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葡人与澳门的海外贸易
1498年,葡萄牙语的达加马离开好望角抵达印度,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渠道。20年后,葡人又把贸易航线扩展到中国南海地区。从1517年至1553年间,葡人曾分别在粤闽浙沿海的屯门、浪白、上川、月港、浯屿、走马溪、双屿港等地居留贸易,但这些都只是短暂居留而已。由于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最终都被赶走了。1553年,葡人贿赂广东海道副使,获准进入澳门贸易,其后又交地租纳商税,遂得以在澳门长期居留下去。于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澳门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贸易特区。与此同时,澳门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成为举世知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明清时期,大致是指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这段时间,澳门港的海外贸易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复兴,到再衰落,并彻底萧条的曲折过程。期间起伏跌宕、变化复杂。近年学者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丝绸之路亦即贸易之路,本因古代中国出口精美绝伦的特色产品丝绸而得名。明清时期澳门的海外贸易,进口货物主要有香料和香木;出口货物比较丰富多样,除了丝绸之外,尚有瓷器和茶叶等。但丝绸的出口仍占首位,因此从中国人方面来看,亦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本文将主要对这段时间澳门海外贸易盛衰演变的诸方面问题,作一论述。大船队的转运贸易1577年以前,葡人的对华贸易,主要在澳门进行。中国商人到澳门去,与外国商人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货物的进出口关税均由中国商人负担1。从1578年起,葡萄牙才获准像朝贡国一样进入广州贸易,当然这也是行贿的结果。据统计,从1578年起,葡人为能在广州进行贸易,用于贿赂广东官员的费用每年达4000两白银之多。广州贸易每年两次:一次是在1月,展销从印度运来的货物;另一次是在6月末,销售从日本运来的商品。葡人在广州的行动受到种种限制,“他们必须晚间呆在他们的船上,白天允许他们在城内的街上进行贸易。然而这是在许多的守卫和戒备之下进行的”2。葡人进出广州贸易时还需缴纳货税,不过,它受到中国政府的特别优待:一艘满载200吨货物的商船,第一次进入广州只要交纳吨税银1800两。以后再来只要交纳三分之一,即600两。而其他国家同一吨位的商船,第一次交纳吨税银5400两;第二次到来时,其商税照旧不变。葡萄牙护航的军舰不用交吨税,而其他国家的军舰要交这种税。葡萄牙商船在中国沿海发生事故,中国搭救之后无偿地送回澳门,而其他国家商船则往往要向中国政府交纳一定的营救费3。当时海上贸易是用帆船进行的。16世纪时,由葡式大帆船组成的商船队曾在海上喧赫一时。1592年一艘名为“双智”号的巨型帆船从印度返国途中,在亚速尔群岛被美国人掠去。据估计,这艘大帆船载重量达1600吨之多。一般的帆船吨位也在300~500吨之间。16世纪初,由于中国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除了允许朝贡国家在中国进行一些贸易之外,并不主动发展对外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居留澳门的葡萄牙人依靠他们所占领的一系列殖民据点,垄断了东西方贸易。他们开辟了一条东西方贸易的航线,澳门是其中的重要基地之一。葡萄牙人的大帆船队每年从里斯本起航,先到果阿;再从果阿出发,经柯钦到马六甲、小巽他群岛(帝汶),而到澳门;再从澳门至长崎;最后船队集中澳门,启程回国。葡萄牙当时尚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又是一个小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除葡萄酒之外,没有别的可供出口的商品。但欧洲和远东的贸易为葡葡牙王室垄断。一支皇家船队每年从里斯本启航,通常满载羊毛织品、大红的布料、水晶和玻璃制品、英国造的时钟、弗兰德尔造的产品,还有葡国制的葡萄酒等。船队用这些货物在各个停靠港口换取其它产品。由果阿去柯钦,以便购买香料和宝石;从那里驶向马六甲,购买各种香料;再从巽他群岛购买檀香木;然后到了澳门将货物卖掉,买进丝绸;再将这些货物连同其它剩余的货物,一起运到日本卖掉,换取黄金白银,一般可获利2~3倍。船队在澳门停留数月后,从澳门带着黄金、丝绸、麝香、珍珠、象牙、木雕艺术品、漆器和瓷器等运回欧洲4。葡国王是东西方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他给有功大臣最大实惠是,准许他们用一二艘大帆船运来东方商品,卖给里斯本商人,以获巨利。这种转运贸易,与中世纪以来的东西方贸易本质上仍无多大区别。它不是基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而向东方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主要是为了从东方取得香料、黄金以及其他特产。总之,葡萄牙人来到东方,主要目的是“从印度输入,谁也没有想到要向那里输出。”516世纪90年代以后,荷兰和英国也先后闯入东方,并陆续抢去了葡萄牙人的一系列殖民据点,取得了东西方贸易的控制权。此后,葡人经营的转运贸易便不再以欧洲作为主要出口目标,而是在亚非地区之间往来进行转运贸易。