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及其化合物
【考情分析】
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命题空
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中通过框图推断题、工业生产流程题、实验题等形式进
行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考点: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以环保问题为载体考查
S。,性质的试题应予以关注。2、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因而要理解、掌握,SQ的性质,尤
其是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应用。从命题形式来看,1、硫酸一般不单独命题,而在选择题的选项出现或穿插在
主观题中。2、环境污染和防护与工农业联系紧密,又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为背景,既可以构成选择题的
选项,又可以构成主观题。
【核心素养分析】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硫的化合价变化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
证。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S02有关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网络构建】
【知识梳理】
智能点一硫及其氧化物
(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例存在;
(2)化合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
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HS2辿口咏机
(DS的氧化性
S与Fe、Cu、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Fe+S='FeS、2Cu+S^=CuS>S+Hg===HgS(此反应适用
于除去室内洒落的Hg)。
(2)S的还原性
①S与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so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②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S+2HS0(浓)0=3SOt+2H0o
2422
(3)S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NaOH^=2NaS+NaSO+3H0,该反应中硫既是氧化剂,又是
2232
还原剂,此反应可用于除去试管内黏附的S。
【特别提醒】
①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CuS、FeS)□
2
②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二)硫的氧化物(so、so)的性质及应用
23
1.二氧化硫(so)
2
⑴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
解约40体积SOo
2
⑵化学性质
使品红溶液槐色
।漂白性
H二X酸性铳化物U~l还原性一二人
HM、的旧------8、触
禾(匕性
()
S
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SO+HO=^HSO;与NaOH(足量)反应:2Na0H+S0===NaSO+H0。
22232232
②氧化性(如与HS溶液反应):SO+2HS===3SI+2H0
③还原性
JL-催化剂
a.与0反应:2so+0,2S0;
2223
b.与卤素单质的水溶液反应:X+S0+2H0=2HX+HSO(X=C1>Br、I);
22224
c.与铁盐溶液反应:2Fe3++SO+2H0=2Fe3++2H,+S02-;
224
d,与CuX溶液反应生成CuX白色沉淀:2CuX+S0+2H0=2CuX1+HSO+2HX(X=C1、Br、I);
222224
④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3)实验室制法
①固体NaSO与较浓HSO反应
2324
NaSO+HSO===NaSO+S0t+H0;
23242422
②铜与浓HSO混合加热
24
Cu+2HSO(浓)W-CuSO+S0t+2H0„
24422
(4)SO和CO的鉴别
22
试剂现象及结论原理(化学方程式)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0;不能使品红
2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的是co2
使紫色褪去的是SO?,无明显现象的是2KMnO+5S0+2H0=KSO+
4222
KMnO溶液4
4co2MnS0+2HSO
2424
使橙色褪去的是so,无明显现象的是
2
澳水Br+S0+2H0==2HBr+HSO
22224
co
2
3S0+2HN0+2H0=3HSO+2N0
23224
硝酸酸化的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无明显现象的t
2
Ba(N0)溶液是coBa(NO)+HSO===BaS0I
32232244
+2HN0
3
使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的是so,无明显2FeCl+S0+2H0==FeCl+
23222
FeC4溶液
现象的是co?FeSO+4HC1
4
澄清石灰水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和co,原因是二者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
【特别提醒】(Dso只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
2
(2)S0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区别:S0使品红溶液退色表现的是S0的漂白性,加热后溶液颜色复原;S0使
2222
酸性高锦酸钾溶液、澳水、氯水、碘水退色表现的是so的还原性,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复原。
2
(3)S0,氧化性的表现:S0。通入氢硫酸、硫化钠溶液中都会出现淡黄色沉淀,表现了S0,的氧化性。
(4)三类漂白剂的区别
类型原理举例特点备注
HC10、NaC10>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无选
氧化型Ca(C10)、NaO、H0、不可逆、持久
22222
坏掉择性
0等
3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化有选
加合型so可逆、不持久
合”成无色物质2择性
吸附
吸附型将有色物质吸附而退色活性炭物理变化
色素
2.三氧化硫(SO)
⑴物理性质
熔点16.8℃,沸点44.8℃,在常温下为液态,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
a.与水反应:SO+H0===HSO(放出大量的热)
3224
b.与氧化钙反应:SO+CaO===CaSO
