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单选题1.探讨发觉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获得COVID-19用于探讨,可以用养分全面的培育基培育B.病毒外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与肺炎双球菌荚膜的成分相像C.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D.COVID-19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无法进行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洁,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需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育基干脆培育病毒,A错误;

B、病毒外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而肺炎双球菌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B错误;

C、COVID-19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C错误;

D、COVID-19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无法进行增殖,D正确。

故选D。2.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A.XX牌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精制而成,不含糖,适合糖尿病人食用B.“XX牌”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C.某地大棚蔬菜,自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D.“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答案】D【解析】【分析】1、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依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桂圆、红豆、糯米中都含有糖类,A错误;

B、无机盐属于无机物,不含能量,B错误;

C、大棚蔬菜是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含有C、H、O、N、P、S等元素,C错误;

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Ca和P的汲取,因此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D正确。

故选D。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细胞从外界汲取养分物质B.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C.溶酶体膜裂开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D.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有关,它的组成成分与生物膜基本支架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力越弱。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等有关。【详解】A、卵细胞体积较大,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不利于提高与四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A错误;

B、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B错误;

C、溶酶体中含有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裂开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正确;

D、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等有关,D错误。

故选C。4.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像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改变如图1,液泡直径的改变如图2,下列错误的是()A.如乙是硝酸钾溶液,图1乙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主动运输B.图2中曲线I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C.第2分钟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吸水实力渐渐增加D.曲线走势不同只是由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渐渐增加,当达到确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渐渐增加,达到确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渐渐削减,超过4分钟细胞失水量削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渐渐发生质壁分别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汲取溶质。分析题图2可知:Ⅰ液泡先变小后复原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改变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改变曲线。【详解】A、如乙是硝酸钾溶液,图1乙曲线的形成过程是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别,细胞主动运输汲取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细胞液浓度增加,发生质壁分别的复原,A正确;

B、分析题图2,Ⅰ液泡先变小后复原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改变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改变曲线,B正确;

C、第2分钟前,乙溶液中失水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实力渐渐增加,C正确;

D、两条曲线的差异还有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汲取,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汲取,D错误。

