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考点1知道北瓦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一、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
1特征:①能够直立行走,保留猿的特征:②学会使用火;
③使用打制石器;④群体生活
2.地位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二.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考点2:了解坐城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定居的主要原因)
1.世界上最早栽培稻(长江)、粟黍(黄河)均发现于中国。
2.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
原始居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因素
距今年代距今7000年距今6000年
生活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陕西西安半坡村南北
自
然
地
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理
界
种植粮食水稻粟境
差
异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手工制作黑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考点3:知道炎自懑童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形成华夏族。
3.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
①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
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一一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三、神话与传说:含有夸张或虚拟成分,但也反映了某些史实,需要考古证实。
夏商周时期:星期国家与社会变堇
考点4: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蒯及其作用
一、夏朝(家天下)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世袭制: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二、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
1.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需向周王进贡,并服从周王调兵。
3.影响:积极: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消极:导致权力分散,酿成诸侯争霸。
4.实质一一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三、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重要事件
夏朝前207。年阳城禹世袭制“家天下”
商朝前1600年亳(殷)汤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西周前1046年镐京(西安)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考点5:了解壹铜工艺的成就,知道里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一、青铜工艺
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做工精美;三星堆青铜面具;
利器(记录牧野之战)
二、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意义: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②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考点6: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经济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春秋时代的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以“尊王攘夷”的名义,
霸主: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后期吴国、越国。
影响(评价):①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统一的趋势,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③给
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考点7: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战国七雄一一兼并战争。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战国,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
4.内容:(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性质的改革)
⑴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⑵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政治
⑶改革户籍制度
⑷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⑴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济⑵鼓励耕织(富国),(封建社会开始于战国时期)
⑶统一度量福
军事奖励军功作用:增强军队战斗力(强兵)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
1.修建:战国,秦国李冰主持,成都岷江
2.构成:由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和灌溉网构成。
3.影响: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②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考点8: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史称“诸子百家”。
时代表
学派著作主要思想
期人物
《道德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家老子①而应百获;②事物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政治:无为而治
春经》
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时《论语》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儒家孔子
期(弟子整
教育思想:
理)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
1.原因:战国时,旧制度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
2.影响: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②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考点9: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都城:感阻
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奠定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①确立皇帝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特点:朝廷直接任免官吏;
意义: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跳,东到辽东)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统一岭南。
6.思想上一一“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但摧残文化的发展)
考点10: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一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起义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经过:建立“张楚”政权,结果失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考点11:了解“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
二、文景之治:
L原因: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减轻赋役、废除严刑峻法、勤俭治国
2.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考点1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主父偃)②建立刺史制度(监察)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上: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儒家成为正统思想;②兴办太学
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经济上: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上: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前119年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的意义(总)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考点13: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一、建立:公元垄至,刘秀(光武帝)洛阳,史称东汉。光武中兴
二、东汉衰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特点)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沉重打击:黄巾起义(张角太平道)
考点13:通过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前60年)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甘塞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只到达安息、(伊朗)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
路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或大秦终点)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T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3.流通的物品:
①西域―汉朝: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植物: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文化:乐器和歌舞
②汉朝一西域:物品:丝绸、漆器技术:开渠、凿井、冶铁
4.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考点14: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考点15: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2.意义:便利典籍流传,促进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
二、医学成就:
1.张仲景:东汉末年,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治未病”――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东汉末年,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等,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西汉司马迁(太史公)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3.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产生:东汉末年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传入:西汉末年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16: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基本概况
考点17: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北朝
北方:曹魏五胡十六国东魏(北齐)
北魏
西晋西魏(北周)
蜀汉南朝
南方:东晋
东吴宋齐梁陈
二、人口迁徙
1.北人(汉人)南迁一一从北方黄河流域南迁到长江流域,―
西晋耒岸八王之乱后,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从边远地区内迁到黄河流域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东晋、南朝时期。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A.北方汉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B.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客观条件)
C.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D.其他:南北人民共同努力;