34
C.与氢氧化钠反应:SO+2NaOH===NaSO+H0
3242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0+0萼''2S0、SO+H0===HSO。
2233224
途径2:SO+HSO、2HSO+0===2HSO。
222323224
⑸四种常见的SC>2尾气处理方法
方法一:钙基固硫法
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硫、生石灰、0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
2
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为Ca0+S0=^=CaS0,2CaS0+()q=2CaS0,总反应方程式为2Ca0+2S0
233242
+0-^-2CaS0o
24
方法二:氨水脱硫法
该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0直接接触吸收S0,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S0
2232
+HO===(NH)SO,2(NH)SO+0===2(NH)SO。(或生成NHHSO,然后进一步氧化)
2423423242443
方法三:钠碱脱硫法
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NaCO吸收烟气中的S0,得到NaSO和NaHS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232233
SO==NaSO+H0,NaCO+S0==NaSO+C0,NaSO+S0+H0==2NaHS0。
223223223223223
方法四:双碱脱硫法
先利用烧碱吸收SO,再利用熟石灰浆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NaOH碱液可循环使用,化学方程式为
2
①吸收反应:2NaOH+SO===NaSO+H0,2NaSO+0===2NaSO。
223223224
②再生反应:NaSO+Ca(0H)===CaS0I+2NaOH,NaSO+Ca(0H)===CaSOI+2NaOH„
23232424
智能点二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硫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沸点338℃,高沸点酸能用于制备低沸点酸),难挥发;98%的浓
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2)溶解性:浓硫酸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热。
(3)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2.硫酸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①④⑤⑥
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SO==2H++SO,具有酸的通性。
244
①指示剂变色:石蕊变红;酚醐不变色。
②与金属反应:Fe+HSO==FeSO+Ht;2A1+3HSO==A1(SO)+3Hf
2442242432
③与碱的反应:2NaOH+HSO==NaSO+2H0;Baz++20H-+2H++SO===BaS0;+2H0;
24242442
④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uO+H2soi==CuS04+H0;MgO+2H+=Mg2++H0;
⑤与某些盐的反应:BaCl+HSO==BaS0I+2HC1;S0?-+2H+=H0+S0f;
2244322
3.浓HSO的特性
24
1)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
浓硫酸吸水是把物质本身中含有的自由H0分子或结晶水吸收。浓硫酸脱水是把本身不含水的有机物中
2
侬硫酸
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形式脱去,CIH2OII=^=12C+11H0O所以,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物
质中有没有现成的水分子。注意:在浓硫酸作用下,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属于浓硫酸的吸水性。
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浓硫酸可以干燥H、C1、0、SO、N、CO、CO、CH等气
2222224
体,但是它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强还原性气体(如HBr、HI、HS)o
2)强氧化性:在浓硫酸中主要是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体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性质。在硫酸分子中,存在
+6价硫,很容易得电子被还原,所以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浓硫酸能将大多数金属(如Cu)或非金属(如C)
氧化:
(1)Fe、Al的钝化
常温下,当Fe、Al等金属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
现“钝化”现象。
(2)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存在与稀硫酸不同的化学性质,能够与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有如下规律:
①反应要加热,否则不反应;
②还原产物一般是SO,。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③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如:
Cu+2HSO(浓)=^=CuS0+2H0+S0t
24422
2Ag+2H9S04(浓)-^-Ag9SQ4+SOot+2H0
C+2HSO(浓)~^~C0t+2H0+2S0t
24222
S+2HSO(浓)金=3S0t+2H0
2422
④浓硫酸氧化含低价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HS+HSO(浓)==SI+S0t+2Ho或HS+3HSO(浓)1-4S0t+4H0
2242222422
2HI+HSO(浓)==I+S0f+2H0
24222
2HBr+HSO(浓)==Br+S0t+2H0
24222
⑤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
【特别提醒】①HSO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制取HC1和HF:HSO(浓)+NaCl」微些执生
2424
NaHSO+HC1f,CaF+HSO===CaS0+2HFt□
42244
②由“量变”引起的“质变”:金属(如Cu、Zn等)与浓HSO反应时,要注意HS0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2424
开始阶段产生S0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HS0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稀HSO,Cu与稀HSO不反应,Zn
