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_第1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_第2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_第3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_第4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40

CCSA7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941.1—2022

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

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atabaseofthecityandcounty-levelgeneral

spatialplanninginHubeiprovince—

Part1:Submitionrequirements

2022-11-01发布2023-01-03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1941.1—2022

目次

前言................................................................................III

引言.................................................................................Ⅴ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汇交总体要求...................................................................2

5成果汇交数据规格...................................................................3

5.1要素编码规范...................................................................3

5.2要素分类体系...................................................................3

5.3数据组织格式..................................................................11

5.4数据说明文档..................................................................18

5.5规划成果基本信息..............................................................18

5.6成果报送清单..................................................................20

6成果数据组织形式..................................................................20

6.1组织单元......................................................................20

6.2文件组织结构..................................................................20

7其他要求..........................................................................21

附录A(规范性)数据属性要求........................................................23

A.1矢量数据属性结构..............................................................23

A.2非空间要素组织管理............................................................53

A.3非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结构........................................................56

A.4数据库属性值代码..............................................................67

参考文献.............................................................................87

I

DB42/T1941.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DB42/T1941《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DB42/T1941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汇交要求;

——第2部分:质量检查细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湖北省自然资

源厅信息化处、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

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强、喻力、黄婷、傅文豪、陈莹莹、陶文铸、严山艾、徐雯、叶锐、徐玉红、

郑丽娜、周安发、李江、张冬梅、吴益平、金群、王韦、余恒、史乘、林洋、王平、杜大雾、王清、陈

磊、康维。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邮箱:

102687929@;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联系电话:

III

DB42/T1941.1—2022

引言

为统一规范湖北省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汇交,保障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成果及时报部、省审查和备案,实现规划成果的数字化辅助审查,特制定本标准。《湖北省市县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由2部分构成。

——第1部分:汇交要求。目的在于确保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

按照统一要求汇交,为数据完整性、空间数学基础与数据格式、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

属性数据结构、属性值代码等方面的正确性提供数据汇交和质量检查依据。

——第2部分:质量检查细则。目的在于明确电子成果数据质量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价方

法,为数据完整性、空间数学基础与数据格式、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

属性值代码等方面的正确性提供质量检查依据。

V

DB42/T1941.1—2022

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电子数据汇交总体要求、

数据内容、格式、命名要求、成果数据组织形式。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电子成果数据的汇交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4911测绘基本术语

GB/T16820地图学术语

GB/T17694地理信息术语

GB/T25597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

CH/Z105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TD/T1016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4911、GB/T16820、GB/T17694、GB/T25597、TD/T1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坐标系coordinatesystem

给点赋予坐标的数据规则集。

[来源:GB/T25597-2010,4.3]

3.2

高程基准verticaldatum

由特定验潮站平均海面确定的测量高程的起算面以及依据该面决定的水准原点高程。

[来源:GB/T14911-2008,2.20]

3.3

要素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来源:GB/T17694-2009,B.179]

1

DB42/T1941.1—2022

3.4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来源:TD/T1016-2007,3.2]

3.5

层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来源:TD/T1016-2007,3.3]

3.6

标识码identification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来源:TD/T1016-2007,3.4]

3.7

矢量数据vectordata

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来源:GB/T16820-2009,5.13]

3.8

栅格数据rasterdata

将地理空间划分成按行、列规则排列的单元,且各单元带有不同“值”的数据集。

[来源:GB/T16820-2009,5.14]

3.9

图形数据graphicdata

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来源:GB/T16820-2009,5.15]

3.10

属性数据attribute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来源:GB/T16820-2009,5.16]

3.11

行政区代码regionalismcode

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

3.12

双评价doubleevaluation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数据汇交总体要求

4.1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汇交材料应包括纸质的加盖市县级主管部门公章的数据报送

公文1份、电子成果数据1套。其中,电子成果数据包括规划文本、栅格图件、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

告、规划表格及其他材料、矢量数据和数据说明文档。

2

DB42/T1941.1—2022

4.2坐标系统应符合CH/Z1051的规定,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和1985国家

