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方案_第1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方案_第2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方案_第3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方案_第4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方案TOC\o"1-2"\h\u25357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239141.1项目背景分析 4217001.2改造与升级目标 424272第2章现有生产线评估 4179362.1生产线现状分析 4161512.1.1生产线结构及设备配置 5191652.1.2生产效率及产能 5310822.1.3质量控制 553332.2问题与挑战 5141582.2.1设备老化及故障率高 5296682.2.2自动化程度不足 529622.2.3柔性不足 5286452.2.4质量控制手段有限 5178632.3改造与升级的必要性 5278422.3.1提高生产效率 5108462.3.2降低故障率 652612.3.3提高柔性 6319742.3.4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624408第3章自动化技术概述 6299483.1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637993.1.1初级自动化 6153323.1.2中级自动化 6256193.1.3现代自动化 6163713.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6183613.2.1制造业 7215463.2.2交通运输 786413.2.3医疗卫生 714513.2.4能源 7172913.3自动化生产线发展趋势 776773.3.1智能化 780993.3.2网络化 7164323.3.3灵活性 794063.3.4绿色环保 7164803.3.5安全性 832195第4章改造与升级方案设计 841474.1总体设计方案 8181244.1.1生产线现状分析 8123424.1.2改造目标设定 819274.1.3改造策略制定 8218424.2生产线布局优化 813874.2.1优化原则 8109204.2.2优化方案 8216394.3自动化设备选型 870654.3.1选型原则 910304.3.2选型方案 911974第5章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 9275485.1控制系统概述 95845.1.1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924135.1.2控制系统功能 9149615.1.3控制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1072255.2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0327265.2.1控制器选型 10173565.2.2传感器与执行器配置 10200885.2.3通信网络设计 105115.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100395.3.1监控系统 1022665.3.2控制算法 10322575.3.3数据处理 11262515.3.4通信程序 1121083第6章生产线设备改造与升级 11261946.1关键设备选型 1133716.1.1设备选型原则 11300996.1.2设备选型依据 11220076.1.3设备选型结果 1157996.2设备改造技术方案 11253296.2.1设备改造目标 11305136.2.2设备改造内容 1288396.2.3设备改造技术路线 12117646.3设备升级实施步骤 12210746.3.1项目立项 1211506.3.2设备选型与采购 12303566.3.3设备改造方案设计 1249136.3.4设备改造施工 12324306.3.5设备调试与验收 12272356.3.6培训与交付 121586第7章生产线系统集成与调试 1265737.1系统集成策略 12244367.1.1硬件系统集成 12119487.1.2软件系统集成 13153107.2系统调试与优化 13201527.2.1硬件设备调试 1399787.2.2软件系统调试 13274867.2.3系统优化 13302467.3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 13203847.3.1系统稳定性评估 1342687.3.2系统可靠性评估 1429771第8章生产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14265218.1生产管理流程优化 14153288.1.1生产线流程分析 14231458.1.2流程优化方案 14314598.1.3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 14313938.2信息化系统设计 1460358.2.1信息化系统架构 14279468.2.2系统集成与数据交互 1492938.2.3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4244788.3生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4128478.3.1数据采集与处理 14309498.3.2数据可视化展示 15178478.3.3决策支持系统 1510197第9章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5259679.1培训需求分析 1519699.1.1技术人员培训需求 15150829.1.2操作人员培训需求 1545369.1.3管理人员培训需求 15165299.2培训内容与方式 15194989.2.1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 1528499.2.2操作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 16272409.2.3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 16296349.3培训效果评估 16120559.3.1技术人员培训效果评估 16205079.3.2操作人员培训效果评估 16103609.3.3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 164055第10章项目实施与风险控制 172465010.1项目实施计划 17497510.1.1前期准备 17920410.1.2设备采购与安装 172822110.1.3调试与试运行 172836010.1.4后期优化 17566410.2风险识别与评估 17400110.2.1技术风险 172181110.2.2人员风险 181130610.2.3质量风险 181393710.2.4资金风险 18602310.3风险应对措施 181131810.3.1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182438710.3.2人员风险应对措施 182661810.3.3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181860510.3.4资金风险应对措施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项目背景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制造业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某制造业企业现有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如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不高等,进行项目背景分析。通过对企业现有生产线的深入调研,梳理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造与升级提供依据。1.2改造与升级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改造与升级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生产周期。(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3)提升产品质量:采用精密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线检测等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次品率。(4)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引入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5)优化生产布局:合理规划生产线布局,提高生产空间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6)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批具备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改造与升级目标的实现,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第2章现有生产线评估2.1生产线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自动化生产线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生产线的效率、稳定性及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节将对现有生产线的现状进行分析。