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江苏扬州2023-2024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
《乡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
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
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
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
越感、都市无条件崇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
将两本书相比较,《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
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
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
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
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
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
干活,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
人的长势好。
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
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
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
养牛户称谢不已。
——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
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
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
穷蹙,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
货本,何以为生?”即悉还之。
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
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
无泪,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
棉花还算我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
客商。
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
品)。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从政三
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率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
李文达或李阁老。
第二个例子还是今年秋季老家受灾玉米地的事。
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五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露烂,满目狼藉,简
直无法收。
但农民会坚持想办法收。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
所值。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
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但农民绝不那么干,非要眼睁睁明明白白做这个亏本的事。
平时过日子仔仔细细、斤斤计较的农民,却丝毫不计算这个成本与付出,为什么?你问他
们,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摆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
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
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尔爱其
羊,我爱其礼。”
钱穆先生说,用温情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温情的滋生,需要丰沛的生命去感受事
物,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一切必然来自“格物致知”的自觉,''格物致知”使人良心得
以发现,良心发现,为人做事,即便是普通乡土之人,也自然契合“为万世开太平”的文
化价值,此正“道不远人”之谓也。
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良知属性的温情,才是真正的敬诚之情。那种带着乡土的馨香
的情怀,是提升人整体生命质量和高度的情怀。
(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
梦》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
B.“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
虽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
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
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
D.“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
的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
文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
B.“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
暗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
C.“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
人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
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
多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
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
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
出的抱歉话。(《乡土本色》)
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
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
族》)
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
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
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礼
治秩序》)
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
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
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
4.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4分)
5.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2023江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她的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的兽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然而境况是不佳,债是年
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是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竞使他变成一了非常
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在穷得得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连眼白也黄了。
有一天,他向他的妻子说:“再也没有办法了。我想,还是从你的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
办法呢”
“我的身上?.....”
他的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刚满五岁的小男孩,讷讷地低声问。
“你,是呀,”她的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他的妻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有一个秀才,没有儿子,年纪已五十岁了;想买一个妾;又因他的