高程基准,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国家标准分带。

5成果汇交数据规格

5.1要素编码规范

5.1.1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

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XXXXXXXXXX

四级类要素码

三级类要素码

二级类要素码

一级类要素码

小类码

大类码

标引序号:

大类码——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其他专业码为30;

小类码——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分析评价的业务代码为80,国土空间规划的业务代码

为90;

一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

二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

三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一位数字码;

四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图1分类代码结构图

5.1.2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应符合GB/T13923的要求。

5.1.3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5.2要素分类体系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见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

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见表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10000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1000600000境界与行政区

1000640100市级行政区

1000650100县级行政区

1000660100乡镇级行政区

2080000000分析评价信息要素

3

DB42/T1941.1—202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80010000基础分析空间要素

2080020000基础分析文档资料要素

2080030000基础分析表格要素

2080040000基础分析栅格图要素

2080040201市域(县域)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

2080040202市域(县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2080040203市域(县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

2080040204市域(县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

2080050000双评价空间要素

2080050100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2080050200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2080050300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208005040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

2080050500生态脆弱性分布

2080060000双评价文档资料要素

2080060100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报告

2080070000双评价表格要素

2080070201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3城镇建设不适宜区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4城镇建设适宜区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5土地资源约束下可承载耕地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6水资源约束下可承载耕地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7土地资源约束下城镇建设承载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8水资源约束下城镇建设承载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80000双评价栅格图要素

2080080201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图

208008020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2080080203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2080080204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开发利用地类分布图

2080080205种植业生产不适宜区内耕地分布图

2080080206城镇建设不适宜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图

2080080207耕地空间潜力分析图

4

DB42/T1941.1—202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80080208城镇建设空间潜力分析图

208008020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

2080080210生态脆弱性分布图

2080080211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2080080212人均可用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208008021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2080080214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分布图

2090000000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

2090010000基期年现状空间要素

2090010100现状用地

2090010200现状自然保护地分布

2090010300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分布

2090010400现状自然灾害风险分布

2090010500城区范围

2090010600城区实体地域

2090020000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

2090020100总体格局

2090020110主体功能分区

2090020200控制线

2090020210三条控制线

2090020211生态保护红线

2090020212永久基本农田

2090020213城镇开发边界

2090020220保护范围边界

2090020221天然林

2090020222生态公益林

2090020223湿地

2090020224基本草原

2090020225河湖岸线

2090020227历史文化保护线

2090020228矿产资源控制线

2090020229洪涝风险控制线

2090020290其他控制线

5

DB42/T1941.1—202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90020300生态空间

2090020310生态系统(面)

2090020320生态廊道(线)

2090020330自然保护地

2090020331风景名胜区

2090020350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2090020400农业空间

2090020410农业生产空间布局

2090020420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2090020430耕地质量等级分区

2090020500城镇空间

2090020510区域协调

2090020511都市圈

2090020512城镇圈

2090020520城镇体系

2090020524城镇体系(点)

2090020525市辖区村庄布局

2090020530城镇产业空间布局

2090020533城镇产业空间布局(面)

2090020600用地结构与布局

2090020610规划分区

2090022800历史文化资源

2090022810世界遗产

2090022820国家文化公园

2090022830文化生态保护区

209002284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

2090022841历史文化名城

2090022842历史文化名镇

2090022843历史文化名村

2090022844历史城区

2090022845历史文化街区

2090022850历史建筑

2090022851历史建筑(点)

6

DB42/T1941.1—202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90022853历史建筑(面)

2090022860文物保护单位

2090022861文物保护单位(点)

2090022863文物保护单位(面)

2090022870传统村落

2090022900土地资源

2090022910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2090022920存量低效用地再利用重点区域

2090024100基础支撑体系

2090024140防灾减灾

2090024141防灾减灾设施(点)

2090024142防灾减灾设施(线)

2090024143防灾减灾设施(面)

2090024144灾害风险区

2090024150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2090024151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点)

2090024152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线)

2090024153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面)

2090024170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2090024171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点)

2090024172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线)

2090024173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面)

