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1.2工程规模1.2.1临时边坡AB段该段边坡长约24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06°,边坡倾角90°,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BC段该段边坡长约22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CD段该段边坡长约21.3m,高约4m,边坡坡向为28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DA段该段边坡长约22.2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9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1.2.2永久边坡东侧环境边坡位于场地东侧,紧临已建居民楼,边坡长约39.4m,高约2-9.9m,按照场平高程施工后将形成最高约9.9m的挖方岩质边坡,局部为挖方土质边坡,主要坡向约268度,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红黏土及灰岩组成,边坡长度约45.00m,安全等级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赤平投影图分析,主要为楔形体滑动破坏和局部区域掉块。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岩体破裂角取45°+φ/2=63.60°。根据定量计算沿基岩面折线滑动结果如下:计算剖面工况稳定系数Fs稳定性判别剩余下滑力kN/m2-2’工况1(天然工况)7.75稳定0.00工况2(饱和工况)2.94稳定0.00备注:该计算成果适用于弃土回填前清表并挖成逆坡台阶状的情况根据验算结果:如按设计方案进行开挖后在天然工况下呈稳定,在饱和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北侧环境边坡位于场地北侧,紧临已建居民楼,边坡长约22.1m,高约0.5-9.9m,按照场平高程施工后将形成最高约9.90m的挖方岩质边坡,主要坡向约177度,边坡主要由素填土和灰岩组成,边坡长度约22.00m,安全等级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和沿层面滑动。根据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边坡稳定系数1.64,不沿岩层层面滑动。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岩体破裂角取45°+φ/2=63.60°。1.3支护结构特征表在基坑边坡按临时边坡考虑,环境边坡按永久边坡考虑。边坡采用放坡+格构式锚杆挡墙+仰斜式重力式挡墙+截排水支护,具体详见下表。表1.3支护结构特征表支护结构分段支护结构特征一、临时边坡AB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2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BC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2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CD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1.3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DA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2.2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二、永久边坡东侧环境边坡边坡长约39.4m,高约2-9.9m。格构式锚杆挡墙段:墙胸放坡坡率为1:0.1,从下向上共设置三排锚杆,锚杆长度为均为10m。锚杆孔径采用130mm;锚杆钢筋均采用2根直径为32的HRB400螺纹钢;锚杆倾角均为15°;锚杆采用全粘结灌浆方式施工。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锚杆定位支架间隔2.0m设置;坡率采用1:0.40,框格内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每个框格梁中均应设置泄水孔,整个格构式锚杆挡墙泄水孔按2.5x2.5m呈柱列式布置;竖梁基础采用C30砼浇筑而成;泄水孔采用PVC,Ф100管。仰斜式挡墙段:墙胸及墙背放坡坡率均为1:0.25,挡墙地基持力层为基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pa,埋入基岩不小于0.8m。北侧环境边坡边坡长约22.1m,高约0.5-9.9m。格构式锚杆挡墙段:墙胸放坡坡率为1:0.1,从下向上共设置三排锚杆,锚杆长度为均为10m。锚杆孔径采用130mm;锚杆钢筋均采用2根直径为32的HRB400螺纹钢;锚杆倾角均为15°;锚杆采用全粘结灌浆方式施工。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锚杆定位支架间隔2.0m设置;框格内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每个框格梁中均应设置泄水孔,整个格构式锚杆挡墙泄水孔按2.5x2.5m呈柱列式布置;竖梁基础采用C30砼浇筑而成;泄水孔采用PVC,Ф100管。仰斜式挡墙段:墙胸及墙背放坡坡率均为1:0.25,挡墙地基持力层为基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pa,埋入基岩不小于0.8m。1.4主体结构基础形式、基底标高现有建(构)筑物:位于北侧环境边坡坡顶4.4m为民房,砖混结构,2F,±0.000=927.500m,采用条形基础,以强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位于东侧环境边坡坡顶约8m为现有市政道路,该道路现状地面标高为926.60-929.70m,该道路宽为4.5-11.0m。位于南侧环境边坡坡顶约2m为民房,砖混结构,3F,±0.000=922.650m,采用条形基础,以强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西侧建筑将会拆除,为空地。拟建建筑:5F/-1F,H=20.25m,0±0.000=921.400m,-1F=917.200m,采用独立柱基础或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2设计范围本次边坡支护工程设计范围:基坑边坡及环境边坡。具体位置详见(《边坡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所标注部分)。