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考2025年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考2025年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考2025年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考2025年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考2025年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B.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有正有负D.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也不变。选项C错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确实有正有负,但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叙述。选项D错误,虽然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但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C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和H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和H2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CO2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这个现象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炭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②通过灼热的Cu③通过白色CuSO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A.由于实验①中气体体积增大,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一定没有氢气,故A错误。B.同样,由于实验①中气体体积增大,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一定没有二氧化碳,故B错误。C.虽然实验②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还原性气体,但并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因为其中一种气体存在就可以使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同时,由于实验①已经确定了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中的“可能含有COD.由于实验①中气体体积增大,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但实验②和③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因为只要含有其中一种还原性气体,实验现象就会满足。所以D选项正确,即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答案:C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A、B、D三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符合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C项中,碳酸钠是盐,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因此,正确答案是C。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在同一族。答案:(A)解析:选项(A)正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规律;选项(B)错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多,屏蔽效应增强,原子半径实际上是逐渐增大的;选项(C)错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通常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但氢元素是非金属,位于左上角;选项(D)错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只是同族元素的一个特征,但一些过渡元素也可能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如铜(Cu)和锌(Zn)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它们不属于同一族。因此,正确答案为(A)。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O2和O3B、金刚石和石墨C、H2O和H2O2D、C60和C70答案:C解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A选项中O2是氧气分子,O3是臭氧分子,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属于同素异形体。B选项中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属于同素异形体。D选项中C60和C7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球状分子,但它们的碳原子数目不同,因此也属于同素异形体。C选项中H2O是水分子,H2O2是过氧化氢分子,它们都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非单质,因此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C。6、已知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气体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阿伏伽德罗常数)。如果在相同条件下,某气体的体积为11.2L,则该气体所含的分子数大约是多少?A.3.01×10^23B.6.02×10^23C.1.50×10^23D.1.20×10^24答案:A.3.01×10^23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题目给定在标准状况下(0°C和1atm),22.4L的任何理想气体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即一个摩尔)。因此,当气体体积减半时,即为11.2L,其分子数也相应地减半,变为3.01×10^23个分子。所以正确答案是A。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采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方法。B.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通常使用锌与稀硫酸反应。D.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通常采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答案:D解析:选项A、B、C均为实验室中常见的制取气体的方法,而选项D描述的方法不正确。实验室制取氯气通常采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而不是二氧化锰。因此,正确答案是D。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减小。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位于同一主族。D、过渡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答案:D解析:选项A不正确,因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屏蔽效应增强,因此原子半径实际上是逐渐增大的;选项B也不正确,因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由于有效核电荷增加,对价电子的吸引力增强,电负性实际上是逐渐增加的;选项C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成立,但并非绝对,比如铜系元素(Cu,Ag,Au)最外层电子数为1,但它们属于过渡金属而非碱金属;选项D正确,过渡金属元素由于其金属键强,电子云重叠好,确实表现出较高的熔点以及良好的导电性。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减小。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位于同一主族。D、过渡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答案:D解析:选项A不正确,因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屏蔽效应增强,因此原子半径实际上是逐渐增大的;选项B也不正确,因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由于有效核电荷增加,对价电子的吸引力增强,电负性实际上是逐渐增加的;选项C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成立,但并非绝对,比如铜系元素(Cu,Ag,Au)最外层电子数为1,但它们属于过渡金属而非碱金属;选项D正确,过渡金属元素由于其金属键强,电子云重叠好,确实表现出较高的熔点以及良好的导电性。9、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量筒在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尖端应伸入到试管内。C、在实验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D、过滤液体时,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体溅出。答案:C解析:选项A中,量筒在量取液体时,视线确实需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但这是正确操作,并非题干所要求的“叙述正确”。选项B中,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应悬空,避免污染滴管,故B错误。选项D中,过滤液体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液体溅出,这也是正确的操作,但题干要求选择叙述正确的选项,故D错误。选项C描述的是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选C。10、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发现某反应在增加反应物浓度后速率加快。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什么?A、增加反应物浓度降低了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B、增加反应物浓度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了有效碰撞次数,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C、增加反应物浓度改变了反应路径,使反应更容易发生。D、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了产物的稳定性,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反应物的浓度。根据碰撞理论,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增多,这不仅增加了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还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概率,即那些能够导致化学变化发生的碰撞。因此,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错误,因为活化能是指最小能量要求,不会因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改变;选项C没有科学依据;选项D描述的是产物的稳定性问题,与反应速率无直接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B。基于上述内容,我们整理出的选择题第10题如下:10、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发现某反应在增加反应物浓度后速率加快。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什么?A、增加反应物浓度降低了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B、增加反应物浓度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了有效碰撞次数,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C、增加反应物浓度改变了反应路径,使反应更容易发生。D、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了产物的稳定性,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反应物的浓度。根据碰撞理论,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增多,这不仅增加了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还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概率,即那些能够导致化学变化发生的碰撞。