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后培优练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后培优练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后培优练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后培优练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后培优练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知识点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是地球上水体的主要部分,约占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以冰川水和地下淡水为主。人类目前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改变,水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点二:水的循环1.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2.水循环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状态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能的主要来源,地心引力是促使陆地水流向海洋的动力。3.按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三类。海陆间循环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这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循环,它使陆地上的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海上内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4.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5.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尤其是对地表的改造,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过度伐木等。知识点三:水资源的分布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是和同期表发损失的水量之差。2.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从全球范围来看,赤道附近地区、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3.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从时间分配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知识点四: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2.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例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②▲;③▲;④▲;⑦▲。(2)使地球上水循环得以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于▲。(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一例说明:▲。(4)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陆地上的水主要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B.固态的冰川水不参与水循环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2)太阳辐射(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4)B【例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A.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B.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答案:B自我检测1.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A.江河水、浅层地下淡水、固体冰川B.江河水、固体冰川、土壤水C.江河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D.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A.赤道附近B.沙漠地区AC.东海海域D.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3.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5.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选项中,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而引起的是(▲)A.仙人掌的叶刺B.骆驼的驼峰C.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6.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青蛙B.水母C.人体D.植物种子7.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几年前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理由的是(▲)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8.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禁止使用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9.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存在。10.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1)海洋水通过B▲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形成大气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陆地水和▲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3)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填“长”或“短”)。1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水资源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m3·a-1)(a为年的符号)1700∽30001000∽1700500∽1000<500(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吨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千克,则60吨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3)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你对节约用水还有何建议?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培优训练知识点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是地球上水体的主要部分,约占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以冰川水和地下淡水为主。人类目前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改变,水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点二:水的循环1.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2.水循环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状态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能的主要来源,地心引力是促使陆地水流向海洋的动力。3.按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三类。海陆间循环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这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循环,它使陆地上的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海上内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4.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5.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尤其是对地表的改造,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过度伐木等。知识点三:水资源的分布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是和同期表发损失的水量之差。2.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从全球范围来看,赤道附近地区、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3.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从时间分配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知识点四: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2.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例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②▲;③▲;④▲;⑦▲。(2)使地球上水循环得以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于▲。(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一例说明:▲。(4)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陆地上的水主要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B.固态的冰川水不参与水循环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2)太阳辐射(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4)B【例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A.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B.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答案:B自我检测1.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A.江河水、浅层地下淡水、固体冰川B.江河水、固体冰川、土壤水C.江河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D.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D.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A.赤道附近B.沙漠地区AC.东海海域D.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水循环主要包括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四个环节,水循环活跃与否主要看水在这四个环节的流通速度。A.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旺盛,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所以,A错误B.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蒸发较快,但是蒸发数量少,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所以,B正确C.东海海域,水域面积广,水量丰富,蒸发较大,降水多,水循环活跃。所以,C错误D.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蒸腾作用强,且库区蒸发旺盛,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所以,D错误,故答案:B3.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答案】D【解析】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径流年内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的明显波动,不仅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而且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许多困难。【分析】该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学习时要图文结合,记忆效果更好。【详解】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根据题意。故选:D.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A【解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分析】此题要结合蒸发和液化现象进行解释,知道雨的形成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属于应用题目。【详解】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故选A.5.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选项中,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而引起的是(▲)A.仙人掌的叶刺B.骆驼的驼峰C.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A错误;B.在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少水,沙漠中的骆驼有驼峰,能够储存更多的水,是对适应干旱缺水沙漠环境的适应,故B错误;C.热带植物生长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地下根易呼吸不良,树茎上的气生根可补充地下根系的呼吸不良,故C正确;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等,故D错误。【答案】C6.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青蛙B.水母C.人体D.植物种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青蛙的含水量大约占体重的70%左右;B.水母的含水量大约占体重的98%左右;C.人体的含水量大约占体重的60%-70%;D.植物种子的含水量大约占体重的40%左右。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易错点: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故选:B7.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几年前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理由的是(▲)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答案】A【解析】由题干知,“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所以本题作为“进一步探索”就是水与生命是密切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分析】本题贵在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人体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而在生活当中要节约用水。【详解】A、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这个没有必要继续研究。所以A说法不正确;B、生物体内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水,所以B说法正确;C、生命的起源于水里,所以C说法正确;D、水是生物生理活动的载体,所以D说法正确。故选A.8.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禁止使用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略9.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存在。【答案】液态;固态;水蒸气【解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分析】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这是一道热学基础题。【详解】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河流、海洋、湖泊中;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温度很低,水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常常以固态的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水蒸气(气态)的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温度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液态;固态;气态。10.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1)海洋水通过B▲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形成大气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陆地水和▲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3)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填“长”或“短”)。【答案】(1)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蒸发;(2)海洋水;大气水;(3)短;【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循环海水通过B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降水重新降落到海洋上,这属于海上内循环;海洋上空大气水通过C水汽输送到达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