澳葡购买波斯和阿拉伯各国的马匹和饲料,运到古吉拉特和科罗曼多等国去换取印度的棉纺织品;再用印度的棉纺织品到香料群岛去换取香料;或者到东非去换取黄金、象牙,再把这些商品分销到亚非各国去。他们也用欧洲运到果阿的白银和其他物产到澳门去换取生丝、绸缎和瓷器,运往长崎、马尼拉去换取白银,再用换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特产转贩亚洲其他地区6。澳门作为海外贸易的基地,同中国内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时与澳葡发生贸易关系的除广东商人之外,还有福建、浙江、江苏和安徽(徽州)的商人。广东有两个对外贸易市场,一个是广州,由中国政府直接掌握,只有朝贡国才能参加;另一个是澳门,中国政府对它的控制比较松。葡萄牙不是朝贡国,在葡人居留澳门的最初20年间,只能就地与来澳的中国商人进行贸易,而不能到广州去。同时明朝政府限制中国商人运销澳门的货物种类和数量,但葡人获利仍很可观,澳门日见繁荣。据御史庞尚鹏1564年奏疏说,葡萄牙人“日与华人相接济,岁规厚利,所获不赀,故举国而来,负老携幼,更相接踵,今筑室又不知其几许,而夷众殆万人矣。”7可见,澳门在短期间内迅速繁荣,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注意。同时,如上所述,澳葡对中国官员使用了贿赂的手段,从而在1578年获准进入广州参加春夏二季的贸易集市。“因为他们在中国住了很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使他们能得到的货品,质量比别人好,品种比别人多;他们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定制货物,规定丝绸的宽度、长度、花样、重量,以适应日本、东印度和葡萄牙市场的需要,”因而比其他欧洲国家商人获利更多;为了逃避纳税,“葡萄牙人有一个时期(万历年间)完全不敢在(广州)这些市集上露面,只是把他们的商品委托给可靠的人带到那边去卖”8。同样,葡人购买中国商品,也由华人‘揽头’领银,按葡人的需求供货。明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澳人多富,……每舶载白金钜万,闽人为之揽头者分领之,散于百工,作为服食器用该淫巧以易瑰货,岁得饶益。”9这里所说的“揽头”,就其活动性质来说,大体上相当于后来的“买办”。清两广总督百龄在一次奏疏中谈到:“夷商所需食用等物,因言语不通,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由澳门同知给发印照,近年改由粤海关监督给照。因监督远驻省城,耳目难周,该买办等惟利是图,恐不免勾通外内商贩,私买夷货,并代表人偷售违禁货物,并恐有无照奸民,从中影射滋弊。”10可见所谓买办,就是协助洋人采办货物、勾结洋人走私的不法商人。乾隆初年出版《澳门记略》指出,“买办”多半由福建商人充任11。明万历年间郭尚宾的奏疏也认为,买办是一些“闽广亡命之徒”、他们“藏身于澳夷之市,画策于夷人之幕”,帮助葡人从事对华贸易12。澳葡输往广州的货物,“有欧洲的毛织物,印度的琥珀、珊瑚、象牙、白檀、银块、银货等物品,其中尤以胡椒一项,为数最钜。”13从广州购买的货物有金子、庸香、丝棉、锦缎、朱砂、铜、水银、白铝、棉花、粉砂、塔夫绸、优质锦缎、小麦、面粉、稻子、猪肉、禽、咸鱼、白糖、樟脑、桔皮、大黄、甘草、木料等14。其中比较大宗的贸易有丝织品、黄金、香料、工艺品和陶器。据17世纪末历史学家苏萨谈到澳门贸易时说:“这里是中华帝国最繁荣的港口。仅葡萄牙人每年就从这里运走五万三千箱丝织品。各重十二盎司的金条三千二百个,七担麝香、珍珠、砂糖、陶器。”15葡商、澳葡、日本的贸易印度的果阿是葡萄牙的东方殖民总部,和东方贸易总枢纽,澳门则是葡萄牙人在中国的贸易基地。澳葡与果阿殖民当局之间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有一种从属关系。但澳门本身不过是个转运港口。因此两地之间的贸易,实质上是中国和远东地区与果阿和南洋地区的贸易。澳门至果阿的航线,途经马六甲、暹罗、帝汶、锡兰、缅甸等地区。澳门商船队通常于4月或5月满载毛织品、衣料、印度花布、棉花和棉织品、水晶和玻璃器皿、时钟、葡葡酒等离开果阿,中途停泊马六甲。用船上的货物交换香料、檀香、沉香之类的货物,以及暹罗的鲨鱼皮和鹿皮。然后驶向澳门。6月至8月间到达澳门,又以澳门为基地,赴广州和日本往返贸易16。澳门从果阿进口货物运销广州,又从广州进口货物运销果阿。葡萄牙大帆船船体过大,不能溯江直至广州,只能停在澳门,用小艇沿珠江或西江把货物运来装船。从果阿运来的象牙、天鹅绒、皮货、葡葡酒,橄榄、刺山柑等货物,在澳门卖不出好价钱,获利甚微。葡商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购买中国货物出口中赢利。为此,他们带来白银,作为购货的资本。1585年至1591年间,从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达20万两之多17。葡萄牙大帆船从澳门运往果阿的中国货物有:粗白丝、黑金、铜、麝香、水银、朱砂、白糖、木材、手镯等。澳葡在广东贸易中纳税甚微,但从澳门到果阿的贸易线上则关卡重重,即使不在当地贸易,也要纳过境税。马六甲按货运量征收7.5%的货税;锡兰则按每条船征收白银2000~3000两停泊税。此外。澳葡商船出入果阿港口,还须各付8.5%的进口税和出口税17。在葡萄牙人的东方贸易中,澳门与日本长崎的贸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通常称为果阿~澳门~长崎三角贸易。澳门与日本的贸易始于1555年。到了1569年,长崎成为澳葡在日本的贸易基地18。日本与中国有着传统的贸易往来。但从明朝中叶起,倭寇活动日益猖獗,威胁着我国沿海人民的安全。于是中国政府宣布厉行海禁,从此中断与日本之间的正常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居留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乘机充当了中日贸易中介人的角色。