故选D。5.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影响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B.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TP水解酶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的含量相对稳定有关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ATP,考查对细胞呼吸过程和ATP结构、功能的理解。ATP分子末端的高能磷酸键简洁断裂与形成,通过ATP与ADP之间的转化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详解】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A项错误;腺苷酸激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应是一种ATP水解酶,该过程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可以维持细胞内ATP的含量相对稳定,B项、C项、D项正确。6.下列对放射性同位素跟踪试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给小麦叶片供应Cl8O2,小麦根细胞中可能会产生含18O的酒精B.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C.给小麦供应14CO2,14C在小麦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CO2→C5→葡萄糖D.哺乳动物吸入18O2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含18O【答案】C【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探讨手段,在生物课本中: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均利用了该手段。【详解】A、给小麦叶片供应C18O2,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中含18O2,根细胞可利用光合产物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小麦根细胞中会产生含18O的酒精,A正确;B、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用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B正确;C、给小麦供应14CO2,14C在小麦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不会先到C5,再到葡萄糖,C错误;D、哺乳动物吸入18O2后,18O2与[H]结合生成H218O,H218O参加有氧呼吸的其次阶段,则产生的二氧化碳含18O,D正确。故选C。7.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产物实际量、呼吸量等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单位面积中叶面积的数量,此数量越大,表示叶片交叉程度越大)。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曲线1、2、3及D点的生物学意义依次表示()A.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B.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零C.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D.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答案】D【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能光合作用又能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供应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供应水和二氧化碳,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植物实际光合速率即就是净光合速率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依据叶面积指数的概念可知,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合成的有机物越多,干物质量越大。【详解】植物干物质量(即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依据题意分析曲线可知,曲线1表示光合作用实际量,曲线2表示净光合作用量,曲线3表示呼吸作用量;D点为曲线1和曲线3的交点,即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故其生物学意义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植物干物质量(即净光合作用量或产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8.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时,为了确定无水乙醇、CaCO3和SiO2的作用,进行了4组试验来验证,4组试验结果如图所示,第④组是进行了正确操作的比照组。下列针对试验结果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可能是由于未加CaCO3而得到的试验结果B.②可能是由于用水取代了无水乙醇而得到的试验结果C.③可能是由于未加SiO2而得到的试验结果D.绿叶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第④组是进行了正确操作的比照组,从上到下四条色素带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与比照组相比,第①组的两种叶绿素含量削减,第②组没有任何色素,第③组的四条色素带含量都削减。【详解】①组试验结果不志向的缘由有可能是未加CaCO3而使叶绿素被破坏,A正确;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而不能溶于水,所以用水取代无水乙醇不能分别精彩素带,B正确;③中色素带较窄,分别出的色素少,缘由可能是未加SiO2而使得研磨不充分,C正确;绿叶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但是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不同,D错误。9.洋葱可以用作很多试验的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可以用来作为视察质壁分别的试验材料B.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视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试验时,在低倍显微镜下视察即可C.显微镜下可以视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完整的有丝分裂过程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来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试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常用于视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多,可用于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与复原;洋葱的绿叶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也可用叶肉细胞视察细胞质的流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用于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来作为视察质壁分别的试验材料,A正确;B、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视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试验时,低倍镜下即可清楚地视察到因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开,液泡体积渐渐缩小,液泡颜色渐渐变深;而细胞吸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渐渐接近,液泡体积增大,液泡颜色渐渐变浅的过程,B正确;C、显微镜下不能视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完整的有丝分裂过程,因为在制片过程根尖细胞已经死亡,C错误;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用于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故选C。10.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细胞中没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确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原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整细胞周期,限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挡细胞不正常的分裂。【详解】A、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从受精卵形成起先就存在,因此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错误;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限制细胞的正常分裂的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均会表达,B错误;C、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一般进行二分裂或出芽生殖等,C错误;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激发细胞死亡信号,进而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D正确。故选D。11.下列对各种“比值”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在质壁分别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变大B.进行遮光处理的瞬间,绿叶的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大C.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别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值不变D.猛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O2汲取量的值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匀称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详解】A、细胞在质壁分别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外界溶液浓度变小,因此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大,A正确;B、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削减,但是暗反应中利用NADPH的过程照常进行,并产生NADP+,故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削减,NADP+增多,NADPH/NADP+的值变小,B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别前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分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值不变,C正确;D、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也不消耗O2,因此肌肉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O2汲取量的值始终等于1,D正确。故选B。12.下列关于遗传试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奇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F2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确定依靠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确定相同。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验证杂(纯)合子和测定基因型。孟德尔遗传试验须要满意的条件有: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互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别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别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但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C、孟德尔奇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C错误;D、F2表现出3∶1的性状分别比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D。13.某种鱼的鱗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确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鱗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别定律B.