2.1.1生产线结构及设备配置(1)生产线结构:现有生产线采用串联式结构,各工位依次排列,设备间通过输送设备连接。(2)设备配置:主要包括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2.1.2生产效率及产能现有生产线在生产效率方面表现良好,但部分设备存在老化、故障率高等问题,影响了整体产能。2.1.3质量控制现有生产线采用在线检测、离线检测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但部分检测设备精度不足,导致产品质量波动。2.2问题与挑战2.2.1设备老化及故障率高生产线运行时间的增加,部分设备出现老化现象,故障率逐渐上升,影响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2.2.2自动化程度不足现有生产线在部分环节仍依赖人工操作,导致生产效率受限,且存在安全隐患。2.2.3柔性不足现有生产线在应对产品多样化、小批量生产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2.2.4质量控制手段有限现有生产线的质量控制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面监控。2.3改造与升级的必要性为提高生产线的整体功能,满足市场需求,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与升级显得尤为重要。2.3.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进新型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3.2降低故障率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设备功能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2.3.3提高柔性引入模块化设计,使生产线具备快速切换、适应不同产品生产的能力。2.3.4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引入先进的质量控制设备和技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方位监控,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生产线在设备、自动化程度、柔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造与升级,提高生产线的整体功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3章自动化技术概述3.1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自动化、中级自动化和现代自动化。3.1.1初级自动化初级自动化阶段主要依赖于机械化和电气化技术。在这一阶段,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例如,使用继电器、接触器等电气元件组成的控制柜对生产设备进行控制。3.1.2中级自动化中级自动化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计算机数控(CNC)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控制更加精确、灵活。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也为自动化技术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3.1.3现代自动化现代自动化阶段,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与自动化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等新型自动化技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高度集成、智能化、网络化,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自动化管理。3.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能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应用领域:3.2.1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测、自动化仓储等。通过采用自动化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3.2.2交通运输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3.2.3医疗卫生自动化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自动化诊断、自动化手术、智能化医疗设备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3.2.4能源自动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电网、自动化发电、自动化输配电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保障能源安全。3.3自动化生产线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生产线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3.3.1智能化智能化是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故障预测和自诊断等功能。3.3.2网络化网络化使得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3.3.3灵活性自动化生产线将向模块化、可重组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需求。3.3.4绿色环保自动化生产线将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3.3.5安全性自动化生产线将不断提升安全功能,通过引入安全控制系统、实施严格的安全规范,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第4章改造与升级方案设计4.1总体设计方案本章节将详细阐述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的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1.1生产线现状分析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生产流程、设备功能、产能、能耗、故障率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4.1.2改造目标设定根据现状分析,设定合理的改造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人力成本等。4.1.3改造策略制定结合改造目标,制定相应的改造策略,包括设备更新、生产线布局优化、自动化设备选型、控制系统升级等。4.2生产线布局优化4.2.1优化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生产线布局优化:(1)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减少物料搬运距离和时间;(2)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场地的利用率;(3)保障生产安全,降低风险;(4)方便设备维护和检修。4.2.2优化方案(1)调整生产线布局,使生产流程更加合理;(2)优化设备布局,减少物料搬运距离,提高生产效率;(3)增加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环节;(4)考虑未来产能扩张需求,预留一定空间。4.3自动化设备选型4.3.1选型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自动化设备选型:(1)设备功能稳定,可靠性高;(2)技术先进,具备一定的前瞻性;(3)适应性强,能够满足多种生产需求;(4)易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5)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4.3.2选型方案(1)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控制系统等;(2)对比分析国内外设备供应商,选择具备良好口碑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3)结合生产实际,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扩展性及升级空间;(4)考虑设备投资成本和回报周期,合理配置生产设备。第5章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5.1控制系统概述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制造业生产线改造与升级的核心,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精确控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本章节主要介绍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5.1.1控制系统基本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人机界面及通信网络等组成。