葡商通过澳门取得大量中国货物,运销日本。日本各地的大名纷纷争出高价抢购中国货,使葡商大获其利。葡萄牙商人运销长崎的货物主要是中国的丝织品和生丝,以及欧洲和印度的古玩、艺术品、武器、香料、葡萄酒、棉花等。用这些货物换取日本的黄金和白银19。当时,日本的金银外流量很大,即使是澳门贸易趋向衰落的1636年,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仍有2350箱,即235万两。这还只是贸易繁荣时期输出数的二分之一左右。通常日本每年的白银出口数达450万两,黄金则为每年300大桶,价值300万英镑20。澳葡用日本白银购买中国货物运销果阿和欧洲,而黄金则运至印度和欧洲出售,因为那里的金价比中国高得多。澳葡低价购买中国货物,在长崎高价出售,获利常达一倍以上,引起日本人的不满。1604年,日本政府决定实行进口丝织品统购,即“蚕丝分配行会”制度,日本人称之为“丝割符仲间”21。澳葡运到长崎的丝织品统一由日本商人头领确定价格购买,然后批发给商人出售。这样避免了日本商人在互相竞争中任意提高丝价。日商所订的价格,通常视丝的进口数量,以及市场需求情况而常有浮动。葡商如不同意日方所订价格,可将货物运回澳门。这种丝织品统购办法对葡人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澳门的财产商品同菲律宾马尼拉的贸易也是澳门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马尼拉成为西属菲律宾对外贸易中心。它是西班牙人用墨西哥银元购买中国丝的交易场所。澳葡力图垄断马尼拉的中国丝市场,百般阻挠西班牙商人直接同中国贸易。1580年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二世继承了葡萄牙王位,遂使两国处于同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马尼拉总督希望与中国直接通商,派出耶稣会教士前来广东游说。澳葡闻讯,立即施展手段,收买了这些教士,反过来说服广东官员拒绝同西班牙贸易。同时,菲力浦二世为了使新臣民不反对其统治,也对葡萄牙的海外商人采取某些保护性措施,准许葡萄牙商人单独对印度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允许葡萄牙商人与西班牙、秘鲁以及马尼拉自由通商;明确规定向马尼拉输入的中国产品,必须经由澳门,并用葡人船只装运,以此来保护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垄断地位。1595年,菲力浦二世在给葡属果阿总督的信中,十分强调这一点22。因而澳葡得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了中国与马尼拉的贸易。澳门至马尼拉的航程很短,商船当年6~7月出发,次年1月便能返航。当时往来于澳门与马尼拉之间的商船情况表列如下:澳葡对马尼拉的贸易量大,利润率高。每年从澳门运销马尼拉的货物价值150万西元,折合白银100万两左右23。货物以丝织品为大宗,兼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据萨拉查主教的记述,澳门“华商载来之货物除上举粮食之外,大部分为丝织品(花缎、黑色及有花样之锦缎,金银线织成之锦缎及其他制品),以及大批白色及黑色棉衣。”24从澳门运到马尼拉的生丝,一小部分在当地出售,绝大部分转运美洲的西属殖民地销售。首先运至墨西哥,在当地经过加工织造成各种丝织品之后,又运至秘鲁出售。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从这转手贸易中获得高达10倍以上的利润25。其中一部分为葡人所得,一部分则落入西班牙人之手。从马尼拉运往澳门的主要是白银,此外还有黄金、蜡、棉花、染料等等。葡人用白银购买中国内地货物,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据记载,从马尼拉输入澳门而转入中国内地的白银数量如下:25年代白银折值(单位:万西元)1586以前30158650159680~100160220016042501633200总计810~830葡萄牙在商业霸权的鼎盛时期,其贸易势力在印尼群岛和印度支那半岛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东来以后,葡萄牙便进入香料群岛和爪哇岛,居留德那第、安汶、万丹、帝汶和望加锡等作为基地,控制了香料贸易。但其后由于西班牙和荷兰的竞争,以及当地人的反抗,葡人在香料群岛逐渐失势,只剩下帝汶和望加锡两个基地。帝汶岛位于小巽他群岛最东面,盛产檀香;望加锡位于苏拉威西岛西南部,是澳门至帝汶岛之间的货物集散地。被称为第二个马六甲。在这个港口居住的葡萄牙人多达500人,每年有10~22艘葡萄牙单桅帆船自澳门、马六甲和科罗曼德尔海岸来到望加锡停泊,销售中国丝绸、瓷器和印度棉织品,购买帝汶的檀香木、香料群岛的丁香和婆罗洲的钻石。他们每年的贸易额达西班牙银币59万元26。澳门~望加锡~帝汶航线成为澳门对外贸易的固定航线之一。每年秋冬间,澳葡商船趁东北季风启程前往望加锡;次年春夏间,又乘西南季风返回澳门。这条航线贸易额虽然不很大,但带给澳门葡商的利润仍是优厚的。据估计,仅檀香木一项,在1590年的利润为100%,1630年为150~200%26。暹罗也是与澳门有贸易关系的地区。1511年葡人占领马六甲后,葡萄牙马六甲总督亚伯奎便派人前往暹罗活动。1518年亚伯奎派出的使者与暹罗国王拉玛铁菩提二世签订条约,规定暹罗允许葡萄牙人居住、经商和自由传播天主教;葡萄牙人则同意向暹罗提供武器弹药,并允许暹罗在马六甲设立贸易据点。这样从16世纪开始,便有大批葡萄牙人陆续进入暹罗,在阿瑜陀耶城郊形成了一个葡萄牙人移民区。北大年、六坤等地有葡人开设的商馆。暹罗军队中也有葡萄牙雇佣军人。1569~1584年,暹罗成为缅甸的附属国。1584~1592年,暹罗进行多次反缅起义。