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典三年或五年,肯出八十元或一百元的身价。”
说到这里,他垂下头,声音很低弱。他的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又静寂了一息,他继续说:“本
月十八,五天后。”
这时,他的妻简直连腑脏都颠抖。吞吐着问:
“你也想到过春宝么?没有娘,他怎么好呢”
“我领他便是了,本来是断了奶的孩子。”
他似乎渐渐发怒,走出门外去。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这一天,春雨滴滴淅淅地落着。妇人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的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连孩子冬天用的
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的父亲——他已经在床上睡去了。之后,她坐在他的旁边,想对他说几句话,
可是一句也没有。
两村相隔有三十里路,轿夫第二次将轿子放下肩,就到了。一个两眼很有心计的约摸五十来岁的老妇
人来迎她,她想这是大娘了。接着长长瘦瘦的秀才从房里走出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春宝的哭声有时在她的耳朵边响,梦中,她也几次遇到过他。可是梦一个比一个缥
缈,眼前的事务一天比一天繁多。她知道这个老妇人是猜忌多心的,外表虽则对她还算大方,可是老妇人的嫉
妒的心是和侦探一样,监视着秀才对她的一举一动。
次年秋的这一天,全家人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
黄昏,婴儿落地了,是一个男孩。秀才坐在屋角,几乎快乐到流出泪来。
关于孩子的名字,秀才煞费苦心地想着,但总想不出一个相当的字来。婴儿的母亲呆呆地坐在房内的一
边,忽然开口说:“叫他'秋宝”罢。”屋内人们的几对眼睛都转向她,注意地静听她说:“他不是生在秋天
吗秋天的宝贝。”
秀才立刻接着说道:“是啊。我年过半百,实在到了人生的秋期;孩子也正养在秋天。秋宝,实在是很
好的名字呀!”接着又称赞了一通婴儿的母亲,说得这妇人连坐着都觉着局促不安,垂下头,苦笑又含泪想:
“我不过因春宝想到罢了。”
秋宝天天成长离不开他的母亲了。可是他执住他的母亲愈紧,他的母亲离开这家的日子也愈近了。
而妇人的心却正矛盾着这两种冲突:一边,她的脑子里老是有“三年”这两个字,三年是容易过去的,
而且想象中的春宝,也同眼前的秋宝一样活泼可爱,她既不舍秋宝,怎么就能舍得掉春宝呢?可是另一边,
她实在愿意永远在这新家里住下去。有时,她倦坐在房外的廊下,初夏的阳光,异常地令人昏朦地幻想,秋
宝睡在她的怀里,可是她觉得仿佛春宝同时也站在她的旁边,她伸出手去也想将春宝抱近来,她还要对他
们兄弟两人说几句话,可是身边是空空的。
妇人一天天地黄瘦了。没有光芒在她的眼睛里起来,而讥笑与冷骂的声音又充塞在她的耳内了。“她哪
里愿意在这里呢她是极想早些飞回去的。”
冬末了,催离别的小鸟,已经到她的窗前不住地叫了。先是孩子断了奶,又叫道士们来给孩子度了一个
关,于是孩子和他亲生的母亲的别离——永远的别离的运命就被决定了。
这天早晨当她给秋宝穿衣服的时候,她的泪如溪水流下,孩子向她叫:“婶婶,婶婶”——因为老妇人要
他叫自己是“妈妈”,只准叫她是“婶婶”她向他咽咽地答应。她很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她无论怎样
也说不出。她也知道一岁半的孩子是不会了解的。
她离开大门时听见秋宝的哭声;远远地走了三里路,还听见秋宝的哭声.....妇人回来了,在灰暗的屋
内坐了许久许久,她和她的丈夫都没有一句话。
她唤着“春宝”去抚摸他的时候,他躲闪开了。她的丈夫说:“会生疏得那么快,一顿打呢!”
她眼睁睁地睡在一张龌龊的狭板床上,春宝陌生似地睡在她的身边。在她的已经麻木的脑内,仿佛秋
宝肥白可爱地在身边挣动着,她伸出两手想去抱,可是身边是春宝。寂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
地拖延着,拖延着(有删节)
1930年1月20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子得知丈夫把自己“出典”后,几乎昏过去,虽然很穷,妻子也不愿离开这个家,更不愿离开春宝。
B.听到丈夫要在她身上挣钱的时候,她“讷讷”“低声”询问,一个没有地位、逆来顺受的女子形象跃然纸
上。
C.典妻并不是丈夫的本意,表面上看,是因受到沈家婆的劝说诱导,实际上是为穷所迫,完全出于无奈。
D.沈家婆在文中是次要人物,与妻子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展现了妇人悲苦的命运,题目中“奴隶”一词寄寓着作者对妇人的同情。
B.小说中多次出现“静寂”一词,也多次写妇人一句话也没有,为人物的命运涂抹上阴冷压抑的色彩。
C.小说语言耐人咀嚼,画线句既写出了夜的漫长,也表现出人物苟延残喘的悲苦生命状态。
D.小说运用全知视角讲述旧中国农村典妻的故事,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是妇人悲剧的根源。
8.小说中的妇人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相似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鲁迅曾评价柔石的作品“用了工妙的技术写成”“周遭的人物,也都生动”。本篇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
反映人物生存的悲惨境况,请结合妇人的矛盾处境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3-2024湖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孔子遂适卫,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人打”对目:“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
或谓孔子于卫灵公。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镇
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雉其如予何!”孔
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日: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学。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为三心,
所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
子伐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多。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孔鲫①)诘之日:
“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②:'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整,庄公怯
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晏子,君子也。'蜜旦揭何晏子.日事三奏天丕.同心.瓯俱顺
费仁_人回女出王‘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
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谓
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贤乎‘对日:'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晏
子又日:'盈成匡,父之孝子、兄之悌弟也。其父尚为孔子门人,门人且以为贵,则其师亦不贱矣。'
是则晏子亦誉孔子,可知也。夫德之不修,己之罪也;不幸而屈于人,己之命也。伐树削迹,绝粮七
日,何约乎哉!若晏子以此而疑儒,则晏子亦不足贤矣。”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有删改)
【注】①原文省略了主语。孔船,孔子八世孙。②孔船所引的孔子与晏子事迹及二人的相互评价均出
自《晏子春秋》。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梁丘据A问B晏子C曰D事三君E而不同心F而俱顺焉G仁人H固多心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何,若干,多少,与曹操《短歌行》中“人生几何”的“几何”意思相同。
B.速,迅速,赶快,与苏洵《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相同。
C.兴,起身,起来,与《诗经•卫风•氓》中“夙兴夜寐”的“兴”意思相同。
D.约,简约,与《史记•屈原列传》中“其文约,其辞微”的“约”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非常欣赏孔子,比照孔子在鲁国的待遇,给了他同样的官职和俸禄。
B.陈、蔡的大夫担心孔子为楚所用而不利于己,于是调拨役夫围困孔子,来阻止他前往楚国。
C.材料二所引《墨子》对孔子和儒家进行的批判,言辞极犀利,当时儒墨争鸣之激烈可见一斑。
D.孔酎认为孔子、晏子的形象在《墨子》中被歪曲了,他摆事实、讲道理,予以了有力驳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顷之,或谐孔子于卫灵公。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4分)
(2)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为三心,所以不见也。(4分)
14.针对《墨子》中晏子诋毁孔子、质疑儒家的不实观点,孔鲍驳斥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咏怀(其三十九)
沅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士”二句出语壮阔,"何”字带着饱满情感,赞扬壮士威震八荒的昂扬高志。