3设计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用地红线图,场地地形图及建筑初步设计和结构初步设计图;2)《石柳乡村播电商产业培育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中规地环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4年1月);3)建设方提供的边坡相关环境资料;4)施工图设计合同;5)设计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9);(4)《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0)《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5)《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7)《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18)《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19)《重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4年版);(20)《重庆市建设工程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2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22)《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技术手册》(2021年版);

(23)初步设计文件批复文件;(24)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规程。4设计标准、计算软件及及版本号4.1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定:临时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0;永久边坡为一,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一般工况为1.35,地震工况为1.15。4.2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规定:临时支护结构工作年限为1年;永久支护结构安全运行年限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一致,工作年限为50年。4.3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勘察报告,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4.4计算软件及版本号本项目计算软件采用理正岩土7.0PB3进行模拟计算,计算模块为建坡挡墙模块。5建设条件5.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5.1.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坐落于重庆市彭水县,区域属构造低山丘陵地貌。场地现状:拟建场地已施工平场,场地内地形平缓,场地外东侧和北侧为台地,。经实测孔口高程,勘察范围最低点920.65m(ZY1),最高点930.58(ZY14)m,相对高差9.93m。有道路进入场地,交通较为便捷。5.1.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上扬子台褶带(Ⅱ级)酉阳拱褶断束(Ⅲ级),北西侧以巫山~金佛山基底断裂为界,与四川台坳(Ⅱ级)川东褶皱束(Ⅲ级)相接,区域构造线以褶皱为主,其次为断层,发育方向主要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拟建场地地质构造处于普子向斜北西翼,火石垭断层带附近。建设场地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162°∠20,°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区内未见断层破碎带分布,基岩中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1:215°∠68°,张开1~2mm,裂面平直、粗糙,无充填,延伸长一般1~2.5m,裂隙间距2~4m,属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裂隙2:304°∠80°,张开1~2mm,裂面平直、粗糙,无充填,延伸长一般1~3m,裂隙间距2~4m,属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5.1.3地层岩性现由新至老对场区地层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紫红色、褐黄色等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砂岩、泥岩碎石组成,无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碎石大小一般在10~300mm,含量约10~30%,为人工无序堆填或抛填,稍湿,稍密,堆填时间约5年。场地周边无化工厂等污染企业,场地素填土,未被污染。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层厚0.10m~2.30m(ZY14)。2、红黏土(Q4el+dl):褐黄色,可塑状为主,巨块状结构,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芯断面平直、稍有光泽;该层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但变化不均匀,局部含少量灰岩碎块石。最大厚度0.50-3.90(ZY6)。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1、灰岩(T1f):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隐晶~微晶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带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岩质坚硬,岩芯节长一般在50~400mm。本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5.1.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主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场地土层为素填土、红粘土,素填土密实度松散,渗透性较强,为相对透水层,但分布范围小;红粘土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土层富水程度受组成物质和地形条件控制,孔隙水贫乏。拟建场地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2岩溶裂隙水勘察场地主要岩性为灰岩;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含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和上部土层孔隙水的补给,沿基岩裂隙、溶隙、溶洞径流,向地势低洼处运移、排泄。