葡萄牙人积极参与斗争,在协助暹罗抵抗缅甸侵略、恢复独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而葡人在暹罗的商业地位得到了巩固,设在北大年和阿育他亚城的商馆一派兴旺景象。同时在东北季候风期间,由于中国海航行困难,常有澳门商船停泊在暹罗各个港口避风。直到17世纪30年代,葡萄牙人在暹罗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才被荷兰所取代。越南位于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并邻近中国南大门。16世纪初,葡萄牙商船开始在越南会安港(Faifo,属广南)停泊。1557年居留澳门后,其商船经常乘季候风到达越南港口进行贸易。16世纪末,澳葡商人已经同越南南方的交趾支那和北方的东京,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关系。当时南方由阮氏王朝统治,北方为郑氏王朝统治。葡萄牙人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建立了商馆。会安是当时越南南方著名的国际贸易港,中国人、日本人和葡人经常到这里贸易。尤其是葡人在贸易的同时,还向阮氏政权提供武器,帮助建立机械铸造场。1615年,葡人在富春(顺化)建造了“铸造坊”,即机械厂。葡人在会安可以买到交趾支那的产品,生丝、丝织品、乌檀木、软质木、糖、麝香、肉桂、胡椒和大米等,运往中国和日本销售。1620年越南南北双方发生战争后,澳门葡人在越南的商业地位更加巩固。1622年,葡人向阮氏政权承诺,每年都派贸易使团前往会安,而交趾支那国王则同意禁止荷兰人前来贸易27。与此同时,澳门葡人同郑氏政权控制的东京地区也有贸易往来。因为这是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互惠贸易。从1626年到1661年间,每年都有澳葡商船前往东京贸易。基本上保持每年1艘,但其中有二年为3艘,一年为2艘。据记载,1636年,有3艘澳葡商船到达东京,输入白银、黄金、锦缎、天鹅绒和棉布等商品;运走了965皮考斯(picols)的东京生丝,占其年总产量的1/3。1641年,澳葡商船输入货物价值达白银5万两。1646年的船货价值为3万两。1651年为2万2千两。1656年的船货价值为3万两,等等。输入的除了上述商品之外,还有瓷器和铁盘。总的来说,其贸易规模,要比澳门~日本贸易,或澳门~马尼拉贸易小得多。但它仍然使澳门葡人获得了相当的利润,并且获得了可以同其它地区相交换的商品。例如暹罗的檀香木、象牙、鹿皮、铅、彩绸,越南的东京生丝等,都是葡人运销日本等国的重要货物。以上情况说明,葡人居澳以后,有明一代,澳门对外贸易欣欣向荣。其货运量之大、商品种类之多,利润之高,都是非常惊人的。随着澳门贸易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入境居留的移民愈来愈多,引起土地价格高涨。在贸易中大获其利的葡萄牙富商,生活骄奢淫逸。据记载,1610年有200名葡萄牙商人乘澳门的大船到日本长崎。他们在那里居留七八个月,花去了二三十万两银子。同时代的荷兰商人往往用羡慕而又妒忌的口吻指出,澳门的繁荣是葡人致富的根本原因28。澳门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和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澳门贸易的经营者葡萄牙,当时正处在海外扩张的鼎盛时代,它开辟了由欧洲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新航路,强占了一系列殖民据点,作为海上贸易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上霸权,垄断了东西方贸易。这些都为澳门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明朝政府对在澳门从事贸易活动的葡萄牙人,采取宽容和优待的方针。允许葡人居留澳门贸易,并在地租和商税方面给予许多优惠,使澳门成为葡萄牙人经营的贸易基地。尽管明朝政府之开放澳门,并不是出于自觉地推动海外贸易发展,但其客观后果却为澳门繁荣兴旺创造了十分重要的前提。再次,明朝政府厉行海禁,不许沿海人民从事海外贸易。从1522年(嘉靖元年)起,更罢闽浙二市舶司,封闭泉州港和宁波港,只剩下广州市舶司。而广州口岸的贸易又以朝贡贸易为主,这就造成澳门葡萄牙商人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局面。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达,中国货在当时世界市场上十分畅销,丝织品更是举世无双,货源充足,这就为葡萄牙人发展贸易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样的,澳门的存在也满足了中国社会对世界商品的需求,从而使澳门出现了贸易繁荣的黄金时代。此外,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是个天然的优良港口,这也是澳门港兴起和繁荣的客观地理条件。澳门和国内外贸易摩擦的原因澳门的对外贸易繁荣兴旺持续了大半个世纪之后,逐渐走向衰落。这种情况是从明朝末年开始的。首先是澳葡商人与广东的贸易遭到了挫折。1631年,广东政府宣布禁止葡人进入广州,改令中国商人运货到澳门,同葡人进行贸易。在此之前,葡人在华贸易享有特殊优惠待遇,不但获准居留和经营澳门贸易港,还获准每年两次进入广州贸易。这样对他们的好处很大,“这使他们所得到的货物,质量比别人好,品种比别人多;他们也有机会按照他们的特殊需要定制货物,规定出丝绸的宽度、长度、花样、重量,以适合日本、东印度和葡萄牙市场的需要。”29但是澳葡并不以此为满足,反而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地在广州海关瞒税逃税,还不断在沿海地区进行走私活动。每当走私船货被中国水师截获之时,葡人仍恃强抗拒,声称中国无权缉捕走私船货。