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旨在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其化学原理。本节内容紧承气体性质与制备的前序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对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制氧方法的认识。课程设计将围绕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及安全意识的树立,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围绕制取氧气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同时,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态度。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关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理解各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原理。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收集、净化和检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举例:以分解过氧化氢制氧为例,学生需掌握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催化剂的作用,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判断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条件。
-理解不同制氧方法中,反应物的摩尔比与产氧量的关系。
-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特别是气体收集装置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对突发情况的应对和处理。
举例:学生在使用气体收集装置时,难点在于如何确保装置的气密性和避免气体泄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室意外,如液滴进入集气瓶等。教师需提供详细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提前预习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特别是第二单元课题3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表,以及实验操作流程图和注意事项。
3.实验器材:提前检查并准备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催化剂、酒精灯、试管、集气瓶、导管等实验器材,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观察区、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合作,同时设置多媒体展示区,以便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流程图,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制取氧气的方法,设计问题,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统计数据和学生的反馈,了解预习情况,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准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资料,理解制氧基本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或疑问通过平台提交,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制氧知识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对制氧实验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三种制氧方法及其化学原理,通过实验视频辅助讲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实验中,积极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提问与讨论: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问并参与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与实践活动法:结合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制氧原理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制氧方法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制氧方法的理解。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化学实验视频和文章,供学生深入了解气体制备的其他方法。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知识的拓展。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与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反思,促进知识的内化。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拓展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实验室气体制备技术》:介绍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方法,包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不同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实验安全手册》:提供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特别是气体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意外事故。
-《气体收集与纯化技术》:探讨气体收集和纯化的原理,包括排水法、排空气法等气体收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收集气体的纯度。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应用,例如在呼吸作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调查氧气的工业制备方法,比较实验室制取与工业制备的异同。
-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气体收集方法对气体纯度和收集效率的影响。板书设计1.制取氧气方法对比
-分解过氧化氢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氯酸钾
2.化学方程式
-2H₂O₂→2H₂O+O₂↑
-2KMnO₄→K₂MnO₄+MnO₂+O₂↑
-2KClO₃→2KCl+3O₂↑
3.实验操作步骤
-准备材料
-反应物混合
-气体收集
-检验与纯化
4.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
-气密性检查
-催化剂选择
-气体纯度
5.拓展思考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实验中如何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通过图表、流程图和关键点的方式,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结构,同时留有空间供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驱动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通过实验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在线平台和多媒体资源,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预习和课后拓展更为高效,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实验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安全事项重视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和指导。
2.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虽然实验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对化学方程式和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在实验前,增加专门的安全讲解环节,让学生明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政法学院《计算机图形学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区保洁合同范例
- 秸秆机器租赁合同范例
-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应用文体翻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传感器与自动化仪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钢包精炼成套设备合作协议书
- 垃圾处理方法大揭秘
- 商铺入股合同范例
- 加工维修承揽合同范例
- 哈汽东芝型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低压缸动静碰磨故障分析与对策
- 温州市房屋租赁合同-通用版
- 第7讲_校对符号使用
- 姬浩然书香家庭申请表(共2页)
- 高中学生遵纪守法主题班会PPT教学讲座课件
- 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识别与防治
- 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培训班课程安排表(80学时)
- 半自动钻床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有答案)
- 空心薄壁墩翻模施工技术交底(修改)
- 光伏系统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