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位思想家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且提出“性善论”,强调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影响?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B.孟子【解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来保持和发扬这种善性。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荀子则主张性恶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在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推行的文字改革是什么?A.小篆B.大篆C.隶书D.楷书【答案】A.小篆【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标准化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官方标准字体,这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国家的统一。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答案】B.五四运动【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导的爱国运动,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A.1921年7月;北京B.1921年7月;上海C.1920年8月;广州D.1920年8月;武汉【答案】B.1921年7月;上海【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5、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选项A,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项A错误。选项B,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项B错误。选项C,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但这一转变并非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直接结果,而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论断揭示了()A.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领导的民族战争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提出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断,是关于抗日战争人民战争思想的集中概括。选项A,这一选项表述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但并未直接回应题干中毛泽东的论断,即民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故A项错误。选项B,虽然抗日战争确实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但这一选项同样没有直接体现毛泽东强调的民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错误。选项C,毛泽东的论断直接强调了民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完全符合题干中毛泽东的论断,故C项正确。选项D,这一选项指出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但并未涉及民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故D项错误。因此,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揭示了: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7、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长征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长征是从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则是指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8、《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哪种政体形式?A.君主专制B.共和制C.联邦制D.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由绝对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君主专制指的是君主独揽大权的政体形式;共和制是指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而不是世袭的;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E.阴阳家答案:E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的理解。实际上,阴阳家虽然在战国时期存在,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其作为独立流派的影响并不如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那样显著。而选项中的其他四个流派,即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在这一时期都有重要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因此答案是E。1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A.实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焚书坑儒E.修筑长城答案:B/C/D/E解析:此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后的政策。正确答案应包含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以及修筑长城(E)。实行分封制(A)是在周朝时的一种制度,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政策相悖,故排除。秦始皇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对外关系,还导致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12、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推翻清朝统治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支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实现全面的社会改革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约1861-1895)是在清朝晚期由一部分官僚发起的一场自强运动,主张在保留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以增强国力。因此,其主要目的并非推翻清朝统治或全面的社会改革,而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13、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体现民族融合趋势的是A.均田制B.三长制C.迁都洛阳D.用汉语答案:D解析: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这种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但并未体现民族融合趋势,故A错误;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其作用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系统,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但它与民族融合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迁都洛阳是为了便于接受先进文化,用先进制度管理国家,也为了摆脱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束缚,但迁都洛阳并不直接体现民族融合趋势,故C错误;用汉语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文化方面的举措,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D正确。14、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江南士人群体中,存在着一种追求商业的风气,但其从事商业活动的目的并非完全为了盈利,有着表达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意味,同时也为了借此扩大交游、提高声望。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士商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C.士人群体主流价值取向变化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答案:B解析:明朝时期江南士人群体中存在着追求商业的风气,但从事商业活动并非完全为了盈利,而是有表达生活态度和扩大交游、提高声望的意味,这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士人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士商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士人群体主流价值取向仍然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仍然较低,故D项错误。1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选项A,虽然鸦片战争是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没有揭示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故A项错误。选项B,鸦片战争确实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但这不是以鸦片战争为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只是战争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而非其深远影响,故B项错误。选项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决定了中国此后的发展方向和命运。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C项正确。选项D,鸦片战争后,虽然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阶级矛盾并未被取代。在近代中国,阶级矛盾始终存在,并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因此,D项表述错误。16、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提出了“开议院”的主张,认为“通下情,通下情者莫如设议院”,“民隐得以上达,民情得以稍舒,中无壅隔之虞,外有和协之望”。材料表明康有为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认识到变法救亡的紧迫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政治主张。选项A,康有为在材料中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但他所主张的并非民主共和制度,而是君主立宪政体,即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通过设立议院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实现政治的民主化。因此,A项错误。选项B,虽然康有为等维新派确实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开议院”的主张及其意义,并未直接提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因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选项C,康有为在材料中提出“开议院”的主张,并指出这样可以“通下情”、“民隐得以上达,民情得以稍舒”,这明显是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通过设立议院来保障人民的权利,限制君主的权力。因此,C项正确。选项D,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即“开议院”和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并未涉及变法救亡的紧迫性。因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脉络时间事件或发展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设立明经、进士两科,增加考试科目,重视诗赋考试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防止作弊;增加殿试环节,扩大取士名额明清科举制度走向僵化,八股取士,重形式轻内容材料二: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它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弊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隋朝创立:隋炀帝时期,通过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唐朝完善: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设立了明经、进士两科,并增加了考试科目,特别是重视诗赋的考试,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宋朝发展: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防止作弊,实行了糊名和誊录制度;同时,增加了殿试环节,扩大了取士名额,使得更多的士人有机会进入仕途。明清僵化: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僵化,实行八股取士,重视形式而轻视内容,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2.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尤其是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繁荣。消极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士人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中国的科技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剧了政治的腐败和黑暗。第二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由分裂走向统一,再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循环往复的历史。分裂时期,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时期,又存在着分裂的因素。分裂和统一相互交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材料二: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就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观念。历代统治者,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这一观念,并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1)结合材料一,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并分析其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理解。答案:(1)中国古代史上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分别是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统一和隋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产。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是指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统一为正常、分裂为异常的民族心理。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统一和稳定的追求。历代统治者都认同这一观念,并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大一统”观念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奋斗。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大一统”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解析:(1)此题要求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并分析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列举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统一和隋朝的统一作为答案。这些时期的统一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此题要求谈谈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理解。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统一和稳定的追求;其次,历代统治者都认同这一观念,并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最后,“大一统”观念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奋斗。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大一统”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频繁。瓷器、丝绸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而香料、象牙等则是主要的进口物品。同时,随着商路的畅通,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材料二: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从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及红海沿岸。这一系列的航行不仅展示了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还促进了中国与沿途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进出口的商品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试分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宋朝至明朝期间中国海上贸易发展的趋势。【答案与解析】1.根据材料一,宋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出口的商品有瓷器和丝绸;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香料和象牙。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展现了明代中国强大的国力和技术水平,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了解。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当时的直接影响是促进了明朝与海外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它为后来的海上探险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明朝后期实行海禁政策,但郑和的航行记录成为了后续探索者的重要参考资料。3.宋朝至明朝期间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从宋朝的繁荣发展到明朝的远洋航行。航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体现在郑和船队所使用的先进航海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变更及财产分割合同3篇
- 文体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 融资担保人还款合同
- 员工晋升与降职人事策略
- 玻璃加工电动工具租赁合约
- 建筑工程车辆租赁合同
- 跑马场遮阳棚建设合同
- 2025年度220系列驳接件在石油化工项目的管道连接服务合同3篇
- 航空公司员工保险条例
- 2025年大数据暗股投资技术服务合同模板3篇
- 竖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2024届安徽省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 宣城消防钢楼梯施工方案
-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二
- IPC-7530A-2017 CN群焊工艺温度曲线指南(再流焊和波峰焊)
-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
- 石关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汇编
- 医院医务科科长岗位竞聘答辩PPT课件(带内容)
- 2023年华侨、港澳、台联考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快上来吧要开车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