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本次未采集土试验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据邻近建筑场地经验,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水、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5.1.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断层和软弱夹层。填土之下也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表未见岩溶漏斗、落水洞等。本场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岩溶问题。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以及附录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划分,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5.1.7边坡工程地质评价临时边坡.1AB段该段边坡长约24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06°,边坡倾角90°,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2BC段该段边坡长约22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3CD段该段边坡长约21.3m,高约4m,边坡坡向为28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4DA段该段边坡长约22.2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9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永久边坡.1东侧环境边坡位于场地东侧,紧临已建居民楼,按照场平高程施工后将形成最高约9.9m的挖方岩质边坡,局部为挖方土质边坡,主要坡向约268度,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红黏土及灰岩组成,边坡长度约45.00m,安全等级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赤平投影图分析,主要为楔形体滑动破坏和局部区域掉块。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岩体破裂角取45°+φ/2=63.60°。根据定量计算沿基岩面折线滑动结果如下:计算剖面工况稳定系数Fs稳定性判别剩余下滑力kN/m2-2’工况1(天然工况)7.75稳定0.00工况2(饱和工况)2.94稳定0.00备注:该计算成果适用于弃土回填前清表并挖成逆坡台阶状的情况根据验算结果:如按设计方案进行开挖后在天然工况下呈稳定,在饱和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2北侧环境边坡位于场地北侧,紧临已建居民楼,按照场平高程施工后将形成最高约9.90m的挖方岩质边坡,主要坡向约177度,边坡主要由素填土和灰岩组成,边坡长度约22.00m,安全等级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和沿层面滑动。根据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边坡稳定系数1.64,不沿岩层层面滑动。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岩体破裂角取45°+φ/2=63.60°。5.1.8设计条件及岩土体参数本次设计采用勘察报告建议值,具体见表。设计条件(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时,边坡重要性系数分别取1.0,安全等级为一级时,边坡重要性系数分别取1.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为二类环境。坡顶为空地,按10kpa考虑,坡顶为市政道路取30kpa。(2)在边坡的施工和使用期间,必须控制不利于边坡稳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不得随意开挖坡脚,严禁坡顶超载,且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坡体,对有利于边坡稳定的相关环境进行有效保护。(3)今后应严禁在边坡影响范围区内乱挖乱填及修建各种建(构)筑物,如果需要建房,必须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建筑房屋评估及安全论证。岩土体参数表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表项目素填土红黏土强风化灰岩中风化灰岩岩土体重度(KN/m3)天然19.8*18.0025.0*25.00*饱和20.8*18.5025.5*25.50*岩土体抗剪强度C(Kpa)天然5*饱和3*天然26.97饱和18.92/2670φ(°)天然26*饱和22*天然10.51饱和7.52/37.1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21.95饱和///15.6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土层/140*//强风化//300*/中等风化//6213基底摩擦系数土层0.3*(压实)0.25*//强风化//0.35*/中等风化///0.55*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土比例系数(MN/m4)8*20*//岩体(MN/m3)//80*360*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M30)Kpa/40*270*480*备注:*代表地区经验值。①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裂隙1:C取20Kpa,φ取12°,裂隙2:C取20Kpa,φ取12°;岩层面C取30Kpa,φ取12°;岩体破裂角=45°+φ/2,存在外倾结构面时,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和岩体破裂角之间的小值;5.2建设场地地物条件现有建(构)筑物:位于北侧环境边坡坡顶4.4m为民房,砖混结构,2F,±0.000=927.500m,采用条形基础,以强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位于东侧环境边坡坡顶约8m为现有市政道路,该道路现状地面标高为926.60-929.70m,该道路宽为4.5-11.0m。位于南侧环境边坡坡顶约2m为民房,砖混结构,3F,±0.000=922.650m,采用条形基础,以强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西侧建筑将会拆除,为空地。拟建建筑:5F/-1F,H=20.25m,0±0.000=921.400m,-1F=917.200m,采用独立柱基础或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6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无。