传感器负责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并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信号;执行器根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完成具体的操作,如启动、停止、调整等;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逻辑判断、信号处理及指令输出;人机界面提供操作人员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交互平台;通信网络保证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及时、准确。5.1.2控制系统功能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处理、逻辑控制、故障诊断及报警、远程监控与维护等。实时监控保证生产过程在预定范围内稳定运行;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为逻辑控制提供依据;逻辑控制根据预设程序,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确控制;故障诊断及报警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远程监控与维护便于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及系统维护。5.1.3控制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简单的单机控制到复杂的生产线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2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是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与升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控制器选型、传感器与执行器配置、通信网络设计等。5.2.1控制器选型根据生产线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是实现高效、稳定控制的基础。控制器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处理速度、内存容量、接口类型、扩展能力、兼容性等。5.2.2传感器与执行器配置合理配置传感器与执行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传感器选型应考虑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指标;执行器选型则需关注输出力矩、响应速度、安装方式等。5.2.3通信网络设计通信网络是连接控制系统各部件的纽带,其设计应考虑传输速率、通信协议、可靠性等因素。常见的通信网络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无线通信等。5.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行的核心,主要包括监控系统、控制算法、数据处理、通信程序等。5.3.1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负责实时显示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便于操作人员了解生产状况。监控软件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数据存储与查询功能、报警提示等。5.3.2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精确控制的关键。根据生产线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5.3.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计算、存储等操作,为控制算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5.3.4通信程序通信程序保证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及时、准确。根据通信网络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通信协议及程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第6章生产线设备改造与升级6.1关键设备选型6.1.1设备选型原则在选择关键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保证所选设备能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6.1.2设备选型依据(1)生产需求:根据生产纲领、产品结构及工艺要求,确定设备类型、数量及功能参数。(2)设备功能: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设备功能,选择具有较高功能和稳定性的设备。(3)设备寿命: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投资回报。(4)售后服务:选择具有良好售后服务的设备供应商,降低设备维修风险。6.1.3设备选型结果根据以上原则和依据,选取以下关键设备:(1)自动化:用于替代人工完成焊接、装配等工序。(2)数控机床: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3)自动化物流设备:包括自动输送线、立体仓库等,提高物料搬运效率。(4)智能检测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保证产品质量。6.2设备改造技术方案6.2.1设备改造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改造,提高生产线运行速度,缩短生产周期。(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工、能源等成本消耗。(3)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精度,降低废品率。(4)保障生产安全:降低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水平。6.2.2设备改造内容(1)设备自动化升级:将现有手动设备改造为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功能优化: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提高设备功能。(3)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协同作业。(4)设备维护保养: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使用寿命。6.2.3设备改造技术路线(1)制定详细的设备改造方案,明确改造内容、技术要求及进度安排。(2)对设备进行停机改造,保证改造过程中不影响生产。(3)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改造后的设备满足生产需求。(4)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改造后的设备能够顺利投入生产。6.3设备升级实施步骤6.3.1项目立项根据生产线自动化升级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报请企业领导审批。6.3.2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设备选型结果,进行设备采购招标,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6.3.3设备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设备改造技术方案,设计详细的设备改造施工图纸。6.3.4设备改造施工按照设备改造方案,组织设备停机改造,保证改造质量。6.3.5设备调试与验收完成设备改造后,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满足生产需求,并组织验收。6.3.6培训与交付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设备顺利投入生产,并完成设备交付。第7章生产线系统集成与调试7.1系统集成策略7.1.1硬件系统集成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与升级过程中,硬件系统集成是关键环节。根据生产工艺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保证其与新增设备相互兼容。硬件系统集成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各硬件模块具备独立性,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2)高度集成:优化设备布局,提高生产空间利用率。(3)可扩展性:为后续升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接口。7.1.2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集成。