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七省新高考卷116+4模式)(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七省新高考卷116+4模式)(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七省新高考卷116+4模式)(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七省新高考卷116+4模式)(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七省新高考卷116+4模式)(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七省新高考卷01)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

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

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

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2.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一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

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召公熊受封于燕,

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

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

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

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

4.《唐律》规定,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即

市契,它是官方的契约文书,是通关检查和再次出售的凭据。若“立券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这表明

唐朝政府()

A.重农抑商政策已开始松动B.重视商业守信和契约意识

C.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D.积极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万历怠政,是指明神宗当政期间的怠政现象。一般认为开始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末冬初,长达28

年之久。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作用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作为决策机构,保证了中央行政顺利进行

B.内阁位高权重,皇帝的最高权力日趋衰落下去

C.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发挥了重要辅政功能

D.明朝的中央权力结构异化,杂乱无章混乱无序

6.1867—1894年,中国棉布进口由1200万海关两上升到3100万海关两,增加不到2倍;而同期洋纱进口

则由146万海关两上升到2140万海关两,增加了13倍以上。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A.洋布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棉纺织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C.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政府大力扶持棉纺织业发展

7.钱穆在讨论中国政治变迁得失时说:“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

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

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他意在强调()

A.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变法和革命缺乏必要性

C.文化传统与制度的有机结合D.中国政治变迁失大于得

8.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

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

动摇”。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

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

9.下图是1951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中苏实行同样的经济体制B.中国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环境

C.中苏结盟共同应对朝鲜战争D.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

10.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

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11.在雅典和斯巴达,土地财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在该地区农民阶层被纳入到城

邦的政治体系中,成为社会的主体阶层。而不是像其他的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仅仅是社会的一个从

属阶层,这也是和其他传统农业社会的区别之一。材料反映出()

A.农业经济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B.雅典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

C.农民当时在该地区成为主导阶层D.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异于传统中国

12.1215年,贵族、教会、市民与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1265年,贵族集团首领孟德福召集全国性会

议反对国王亨利。1295年,国王爱德华为筹集军费召开的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据此可知,13世纪

的英国()

A.贵族阶层主导民主政治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政治妥协实现社会转型D.初具宪政制度的基础

13.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

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这场运

动()

A.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B.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

C.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4.1813年开始,英国每年支出超过10万卢比投入对印度人的教育,兴办学校、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

的官方语言,同时,英国人还将代议制、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时,

提出争取为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分享政府权利,之后发展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据此推知,印度上

层精英()

A.借助西方制度和文化意识反抗殖民统治B.成为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忠实代理人

C.旨在推动印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致力于将西方文化与印度传统文化融合

1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

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

弱国家、弱劳工”局面。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

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

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D.垄断资本进一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

16.如图为2018年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的区域内、外出口占本地区总出口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D.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降低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年)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

年)已达到2460万。实际上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丁增赋重,不便办纳,有意

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加上未进入统计的老人、少儿、妇女,到

康熙后期,全国的实有人口也应在1亿人以上。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到乾隆

二十七年(1762年)人口超过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大关。

材料二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

阶段完全奠定……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

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5分)

⑵指出材料二中“回光返照”的喻义,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

“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

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

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

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4分)

(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该法案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

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

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摘自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工业革命相关大事示意图

阿克莱特

动人

英国动用《劳

开办了世

和恩

马克思

生状况

瓦特试制队镇压的卫

水晶

界上第军伦敦

的《

格斯

露了

纺“复动毁机器》披

世界

冢力出捣举办

宣言

水汽机产党

特糟

蒸工人彻斯

纱届博览

问世

条件

厂的的生活

————I

1851

1848

1842

2年

181

82年

年17

1771

部历史

:一

《世界

斯托

-阿迈

德兹

尔南

)费

自(美

改编

——

:

新课题

着许多

府面临

,政

膨胀

能的

理职

府管

致政

高导

大提

平的

力水

生产

来的

命带

业革

三工

材料

会事务

新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