7支护结构设计7.1设计原则及外部荷载7.1.1设计原则(1)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锚固系统失效、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坡体失稳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2)支护结构和边坡达到支护结构或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的某项规定限值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要求。7.1.2外部荷载坡顶为空地,按10kpa考虑,坡顶为市政道路取30kpa。7.2支护结构工程材料7.2.1总体要求(1)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钢筋及水泥应在交货时提交质量检测证书。钢筋、水泥应专门建库堆放。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受潮和过期水泥。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及施工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2)钢筋的材质、型号、直径、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图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每批钢材购进后或使用前,均需按有关规范规程抽样试验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3)采用机械套筒连接的钢筋接头,宜采用砂轮锯或钢锯片切割,不得采用电气焊切割。机械连接件,应由专业生产厂家设计并经型式检验认定后生产供应,并应有出厂质检证明。连接件的尺寸及材质、强度等均应满足有关规定。在使用前,均需按有关规范规程抽样试验验收。(4)钢筋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应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方法应满足《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9)的要求。7.2.2主要材料钢筋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400,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格构式锚杆挡墙采用C30混凝土。毛石混凝土、坡面防护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并做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设计值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片石片石等级MU30,块石厚度不应小于200mm。砌筑砂浆等级M10,勾缝砂浆M10。7.3边坡破坏模式分析7.3.1临时边坡AB段该段边坡长约24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06°,边坡倾角90°,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BC段该段边坡长约22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CD段该段边坡长约21.3m,高约4m,边坡坡向为28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DA段该段边坡长约22.2m,高约4m,边坡坡向为196,主要由素填土、基岩组成,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7.3.2永久边坡东侧环境边坡位于场地东侧,紧临已建居民楼,按照场平高程施工后将形成最高约9.9m的挖方岩质边坡,局部为挖方土质边坡,主要坡向约268度,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红黏土及灰岩组成,边坡长度约45.00m,安全等级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边坡破坏模式: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赤平投影图分析,主要为楔形体滑动破坏和局部区域掉块。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岩体破裂角取45°+φ/2=63.60°。根据定量计算沿基岩面折线滑动结果如下:计算剖面工况稳定系数Fs稳定性判别剩余下滑力kN/m2-2’工况1(天然工况)7.75稳定0.00工况2(饱和工况)2.94稳定0.00备注:该计算成果适用于弃土回填前清表并挖成逆坡台阶状的情况根据验算结果:如按设计方案进行开挖后在天然工况下呈稳定,在饱和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北侧环境边坡位于场地北侧,紧临已建居民楼,按照场平高程施工后将形成最高约9.90m的挖方岩质边坡,主要坡向约177度,边坡主要由素填土和灰岩组成,边坡长度约22.00m,安全等级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土质段:该段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填土结构松散,切坡时,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边坡不稳定。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图分析,主要为局部区域掉块和沿层面滑动。根据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边坡稳定系数1.64,不沿岩层层面滑动。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岩体破裂角取45°+φ/2=63.60°。7.4支护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支护结构分段支护结构特征一、临时边坡AB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2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BC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2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CD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1.3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DA段该段采用放坡处理,坡长约22.2m,高约4m。坡面采用厚80mmC25混凝土护面。放坡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1.5.二、永久边坡东侧环境边坡边坡长约39.4m,高约2-9.9m。