2242424
与稀HS0反应生成H而不是S0。
2422
4.硫酸的用途
⑴制取化肥、硫酸盐、挥发性酸。
⑵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3)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
5.硫酸的工业制备
三步骤三反应
黄铁矿馔烧4FeS+110皇选2Fe0+8S0
22232
俵化剂
so2的催化氧化2S0+0七2S0
223
sq吸收SO+H0=HSO
3224
6.SO?-、SO的检验
34
(l)S02-的检验
3
①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07+2H+===H,0+S()2
to
②加入氯化领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02-+Ba2+===BaS0I,BaSO+2H+===Ba?++S0t+HOo
33322
⑵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重物酸酸但取清液通叫空场级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
4
S02-)O
4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0『、S02-,Ag+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整个过程中可能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H+===COt+H0、SO-+2H+===SOt+H0、Ag++Cl-===AgClI、Ba=++
322322
SO2-二二二BaSOIo
44
智能点三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1.理清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即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价态
|只有本化性|一”»|H.SO,P_I---TNa2sO,|
既有辄化性/IHjSO,1-_ISO;I--------|NagSQ,J
又有还原性
|只有还原性卜-2
府—单质或一化物~盐物质'类别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⑴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
SO2g以H,S。,②NQH.Na,SO,&'NaHSO,
如:13H,SO,I
写出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HSO+2NaOH===NaSO+2H0;
23232
③NaSO+HSO=NaSO+H0+S0t;
23242422
@S0+NaSO+H0===2NaHS0。
22323
(2)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下图表示
+6
+4
注意(1)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S、S和S0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⑵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2NaS+NaSO+3HSO===3NaSO+
2232424
3S1+3H0o
2
智能点四第六主族的其它知识归纳
1.硫代硫酸钠(NaSO)
223
⑴制备
①硫化碱法,即将NaS和NaCO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配成溶液,然后通入SO,发生的反应为2NaS+NaCO
2232223
+4S0===3NaS0+C0。
22232
②亚硫酸钠法,使沸腾的NaSO溶液同硫粉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NaSO+S=NaS0。
2323223
(2)性质
①中等强度还原剂,可被碘氧化成连四硫酸钠(NaSO),该反应常用来定量测定碘的含量,反应的离子方程
246
式为I+2SO2-==2I-+SO2-(用于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测定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22346
②可被氯、澳等氧化为S02-,如NaS0+4C1+5H0===NaSO+HSO+8HC1(用作纺织工业上的脱氯剂)。
4223222424
③可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2-=S3+S0t+H0(用于探究速率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2322
2.焦亚硫酸钠(NaSO)
225
⑴制备:NaHSO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而成,2NaHS0=NaS0+H0„
332252
⑵性质
①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硫,如NaS0+2HCl===2NaCl+2S0t+H0。
22522
②强还原性,如Na?S05+21q+3H0===2NaHS04+4HIo
3.过二硫酸钠(NaSO)、连二亚硫酸钠(NaSO)
228224
(1)过二硫酸钠中S为+6价,含有1个过氧键(一0一0—),性质与过氧化氢相似,具有氧化性。作为氧化
剂参与反应时,过氧键断裂,过氧键中的氧原子由一1价变为一2价,硫原子化合价不变。如S0r+2I-=
2S02-+I,5soz-+2Mnz++8Ho===10S02-+2Mn0-+16H+。过二硫酸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NaSO、SO和
4228244243
0o
2
(2)连二亚硫酸钠中S为+3价,是强还原剂,能将I,、Cw+、Ag+还原,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无氧条
件下,用锌粉还原亚硫酸氢钠可制得连二亚硫酸钠。
4.硒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⑴单质硒及其氢化物在空气中燃烧可得到SeO。
2
(2)SeO的氧化性比SO强,属于中等强度的氧化剂,可氧化HS、NH等:SeO+2Hs==Se+2s+2H0;3SeO
22232222
+4NH==3Se+2N+6H0
322o
⑶亚硒酸可作氧化剂,能氧化SO,HSeO+2S0+H0==2HS0+Se,但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还原性,可被
2232224
氧化成硒酸,HSeO+C1+H0==HSeO+2HCL
232224
5.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确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生成TeO。
2
(2)TeO是不挥发的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强碱,如160+2岫011===岫160+110。
22232
(3)TeO(HTeO)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23
HTeO+2S0+H0===2HSO+Te;
232224