由于类此事件接踵不断,并鉴于葡人在澳门筑城墙,建炮台,“蔑视澳官”,“抗杀官兵”,“匿养倭奴为爪牙”30等等违法事件,使澳门成为中国领土内的“国中之国”,构成了对省城广州严重的潜在威胁。为此,广东政府才被迫采取这种措施。1637年,澳葡派团赴广州请求广东政府收回成命,又被断然拒绝。广东巡抚熊文灿再次上奏明廷,重申禁止葡人进入广州贸易的主张:澳门昔为边徼之地,今则俨同敌国,炮垒森严,民情骠悍。于今之计,莫如询澳夷所需米、酒若干,餍其所欲,然应禁其再入广州贸易。31明廷根据广东官员的奏章,于1640年7月29日颁布谕旨,正式宣布不许葡人至广州贸易。清兵入关以后,对外贸易仍沿明制。1647年8月,广东总督佟养甲曾上疏请求恢复葡萄牙人到广州贸易的旧例。他说:佛郎机国人,寓居濠镜澳与粤商互市,于明季已有历年。后因深入省会,遂饬禁止。请嗣后仍准蕃舶通市。32佟养甲当时为了繁荣广东经济,有恢复葡商入省贸易的意思。但户部讨论他的意见时,认为若让葡人重入广州,恐会“激起变乱”。因此没有批准他的请求,重申:“应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人入省会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33。户部在这里所说的“激起变乱”,是指1637年英国军官威德尔率领舰队强行闯入珠江、炮轰虎门要塞的事件。在那次事件中,英舰是由葡人引导进入广州的。因此中国政府对澳葡仍心存戒备。总之,从17世纪的30年代起,澳葡失去了进入广州贸易的特惠待遇。澳葡商人不能直接到广州市场自由出售与选购货物,而只能与前来澳门贸易的中国商人交易,交易量少,货源不足,使其对亚洲、非洲与欧洲的转运贸易大受影响。其次是葡人失去了马六甲贸易中转站。葡萄牙东方贸易的繁荣局面,是依靠强大的舰队控制着由里斯本~好望角~果阿~马六甲~澳门、长崎、马尼拉的航线安全作为保证的。如果丧失了对这条海上贸易线的控制权,商船航行不安全,就不可能再有贸易的霸权。马六甲位于从印度洋进入南海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葡人自从1511年占领以后,这里便成为葡萄牙分舰队的基地,以及海上商船队的中途补给点和转运站。澳葡商船往返里斯本和印度期间,总在马六甲港停留。然而从16世纪末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亦向远东扩张,侵入印尼群岛。并联合马来半岛中与葡萄牙敌对的亚齐、柔佛等国攻击葡萄牙舰队,严重威胁葡萄牙人在马六甲海峡的贸易垄断权。葡萄牙人传统的贸易航线再也不安全了,这也直接影响澳门同这个地区,以及香料群岛、果阿和里斯本的贸易。1631年底,澳门总督施维拉率领的一支由6艘船组成的商船队,满载货物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遭到荷兰舰队的阻击,5艘商船被荷兰人俘获,另1艘受重创,不久沉没。总计损失达100万歇勒芬34到1636年,葡萄牙商船通过马六甲海峡更加困难,而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也因为荷兰的封锁在经济上陷于困境,胡椒、锡、丁香等货源枯竭,使马六甲失去了贸易中转港的地位。1640年6月,荷兰巴达维亚总督率领一支由1500人组成的远征队闯入马六甲海域,封锁海峡,袭击港口。葡萄牙人寡不敌众,终于在1641年1月全城投降,荷兰人终于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马六甲,加固城堡,实行贸易垄断制。荷兰舰队在海峡巡逻,强制外国商船在马六甲停泊交税,领取通行证。从此,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东方海权新霸主。澳葡商人虽然获准继续前来马六甲贸易,但规模与实力已大不如前了。第三是葡萄牙商人又被逐出长崎。本来葡人在长崎的贸易受到日方极大的优待,如葡人与日人之间发生民事或刑事纠纷时,葡方罪犯可不交日本当局处置,而由葡方中日贸易舰队司令加以惩办;舰队司令访问幕府将军时,可以享受大名即地方封建主一样的礼遇;舰队司令还可以在京都开设常驻办事机构,派出一名常驻代表与日本当局保持联系,传递信息,等等35。但是澳葡对日贸易的厄运也终于来到了。17世纪30年代以后,双方贸易处于下降趋势。1636年,贸易额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一年出口额为白银235万日本两,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一半左右。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日本幕府看到葡萄牙天主教势力在日本的影响不断扩大,并且参与日本国内的政治斗争,而对葡人产生猜忌;二是17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荷兰,也先后来到日本进行贸易活动,削弱了葡萄牙人在日本的贸易地位。二者当中,尤以前者对葡人的贸易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到后来,竟然导致葡人的被逐。葡萄牙传教士随同商船前来日本,人数不断增加,传教活动不断扩大。1600年日本天主教徒已达75万人之多,这在当时绝不是一个小数字。日本人中也出现了神父和修道士36。日本幕府愈来愈认识到天主教是日本专制统治的障碍。但为了海外贸易的利益,起初还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葡萄牙传教士。可是后来信奉新教的荷兰人为了挤进日本市场,取代葡人的贸易地位,便向日本幕府大进谗言,说葡萄牙天主教士怀有征服日本的企图。于是幕府对葡萄牙传教士的戒心愈来愈重,认为传教士排斥神道和佛法,毒化了日本国民的灵魂。1612年,发现德川幕府的亲信中也有人加入天主教,幕府将军大为震惊。第二年(1613),便下令全国禁止天主教。随之澳葡与日本长崎的贸易也开始发生危机。