4.意义: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三、北魏(鲜皇族1.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⑵推行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通汉婚)
2.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18: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一、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二、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
成就:①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世界之最);
②历法:制创《大明历》;
③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二、书法
1.曹魏:创楷书;
2.曹魏:胡昭
3.东晋:书圣--王羲之
代表作:一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四、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我国安排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传统历法。
编算规则可上溯到前104年的《太初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朝的兴亡(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都城))
2统一:589灭陈朝,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618年隋炀帝江都被部将杀死(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
二科举制度的创建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注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2.概况
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诞生)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朝(完唐太宗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善)武则天殿试
3.历史意义:
(1)是%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
能够由此参政。
(2)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成为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1905年废除)
三、大运河(W)今(北京)
L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起,隋炀帝
3.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涿郡、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邢沟、江南河);
五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②消极: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
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余杭)今(杭州)
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定都长安。
2.唐太宗(1)治国思想:①虚心纳谏(魏征:以人为镜)②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一一房谋杜断)③注重君民
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⑵治国措施: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制定法律整顿吏治;
经济: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
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
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
3.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
观之治”。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朝鼎盛时期(杜甫《忆昔》)
L贤相:姚崇、宋璟
2.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三.唐朝兴盛的原因:
统治者:重用贤能,虚心纳谏,以民为本。
制度上:制度上(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吏治)进行不断完善。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民族政策:开明
对外政策:开放
文化:开放的社会风气(社会兼容并蓄,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尚武。)
3.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
和睦。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兴修水利;
②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
2.手工业:①丝织业:蜀锦;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闻名中外、色彩艳丽);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市坊界限清晰)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一开明
1唐蕃交往(唐蕃和亲):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
技术方面的书籍和手工工匠
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特点:开放
2.体现:社会兼容并蓄,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尚武。
四文学艺术繁荣
1.诗歌: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浪漫)、诗圣杜甫(反映民间疾苦,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平易近人)
2.书法: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欧阳询
3.绘画: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一《步辇图》(文成公主入藏)、吴道子(画圣)一《送子天王图》
4.音乐舞蹈: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艺术精华
5.石窟:敦煌莫高窟一一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4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中外交流频繁一一开放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中日友好交往):
1.遣唐使: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把唐朝先进的制度、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2.鉴真东渡(唐招提寺)
(1)唐玄宗时期,目的地:日本
(2)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2.唐与新罗(朝鲜半岛)关系(往来频繁)
二玄奘西行(唐朝和天竺的友好交往,向西汲取外来文化):
1.太宗时期,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对外开放(开放的对外政策)、双向交流。
*玄奘和鉴真的相同点:都是唐朝高僧;都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都为中外文化交流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755年(唐玄宗)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后被平定。
2.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和五代十国
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形成)一一是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的主要原因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必然趋势。
3.唐末社会危机: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藩镇割据;
4.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危机:武将专权,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排序: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
②灭亡先后顺序:金灭辽及北宋;蒙古灭西夏与金;元灭南宋
6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1.北宋的建立: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为东京。
2.局部统一:先南后北,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仍没有实现统一)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一政治特点
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2.措施: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A.表现: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
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B.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
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
定。
②消极方面:削弱军队战斗力,造成国家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加重(冗官、冗兵、冗费)一积贫
积弱。
7.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政权的建立
辽(契丹):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
西夏(党项):11世纪,元昊
金(女真):115年,完颜阿骨打
南宋:1127年,宋高宗赵构,都城临安
二.战争:
1.北宋与辽:澧州之战(宋真宗、寇准)一漕渊之盟
A澧渊之盟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B评价漕渊之盟: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岁币给北宋百姓增加了负担。
2北宋和夏:宋夏和约。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边界贸易场所:榷场)
2.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
4南宋与金:A“岳家军”,耶城大捷;佞臣:秦桧,“莫须有”。【岳飞:抗金英雄】
B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
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于江南一隅。
8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
繁荣。
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一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1)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②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大量劳动力;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发展成就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引进越南占城稻,水稻产量居首位,复种技术得推广;拔长江、太湖流域
粮食作物
业秧工具一秧马(苏湖/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种植得到推广
手纺织业丝织业:南方胜北方;棉织业:工具改进,品种增加
工制瓷业江西景德镇一瓷都、
业造船业世界领先;指南针;世界最早的船坞广州、明州、泉州
最大的商业城市一开封、杭州;
都市商贸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出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
1.外贸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商
2.主要港口(广州、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业
海外商贸3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远至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广州、泉州
(发展原因: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提高,
政府重视)
北宋:四川地区一一交子(世界最早纸币);
货币
9.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
1.元朝: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2.元朝地位: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3.