2090024180重大信息通讯设施

2090024181重大信息通讯设施(点)

2090024182重大信息通讯设施(线)

2090024183重大信息通讯设施(面)

2090024190重大能源基础设施

2090024191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点)

2090024192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线)

2090024193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面)

2090024200其他重大基础设施

2090024201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点)

2090024202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线)

7

DB42/T1941.1—202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90024203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面)

2090026100国土整治修复

2090026110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

2090026111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点)

2090026112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线)

2090026113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面)

2090027100下位规划指引

2090027110分区规划单元

2090027120近期重大项目

2090027121近期重大项目(点)

2090027122近期重大项目(线)

2090027123近期重大项目(面)

2090029900其他规划空间要素

2090030000规划文档资料要素

2090030100规划文本

2090030200规划说明

2090030300专题研究报告

2090030400人大意见

2090030500各相关部门意见

2090030600专家论证意见

2090030700公众参与情况

2090030800规划批复

2090039000其他文档

2090040000规划表格要素

2090040201规划指标表

2090040202规划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3市域(县域)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2090040204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5林地保有量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6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7其他底线管控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8自然保护地一览表

2090040209历史文化资源一览表

8

DB42/T1941.1—2022

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90040210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

2090040211上级下达指标表

2090040212水资源保护指标分解表

2090040213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2090040214市域(县域)规划分区统计表

2090040215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2090050000规划栅格图要素

2090050201市域(县域)主体功能分区图

2090050202市域(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2090050203市域(县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090050204市域(县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2090050205市域(县域)农(牧)业空间规划图

2090050206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2090050207市域(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2090050208市域(县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2090050209市域(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2090050210市域(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2090050211市域(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2090050212市域(县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

2090050213市域(县域)矿产资源规划图

表2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80000000分析评价信息要素

2080010000基础分析空间要素

2080020000基础分析文档资料要素

2080030000基础分析表格要素

2080040000基础分析栅格图要素

2080040251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2090000000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

2090010000基期年现状空间要素

2090010100现状用地

9

DB42/T1941.1—2022

表2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90020000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

2090020200控制线

2090020230城市控制线

2090020231城市蓝线

2090020232城市绿线

2090020233城市紫线

2090020234城市黄线

2090020600用地结构与布局

2090020610规划分区

2090020620规划用地

2090020630绿地与开敞空间

2090020640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区域

2090020650保障住房

2090020660中心城区范围

2090020670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分区

2090020680中心城区产业布局

2090020700空间形态管控

2090020710开发强度分区

2090020720视线通廊

2090020730中心城区建筑高度控制

2090020740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地区

2090020750中心城区建筑风貌控制区

2090024100基础支撑体系

2090024110公共服务设施

2090024111公共服务设施(点)

2090024113公共服务设施(面)

2090024120市政公用设施

2090024121市政公用设施(点)

2090024122市政公用设施(线)

2090024123市政公用设施(面)

2090024130综合交通设施

2090024131交通设施(点)

2090024133交通设施(面)

10

DB42/T1941.1—2022

表2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

2090024134道路中心线

2090024135道路红线

2090024140防灾减灾

2090024141防灾减灾设施(点)

2090024142防灾减灾设施(线)

2090024143防灾减灾设施(面)

2090024144中心城区灾害风险区

2090026200城市更新

2090026210城市更新重点区域

2090026220城市更新单元

2090027100下位规划指引

2090027130详规单元

2090030000规划文档资料要素

2090040000规划表格要素

2090040251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

2090040252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2090050000规划栅格图要素

2090050251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2090050252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2090050253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

2090050254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

2090050255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2090050256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图

2090050257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

2090050258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

2090050259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209005026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2090050261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

2090050262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图

5.3数据组织格式

5.3.1规划文本

11

DB42/T1941.1—2022

规划文本应采用pdf文件格式。文本文件名称应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文件名

称.pdf”的规则命名,行政区代码为6位。

规划文本汇交清单见表3。

表3规划文本汇交清单

序号文件名称约束条件

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报告M

2规划文本M

3规划说明M

4专题研究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