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概论》课件-1.5猪瘟_第1页
《兽医学概论》课件-1.5猪瘟_第2页
《兽医学概论》课件-1.5猪瘟_第3页
《兽医学概论》课件-1.5猪瘟_第4页
《兽医学概论》课件-1.5猪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瘟(Swinefever,Hogcholera)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小血管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原猪瘟病毒(CSFV国际多采用代替HCV),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40-50nm。有囊膜,单股RNA,约12kb长,核衣壳20面体对称。

病原HCV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差,但存活的时间部分取决于含毒的介质。血液中的病毒在56摄氏度60min,可被灭活,60摄氏度10min可使其完全丧失致病力。

病毒在冻肉及其制品中可以存活6个月之久。在猪粪中20摄氏度可以存活2周,4摄氏度存活6周以上。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敏感。PH5-10之间均可稳定。病原可在猪肾、脾、睾丸、胎皮、骨髓、淋巴结等细胞中生长,一般不产生CPE。CSFV与鸡新城疫病毒相互培养可以增加细胞病变,这个试验称为“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END。病原病原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猪(包括野猪)是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其他动物有抵抗力。传染源病猪或病愈后带毒猪、潜伏期带毒猪。传播途径

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

传播媒介:猪肉和猪肉制品未经煮沸消毒的含毒残羹机械传播:人和其他动物感染途径:口鼻腔、结膜、生殖道黏膜皮肤擦伤流行病学

强毒株感染在10~20d内大量排出病毒低毒株感染后排毒期短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排毒流行病学猪瘟流行新特点:波浪式、周期性、小规模、散在发生,经过缓慢的增多,不像从前那样的大流行。非典型、温和型或慢性的无名高热症,隐性感染增多。其症状减轻,具有多样性,病程长,病程变化不特征和病死率较低,须经实验室确诊。母猪胎盘感染,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增多,新生仔猪发病死亡、先天性震颤,隐性、病毒持续感染,排毒增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流行病学发病规律

——发病无季节性

——急性暴发几头猪发病,往往突然死亡病猪数量不断增多,呈急性经过和死亡慢性病猪恢复或死亡,流行终止。1个月3周逐渐趋向低潮,病猪多呈亚急性或慢性无继发感染数天流行病学发病规律

—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轻或不明显死亡率低,病变不特征发病机理猪瘟病毒进入到扁桃体16-18小时血液中病毒浓度到达致病程度15-24h病毒出现于淋巴系统和血管壁48h出现于肝、肾、脾等各实质器官病毒对造血系统和血管等中胚层组织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血管闭锁淋巴结、脾和血液中病毒含量最高症状

潜伏期5~7天(2~21天波动),包括急性型、慢性型、迟发型和温和型,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在90%以上。1、急性型:最常见。

(1)体温41℃或更高,稽留、畏寒、白细胞数减少。

(2)眼有多量黏性、脓性分泌物,清晨可见两眼粘封。

(3)先便秘,后腹泻,时有呕吐。

(4)皮肤病初充血,紫绀,出血,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明显。

(5)公猪包皮积尿、有些仔猪可见神经症状,磨牙、运动障碍,痉挛(病程10—20d)。症状急性猪瘟,发热,打堆症状皮肤出血点症状2、慢性型:(1)消瘦,贫血,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时有轻热,咳嗽,食欲时好时差,便秘与腹泻交替。(2)有时皮肤出现紫斑或结痂,病程100天以上。很难康复,不死成为僵猪。(3)分三个期,早期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几周后恢复正常,但白细胞仍减少;后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体温升高,直到临死前体温下降到正常。病情时好时坏。症状3、迟发型:先天性感染结果。胚胎感染低毒。胎儿带毒且无抗体产生。病猪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运动失调。病猪体温正常,大多数能活过6个月,但最终还是死亡。症状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在妊娠后期可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畸形胎。症状母猪所产弱仔症状4、温和型(非典型猪瘟):

体温40—41℃左右。耳、尾、四肢末端皮肤坏死、发育停滞后期行走不稳、后肢瘫痪,部分跗关节肿大可分离到毒力弱的猪瘟病毒,但经易感猪传几代后,则毒力增强。症状耳末端皮肤坏死,后肢瘫痪病理变化