自然种群中,单列鳞有4种基因型C.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Bb和AAbbD.F1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子二代中出现了6:3:2:1,因为有致死状况出现,仍旧遵循基因的分别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自然种群中,因为BB致死,所以没有4种基因型,只有2种基因型,B错误;C、亲本中的无鳞鱼应是aaBb,野生型鳞应是AAbb,C正确;D、F1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故选C。【点睛】对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异样状况要在9:3:3:1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原本的9代表双显性,3代表的是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的性状,而1代表的是双隐性,依据详细状况分析致死的基因型。14.小麦种皮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作用相同的两对等位基因(R1、r1、R2、r2)限制,红色(R1、R2)对白色(r1、r2)为显性,且显性基因效应可以累加。一株深红色小麦与一株白色小麦杂交,F1中全为红色小麦,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别比为深红色∶红色∶中红色∶浅红色∶白色=1∶4∶6∶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F1产生的雌雄配子中都有比例相同的4种配子C.浅红色小麦自交,后代可出现3种表现型D.该小麦种群中,中红色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可知,红色(R1、R2)对白色(r1、r2)为显性,且显性基因效应可以累加,因此深红色基因型有R1R1R2R2,红色基因型有R1R1R2r2、R1r1R2R2,中红色基因型有R1R1r2r2、r1r1R2R2、R1r1R2r2,浅红的基因型为R1r1r2r2、r1r1R2r2,白色的基因型为r1r1r2r2。【详解】A、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别比为深红色∶红色∶中红色∶浅红色∶白色=1∶4∶6∶4∶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由于后代出现1∶4∶6∶4∶1的比例,因此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其产生的雌雄配子中都有比例相同的4种配子,B正确;C、浅红色小麦的基因型为R1r1r2r2、r1r1R2r2,浅红色小麦自由传粉,后代可出现3种表型,含两个显性基因表现为中红色、含一个显性基因表现为浅红色、没有显性基因表现为白色,C正确;D、该小麦种群中,中红色植株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为R1R1r2r2、r1r1R2R2、R1r1R2r2,D正确。故选A。15.某高等动物细胞(2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下列关于处于该时期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C.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D.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分析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说明染色体已完成了复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中期。【详解】A、假如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时,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可能发生,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由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不存在染色单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n,所以不行能存在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时候,B错误;C、假如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所以可能发生联会行为,形成四分体,C正确;D、假如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则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所以可能发生,D正确。故选B。16.一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样精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染色体异样分别现象),精细胞甲的基因型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型为AXb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有8条B.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行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与精细胞甲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只有一个是正常的D.与精细胞乙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3、3、5【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可知:精细胞甲的基因型为aYY,说明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精细胞乙的基因型为AXb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别,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有8条,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变异不同,说明它们是不行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B正确;C、精细胞甲形成的缘由是染色体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中有2个正常,1个异样,C错误;D、精细胞乙形成的缘由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别,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样精细胞,其中有2个都比正常精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比正常精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即另外3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3、3、5,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视察细胞减数分裂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视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简洁视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能视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有可能视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D.用洋葱根尖制成的装片,能视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视察减数分裂应当选择生殖器官如花药进行视察;视察有丝分裂应当选择分裂旺盛的体细胞,如根尖分生区。【详解】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均可以用来视察减数分裂,A正确;花药中花粉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细胞数量,所以雄蕊更易视察到减数分裂现象,B正确;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所以能视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视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视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故选D。18.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改变,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改变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状况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改变,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状况不存在。【详解】A、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图3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故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改变的缘由是姐妺染色单体分别,故应为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在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等于DNA分子数,故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状况,C正确;D、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在图3中位于CD段;图4中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在图3中位于D点之后,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改变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驾驭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改变规律,能精确推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缘由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学问答题。1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都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B.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如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详解】A、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一般含有两条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也含有两条X染色体,A正确;B、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会发生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确定的流淌性的特点,B错误;C、受精卵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大部分来自母方,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受精作用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的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D错误。故选A。2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限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II)上的基因限制,则其后代中男女发病率相等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限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确定患病【答案】C【解析】【分析】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限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图示分析,Ⅰ为X的非同源区,位于该区段上的基因限制的遗传表现为隐性性状在男性中比例高,显性性状在女性中比例高;II为X、Y的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在男性个体中可以有等位基因存在;Ⅲ为Y的非同源区,该区段上的基因限制的性状只在男性中传递。【详解】A、Ⅲ区段为Y的非同源区,该区段的基因限制的性状的遗传表现为限雄遗传,因此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限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依据等位基因的概念可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B正确;C、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II)上的基因限制,则其后代中男女发病率未必相等,若隐性性状的女性与显性性状的男性杂合子婚配生出的后代中可能是全部的女性均为隐性、所用男性均显性;或者为后代中全部男性均为隐性、全部女性均为显性的状况,C错误;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限制的,则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患病女性的儿子确定患病,D正确。