格构式锚杆挡墙段:墙胸放坡坡率为1:0.1,从下向上共设置三排锚杆,锚杆长度为均为10m。锚杆孔径采用130mm;锚杆钢筋均采用2根直径为32的HRB400螺纹钢;锚杆倾角均为15°;锚杆采用全粘结灌浆方式施工。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锚杆定位支架间隔2.0m设置;坡率采用1:0.40,框格内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每个框格梁中均应设置泄水孔,整个格构式锚杆挡墙泄水孔按2.5x2.5m呈柱列式布置;竖梁基础采用C30砼浇筑而成;泄水孔采用PVC,Ф100管。仰斜式挡墙段:墙胸及墙背放坡坡率均为1:0.25,挡墙地基持力层为基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pa,埋入基岩不小于0.8m。北侧环境边坡边坡长约22.1m,高约0.5-9.9m。格构式锚杆挡墙段:墙胸放坡坡率为1:0.1,从下向上共设置三排锚杆,锚杆长度为均为10m。锚杆孔径采用130mm;锚杆钢筋均采用2根直径为32的HRB400螺纹钢;锚杆倾角均为15°;锚杆采用全粘结灌浆方式施工。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锚杆定位支架间隔2.0m设置;框格内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每个框格梁中均应设置泄水孔,整个格构式锚杆挡墙泄水孔按2.5x2.5m呈柱列式布置;竖梁基础采用C30砼浇筑而成;泄水孔采用PVC,Ф100管。仰斜式挡墙段:墙胸及墙背放坡坡率均为1:0.25,挡墙地基持力层为基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pa,埋入基岩不小于0.8m。8边坡排泄水系统、坡面绿化及防护系统8.1边坡排泄水系统(1)边坡坡顶、坡脚应分别设置一道截水沟、排水沟。截水沟结合建筑排水沟设置,并将其接入排水系统。(2)边坡坡体内可设置Ф100mm软式透水管进行深层排水,上斜10%,长度以进入潜在滑裂面2米为准。(3)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对场地地下水状况进一步调查,必要时增设深层排水体系。8.2排水工程的布置:(1)截水沟、排水沟尺寸500mm×500mmmm,沟内排水坡度为0.5%。截水沟、排水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将其接入排水系统。(3)边坡支护结构面板上设置仰斜式泄水孔其边长或直径不小于100mm、外倾坡度不小于5%,按行列式布置。在泄水孔进水侧设置反滤层或反滤包;反滤层厚度不小于500mm,反滤包尺寸不小于500mm×500mm×500mm,反滤层和反滤包的顶部和底部应设厚度不小于300mm的黏土隔水层。8.3坡面绿化及防护系统:(1)永久边坡可沿坡脚种植爬山虎等进行坡面绿化处理(植物种类及型式可根据建筑绿化统一设置,该部分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仅作建议)。(2)环境边坡应设置永久栏杆,该段边坡坡顶栏杆应与《附属设计》栏杆统一,具体设计详见《附属设计》。基坑边坡应设置临时防护栏杆,其栏杆高度不低于1.5m。9主要施工技术要求9.1施工前期要求施工单位在得到设计图纸后,仔细阅读设计文件,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施工前期对设计文件、高程、既有构筑物、地勘资料等进行现场核对,并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复测。若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方以便进行调整。施工前应对场地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取样复查,如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9.2边坡总体施工顺序(1)放坡施工顺序:开挖工作面→修整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开挖下一层工作面,重复以上工作直到完成。(2)格构梁锚杆挡墙施工顺序:开挖工作面→修整坡面→钻孔→施工锚杆→施工格构梁及挡板→开挖下一层工作面,重复以上工作直到完成。在边坡转角部分土钉有冲突的地方,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钻孔角度(在横向和竖向均可作出微调)或错开布置。(3)逆做法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施工时,采取逆作法自上而下开挖施工。边坡必须跳槽开挖,分层分段施工,竖向分层开挖高度为2m-5m(土质段边坡不大于2m,岩质段边坡不大于5m),每次分段长度不大于5-10m(土质段边坡不大于5m,岩质段边坡不大于10m),严禁大面积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坡面防护。9.3格构式锚杆挡墙施工9.3.1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压顶梁及面板(1)混凝土强度均为C30。(2)格构梁及面板的截面尺寸详见各部面图。(3)竖梁与放坡坡率一致,本项目格构式锚杆挡墙坡率采用1:0.10。(4)格构梁间距为2500mm,格构梁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刷坡情况有所变化,锚杆的位置应尽量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5)格构梁应嵌入坡面150mm,横梁嵌入坡面时,基础先铺砌2~5cm后砂浆调平层再进行钢筋的安放,遇局部架空采用素混凝土嵌补。(6)格构梁及挡板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7)压顶梁纵向钢筋均应通长设置,钢筋连接一般采用焊接,直径Ф≥22时应采用机械连接。焊接长度为单面10d(双面5d)。未标注钢筋特固长度均为30d。(8)若锚杆与格构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的间距。(9)约15~25米设置一道伸缩缝,当边坡高度变化处应加设沉降缝。缝宽均为25mm、缝中应填塞沥青麻筋或其他弹性放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150mm。(10)框格内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每个框格梁中应设置泄水孔,整个格构式锚杆挡墙泄水孔呈按2.5x2.5m布置。(11)钢筋混凝土部分图中未详尽之处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9年版)相关规程及规范。9.3.2钻孔岩石钻孔常用钻机采用合金或钢砂头取芯钻孔。成孔孔径为130mm,快速加压钻进,可获粗化孔壁。钻孔工艺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钻场地宜平整稳固,方便人员操作,装机平稳。(2)钻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直径,钻孔轴线应在挡土墙纵轴线的法向平面内。(3)钻孔时不宜损伤边坡岩体结构,应防止岩层裂隙扩大,避免坍孔和造成灌浆困难。(4)应将钻孔内的岩粉、碎屑及积水及时排出,保证孔内干燥及孔壁的干净粗燥。