因为日本人认为,只要允许澳葡继续到长崎贸易,就一定会有葡人传教士混入日本,造成祸害。1635年,幕府宣布严禁日本人进行海外贸易和驻留他国,违者处以死刑。同时,也禁止外国商船挟带传教士前来日本港口,违者船货全部没收。1637年,日本岛原、天草等地的天主教徒举行武装暴动,反对宗教压制。幕府费了很大力气,并在荷兰人助攻之下,才把暴动镇压下去。幕府怀疑暴动受到葡人的唆使,猜忌之心日益加重。恰好这时候,又发生了所谓澳葡企图干预日本内政的事件。这一事件终于使澳门与长崎之间的贸易遭到了致命的打击。1636年,荷兰人把一封葡人莫罗致西班牙国王的信送交日本长崎当局。荷兰人声称,这封信是在好望角海域截获的一艘葡人商船上发现的。莫罗是当时在日本的葡人领袖,此信的内容是莫罗向国王报告,日本的暴动者企图与葡人一起推翻幕府的统治。幕府当局后来又查获莫罗另一封写给澳门葡萄牙自治机构的信,内容与前信大致相同。这两封信决定了葡萄牙商人在日本的厄运。1639年,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宣布全面实行闭关政策,除与中国、朝鲜和荷兰三国通商之外,禁止其他国家在日本贸易。三国当中,中国与朝鲜是日本近邻,有着传统的贸易关系;而荷兰之所以特准贸易,是因为荷兰人帮助幕府镇压了教徒暴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得幕府信任。实际上,锁国令主要是针对葡萄牙人的。此令一出,所有居留长崎等地的葡商及其家属、奴仆等均被逐回澳门。幕府还规定,任何人若偷偷回到长崎,或带信回长崎,一经查出,全家一起处死37。澳葡对失去惨淡经营起来的长崎贸易基地很不甘心,1640年,他们派了一个4人代表团前往日本,恳求恢复贸易。但他们刚刚抵达日本,便被幕府抓起来砍头示众。随行人员幸免一死,被逐回澳门。这些人带回一封幕府致澳门葡人自治当局的信,信中说:“无论是葡萄牙国王本人,还是基督教的上帝,如果胆敢擅自践踏幕府主权,便将会遭到同样(被砍头)的下场。”37澳葡与长崎的贸易就这样宣告结束。在锁国令颁布的前一年,澳葡与长崎的贸易额只有白银1259023日本两,下降到了两地区历来贸易的最低点。从此,澳葡失去了促使它繁荣的又一个因素。此后澳葡只有借助中国商人同日本进行间接贸易。第四是澳葡对马尼拉贸易的中断。1640年12月,葡萄牙爆发反对西班牙的起义,摆脱了西班牙长达60年的统治,恢复了独立。在举国如醉如狂的欢庆声中,葡萄牙产生了新国王,组成了新政府。但这个革命性的历史事件却对澳葡与马尼拉的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西班牙政府原把澳葡视为它的海外臣民,从而允许它在马尼拉进行贸易。现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又成为两个国家,马尼拉总督便企图以保持澳门同马尼拉的贸易为诱饵,迫使澳葡归顺西班牙。在葡萄牙独立后不久,马尼拉便派唐胡安·克勒迪奥为特使前来澳门游说。澳督热情款待了这位使者。当获知使者来意之后,澳督、主教和大法官等主要头目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葡萄牙新国王实在鞭长莫及,对万里以外澳门的利益难以提供任何保护和帮助;同时不愿意失去马尼拉这个有价值的市场,便答应马尼拉使者,将以全澳门葡商的名义宣誓效忠西班牙国王。但澳门的全体葡商反对向西班牙屈膝,群情激昂,引起暴动。果阿当局见澳督在当地已丧失威望,便下令召回。可是澳门葡商认为澳督已经成了叛徒,对其恨之入骨,不肯让他走。一天夜里,澳督被用枪刺死于楼梯下。马尼拉使者也被关进监狱,险些丢了性命,后由果阿当局下令释放。西班牙为了进行报复,宣布断绝马尼拉与澳门的一切贸易往来38。1642年5月31日,葡萄牙新国王唐·若奥四世派遣的特使安东尼奥·弗亚略·费雷拉(AntonioFialhoFerreira)抵达澳门,议事会举行市民会议,决定承认并服从新君主;并向葡国运去200尊澳门铸造的铜炮,支援葡国进行光复战争。葡萄牙国王则授予澳门以“天主圣名之城,无比忠贞”的称号39。不过这场“归属风波”过去之后,澳门从此失去了与马尼拉进行贸易的机会。第五是清初“迁海”对澳门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政权之后,为了彻底切断沿海人民与海上抗清力量的联系,从1655年开始,先后5次颁布禁海令,三令五申,“沿海省分,不许张帆入海。”40其后,清廷又于1660、1662和1678年三次下达迁海令,它规定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至四十里,筑边墙为界,不许逾越一步。海外贸易一概停止。迁海令中明确要求:“将山东、江浙、闽、广滨海人民,尽迁入内地,设界防守,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41按照迁海令,澳门也在迁移之列。迁海令下达后,清政府立即封锁了海上交通,居住澳门的华人全部迁入内地。1662年清政府又命令澳葡停止商业活动,夷平澳门所有炮台,以免被郑成功夺占42。这样一来,无疑会使澳门变成一个死港。1664年,有15艘葡萄牙货船和4艘暹罗商船被迫停泊十字门外,不许进入澳门。广东政府还将违令的10艘葡船焚毁,没收了7艘葡船的货物42。澳葡处境危急,群情惶惑,当局连忙派法籍耶稣会士刘迪我(JaquesLeFaure)进京,联络钦天监正和光禄大夫汤若望,在朝廷内部展开活动,向清廷说明澳葡有功于国,葡人有能力抵御海盗的侵扰,结果一度使清廷收回成命;并且把香山县迁海边界线划在前山寨、北山和关闸一线,澳门不在迁海之列。但不久澳门迁海问题又起波澜。1664年清廷内部杨光先等反天主教官僚诬陷汤若望“谋叛”,将他审讯判刑。此案又牵连澳葡迁海问题,当时兵部和刑部官员甚至奏请驱赶葡人回国。于是清政府撤回对澳葡的允诺,命令澳门葡人全部迁入内地。1666年,广东政府调动军队包围澳门,封闭关闸,强令澳葡内迁。此时,葡人只好采取贿赂广东官员的办法,当时广东官员索贿很重,澳葡议事会为此进行多次讨论,并同广东官员讨价还价。最后葡人终于交付白银128400两42,买通官员,上奏皇帝,使澳葡于1668年奉旨准予免迁入内地。