故选C。2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A.全部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各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C.人体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D.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在女性人群和男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性别确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确定方式有:环境确定型(温度确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确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确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确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为XY型、鸟类和蛾类为ZW型)等等。【详解】A、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因此,全部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A正确;B、不是全部生物细胞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因为有些生物的性别与环境因素有关,也有与染色体的数目有关,即这些生物没有性染色体,B错误;C、人的性别确定方式为XY型,男性为XY,女性为XX,因此,人体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C正确;D、红绿色盲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小于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但是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在女性人群和男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D正确。故选B。22.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分析,则结果应当是()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C.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D.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答案】D【解析】【分析】母亲有两条X染色体,父亲有一条X染色体,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详解】A、甲的一条来自父亲的和乙的一条来自父亲的完全相同。来自母亲的是两条X,假设为X1和X2,女儿的基因型是XX1或XX2,第一个女儿是XX1的概率是1/2,其次个女儿是XX1的概率是1/2,所以两者同为XX1的概率是1/4。同理两个女儿是XX2的概率也是1/4,因此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2,A错误;B、取甲X来自母亲的可能为1/2,取乙X来自母亲的可能为1/2,同一条X相同的概率为1/2,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2×1/2×1/2=1/8,B错误;C、甲来自父亲的X与乙来自父亲的X确定相同,所以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有可能相同。取甲X来自父亲的可能为1/2,取乙X来自父亲的可能为1/2,该可能性为1/4。因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8,故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相同的概率为1/4+1/8=3/8,不同概率为5/8,C错误;D、由于父亲只含一条X染色体,所以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正确。故选D。【点睛】答题关键在于驾驭基因分别定律的应用,明确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可能不同。23.某种鸟的性别确定是ZW型,其尾羽花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限制,纯合白色雌鸟与纯合斑点雄鸟交配,F1中雌鸟均为斑点、雄鸟均为白色。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限制尾羽花纹性状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B.亲代雌雄鸟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C.F1中雄鸟和雌鸟均为纯合子D.若F1的雌雄鸟自由交配,F2中斑点雌鸟所占的比例为1/4【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分析:鸟的性别确定是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纯合白色雌鸟与纯合斑点雄鸟交配,F1中雌鸟均为斑点、雄鸟均为白色,说明白色为显性,亲本纯合白色雌鸟的基因型为ZAW,纯合斑点雄鸟的基因型为ZaZa。【详解】AB、依据“纯合白色雌鸟与纯合斑点雄鸟交配,F1中雌鸟均为斑点、雄鸟均为白色”可知,亲本的杂交组合为ZAW×ZaZa,即雌雄亲本分别为ZAW、ZaZa,且羽毛白色对斑点为显性,还可推出W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假如W染色体上有基因,纯合白色雌鸟与纯合斑点雄鸟交配,后代的雌雄全为白色),A、B错误;C、亲本的杂交组合为ZAW×ZaZa,后代的雄性的基因型为ZAZa,为杂合子,雌性的基因型为ZaW,为纯合子,C错误;D、依据C的分析可知F1的雌雄鸟的基因型分别为ZaW、ZAZa,若F1的雌雄鸟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白色雄性):ZaZa(斑点雄性):ZAW(白色雌性):ZaW(斑点雌性)=1:1:1:1,其中斑点雌鸟所占的比例为1/4,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证明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艾弗里的试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D.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试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蛋白质失去活性,DNA没有断裂且仍有活性,因此能是R型菌发生转化,A错误;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证明白DNA是的遗传物质,或者说DNA才是使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改变的物质,B错误;C、由于转化的效率是低的,因此,艾弗里的试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C正确;D、转化发生在同一物种或近源物种之间,故此,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D错误。故选C。25.为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科学家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试验一和试验二分别用32P、35S标记了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和DNA分子B.试验中其次步用来培育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必需是未经标记的,且培育时间不宜过长C.搅拌的目的是让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别,离心是为了让大肠杆菌沉究竟部D.图中试验则只能说明DNA是否进入细菌,而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试验一和试验二分别用32P、35S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分子和外壳蛋白,A错误。试验中其次步用来培育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必需是未经标记的,培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裂说明放子代噬菌体的现象,影响试验结果,B正确。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让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别,离心是为了让大肠杆菌沉究竟部,C正确。图中试验则只能说明DNA是否进入细菌,而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须要检测新形成的噬菌体中的放射性,D正确。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用标记的P标记DNA,用标记的S标记蛋白质外壳,在侵染时必需是分别标记,并且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该试验只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基因含有很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确定的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干脆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l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确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代表基因的遗传信息,一个基因含有很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确定的,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多个基因,B正确;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干脆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般状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含有l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涉及DNA的结构,基本组成单位、基因与DNA的关系,DNA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特异性缘由、对于相关学问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分不清脱氧核苷酸中与DNA结构中与脱氧核糖干脆相连的磷酸数目而出现分析错误。27.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以及DNA复制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两个相邻碱基一般通过氢键相连B.DNA分子彻底水解后会形成6种有机小分子C.科学家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运用的探讨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叶肉细胞中发生DNA复制的场所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供应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四周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两个相邻碱基一般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DNA分子彻底水解后会形成6种有机小分子,即为四种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B正确;C、科学家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运用的探讨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C错误;D、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内不发生DNA复制,其DNA分布的场所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故选B。28.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并且是边解旋边复制的B.第三次复制需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该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的腺嘌呤最多占该条单链的40%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回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确定的规律:A(腺嘌呤)确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确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详解】A、由分析可知,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并且是边解旋边复制的,A正确;B、一个DNA由5000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依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一个DNA分子中的C=G=3000个,则第三次复制相当于新形成4个DNA分子,因此第三次复制需1.2×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C、该DNA分子中的腺嘌呤占20%,则其一条单链上的腺嘌呤最多占该条单链的40%,C正确;D、该DNA分子复制三次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32P的DNA分子数为2个,其他均不含32P,但是8个DNA分子中均含31P,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D正确。