因此,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错误,因为活化能是指最小能量要求,不会因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改变;选项C没有科学依据;选项D描述的是产物的稳定性问题,与反应速率无直接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B。1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价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B、离子键是由于电子转移而形成的。C、金属键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云形成的。D、所有的氢化物都含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共价键不仅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以存在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B选项错误,因为离子键是由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形成的,而不是简单的电子转移。D选项错误,因为并非所有的氢化物都含有共价键,例如氢化钠(NaH)就是一个离子化合物。因此,正确答案是C,金属键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云形成的。12、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A.用NaOH溶液和BaClB.将SO2通入KM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则该气体一定是乙烯D.将C2H5OH答案:D解析:A选项:用NaOH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是不可行的,因为Fe3+和Fe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分别是FeOH3B选项:将SO2通入KMnO4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这并不能证明SOC选项: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这并不能确定该气体一定是乙烯。因为除了乙烯外,还有很多其他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如SO2、D选项:将C2H5OH与浓硫酸共热至1701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形成金属键B、离子键的形成只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C、共价键的形成必定涉及非金属元素D、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含有金属离子答案:C解析:选项A中,虽然大多数金属元素能形成金属键,但并非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如汞(Hg)主要以共价键形式存在。选项B中,虽然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往往是离子化合物,但也存在一些非金属之间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选项D中,并非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含有金属离子,如铵盐(NH4Cl)就是不含金属离子的离子化合物。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共价键的形成必定涉及非金属元素。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B.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以及量筒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答案:D解析:A选项,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过程中会释放能量,因此发生的是放热反应,而非吸热反应,故A错误。B选项,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确实需要使用烧杯来盛放反应物和溶液,环形玻璃搅拌棒来搅拌溶液使反应充分进行,温度计来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差。但是,量筒并不是直接用于该实验的玻璃仪器,它主要用于量取反应物的体积,在准备阶段使用,而非在实验过程中直接使用,故B错误。C选项,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非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流,同时放出热量,但主要目的是产生电能,故C错误。D选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当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时,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因此整个反应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即反应吸热,故D正确。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离子键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B.所有共价键都存在于分子化合物中C.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通常是离子键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通常是共价键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过氧化钠(Na2O2);B选项错误,因为某些分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氯化铵(NH4Cl);D选项错误,因为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通常是离子键。C选项正确,因为活泼金属容易失去电子,而活泼非金属容易获得电子,它们之间形成的通常是离子键。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²2s²2p⁶3s²3p⁶3d¹0的原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¹04s²B.过渡元素包括全部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元素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D.所有主族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它的族序数答案:B解析:A选项: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B选项:过渡元素确实包括全部副族元素和第VIII族元素。这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特殊,它们的电子排布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同时,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C选项: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这是正确的。但是,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总是依次增大。例如,在第二周期中,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这是因为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这是一种稳定结构,使得氮原子难以失去电子。故C错误。D选项: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其最高正化合价通常等于其族序数(除了O、F等没有正价的元素)。但是,这里说的是“所有主族元素的正化合价数”,而主族元素除了最高正化合价外,还可能有其他正化合价(如碳元素有+2、+4价)。因此,不能说所有主族元素的正化合价数都等于它的族序数。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化学实验探究实验背景:为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一支温度计,一块金属钠,一支秒表。实验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烧杯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2.将金属钠切成小块,迅速投入水中。3.使用秒表计时,观察并记录金属钠与水反应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反应剧烈程度以及水温的变化。4.重复步骤2和3,分别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20℃、30℃、40℃)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实验结果:温度(℃)气泡产生速度反应剧烈程度水温变化20快中温度升高30较快较剧烈温度升高40快剧烈温度升高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2.解释实验中观察到水温升高的原因。3.提出一种改进实验方案,以更精确地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答案:1.根据实验结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气泡产生速度较快,反应剧烈程度中等;在30℃和40℃时,气泡产生速度更快,反应剧烈程度更高。2.实验中观察到水温升高的原因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使得水的温度升高。3.改进实验方案:使用精确的温度控制装置,如恒温槽,确保每次实验水的初始温度一致。使用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金属钠块,以观察反应速率和剧烈程度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使用高速摄影设备,记录反应过程,以便更详细地观察气泡产生速度和反应剧烈程度。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绘制气泡产生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图,以更直观地展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题题目:在实验室中,某学生用10.00mL0.1000mol/L的KMnO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₂C₂O₄溶液(H₂C₂O₄为二元弱酸),反应方程式为:2KMnO₄+5H₂C₂O₄+3H₂SO₄=K₂SO₄+2MnSO₄+10CO₂↑+8H₂O。(1)配制100mL0.1000mol/L的KMnO₄标准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配制结果偏低?(填字母)A.定容时俯视液面B.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C.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D.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2)滴定过程中,若用去KMnO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则待测H₂C₂O₄溶液的浓度为____mol/L(用代数式表示)。答案:(1)C(2)0.1解析:(1)对于配制溶液的浓度误差分析,关键在于理解每一步操作对溶质物质的量或溶液体积的影响。A.定容时俯视液面,会导致实际加入的水量偏少,从而使得溶液体积偏小,根据c=B.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由于热胀冷缩,此时溶液体积偏大,但冷却后体积会缩小,所以转移时溶质浓度会偏高,故B错误;C.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部分溶质残留在烧杯和玻璃棒上,没有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从而使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故C正确;D.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没有影响,所以浓度不变,故D错误。(2)根据反应方程式2KMnO4+5H$2mol50.1000mol/列比例式得:25=0.1000第三题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中,设计了以下方案:1.在A、B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硫酸,A试管中加入锌粒,B试管中加入镁条。2.观察并记录A、B试管中金属溶解的情况及反应速率。3.在C试管中加入铁片,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铁片表面变化及溶液颜色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实验方案,分析A试管和B试管中金属溶解的原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