HTeO+C1+H0==HTeO+2HC1
232224o
(4)硒和确的一切化合物均有毒。
【典例剖析】
高频考点1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例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三氧化硫
B.S0既可以是氧化产物,也可以是还原产物
2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醐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漂白性
D.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也存在化合态的硫
【解析】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A正确;B.单质硫被氧化生
成二氧化硫,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所以S0既可以是氧化产物,也可以是还原产物,B正确;C.二
2
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麟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而不是漂白性,C错误;D.自然界
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即单质硫,也存在化合态的硫,例如硫酸盐等,D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滴有KSCN的
Fe"Oj溶液[三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B.加氯化领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02-
4
C.如图装置中血红色褪去,可以验证so的还原性
2
D.二氧化硫能使澳水、酸性高锈酸钾溶液褪色,因其有漂白性
【解析】A.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镂,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B.加氯化钢溶液有
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有S02-,也可能有Ag+,故B错误;C.如图装置中血红色褪
4
去,说明二氧化硫和铁离子反应,铁离子变为子,化合价降低,则so化合价升高,因此得出so具有还原
22
性,故C正确;D.二氧化硫能使滨水、酸性高锦酸钾溶液褪色,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二氧化硫
有还原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
【答案】C
【归纳总结】S0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区别:SO使品红溶液退色表现的是SO的漂白性,加热后溶液颜色复
22
原;so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澳水、氯水、碘水退色表现的是so的还原性,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复原。
22
高频考点2考查二氧化硫的检验
例2.(2020•重庆市模拟)下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的实验装置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若按①一③一②顺序连接,可检验所有气体产物
B.若装置②只保留a、b,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若圆底烧瓶内碳粉过量,充分反应后恢复到25℃,溶液的pHN5.6
D.实验结束后,应按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拆卸装置
【解析】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应该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通过酸性高镒酸钾氧化除去二氧化硫,通过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都被除
去,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选项A错误。若装置②只保留a、b,只要看到酸性高铳酸钾溶
液没有褪色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硫完全被吸收,所以选项B正确。酸雨的要求是pH小于5.6,而本实验中生
成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所以溶液的pH一定小于5.6,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反应停
止,所以还有剩余的稀硫酸,溶液的pH更小,选项C错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
拆卸顺序应该相反,选项D错误。
【答案】B
【名师点睛】检验SO和CO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22
流程设计检验so2=除去so?=检验so,是否除尽今检验见
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4
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
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和检验SO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O溶液,现象
224
是酸性KMnO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
4
【变式训练】(2020•湖南省韶山市第一中学模拟)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
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使品红溶液褪色
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d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口通入滨水中,能使滨水褪色,再滴加Ba(NC)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
C.□□口均能证明D.只有□能证明
【解析】DCO?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口酸性气体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口。?也能使品红溶
液褪色;口(:02也有此现象。
【答案】D
高频考点3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
例3.(2020•西安市第一中学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fAt饱
胆
和
E研
苹
:硝
一
晶PH
试
E-?::l酸
体
->纸
块
钾
E-:产-:l
溶
硫.