关于这件事,当时的史书记载说:香山外原有澳夷,以其言语难晓,不可耕种,内地既无聚扎之地,况驻香山数百年,迁之更难,昨天奉命免迁矣。43澳葡经过一番周折,总算保住了居留贸易权,但由于迁海令明确规定沿海各地“片板不许下水”,使它同沿海各省的贸易往来大受影响。因为尽管他们仍可在澳门贸易,但没有外来商船,就不可能有生意可做。澳葡为了达到贸易目的,由果阿总督以葡王阿丰索六世的名义派遣特使玛纳·撒尔达聂哈(ManueldeSaldanha)访问中国。使团由22人组成,并带有一大批贵重礼物。1667年使团到达澳门时,澳葡当局又赠送白银3万两,供使团在北京活动的经费。使团于1670年抵达北京,由在京的耶稣会士南怀仁、利类思当翻译,觐见了康熙皇帝,但未能达到免除澳门海禁的请求。1671年,澳葡满足了广东海道的要求,交付白银11万两,才获准进行海上贸易。尽管当时澳葡议事会经济拮据,还是同意了这些条件,缺乏现金,就以“礼品”支付44。1678年,葡萄牙又派特使本多·白勒拉(BenPereyradeFaria)晋京进贡狮子,仍由南怀仁当译员,叩见皇帝。这一次葡使很幸运地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并宴请。最后葡人的愿望也实现了。1680年1月5日,清政府批准澳葡可以由陆路到广州贸易。同时宣布:“其水路贸易,俟灭海贼之日,着该督题请,钦此遵行”45。清初的迁海令虽然使澳葡贸易大受影响,但经过葡人不懈的努力,仍使澳门贸易在整个禁海的29年间(1655~1684),得以勉强保持下去,并逐步得到了改善,可说是不幸中之大幸。澳葡的独立地位1683年,清朝平定台湾次年,解除海禁,奉行对外开放政策。1685,清政府宣布将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江南松江开放为对外贸易港口,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46。粤海关建立后,“以澳门为夷人聚集重地,稽查澳夷船往回贸易。盘诘奸宄出没,均关重要”47。为此,清政府于1688年在澳门设立粤海关澳门总税口,又置关部行台和大码头、南环、娘妈阁、关闸4个税馆负责征收澳门的船钞货税。澳门总税口的设立,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把澳门贸易正式纳入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之中,直接征税,加强管理。澳门为当时粤海关五大总税口之一,而它在五口之中地位又特别重要。1688年粤海关征税总定额为白银83362两,而澳门每年约征税白银29600两48,几乎占粤海关税收总数的1/3。在开放4个港口贸易、设关管理的新形势下,澳门恢复了对广州的水路贸易,同时澳葡商人不但可以进入广州贸易,还可自由通过关闸,“自与香山县牙行互市”49。在税收方面,清政府考虑到历史因素,也给予澳葡商人特殊优待。例如外国商船要缴纳两种税:船税与货税,而澳葡只需要缴纳船税一种:凡商船回澳止征船税,丈其货物而籍之,货入于夷室,俟华商迁出澳始纳税。……凡新来外国洋船收银70两……凡本澳洋船回帆收银35两。50每番舶一只上税2~3万金不等,惟澳夷之舶…并不上关,先将货搬入澳,自行抽收,以充番官番兵俸饷……至十三行商人赴澳承买,然后赴关上税,是所科乃商人之税,与澳夷无关。又则例甚轻,每一舶不过征税3~4千金不等。51可见,葡人缴纳船税,每船只不过白银3000~4000两,而其它国家的船税则达2~3万两之多。但当时清政府开放港口贸易,并不只是面对葡国商人,而是面对来华贸易的所有国家的商人。中国把澳门视为广州的外港,因此在澳门设立总税口,意欲使各国的商人都聚集澳门报关纳税,进行贸易,然后,再前往广州贸易。但这样一来,又使澳葡产生疑虑,害怕危及他们在澳门的特权地位。因此极力表示反对其它国家商船来澳门。于是又使出了一贯的贿赂广东官员的做法,阻止其它国家商船在澳门停泊,使这些商船改泊其它港口。1689年英国商船“防卫号”(Defence)便是改泊黄埔的一艘外国商船。此后许多国家商船纷纷前往黄埔。结果是,澳门与黄埔,都成了广州的外港。葡人保住了对澳门贸易的独立地位,但却失去了广州唯一外港的独特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澳葡始料不及的意外损失。在中国宣布开放港口贸易的同时,葡萄牙在远东地区也先后同西班牙、荷兰等国调整关系,停止冲突,使澳葡的海外贸易开始发生了转机;特别是清政府于1718年(康熙56年底)颁布禁令:“凡商船照旧令往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处,不许前往贸易,……违禁者治罪。”52但对澳葡则采取特殊政策:“复以澳夷及红毛诸国,非华商可比,听其自往吕宋、噶喇吧”贸易53。这里吕宋是指菲律宾的马尼拉,噶喇吧是指印尼雅加达,又称巴达维亚。由于禁止中国商人赴南洋贸易,葡萄牙人在这个地区少了一个强劲对手,独占商利,而且还享有低船钞、免货税、货船入口免检等优待。这一切,大大促进了澳门海外贸易的复苏和发展。1668年西班牙同葡萄牙签订和约,两国重归于好。于是马尼拉与澳门之间恢复了贸易关系。1683~1716年间,由澳门开往马尼拉的商船至少有23艘,由马尼拉返回澳门的商船约有11艘54。实际上,马尼拉~澳门的贸易是一种“以银易货”的贸易,由菲律宾至澳门的商船主要运载美洲白银,而从澳门到马尼拉的商船则满载传统的中国产品:丝绸与瓷器。当然这些商品又是葡商从广东市场采购来的。葡商从这种转运贸易中获得了丰厚利润,而中国也增加了关税收入。据澳门史家龙思泰称,自1718年康熙帝下令禁止南洋贸易后,给澳葡带来了机会,当年澳门关税便达2万两55。葡萄牙与荷兰关系的缓和,也使澳门对马六甲和巴达维亚(葛喇吧)的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1670年葡荷战争结束,澳葡商船可以较为自由地通过马六甲海峡,澳门至果阿的航线也得以恢复。1684~1699年间,抵达马六甲的澳葡商船为14艘,运来的货物共有茶叶667担零9包、糖2085担、锌11200担、中国根状物533担、明矾3100担、瓷器大量、水银40箱、铜50担。