(5)钻孔轴线应准确:孔口误差不大于30mm,孔底误差应不小于钻孔长度的4%。施钻过程中要随时检查。9.3.3锚杆锚杆的材料、尺寸、规格应经检验合格并应符合设计要求。该工程锚杆为钢筋锚杆,钢筋的机械性能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锚杆应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下存贮,按规定摆放。锚杆试验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有关规定执行。锚杆钻孔从上往下布置,第一排钻孔距离顶部0.8~2.5m,钻孔垂直方向间距2.5m,水平方向间距2.5m,最低一排锚杆距离地面1m。钻孔直径D=130mm,倾角为15°,钻孔深度详见施工图。锚杆的锚固段从破裂角以外开始起算,其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锚杆挡墙上面锚杆采用钢筋数量及大小详见格构锚固剖面图。为保证锚杆的抗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在灌浆孔以外至格构梁之间的外露锚杆,即锚杆穿越土层时,除采用镀锌处理或以防锈漆涂刷两遍外,宜再包扎两层沥青玻璃布或沥青麻布。一般腐蚀环境中的永久锚杆,其锚固段内杆体可采用水泥浆或砂浆封闭防腐,但杆体周围必须有2.0CM厚的保护层。锚杆杆体安放应注意:(1)杆体放入钻孔前,应检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2)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压、弯曲,注浆管宜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对大型锚杆一般采用偏心夹管器、推送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平顺缓慢推送。推送时,严禁上下左右抖动、来回扭转和串动,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造成安装失败。(3)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体设计要求,杆体安放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9.3.4灌浆锚孔直径为130mm,采用等级为M30的水泥砂浆灌注。灰砂比可按1:3的重量比配制,水灰比可按现场试验确定,宜为0.5左右。砂浆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微膨胀水泥或自应力等水泥品种配制。应采用机械拌合,保证砂浆具有较高的可泵性和低泌浆性。高铝水泥或水泥中氯化物含量大于水泥质量的0.1%,硫酸盐(SO3)含量大于水泥质量的4%时,均不宜采用。锚孔内可使用矿物锚杆固结剂,使用前必须做相关实验,掌握材料性能。锚孔注浆前,应冲水清洗孔壁,孔中的碎渣岩粉需清除干净。锚孔注浆时,应在锚孔深0.5m范围内,先用M30水泥砂浆捣实封闭,并设置孔口盖封闭锚孔口,孔口盖应留有排气孔及灌浆孔。在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排气孔不被堵塞,待浆灌满,封闭排气孔及压降孔。灌浆需注意:(1)锚杆应安装在孔位中心。(2)锚杆未插入岩层部分,必须按要求做防锈处理。(3)有水地段安装锚杆,应将孔内的水排出或采用早强速凝药包式锚杆。(4)砂浆应随拌随用。(5)灌浆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并随水泥砂浆的注入逐渐拔出,灌浆压强不宜小于0.2Mpa。(6)砂浆锚杆安装后,不得敲击、摇动。普通砂浆杆锚杆在3天内,早强砂浆锚杆在12小时内,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必须等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安格构梁、挡板配筋。9.3.5锚杆质量验收锚杆的质量验收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进行。锚杆应分别进行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基本试验(1)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应超过杆体标准值的0.85倍,普通钢筋不应超过其屈服值的0.90倍。(2)试验方法采用循环加、卸荷法。(3)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4)Nk=237kN。验收试验(1)验收试验荷载对永久性锚杆为锚杆轴向拉力Nk的1.5倍。(2)试验锚杆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验收试验锚杆应随机抽样。(3)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重新抽检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9.4放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支护施工技术要求放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应按逆作法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喷射混凝土面层、开挖基坑。面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1)放坡率:中等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1:1,粉质黏土及素填土1:.5。土层放坡处理后,坡面均采用厚80mmC25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2)开挖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的堆填不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现象发生。采取逆作法自上而下开挖施工。基坑边坡必须跳槽开挖,分层分段施工,竖向分层开挖高度为2m-5m(土质段边坡不大于2m,岩质段边坡不大于5m),每次分段长度不大于5-10m(土质段边坡不大于5m,岩质段边坡不大于10m),严禁大面积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坡面防护。(3)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水的排导和防护工作。(4)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应小于3%。B.粗骨料宜选用粒径不大于20mm的级配砾石。C.水泥与砂石的重量比宜取1:4~1:4.5,砂率宜取45%~55%,水灰比宜取0.4~0.45。D.使用速凝剂等外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掺量。E.喷射作业应分段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应自下而上均匀喷射,一次喷射厚度宜为30mm~80mm。F.喷射作业时,喷头应与土钉墙面保持垂直,其距离宜为0.6m~1.0m。