B.“驱车”句照应"威八荒","受命"句领起下文之出征效命,全诗章法严谨。
C.“良弓”二句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衬托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慨赴国难的豪情。
D.此诗与《诗经•秦风•无衣》一脉相承,都表现战况的激烈和壮士轻生死重名节的气概。
16.论者认为阮籍这首诗直承雄健深沉、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这种风骨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发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两句概括了《离骚》具有言近
旨远的特点。
(2)古人创作诗词好仿《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曾用“,”
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3)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更是诗人笔下的常客,请写出包含有“黄河”
意象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说话是创造,_®_o说话目的在表现,听话目的在了解与欣赏。
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听说话,正好比古今多少诗人文人所鄙薄的批评家——自己不能创作,或者创造失败,
便摇身一变而为批评大师,恰像倒运的窃贼,改行做了捕快。
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
意。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吹牛拍马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
并非柴米油盐类的日用必需品。®,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说话之
用譬如衣服,@,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假如赤条条一丝不挂,反惹人骇怪了。难道一个人
的自我比一个人的身体更多自然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6分)
1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转述,不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3-2024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
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互月揭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也自蒙
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
箍绫扬如一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
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
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
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
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
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②,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
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③,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
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顶流”、“浪漫”、”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都使用了引号,分别指出其作用。
(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现实的情况是,这种最短的直线道路,往往走不通。
这个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
套作。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12367111215
CCADDDAD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C
2.(3分)C
3.(3分)A
6.(4分)①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
良知,超越功利;②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
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③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
从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每点2分,
答对两点即可)
7.(6分)①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如“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
淹,无法收割等有文言特色:②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如“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水淹了,
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一一.”等用白话表达,直白自然:③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
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每点2分)
6.(3分)D
7.(3分)D
8.(4分)①都只是“奴隶”和“工具”而没有人身权利:妇人被丈夫典当给秀才,祥林嫂被婆家卖进深山。
②都是深爱孩子的母亲:妇人惦记孩子,朝思暮想;祥林嫂想念儿子,不断诉说阿毛出事的情形。③都无
力挣脱悲苦的命运:妇人最终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并陷人内心的煎熬,祥林嫂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陷人更
深的悲剧。(每点2分,意思相近,答对2点即可)
9.(6分)①离家前,修补孩子衣服、一夜无眠等细节,刻画出妇人舍不得离开春宝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
②在秀才家时,倦坐时的幻想、眼睛里没有光芒等细节,刻画出妇人希望孩子都在身边、留在秀才家却又
无法改变命运的痛苦。③回到原来的家中时,春宝的躲闪、睡在龌龊的狭板床上想秋宝等细节,突出了环
境的差异、思念对象的错位,使有强烈母爱的妇人的苦痛与煎熬更加深刻。(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FG
11.(3分)D
12.(3分)A
13.(8分)(1)过了不久,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诬陷孔子。孔子恐怕获罪,待了十个月,离开了卫国。
(顷之:不久,一段时间;谐:谗毁,诬陷。每点1分,句意2分。)
(2)晏子(接连)侍奉三位国君都平安顺利,这是心志不专一,所以我不见他。(事:侍奉;三心:
心志不专一。每点1分,句意2分)
14.(3分)①晏子是君子,不会做出诋毁孔子的小人行径;②《晏子春秋》中所记晏子称赞孔子的内容
显然更为客观、真实;③孔子遭遇困境官境,是生不逢时,并非德行不修,晏子不会因此而非孔疑儒。
(每点1分)
15.(3分)D
17.(6分)①形象上,塑造的是临难不顾、以死报国的壮士形象,豪迈刚健之中也有不顾生死的悲凉意味。
②主题上,颂扬留名青史的进取精神和忠义气节,体现出慷慨昂扬的格调。③语言风格上,措辞大气,用
语俊朗,气魄宏大,如“威八荒""魂飞扬""百世荣""故有常”等,措辞有浓烈的阳刚之气。(每点2分)
17.(6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指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重点字:掇)
(3)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6分)①听话是批评②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③一方面遮掩身体(每空2分)
19.(3分)如果全说真话,反而会惹人骇怪,而一个人的自我并不比他的身体更多自然美。
20.(3分)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②一知半解(囱冏吞枣、死记硬背)③为之动容(回味无穷)
21.(3分)特殊含义;强调;引用。(每点1分)
22.(5分)①句式整齐,两两相对;②引用(化用)诗句,画面感强;③语言典雅,富有诗意。④丰
富文章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5分)
四、写作(60分)
23.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价。
