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推断题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E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可以用作炉具清洁剂,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F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请回答。(1)B的化学式为。(2)D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3)C→A反应的基本类型是。(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初中化学某些常见含碳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I~V的转化关系(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1)若甲为碳①乙物质的化学式为。②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预测该反应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③燃烧等质量的碳放出的热量:反应Ⅱ(填“<”“=”或“>”)反应V。④反应Ⅳ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时,则另一种反应物可能是(写化学式)。(2)若反应V属于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取NaOH。①反应V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实验室检验CO2采用的原理是反应(填“Ⅰ”或“Ⅲ”)。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NO3、CuCl2、CaCO3、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其名称是。(2)无色气体为,蓝色溶液溶质一定含有的成分(填化学式)。(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Ⅱ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加足量稀盐酸后,实验现象为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呈蓝色,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4.如图是小林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后构建的网络图,同学们对他构建的网络进行了推理和判断。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溶液呈蓝色,E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图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式是。(写一个)(2)E的一种用途是。(3)A→B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5.某山区的农场需要氢氧化铜,农场工人尽量就地取材,利用农场废旧的铜制品(表面有铜绿,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黑色固体氧化物)进行制备,制取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2)废旧铜制品在空气中加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提示:有两种)(3)B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6.初中化学常见且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五种物质A~E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常见的碱,其乳浊液可用于粉刷墙壁,D和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名称是。(2)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D溶液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变质,使用时最好。(4)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图示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填序号)。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碳、盐),D是常见的溶剂、B和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F是钠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的化学式。(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3)D﹣E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如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1)设备Ⅰ内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2)设备Ⅴ中发生反应:2NH3+CO2═CO(NH2)2+H2O,若生产60t尿素,需要NH3的质量为t。9.已知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中氧元素占30%,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则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的一种用途是;写出所涉及的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如图是以为中心物质的网络关系图,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属于不同类别,乙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丁是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存在一步转化关系。(1)碳酸钠的用途(任写一种)。(2)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甲与乙反应的实质是。(4)写出由丁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其中甲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丁是最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甲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乙→丙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一个能生成丁的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4)写出乙物质的一种用途。12.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KOH、MgCl2、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Ⅰ是,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往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取无色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通入CO2,得到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1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其中A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是稀硫酸,D为蓝色沉淀,则D为,A为.写出A跟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乙是稀硫酸,A为红色固体,写出C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B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如图所示,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X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A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他为另一种物质,用“←→”表示两种物质能互相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出D、E物质的化学式:④D.;②E.;(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氧化铁与过量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4)在图中补充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一个转化关系和一个反应关系。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1)(2)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复分解反应(4)2.CO生成白色固态和黑色物质>CuOlll3.(1)过滤(2)CO2CuCl2、HCl、CaCl2(3)NaCl+AgNO3=NaNO3+AgCl↓(4)NaOH、CuCl2、CaCO3、BaCl2、Na2SO44.CuO(或Fe2O3)做燃料CuSO4+2NaOH=Cu(OH)2↓+Na2SO4(或CuCl2+2NaOH=Cu(OH)2↓+2NaCl)5.(1)CuO(2)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3)金属除锈(4)6.(1)氧气(2)(3)现用现配(4)BC7.(1)CuSO4(2)Ca(OH)2+Na2CO3=CaCO3↓+2NaOH(3)放热8.物理变化349.冶炼金属、制取氢气、金属除锈等写出一种即可(或)10.(1)造纸(合理即可)(2)复分解反应(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水分子的过程(4)11.(1)HCl(2)(3)(4)灭火(合理即可)12.过滤漏斗引流Mg(OH)2+2HCl=MgCl2+2H2O2KOH+CO2=K2CO3+H2O,K2CO3+CaCl2=CaCO3↓+2KCl(或Ca(OH)2+CO2=CaCO3↓+H2O)KOH、MgCl2、CaCl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