液
甲
酸
浓
浓
酸
£浓
酸
T
A.甲中苹果块会变干瘪
B.乙中胆矶晶体表面有“白斑”
C.丙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丁中pH试纸变成红色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使苹果块中水分逐渐减少而变干瘪,正确;B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能使胆矶晶体表面失去部分结晶水,观察到蓝色晶体表面出现“白斑”,正确;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使饱和KN。?溶液中溶剂减少,析出KNC>3晶体,正确;D项,pH试纸的成分是纤维素,放入浓硫酸中易
被脱水炭化,最终表面变成黑色,错误。
【答案】D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在常温下不与Cu、Fe、Al反应
B.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C.ImolCu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和2moi浓硫酸与足量的Cu反应产生的S。的物质的量相等
22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Cl、HC1、SO等气体
22
【解析】A.浓硫酸在常温下可使Fe、Al钝化,故A错误;B.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
性和强氧化性,故B错误;C.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逐渐变
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2moi浓硫酸与足量的Cu反应产生的SO小于1摩尔,故C错误;D.浓硫
2
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C<、HC1、so,等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故D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易错提醒】(1)钝化:常温下浓硫酸使Fe、Al表面快速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开始产生SO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2。
(3)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开始产生SO,(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例如:1mol
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S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4)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
高频考点4考查硫酸离子的检验
例4.(2020•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中学模拟)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1^$04的是()
A.Fe(N0)溶液+过量盐酸,+过襄°2,+BaCl,溶液白色沉淀
32
B.Bag),溶液+过量盐酸‘上绊'再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稀HN°3」1aC12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淳^酸无色溶液+B迎萨夜白色沉淀
【解析】A项,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加氯化领一定生成硫酸领沉淀;B项,亚硫酸根被硝酸氧化为
硫酸根,沉淀也是硫酸钢;C项,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D项,先加过量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钢产生的
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钢。
【答案】C
【易错警示】SO-检验的易错点
4
(1)只加可溶性钢盐,不酸化。误将CO、PO、SO?-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因上述离子会与Ba?+反应产
3434
生BaCO、Ba(P0)、BaSO等白色沉淀。
33423
(2)误将Ag+、Pb2+判断成S0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便断定待测液中含有SO4。其错误是4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02-,而含Ag+或Pb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
+Cl-===AgCl;(白色),Pb2++2Cl-===PbCljI(白色)。
⑶误将S0「判断成S0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0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待测液
中含有S。二该错误是未注意N((H+)具有强氧化性:Bw+S0『=BaS0j(白色),3BaSO+2H++2NOr
===3BaS01(白色)+2N0t+H0。
42
【变式训练】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离子。
4
甲的实验为:
试洋靠无色溶却皿溶液.色色沆淀I加足堡稀叫I沉淀不溶解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乙的实验为:
试样B(无色涛涌|叼翻J白色沉淀|加足就如叫彳沉淀不溶解
(2)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丙的实验为:
试样c《无色溶液)一加试剂L,》现象I,加试剂"一,现象!I
若丙方案合理,回答:
(3)若丙实验合理,则其中试剂I是,现象I是;试剂II是,现象II
是。(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检验SOA常会受到Ag+、CO-、SO2-的干扰,因为当向待测溶液中滴加氯化领溶液,如果待测溶液
433
中存在Ag+,同样会产生一种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因此,在检验SO的过程中,为了排除Ag+的干
4
扰,常先往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后再滴加氯化领溶液。同时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干扰检验,所以常选用稀盐酸不选用硝酸。
【答案】(1)Ag+(2)S032-(3)盐酸无沉淀和气体生成BaCl2白色沉淀
高频考点5考查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例5.(2021•广东高三)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a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B.a通入到c的水溶液中会生成b
C.盐g与盐f之间也可能发生反应
D.d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e,溶液的pH增大
【答案】D
【解析】A.硫的氢化物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项正确;B.H2s通入到Sq的水溶液中会生
成单质S,B项正确;C.NaHSq与可以发生反应,C项正确;D.H,Sq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生
成溶液的。"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D。
【变式训练】(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
丙同主族,乙、丙、丁同周期。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Imol时溶液pH=13.p和q分别是元
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
B.甲与丙能形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物质
C.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②制取漂白粉
D.m、n的阴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解析】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p为浅黄色固体,所以丙是硫元素,丁
是氯元素。常温下化合物r的浓度为0.lmol/L时,溶液pH=13,所以r是氢氧化钠;在该周期中,乙离子
的半径最小,所以乙是铝元素,则甲是钠元素。综上,甲、乙、丙、丁分别为钠、铝、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影机热熔螺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休闲会所合同范本
- 仓储与装卸合同范本
- 传媒公司转让合同范本
- 入驻农庄合同范本
- 竞选卫生委员的演讲稿15篇
- 核酸采样心得体会范文(17篇)
-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运营的融合发展
- 泡沫混凝土施工方案
- 农村 土地出租合同范例
- 医学课件:介入放射学(全套课件328张)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标准化
- 水泥搅拌桩记录表格范本
- DL∕T 458-2020 板框式旋转滤网
- GB∕T 8163-2018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 短视频:策划制作与运营课件
- T∕ASC 17-2021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标准
- 水闸设计步骤计算书(多表)
- PowerPoint使用技巧培训课件(共35张)
- SMA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 肾内科相关基础知识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