范文: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从几何角度来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的确是直线,但从现实生活来说,这条直线不一定能够把你从
起点成功地带到终点。
我们太容易把生活视作线性的、前进的、向上的过程。但生活恰恰是螺旋的、有进有退、迂回曲折的。
弹道曲曲,方可命中既定目标;山路弯弯,才能登上高山巅峰。拳击,总是先缩回来再打出去;跳高,总
是先助跑之后再发力。因此,不要害怕曲线,它有可能你到达成功的最短距离!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
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
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结果烛邹不小心,让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
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
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
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第三,你死了不要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
人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是
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烛邹该杀。齐景公闻言笑了,说:“赶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
则全”的智慧。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
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可以说,做事不知换
种方式,往往不但可能达不到目的,反而容易让自己撞一鼻子灰。所以,不妨从另一个侧面出发,来个"曲
线救国”。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待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适时变通,前方便会是一
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同样,行走在人生之路,沿着曲线向目标迈进。并不等同于弯路,因为成
功之路往往不是直的,绕行和等待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艺术的体现。
直线最短,有时它会变得让你无法感知到它的绵长;曲线最长,但有时你会触觉到它在最短的时间里
完成了让你不可企及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看似最简单的最直接
的,但解决不了问题,假如我们换个角度,用“曲线”找出路,就会别有一番洞天。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江苏扬州2023-2024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
《乡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
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
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
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
越感、都市无条件崇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
将两本书相比较,《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
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
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
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
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
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
干活,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
人的长势好。
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
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
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
养牛户称谢不已。
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
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
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
穷蹙,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
货本,何以为生?”即悉还之。
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
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
无泪,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
棉花还算我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
客商。
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
品)。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从政三
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率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
李文达或李阁老。
第二个例子还是今年秋季老家受灾玉米地的事。
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五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露烂,满目狼藉,简
直无法收。
但农民会坚持想办法收。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
所值。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
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但农民绝不那么干,非要眼睁睁明明白白做这个亏本的事。
平时过日子仔仔细细、斤斤计较的农民,却丝毫不计算这个成本与付出,为什么?你问他
们,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摆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
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
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尔爱其
羊,我爱其礼。”
钱穆先生说,用温情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温情的滋生,需要丰沛的生命去感受事
物,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一切必然来自“格物致知”的自觉,“格物致知”使人良心得
以发现,良心发现,为人做事,即便是普通乡土之人,也自然契合“为万世开太平”的文
化价值,此正“道不远人”之谓也。
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良知属性的温情,才是真正的敬诚之情。那种带着乡土的馨香
的情怀,是提升人整体生命质量和高度的情怀O
(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
梦》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
B.“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
虽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
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
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
D.“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
的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
【答案】C
【解析】坚持收玉米,主要不是来自外力,而是来源于内在的朴素自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
文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
B.“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
暗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
C.“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