急性、亚急性猪瘟:呈现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如全身皮肤、粘膜、皮下出血。

1、淋巴结:水肿,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或血瘤。

2、脾:不肿大,边缘梗死,稍突出,紫黑色(猪瘟所特有)。

3、肾:针尖大小出血斑,皮质严重,有时在髓质或肾盂、肾乳头,称“麻雀蛋”,色淡。

4、其它:喉头、胆囊、膀胱粘膜等处针尖状出血。病理变化淋巴结周边出血淋巴结呈红白或红黑相间的大理石样变化病理变化下颌淋巴结出血病理变化肝门淋巴结出血病理变化髂内淋巴结出血病理变化脾脏出血性梗死,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病理变化肾皮质出血点密如麻雀卵样病理变化膀胱黏膜出血病理变化喉头黏膜出血病理变化

慢性猪瘟:上述出血、梗死变化不明显。

1、坏死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结肠。炎症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发展,形成纽扣状肿(坏死是慢性猪瘟的特征)。

2、肋骨末端与软骨交界处骨化障碍,可见黄色骨化线。

3、纤维素性肺炎。病理变化大肠粘膜面的钮扣状肿大肠黏膜的纽扣状溃疡肿病理变化猪瘟继发的巴氏杆菌病引起的胸型纤维素性肺炎病理变化

迟发型猪瘟:

死产的胎儿全身性皮下水肿,腹水和胸水胎儿畸形,小脑、肺、肌肉发育不良生后不久死亡仔猪,皮肤和内脏有出血点胸腺萎缩,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病理变化

温和型猪瘟:肾、膀胱、淋巴结出血等少见。

1、扁桃体充血、水肿、化脓型坏死、溃疡。2、“纽扣状肿”,脾梗死、胆囊肿胀,出血、溃疡,胃底有片状充、出血。诊断

1.现场诊断急性猪瘟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准确的诊断。其他类型猪瘟因临床症状和病变存在很大差异,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必须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一般检查包括血液学、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诊断

(2)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标试验、琼扩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

(3)动物试验

1)猪体试验取4头非免疫猪,分为2组。其中第1组先接种猪瘟兔化毒,7d后两组同时接种病料,如第1组不发病,第2组发病,则为猪瘟;否则不是猪瘟。诊断

2)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取6只兔子,分2组。第1组接种病料,7d后两组同时接种兔化毒疫苗,然后测温(1次/6h),若第1组体温不变,第2组T升高,则是猪瘟;否则不是猪瘟。其原理是:猪瘟强毒不引起家兔体温升高,但产生免疫力,从而能抵抗猪瘟兔化弱毒的攻击。诊断

3.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败血型猪丹毒

传染较慢,发病率不高,多侵害3月龄以上的猪,多发于夏季。体温42-43℃,天然孔无炎症,粪便一般正常,皮肤红斑(指压褪色),常突然或短时间死亡。脾肿大、樱红色,肾郁血肿大、称大红肾,淋巴结充血肿胀、切面不呈大理石斑纹,胃和十二指肠炎症。肾、脾等触片镜检,可见有细小杆菌。诊断

(2)急性副伤寒

发生于1-4月龄猪,限于某个猪场,发病率不高,呈败血症。脾脏肿大、坚硬、呈黑色;大肠粘膜出血、肿胀或有广泛的纤维素性炎症。(3)急性猪肺疫零星散发,咽喉部急性肿胀,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病程短。呈全身性出血,皮下组织有弥漫性出血点。病料涂片,可见两极浓染小杆菌。

诊断(4)弓形体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流行于夏秋季节。高热稽留,皮肤紫斑和出血点,大便干燥,呼吸困难、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肺水肿,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有程度不同的出血点或坏死灶,脑实质充血、水肿、变性、坏死。

诊断

(5)仔猪先天性震颤

由猪圆环病毒(PCV)感染引起。同窝仔猪的发病数量不等。震颤从中度到严重程度不等。当仔猪休息或睡眠时震颤可得到缓和,但突然的燥声或寒冷等外界刺激时,震颤可重新激发或加重。出生后第1周内严重震颤的仔猪由于不能得到哺乳而引起死亡,1周龄以上的仔猪常常能耐过。有时仔猪的震颤症状始终不消失,直到生长期或肥育期还不时表现出来。死后剖检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