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保证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2)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高速通信。(3)利用组态软件,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7.2系统调试与优化7.2.1硬件设备调试(1)检查各设备安装是否正确、牢固。(2)对设备进行单体调试,保证其功能正常。(3)对生产线进行联动调试,检查各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7.2.2软件系统调试(1)编写和调试控制程序,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2)配置监控参数,保证监控系统实时、准确地反映生产状态。(3)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调试,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2.3系统优化(1)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对设备参数进行优化调整。(2)对控制程序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3)根据生产需求,调整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7.3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7.3.1系统稳定性评估(1)对硬件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包括设备运行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2)对软件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包括程序运行稳定性、数据传输稳定性等。(3)通过对生产过程的长期跟踪,评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7.3.2系统可靠性评估(1)采用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对系统潜在故障进行识别和分析。(2)对关键设备进行可靠性评估,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措施。(3)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和预警机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第8章生产管理与信息化建设8.1生产管理流程优化8.1.1生产线流程分析针对现有生产线的作业流程,进行全面的流程分析,梳理出关键环节、瓶颈环节以及冗余环节,为后续流程优化提供依据。8.1.2流程优化方案结合自动化生产线特点,对现有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主要包括:简化冗余环节,提高作业效率;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针对瓶颈环节,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等方式提高产能。8.1.3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熟练度和维护保养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提高整体生产效率。8.2信息化系统设计8.2.1信息化系统架构根据企业生产需求,设计包含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执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等模块的信息化系统架构。8.2.2系统集成与数据交互实现各模块间的数据集成与交互,保证生产过程中各类数据实时、准确、完整。同时与上下游供应链、销售链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8.2.3系统安全与稳定性加强系统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通过冗余设计、备份策略等手段,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故障风险。8.3生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8.3.1数据采集与处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8.3.2数据可视化展示采用图表、报表等形式,对生产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管理人员快速了解生产状况,及时调整生产策略。8.3.3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生产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深入挖掘,为企业提供生产计划优化、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建议,助力企业持续改进,提升竞争力。第9章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9.1培训需求分析在对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改造与升级的过程中,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培训需求的分析:9.1.1技术人员培训需求(1)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针对新引进的自动化设备,技术人员需掌握设备操作、编程、调试及日常维护等技能。(2)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对生产线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生产效率。9.1.2操作人员培训需求(1)基本操作技能: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2)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9.1.3管理人员培训需求(1)项目管理:管理人员需具备项目管理能力,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实施。(2)团队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人员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的能力,保证项目各环节的顺利进行。9.2培训内容与方式9.2.1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1)设备操作与维护: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编程、调试及维护技能。(2)系统集成与优化: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技术人员在系统集成与优化方面的能力。9.2.2操作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1)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现场操作演练、模拟操作等方式,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2)安全操作规范:通过安全知识培训、案例分析等,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9.2.3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1)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管理课程、案例分析等,提升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2)团队协作与沟通:通过团队协作训练、沟通技巧培训等,提高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9.3培训效果评估9.3.1技术人员培训效果评估(1)理论考核:通过书面考试,检验技术人员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实践操作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评估技术人员在设备操作、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能水平。9.3.2操作人员培训效果评估(1)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检验操作人员对自动化设备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2)安全操作规范考核:通过安全知识考试、现场操作观察等,评估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情况。9.3.3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1)项目管理能力评估:通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评估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