同一时间内,有15艘商船从马六甲返回澳门,装载货物有布匹85包、香200担、盐8345担、甘蔗700捆等56。由于马六甲航道比以前安全,往来于澳门~果阿~里斯本的商船增加了。1709年葡国政府规定,前来印度贸易而停泊果阿的澳葡商船,免予抽税;同时允许澳门商人自由参与原由王室垄断的葡中贸易,使澳葡商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次年,澳门议事会特为此事去信果阿总督,表示感激之情57。1718~1723年间,每年都有1~2艘商船分别从澳门和果阿之间往来航行。至于澳门与马六甲之间商船往来航行更加频繁,1724~1729年间,每年各有1~4艘商船从澳门前往马六甲,并从该处返回。马六甲作为澳门与果阿航行的中途站,对加强两地联系起着重要作用。1724~1728年间,马六甲海关记载着从澳门运往果阿的货物主要有:糖2370担、锌410担、明矾1210担、瓷器295箱;从果阿运往澳门的货物有主要有:胡椒550担、檀香木500担、盐1375担、铅822担、甘蔗7500捆58。澳门~巴达维亚贸易的迅速增长,是这个时期最显著的事实。1684~1716年间,澳门前往巴达维亚的商船共有52艘之多,平均每年1.6艘。两地贸易长期持续发展,互惠互利。澳葡商人到巴达维亚,是为了获得各种香料产品;而荷兰人则希望澳葡商人给他们运来瓷器、茶叶等各种中国特产。1684年澳葡3艘商船抵达巴达维亚,运来瓷器、茶叶、中国药材、明矾和2293担锌,卖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后,购回3013担胡椒。1685年又有2艘澳葡商船前来贸易,他们把2000担锌卖给荷兰人,购回同样数量的胡椒58。清政府颁布南洋贸易禁令后,澳门与巴达维亚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从1717年到1728年间,往返贸易船数分别为80和93艘,平均每年约有15艘商船,穿梭航行于这条航线上。帝汶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与澳门的贸易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清初海禁时期,正是这个地区的贸易为澳门经济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因此,澳门人甚至认为,“没有帝汶,澳门就无法生存”59。开港贸易以后,澳门与帝汶之间的贸易进入繁荣时期。前往帝汶的澳葡商船,通常也到爪哇的万丹和爪巴拉(Japara)。在这里主要购买檀香木,运回中国可以3倍价格售出,这种檀香木贸易利润丰厚而又市场稳定,因此成为澳门对帝汶贸易的基础60。1717~1728年间,平均每年有1艘商船抵达帝汶,装载那里的特产檀香木。尽管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澳门的对外贸易曾有起色。但澳葡对外贸易的复苏只是暂时性的。清朝对澳门的政策既有放松的一面,也有限制的一面。1725年(雍正3年),两广总督孔毓上疏请求限定葡人进入澳门商船数额。他说:“澳门夷船旧有一十八只,又从外国买回七只”,要求将这25艘船作为澳门商船的定额,由中国政府“编列字号,刊刻印烙,各给验票一张,将船户、舵工、水手及商贩、夷人该管头目姓名,逐一填注票内。出口之时,沿海该管营汛验明申报”61,澳葡不许再增添新船,“倘有敢偷造船只者,将头目工匠亦俱照通贼治罪”62。此后,澳葡商船出人意料地自行减少。至1744年印光任当澳门同知时,澳葡商船已降至16艘;而到了1748年张汝霖任内时,更只剩下13艘了62。此后澳门贸易继续下降,终至不可收拾。据当时曾对澳门做过认真考察的官员张甄陶说,1750年后,澳葡衰败的迹象有三:其一是澳门的人口减少。“今在澳之夷约六百余家,每家约三男而五女。其楼房多空旷无人居,赁华人居之。”其二是商船数目的进一步减少。“始经题定澳船限额二十五只,后有覆于水者,有利不能营运者,有坏不修者,年船不过十只”。即使是剩下这10艘船,葡人“或无资置货,惟以船赁各夷取其租”。其三是贸易的不景气,葡人生活渐渐困难,“澳夷中已有流为乞丐匪类者,行乞之夷妇尤多”63。值得注意的是,澳门贸易的衰落,是在中国开港贸易、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用手持式电动搅拌机市场洞察报告
- 医用支架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乡下孩子课件
- 园艺手套市场洞察报告
- 曲棍球鞋市场洞察报告
- 汽水制造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瞬时水加热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含药物的干洗式洗发剂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专题08 文学文本阅读(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实战训练)(含答案解析)
- 游泳池娱乐用品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化学实验室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穿脱简易矫形器
- 浅谈美食类自媒体《日食记》的商业价值和运营策略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 客户服务方面的SWOT分析
- 电工职业生涯展示
- 经典房地产营销策划培训(全)
- 儿童视力保护培训课件
-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操作指南场景版
- 码头经营方案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大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