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_第1页
08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_第2页
08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_第3页
08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_第4页
08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心理学(第3版)

马皑章恩友李婕编著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第一节职务犯罪概述第二节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第三节职务犯罪心理的演变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教学目标了解职务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认识职务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的差异,特别是产生职务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角色特点结合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需要理论,掌握分析职务犯罪心理形成过程的角度与方法第八章职务犯罪心理

1995年5月至2009年4月间,许迈永利用担任萧山市副市长、杭州市西湖区代区长、区长、区委书记、杭州市副市长等职务上的便利,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5亿余元。利用担任国有公司杭州金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侵吞国有资产共计人民币5300万余元。在任杭州市西湖区区长、区委书记期间,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退还有关公司土地出让金7100万余元。

2011年5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个从小奋斗并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的“苦孩子”,因为什么一步步沦为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巨贪?章节导读第一节职务犯罪第一节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一、职务犯罪的概念专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刑事处罚的犯罪。一、职务犯罪的概念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白领犯罪(西方对职务犯罪的表达)构成因素包括:(1)为社会所尊重者所为的破坏刑法的行为;(2)行为人大多拥有较崇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3)违法行为是在行为人职业领域中或职业活动中实施的;(4)通常情况下违法行为会造成对职责的侵犯。案例分析

2021年1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江西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毅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肖毅背弃初心使命,破坏“两个维护”政治原则,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出现严重偏差,违背新发展理念,滥用职权,引进和支持企业从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违规举债上项目、搞建设,造成恶劣影响;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搞权色、钱色交易;不正确履行职责,随意决策实施重大项目,干预、插手司法活动;不重视家风建设,寡廉鲜耻、道德败坏;与不法私营企业主沆瀣一气、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便利在职务晋升、工程承揽、项目开发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二、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职务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二、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职务犯罪人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掌握专门的权力或技能,有着良好的社会化经历职务犯罪的危害更体现在由于公职人员的犯罪对社会法治秩序的破坏,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特别是公信力的破坏,对统治者统治基础的破坏方面。二、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反腐败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两个关键转折)实现了对腐败增量的明显遏制,从而终结了持续多年的反腐败的严峻局面。在反腐败力量和腐败势力的较量中,首次实现了力量对比的逆转,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三、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与社会环境职务犯罪与个体需要职务犯罪与价值观角色特点一、职务犯罪与社会环境(一)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自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均发生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总体方针上实现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要求社会规范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的秩序权力往往意味着具有更加广泛的选择性自由,在我们国家表现为特权互惠是熟人社会的人际交往基础人与人的关系定位是以相互间的亲情、友情、互利关系为参照,特别能够体现集体主义的农耕社会的人际特点,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环境互惠在中国社会中是以人情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二)互惠传统中国式的互惠往往是以资源交换的方式完成的,包括即时性交换与延迟性交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父母的资助、伯乐的协助、朋友的帮助、领导的信任(三)权力分享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有限,而竞争无限是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问题。在压力面前,无助感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心理诉求。讲求利益最大化、个人化的市场经济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个人化。(四)竞争压力二、职务犯罪与个体需要(一)寻求安全感从占有财富中获得安全感从得到他人尊重、服从当中体验安全感从权力中获得安全感希望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因能够得到异性的附庸而获得成就感以实现个人抱负为成就感的体现,有较高的个人期望值(二)追求成就感良好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感可以帮助个体在产生良性情绪的同时减轻焦虑与压力等在许多年龄较小的职务犯罪人中,控制感低下往往是诱发犯罪动机的原因(三)提升控制感三、职务犯罪与价值观施瓦茨(S.Schwartz)归纳的价值观动机类型(1)权力社会地位和特权,控制或统治他人和资源(2)成就根据社会标准参与能证明个人成功的竞争(3)享乐主义追求生理上的满足及愉悦(4)刺激兴奋、新奇和生活中的挑战(5)自我导向独立的思想和行动──选择、创造、探索(6)大同主义理解、欣赏、容忍和保护所有人和未来的福利(7)仁慈保护和提高人们的福利(8)传统尊敬、接受传统文化和宗教要求的习惯和思想(9)遵从抑制引起他人不安或伤害他人及违背社会期望与规范的行为、倾向和冲动(10)安全社会交往和个人的稳定、安全、和谐三、职务犯罪与价值观社会当中价值观的多元导致浮躁社会心理的特点对社会的不信任感强调动机与目的合理性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和影响受制于社会中“成功”榜样的替代强化四、角色特点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社会角色应该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四、角色特点美国学者乔治.米德(G.H.Mead):角色理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是与社会的角色期待为标准的,角色扮演又与社会化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角色冲突第三节

职务犯罪心理的演变对行为性质的社会认知对行为危害性的合理化对行为手段的自信一、对行为性质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人们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的方式,包括他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信息;其假设是人们通常努力形成对社会的印象,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做到了社会认知理论中将自动化社会认知与控制性社会认知作为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社会认知是个体决策的基础一、对行为性质的社会认知(一)自动化思维迅速、自动,无需努力甚至无意识的思维方式(二)控制性思维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消除不协调事后聪明

、采取对策积少成多,认识到严重性心理绑架,难以自我解脱以毒攻毒,建构新的利益共同体二、对行为危害性的合理化用现象普遍说消除焦虑用个人角色替换公职角色启动甜柠檬效应利用道德推脱降低罪责感三、对行为手段的自信权力过大,并且缺少有效监督违法过程中没有及时受到应有的惩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权力、能力、社会关系案例分析

刘志军原为中共中央委员、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86年至2011年,刘志军在担任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党委书记、分局长、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沈阳铁路局局长、原铁道部运输总调度长、副部长、部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邵丽平、丁羽心等11人在职务晋升、承揽工程、获取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非法收受上述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60万余元;刘志军在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违反规定,徇私舞弊,为丁羽心及其与亲属实际控制的公司获得铁路货物运输计划、获取经营动车组轮对项目公司的股权、运作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标等方面提供帮助。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应用篇软审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

与一般刑事犯罪相比,职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较好的社会化程度,在社会认知、自我效能感方面特点突出。从决策的角度分析,如果被认定为有罪,他们的损失性挫折比较大,挫折感会更为明显。因此,在审讯过程中,采取缄默、抗辩的情况十分普遍。以受贿犯罪为例,由于属于一对一的行为,在证据材料不充分,特别是缺少行贿者口供的情况下,选择何种审讯策略与方法就优为重要。软审讯作为一种符合司法公平的审讯理念,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价值明显,原因在于它充分利用犯罪嫌疑人的理性与情感特点,针对他们社会化程度较高,容易接受。软审讯技术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和行为分析基础之上的审讯方法。其基本模式是在分析被审讯人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或其他人体行为来说服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与硬审讯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使用强迫的方法让嫌疑人供述,不是“硬逼着”嫌疑人供述,而是以“软”的方式说服嫌疑人,让其自愿供述。该技术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是事实分析阶段。第二环节是询问嫌疑人。第三环节是正式讯问嫌疑人。司法实践证明,在职务犯罪审讯中,认知重构法与情感接纳法有较好的实战效果。复习思考题1.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人际交往方式对职务犯罪

有什么影响?2.社会竞争与压力与职务犯罪的高发有关系吗?3.角色冲突与权力寻租的关系是什么?4.职务犯罪心理与一般刑事犯罪心理的区别是什么?推。推荐阅读书目1.魏娟辉.职务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2.刘纪舟.落马贪官的腐败心理:腐败心理学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3.王京清,孙壮志.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4.奥佐.权力会让人头昏吗?:关于权力的60个心理学问题.樊薇薇,李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