语句探究题2、段落结构探究题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2、问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25分)

在遥远的海岸上

秦牧

中国有一千几百万华侨散布在世界各地,这一千几百万人和国内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脉搏

是一同跳动着的。在这方面,我常常想起无数动人的事件,使自己像喝过醇酒似地进入一种

感情微醺的境界。虽然我离开海外回到国内来已经很久很久了。

波兰古典作家显克微支有一个短篇小说叫作《灯塔看守人》。里面讲的是十九世纪流浪

异国的一个波兰老人的故事。这老人因为反抗压迫,在国外流浪了大半生,到他衰老的暮年,

异常困倦地渴望获得一个安定的位置度过他的余生。在意外的机会中他找到了一个看守灯塔

的职业。这工作是异常寂寞孤独的,整天和潮汐海鸥为伍,在偏僻的岩礁上,连人影也不见

一个。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天按时燃着灯火,使来往的船只不致失事。这工作很轻便,但绝对

不容许疏忽。只要有一次的错失,他就得失掉位置,重新去做无所归依的流浪者了。老人是

很喜欢这工作的,他按时点燃灯塔,从不误事。但有一次他收到了一个邮包,有人寄给他一

本波兰诗人的诗集。他翻读着书籍,和祖国的千丝万缕的感情使他沉浸于一种如醉如痴的境

界,他回忆、沉思、激动、神往,像喝醉了酒似地一连躺了好几个钟头,忘记燃点灯火。于

是,他被撤职了。

许许多多华侨眷念祖国的故事,那情景,是和这个小说中的波兰老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宋庆龄副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回来叙述过她在巴厘岛上见到的一桩事情:“我们国内已不

易看到的铜钱,在巴厘岛上家家都能找到,这种铜钱被停止流通还是不久的事情。现在人们

把铜钱结成一串一串的吊起来,当做宗教仪式上不可缺少的神器。在一家银器店里我们发现

一串串的铜钱中有开元年号的,有万历年号的,也有清朝各种年号的……”这种表面上看起

来很细小的事象,里面蕴藏着的人们眷念祖国的感情却是多么的强烈啊。

和这种事象相仿佛,我记起了华侨许多保持祖国古老的风俗习惯的事情。这种情形意味

的决不是普通意义的“保守”。他们正是以这来寄托他们永不忘本的家国之思的。正像波兰

的作曲家肖邦,到西欧去流浪时,永远带着一撮祖国的泥土那样,具有深远的寓意。

《红楼梦》七十二回,从王熙凤向贾琏发脾气的谈话中讲到一个词儿:“衔口垫背”。那

是一种古老的迷信的风俗,在死人嘴里放一颗珍珠或一些米叫做“衔口”;入殓时在装殓的

褥下放一些钱叫做“垫背”。这风俗在国内,即使在解放前也已经不容易见到了。但在南洋

华侨当中还相当地流行,我的母亲入殓时就采用了这种仪式。在福建,清初时候,许多反清

复明的志士和他们所影响的人们,入殓时习惯在脸部盖上一块白布。那意义是:“反清复明

事业未成,羞见先人于地下。”这习俗,也同样随着一部分福建侨民带到海外去。

对古代祖国英雄豪杰的怀念,是无数华侨共有的感情。在热带的雨夜,家人父子围在一

起谈郭子仪、岳飞、戚继光……是许多华侨家庭常有的事。在南洋一带,人们又十分推崇曾

经踏上那边土地的三保太监郑和。亲戚朋友们在灯下聚谈的时候,话题常常很自然地拉到这

个太监身上去。这位在五百多年前曾经出使七次、航程十六万海里的三保太监,在许多华侨

口中仿佛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异人。南洋有些成人遇到困难,有时还会喃喃祈祷道:“三

保公保佑,三保公保佑!”南洋侨胞对郑和的尊崇,是渲染上许多神话色彩的。他们之所以

这样做,严肃追究起来,实际上蕴藏着一些颇为辛酸的理由。从前,当华侨没有一个强盛的

祖国,还处在“海外孤儿”的境地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怀念和神化当年扬眉吐气的先人,不

得不通过“三保太监”来寄托他们备受损害的民族自尊心。

对于光荣先人的追念,对于风俗习惯的保持,在这些现象里面,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感情。从美洲到欧洲,从非洲到南洋,众多的华侨坚持着吃中国饭,穿土布衣服,着广东木

屐,吃从遥远的家乡运来、或者自制的腐乳、咸鱼、梅菜、凉茶;继续过我们的清明、端午、

中秋、冬至,祖孙累代数百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为什么有些风俗在国内已经逐渐改变或者丧

失了,在海外却那么牢固地保存着,从这里是可以找到很好的答案的。

地球上的海洋有无数的海底电线把各个大洲联系起来。除了千万物质的电线之外,还有

无数感情的电线遍布在各个海洋,把各大洲的人们联系起来。中国有为数很多的侨民居留海

外,在世界上一切遥远的角落,千千万万感情的线路跨越重洋,纷纷延伸到中国的海岸。让

我们永远怀念着海外的亲人,并用加倍努力的建设,使这一千多万远适海外、翘首故国的人

们有一个日益强盛的祖国吧!波兰小说中那个灯塔看守人的故事是感人的;我们深深地和那

个老人的感情共鸣。但却希望像他那样的命运,不再支配着今天我们海外的亲人。强大的祖

国屹立着,对于居处在海外任何遥远地方的子女,都会是一种最大的安慰。

(1956年,有删改)

(4)作者为什么说“强大的祖国屹立着,对于居处在海外任何遥远地方的子女,都会

是一种最大的安慰”?结合文本与现实进行分析。(8分)

3、探究的方法如下:

(1)因形悟神法。散文特点是形散神聚,用此法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

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情感。

(2)见微知著法。要善于从文本中的材料尤其是细微的材料中挖掘(探究)出丰富而

深刻的意蕴。

(3)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

(4)“内引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的体

会,又要联系生活、社会及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此法多用在“谈

谈你的看法或理解”或“联系生活(社会)谈谈你的看法”这类探究题中。答题要注意:a.观

点要明确;b.理由要充分(充分展现探究过程);c.分析要紧扣文本;d.表达要清晰,有

层次。

4、拓展交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

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

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

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

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tongue0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

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

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

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

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

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

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

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

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匍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

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

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

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

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

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

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

语捕捉和结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

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

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

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

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

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

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

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

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

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

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船,最渴望母语的濡沫。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

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

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

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

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

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

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

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