人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
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
多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
【答案】C
【解析】“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的说法过于绝对。
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
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
出的抱歉话。(《乡土本色》)
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
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
族》)
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
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
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礼
治秩序》)
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
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
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
【答案】A
【解析】文本材料的观点是指乡土社会人们有着道德自觉。A项最适合用来论证乡土社会中
人们的道德自觉。B项谈的是家庭形态。C.项谈的是生活的指南。D项谈的是在血缘关系之
外去建立商业基础。
8.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4分)
【答案】①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
知,超越功利;②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
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③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从
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每点2分,
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①结合"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一一”可知,共同
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知;结合”是说明朝南阳
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
化基因;结合“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曾先
后辅佐宣宗、代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作者
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
9.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6分)
【答案】①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如“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
淹,无法收割等有文言特色:②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如“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水淹了,
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一一.”等用白话表达,直白自然:③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
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每点2分)
【解析】结合“次日,大雨至,村庄田地遂为水淹,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结合“我
们村玉米地全被水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直白自然;结合以
上可知,亦文亦白的语言,使行文自然。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2023江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她的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的兽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然而境况是不佳,债是年
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是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竞使他变成一了非常
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在穷得得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连眼白也黄了。
有一天,他向他的妻子说:“再也没有办法了。我想,还是从你的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
办法呢”
“我的身上?.....”
他的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刚满五岁的小男孩,讷讷地低声问。
“你,是呀,”她的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他的妻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有一个秀才,没有儿子,年纪已五十岁了;想买一个妾;又因他的
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典三年或五年,肯出八十元或一百元的身价。”
说到这里,他垂下头,声音很低弱。他的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又静寂了一息,他继续说:“本
月十八,五天后。”
这时,他的妻简直连腑脏都颠抖。吞吐着问:
“你也想到过春宝么?没有娘,他怎么好呢”
“我领他便是了,本来是断了奶的孩子。”
他似乎渐渐发怒,走出门外去。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这一天,春雨滴滴淅淅地落着。妇人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的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连孩子冬天用的
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的父亲——他已经在床上睡去了。之后,她坐在他的旁边,想对他说几句话,
可是一句也没有。
两村相隔有三十里路,轿夫第二次将轿子放下肩,就到了。一个两眼很有心计的约摸五十来岁的老妇
人来迎她,她想这是大娘了。接着长长瘦瘦的秀才从房里走出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春宝的哭声有时在她的耳朵边响,梦中,她也几次遇到过他。可是梦一个比一个缥
缈,眼前的事务一天比一天繁多。她知道这个老妇人是猜忌多心的,外表虽则对她还算大方,可是老妇人的嫉
妒的心是和侦探一样,监视着秀才对她的一举一动。
次年秋的这一天,全家人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
黄昏,婴儿落地了,是一个男孩。秀才坐在屋角,几乎快乐到流出泪来。
关于孩子的名字,秀才煞费苦心地想着,但总想不出一个相当的字来。婴儿的母亲呆呆地坐在房内的一
边,忽然开口说:“叫他'秋宝”罢。”屋内人们的几对眼睛都转向她,注意地静听她说:“他不是生在秋天
吗秋天的宝贝。”
秀才立刻接着说道:“是啊。我年过半百,实在到了人生的秋期;孩子也正养在秋天。秋宝,实在是很
好的名字呀!”接着又称赞了一通婴儿的母亲,说得这妇人连坐着都觉着局促不安,垂下头,苦笑又含泪想:
“我不过因春宝想到罢了。”
秋宝天天成长离不开他的母亲了。可是他执住他的母亲愈紧,他的母亲离开这家的日子也愈近了。
而妇人的心却正矛盾着这两种冲突:一边,她的脑子里老是有“三年”这两个字,三年是容易过去的,
而且想象中的春宝,也同眼前的秋宝一样活泼可爱,她既不舍秋宝,怎么就能舍得掉春宝呢?可是另一边,
她实在愿意永远在这新家里住下去。有时,她倦坐在房外的廊下,初夏的阳光,异常地令人昏朦地幻想,秋
宝睡在她的怀里,可是她觉得仿佛春宝同时也站在她的旁边,她伸出手去也想将春宝抱近来,她还要对他
们兄弟两人说几句话,可是身边是空空的。
妇人一天天地黄瘦了。没有光芒在她的眼睛里起来,而讥笑与冷骂的声音又充塞在她的耳内了。“她哪
里愿意在这里呢她是极想早些飞回去的。”
冬末了,催离别的小鸟,已经到她的窗前不住地叫了。先是孩子断了奶,又叫道士们来给孩子度了一个
关,于是孩子和他亲生的母亲的别离——永远的别离的运命就被决定了。
这天早晨当她给秋宝穿衣服的时候,她的泪如溪水流下,孩子向她叫:“婶婶,婶婶”——因为老妇人要
他叫自己是“妈妈”,只准叫她是“婶婶”她向他咽咽地答应。她很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她无论怎样
也说不出。她也知道一岁半的孩子是不会了解的。
她离开大门时听见秋宝的哭声;远远地走了三里路,还听见秋宝的哭声.....妇人回来了,在灰暗的屋
内坐了许久许久,她和她的丈夫都没有一句话。
她唤着“春宝”去抚摸他的时候,他躲闪开了。她的丈夫说:“会生疏得那么快,一顿打呢!”