故选B。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B.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D.将该模板DNA置于15N培育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8【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过程为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详解】A、DNA复制须要DNA解旋酶将双链解旋,供应模板链,须要DNA聚合酶将游离脱氧核苷酸聚合为DNA单链,A正确;B、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正确;C、一条染色体的DNA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布在该染色体的2条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其次次分裂后期随着单体分别而分别,C错误;D、复制过程每条新子链都须要15N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故复制3次后,新生成子链为(23-1)×2=14,总链数为23×2=16,故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16=7/8,D正确。故选C。30.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育基中培育,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确定为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缘由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别【答案】B【解析】【分析】因为题目中不能确定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所以都要考虑,要留意:若是有丝分裂,分裂两次,DNA复制2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2N;若是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只复制1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详解】A、子细胞染色体为2N,则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有1条链被标记,但其次次分裂后期半数染色体被标记,只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被标记的染色体是随机安排移向两极的,所以其次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在0-2N间随机的,A错误;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说明DNA只复制一次,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确定是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标记,分裂两次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3H,C错误;D、同源染色体分别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可能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DNA复制的相关学问,须要考生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和细胞分裂的过程相联系。二、非选择题31.请细致分析下列各图,依据所学学问回答问题(1)图甲代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植物汲取CO2改变状况,CE段出现的缘由是_________,一天中到_______时间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最多。(2)某同学探讨甲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详细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亮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用a、b、c三瓶从待测水体深度取水,测定每瓶中水内氧容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水体深度,经24小时取出,测两瓶氧含量,结果如图乙。则24小时b瓶中生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是_________mol。(3)菠萝等植物以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的特别方法适应干旱环境,如图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图甲所示,PEP、OAA、RuBP、PGA、C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相关代谢物质,能参加CO2固定的有______,推想C物质最可能是______。②干旱条件下,菠萝叶肉细胞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CO2来源有_________;若白天施用某种药物促进苹果酸分解,则光补偿点将_________。【答案】(1).夏季正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细胞汲取CO2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2).G(3).k-v(4).PEP、RuBP(5).丙酮酸(6).苹果酸(或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或有氧呼吸或线粒体)(7).降低(或减小)【解析】【分析】由图甲A点前植物仅进行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间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B点是光补偿点,BC随光照增加,光合作用增加,CD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削减,光合速率减弱。FG随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小,G点时,达到光补偿点。由图乙可知c瓶中的溶氧量为最初值,a是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其中的溶氧量的削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即w-v,b-a应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k-v。由图丙可知二氧化碳固定是通过PEP、RuPB进行的,物质C能够进入线粒体,然后线粒体供应二氧化碳,所以C最可能是丙酮酸。【详解】(1)由分析可知CE段出现的缘由是:夏季正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细胞汲取CO2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从B点起先到G点,净光合速率始终大于零,所以一天中G点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2)c瓶中的溶氧量为最初值,a是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其中的溶氧量的削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即w-v,b瓶进行光合作用,k-w代表净光合作用,24小时b瓶中生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为光合作用加呼吸作用即:k-w+w-v=k-v。(3)①图示表明,与CO2结合的物质有PEP和RuBP,前者与CO2结合生成OAA,后者与CO2结合生成PGA,物质C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产生CO2,最可能是丙酮酸。②干旱条件下菠萝叶肉细胞白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须要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苹果酸和自身细胞呼吸。若白天施用某种药物促进苹果酸分解,则叶肉细胞中CO2浓度增大,光的补偿点将降低。【点睛】本题通过图示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关系的相关学问,关键是考生在识记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之上理解图示的含义。32.荠菜的果实形态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态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试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旧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2)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无法区分。依据以上遗传规律,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试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料: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答案】(1).AABB、aabb(2).7/15(3).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4).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5).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态的表现型统计植株比例(6).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7).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比例约为27∶5(8).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比例约为3∶1【解析】【分析】1、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分别而分别,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由题图可知,子二代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01∶20≈15∶1,是9∶3∶3∶1的变式,因此限制荠菜的果实形态的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A_B_、A_bb、aaB_表现为三角形,aabb表现为卵圆形,亲本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ABB、卵圆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1,其中表现为三角形果实的是A_B_、A_bb、aaB_,占15份,AABB、AABb、AaBB、AAbb、aaBB,自交后代都是三角形果实,占7/15。(2)三包荠菜种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和aaBB,无论自交几次,后代都是三角形,测交一次也都是三角形,不能进行推断,因此可以让三包荠菜种子分别与卵圆形种子进行测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再自交得到子二代,视察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进行推断。试验步骤: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态表现型统计植株比例。结果预期:①假如种子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②假如种子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1∶1,子二代卵圆形果实的比例是1/2×1/16+1/2×1/4=5/32,三角形果实的比例是1-5/32=27/3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比例约为27∶5。③假如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B_∶aabb=3∶1,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比例约为3∶1。【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9∶3∶3∶1的变式推想2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分析子二代符合要求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试验推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预期结果、获得结论。33.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2)Ⅲ-13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6的基因型是_____。(3)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且她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_____。【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