G.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喷水养护。H.钢筋与坡面的间隙应大于20mm。I.钢筋网可采用绑扎固定;钢筋连接宜采用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5)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进行护面喷射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试验,每500㎡喷射混凝土面积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3个。B.应对护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进行检测,500㎡喷射混凝土面积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的检测点不应少于3个;全部检测点的面层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最小厚度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的80%。9.5沉降伸缩缝沿边坡纵向应每15~25m设伸缩缝一道,当边坡高度变化处应加设沉降缝,缝宽25mm缝中应填塞沥青麻筋或其他弹性放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80mm。9.6毛石混凝土挡墙(1)设计荷载:坡顶附加荷载按10kPa考虑。(2)墙顶应设置栏杆,高度不小于1200mm,业主可根据《附属设计》统一设置人行栏杆防护栏杆(该部分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详见《附属设计》)。(3)挡墙墙脚及坡顶排水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4)挡土墙设计及构造要求:a.挡土墙采用C25毛石混凝土,其中毛石掺入量不大于总体积的30%。采用的毛石必须合格,要求无风化,无裂纹,中部最小厚度不小于20cm,毛石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砌体的自重必须达到23kN/m3。单元段挡土墙施工应一次性完成,不得留施工缝。b.基础埋深不小于1.0m。c.挡土墙每隔15-20m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宽20-30m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填塞厚度不小于150mm。同段挡墙断面改变处及地基持力层性质改变处,需根据相应情况增设沉降缝。d.挡土墙每2.0m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直径100mm的PVC管预埋,并向坡外倾斜5%坡度。挡土墙背设置厚500mm反滤层和双层纱网,反滤层采用砂卵石回填,双层纱网采用土工布。最下一排汇水孔应高于地面不小于300mm。衡重式挡土墙的上下墙连接处应设泄水孔。e.挡土墙墙背填料应选择碎石土作为回填料,应掺入>50%的碎石块。不允许采用淤泥、有机土及含有杂物的土作为回填土料。墙背回填应在圬工砌体强度达到75%以上后,方可逐层回填、压实,并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冲击力的影响,墙后4.0m范围内严禁用大型机械设备夯实。回填土密实系数不小于0.95,分层压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f.基础采用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g.挡墙墙地基纵向坡度大于5%时,基底应做成台阶形,其最下一级台阶底宽不应小于1m。(5)挡土墙材料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a.石料应坚固,不易风化,其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强度大于30MPa。b.施工前应搞好地面排水,保持基槽干燥,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以免积水软化地基。c.基槽开挖时应尽量垂直开挖,严禁爆破施工。d.基槽开挖后,如发现地基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e.挡土墙基槽成形后立即采用100mm厚C25细石砼进行封底。(6)挡土墙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对边坡岩土的性状、支护结构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应进行各种观测,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9.7排水沟施工技术要求施工顺序:定位放线——沟槽开挖——排水沟施工(1)地表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确定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量定开挖基础范围,准确放出基脚大样尺寸,进行建筑物施工,开挖地基,进行修建。(2)开挖土方基坑必须留够稳定边坡,以防滑塌。对松软土层,应尽量挖除,并进行基底夯压加固处理,并作必要的土样测试检验,夯压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30Kpa。(3)石方开挖中,严禁放炮施工,均采用人工开挖。(4)开挖出的沟基,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加固,如除泥换土,填砂砾石料,扰动土夯实,灰土夯实,打木桩,混凝土桩等。(5)为防止温差效应,渠道基底不均匀和陡缓坡连接处不均匀变形等因素,造成截水沟断裂,所有铺砌结构均要进行分缝。分缝间距10m,在坡降增大时减小,坡降减小时增大。分缝形式采用搭接式对接缝,在分缝底部的上游一侧做成齿礅,插入地基土内,深度为0.4m,以增加铺砌结构的稳定性,分缝宽1-2cm,以114-200号沥青粉煤灰浆灌注,其配比(重量比)为200号沥青:砂:粉煤灰=1:4:1。(6)排水沟底壁、侧壁应一次性现浇完成,不得设置施工缝。(7)施工工艺及材料均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相关规定。9.8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技术要求(1)按设计要求实施监测,掌握边坡监测情况。(2)编录施工现场揭示的地质状态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为施工勘察提供资料。(3)根据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开挖不利工况时行边直及支护结构强度、变形和稳定验算。(4)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资料变化较大,支护结构变形较大,监测值达到报警值等不利于边坡稳定的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向设计、监理、建设方通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9.