4.元朝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重要人物:南宋文天祥,抗元过程中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陆秀夫。
10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一.行省制度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了元朝对地方的管辖,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东南: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西南: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西北:设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11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国际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娱乐场所:大相国寺(庙会);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
3传统节日:宋代春节(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等一直流传至今
4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以后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
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传入南方
二、文化
类别代表
文
学(宋元经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苏轼“豪放派”;两宋
宋词之交李清照“婉约派”;南宋辛弃疾“豪放派”。
(辛弃疾是南宋抗金将领)
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史学两司
历史学马”“史学两司马”(司马迁的《史记》)
宋:盛行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书法
元:赵孟^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开封东京)
绘画
元:赵孟^“神品”
12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一一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L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一.北宋.毕昇
传播及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指南针的应用
战国:“司南”一宋代:罗盘(指南针)一一北宋:应用于航海;
传播及影响:由阿拉伯商人传到阿拉伯国家及欧洲I,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
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3.火药的应用
唐朝:发明一一唐朝末年:运用到军事一一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南宋:竹管突火枪,元朝:火铳)
传播及影响: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传到欧洲。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
社会的变革。
二、发达的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航海知识发达。政府重视,(陆上丝绸之路,宋元设驿站;
海上丝绸之路,设市舶司)
2.表现:航线多;范围广;与中国贸易的国家多;中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频繁。(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
到西方)
3.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二、强化皇权:
1政治:明太祖废除丞相(中书省)制度,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设内阁。
2军事: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特务机构:“厂卫”:锦衣卫(朱元璋),东厂(明成祖)。
4文化:加强思想控制:八股取士(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变化)
A:命题范围:四书五经;文体:八股文
B:影响: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二.皇帝专权的弊端:
1政治腐败;皇帝专权,容易大权旁落(明朝宦官乱政、权臣结党营私);社会动荡。
2.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
3禁锢思想;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14.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一.友好的对外关系一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目的:宣扬国威,获得珍奇异兽
2特点:时间久、规模大;和平友好往来
3意义: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来航海事业作出贡献。
二、冲突的对外关系
1戚继光(明朝)抗倭(日本):台州九战九捷,并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A:性质:正义的反侵略之战
B:戚继光:“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早期殖民扩张)
15.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科技名著
作者著作成就及影响
明朝
《本草纲目》药物学巨著
李时珍
明末农业和手工业,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天工开物》
宋应星书”
明末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徐光启
特点:以总结性的著作为主;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二、建筑
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既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又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核心是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的皇家建筑群。
三、文化
1.小说:
书名《西游记》
《三国演义》《水浒传》
时间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代中期
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2.戏剧: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3.地理学巨著&文学巨著:明末《徐霞客游记》
16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一、明末农民起义一一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A政治腐败,朝政混乱
B土地兼并严重,赋役繁重,农民流离失所
C自然灾害频繁
2.口号:均田免赋。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祯)灭亡。
二、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17.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
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理边疆
台湾(东南)
1.郑成功(清,民族英雄)收复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二.西藏(西南):
1.册封:①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顺治帝)②”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帝)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颁布法律(乾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4.金瓶掣签(乾隆)
三、西北回部(新疆维吾尔族)边疆的巩固:
1.平定叛乱:康熙帝平定喝尔丹;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摆脱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返回新疆。
四.(东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康熙;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
18.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康乾盛世)
一、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引进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耕地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2.手工业: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织户、织工;雇佣关系出现一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商品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型能源汽车短期借用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橱柜定制工程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车辆租赁代理合同模板3篇
- 2024版离婚协议年范本
- 2025年单梁桥式起重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0102-152444
- 2025年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壮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邮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弘景建设规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CB/T 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货物供应、运输、包装说明方案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基础马来语》课程标准(高职)
- IEC61850研讨交流之四-服务影射
- 《儿科学》新生儿窒息课件
- 材料力学压杆稳定
- 人教版小升初英语知识点汇总
- 静态爆破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