她眼睁睁地睡在一张龌龊的狭板床上,春宝陌生似地睡在她的身边。在她的已经麻木的脑内,仿佛秋
宝肥白可爱地在身边挣动着,她伸出两手想去抱,可是身边是春宝。寂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
地拖延着,拖延着.....(有删节)
1930年1月20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子得知丈夫把自己“出典”后,几乎昏过去,虽然很穷,妻子也不愿离开这个家,更不愿离开春宝。
B.听到丈夫要在她身上挣钱的时候,她“讷讷”“低声”询问,一个没有地位、逆来顺受的女子形象跃然纸
上。
C.典妻并不是丈夫的本意,表面上看,是因受到沈家婆的劝说诱导,实际上是为穷所迫,完全出于无奈。
D.沈家婆在文中是次要人物,与妻子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答案】D
【解析】沈家婆子是次要人物,没有“与妻子形成鲜明对比”,也没有起到增加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展现了妇人悲苦的命运,题目中“奴隶”一词寄寓着作者对妇人的同情。
B.小说中多次出现“静寂”一词,也多次写妇人一句话也没有,为人物的命运涂抹上阴冷压抑的色彩。
C.小说语言耐人咀嚼,画线句既写出了夜的漫长,也表现出人物苟延残喘的悲苦生命状态。
D.小说运用全知视角讲述旧中国农村典妻的故事,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是妇人悲剧的根源。
【答案】D
【解析】“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是妇人悲剧的根源”错误。妇人的悲剧虽然和皮贩、老妇人有关,但归根结
底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8.小说中的妇人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相似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都只是“奴隶”和“工具”而没有人身权利:妇人被丈夫典当给秀才,祥林嫂被婆家卖进深山。
②都是深爱孩子的母亲:妇人惦记孩子,朝思暮想;祥林嫂想念儿子,不断诉说阿毛出事的情形。③都无
力挣脱悲苦的命运:妇人最终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并陷入内心的煎熬,祥林嫂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陷人更
深的悲剧。(每点2分,意思相近,答对2点即可)
【解析】人物形象除了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外,还包括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命运遭际等,可从多
个角度分析妇人和祥林嫂的相似性。社会地位上,妇人和祥林嫂都生活在旧社会,完全没有人身权利,可
以说都是旧社会的“奴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5上海豚小档案 课件
- 基础管理学教育课件
- 高二下学期教学计划集合八篇
- 企业职工辞职报告模板7篇
- 月末工作总结4篇
- 员工安全承诺书模板集锦八篇
- 美术教师学年教学计划5篇
- 地质工作个人总结
- 母亲节系列活动方案五篇
-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教学设计
- 行政管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曲阜师范大学
- 03“探界者”钟扬(同步教案)-2024-2025学年中职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 唐代二十四节气诗研究》范文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7.7平行线中的四大经典模型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
- 2024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背诵专用知识点
- 电机扭矩与丝杆推力关系(自动计算)
- AQ 1066-2008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正式版)
- 幕墙预埋件合同范本
- 电梯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任命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