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提示永久久边坡:位于斜坡地段,边坡高度大于9m,均属于危大分部分项工程。其中具备较大安全风险的施工情况:(1)土方开挖弃土,坑侧壁发生岩土块掉落、或整体失稳,对基坑内部施工人员造成伤害。(2)土石方开挖可能侵入邻近的市政管道(包括雨污水管、电力管沟、燃气管以及通信管)界限内,有可能对其造成损伤,导致管道开裂,造成较大范围内的断水、断网、断气等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此外,土方开挖时基坑侧壁变形过大亦可能造成管线破坏及邻近道路开裂。(3)上层边坡支护结构尚未成型,就开始进行下层边坡开挖,造成的边坡垮塌事故。(4)在进行格式是护坡、面板浇筑时,脚手架垮塌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严禁在边坡5m范围内堆填弃土;并做好边坡顶部安全防护措施,并有专人进行监督;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2)土方回填作业中,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85%以上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3)现场施工前应仔细核对市政管网位置,确保位置与设计图相符,若发生不相符情况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4)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坡顶以及周边道路进行变形监测,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变形达到预警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基坑侧壁反压土等应急措施处理,并及时通知各单位。(5)边坡顶部应设置临时防护围栏,防止滚石下坠伤害下部施工人员的安全。(6)脚手架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工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该边坡在施工前,应做好边坡专项施工方案、边坡监测方案;在实施时,根据专项方案进行施工。施工期间为了安全,临时边坡坡顶地面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0m的临时护栏,必要时设置高度不小于1.50m的永久护栏。10监测要求(1)监测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点应布设在稳定的岩(土)层上,具体位置由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点位均应埋设点墩。(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大于15m且不少于3个监测点,边坡周边有建筑的部位、边坡中部及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也设置监测点。(3)周边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设置在建筑物的结构墙、柱上,并分别沿平行、垂直于坑边的方向布设。在建筑物邻基坑一侧,平行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间距不大于15m。重直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设置在柱、隔墙与结构缝部位。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能反映建筑物基础沉降差。地下管线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布设在管线上方。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对直的刚性管线,在管线节点、竖井及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测点水平间距不大于20m。道路沉降监测点的间距不大于30m。(4)边坡坡顶地面沉降边坡坡顶边地面沉降监测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层表面。与支护结构的水平距离在基坑深度的0.2倍范围内。点位均埋设点墩,测点墩埋深对于土体不宜小于1m,对于岩体不宜小于10cm。监测仪器可选用全站仪精度指标为(1″,±(1mm+1ppm))或双频GPS接收机实施监测,其水平和垂直位移精度达到±(5~10)mm。施工期间安全监测周期可为3天监测一次,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次数;治理效果监测周期为每周监测一次;长期监测为每月监测一次,暴雨期间适当加密监测次数。(5)地表巡视检查监测在做好上述各项监测工作的同时,对边坡坡顶地坪面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对其裂缝进行观察描述,对新出现的裂缝及其它变形情况进行报告和观测,以判定边坡在治理施工和工程完工后的稳定形情况。未尽事宜,均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6)锚杆拉力锚杆拉力监测采用测量杆体总拉力的锚头压力传感器,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或土钉进行。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在同一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监测数量宜不少于锚杆或土钉总数的3%且不应少于3根。(6)监控预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的最大水平位移为已大于30mm,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mm/d。支护结构的的顶部最大竖向位移为已大于20mm,或其竖向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mm/d。边坡坡顶一定范围内场地地表出现裂缝、裂缝增大、地面塌陷等边坡稳定性破坏先兆现象;支护结构出现开裂、位移突变,周围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已大于出现建筑基地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或建筑物的倾斜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0.0001H/d。未尽事宜,均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7)边坡监测应由建设方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建设方等共同认可后实施。监测书面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