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1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2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3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4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25024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89211.1制造业生产调度管理现状分析 417951.1.1生产调度管理的重要性 4274141.1.2现状分析 4144251.2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需求 488401.2.1提高生产调度效率 4293751.2.2降低生产成本 419841.2.3提升产品质量 5250871.2.4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决策支持 5186691.2.5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5119871.2.6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31237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功能框架 5314722.1设计目标与原则 513052.2功能框架概述 5252342.3系统架构设计 611833第3章数据采集与管理 6223383.1数据采集技术选型 6203783.1.1传感器技术 615153.1.2无线通信技术 6224953.1.3数据采集设备 7190653.2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791403.2.1数据预处理 714353.2.2数据存储 7217783.3数据管理策略 734173.3.1数据分类与编码 776623.3.2数据访问控制 7306253.3.3数据质量管理 8248683.3.4数据更新与维护 813817第4章智能调度算法研究 8255534.1调度算法概述 8296824.2常用调度算法分析 8231724.3自适应调度算法设计 930233第五章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 9145725.1生产过程监控技术 9259675.1.1监控系统架构 981655.1.2关键指标监控 950455.1.3异常报警与处理 10258835.2生产数据分析与挖掘 10263885.2.1数据预处理 10185885.2.2数据分析方法 10204435.2.3数据可视化 10204895.3生产过程优化策略 103705.3.1设备维护与升级 10154345.3.2生产计划优化 10122175.3.3工艺参数优化 10301965.3.4能源管理优化 10236475.3.5人员培训与激励 1128092第6章设备管理与维护 11235466.1设备状态监测 1165766.1.1监测系统架构 11156316.1.2数据采集与传输 1126436.1.3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11225116.2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 11183276.2.1故障诊断方法 11176886.2.2故障预测模型 1195606.2.3预测结果评估与优化 11327036.3设备维护策略 12119706.3.1预防性维护策略 1261476.3.2事后维护策略 1298776.3.3智能维护决策支持 1221588第7章人员管理与培训 12218607.1人员信息管理 12120897.1.1员工基本信息的采集与维护 12222347.1.2员工岗位与职责划分 1271767.1.3员工绩效评估 12179197.2人员技能评估与培训需求分析 1247447.2.1技能评估体系构建 13268387.2.2培训需求分析 1383527.2.3培训资源整合 13158267.3培训体系设计与实施 13313587.3.1培训目标设定 1386797.3.2培训内容设计 1312337.3.3培训方式与方法选择 13154397.3.4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13292057.3.5培训档案管理 131329第8章质量管理与控制 1348678.1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 1399358.1.1质量数据采集 14152548.1.2质量数据分析 14135508.2质量控制策略 14269648.2.1预防性质量控制 14216378.2.2反馈性质量控制 14319278.3质量改进措施 15322608.3.1优化生产过程 1599528.3.2加强质量管理 1558088.3.3创新质量管理方法 1530214第9章系统集成与实施 15168619.1系统集成技术选型 15323209.1.1中间件技术 1543739.1.2数据集成技术 15188279.1.3WebService技术 15129159.1.4信息安全技术 16208169.2系统集成架构设计 16303819.2.1分层架构 1652899.2.2微服务架构 1652909.2.3模块化设计 16149019.2.4容器化部署 16324119.3系统实施与验收 16249029.3.1系统实施 16319719.3.2系统验收 169631第10章系统评估与优化 17956810.1系统功能评估指标体系 171284410.1.1生产效率:包括生产任务完成率、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等指标,用于衡量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功能。 171479810.1.2质量控制:包括产品合格率、缺陷率、返工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系统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的效果。 172516410.1.3能耗与成本:包括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维护成本等指标,用于评价系统在节能降耗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表现。 17366610.1.4系统稳定性:通过系统故障率、故障恢复时间、系统运行稳定性等指标,评估系统在稳定运行方面的功能。 171195010.1.5用户满意度:通过用户对系统易用性、功能完善性、服务支持等方面的评价,衡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满意度。 172495910.2系统评估方法 171889410.2.1定量评估:采用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对系统功能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客观、量化的评估结果。 17647510.2.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优点和不足,为系统改进提供依据。 171268610.2.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的结果,采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 171350910.3系统优化策略与实施建议 172625310.3.1生产调度优化:根据生产任务需求,合理调整生产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1715810.3.2质量管理优化: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 171615810.3.3能耗与成本控制优化:通过设备升级、工艺改进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171963910.3.4系统稳定性提升:加强系统维护和故障预警,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 171511910.3.5用户满意度提升:优化用户界面设计,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用户培训和服务支持水平。 18494310.3.6持续改进与迭代:根据系统评估结果,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和迭代。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制造业生产调度管理现状分析1.1.1生产调度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制造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产调度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生产运营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及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生产调度管理方式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及生产环境时,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1.1.2现状分析(1)手工或半自动化调度:目前许多制造企业仍采用人工或半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生产调度,这种方式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与主观判断,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高。(2)生产计划与实际执行脱节:由于生产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如设备故障、物料供应延迟等,使得生产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生产调度困难。(3)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生产调度决策缺乏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1.2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需求1.2.1提高生产调度效率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调度效率。智能化生产调度管理系统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实现生产调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1.2.2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化生产调度管理系统通过对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设备闲置率、减少人工干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1.2.3提升产品质量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觉并解决生产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稳定。1.2.4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采集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生产调度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1.2.5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智能化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1.2.6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提升生产调度管理水平,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功能框架2.1设计目标与原则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旨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与可视性,同时遵循以下原则:(1)集成性原则:系统应具备与其他相关系统(如ERP、MES等)的集成能力,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2)智能化原则:系统应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的自动化、智能化。(3)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功能拓展与升级。(4)易用性原则: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5)安全性原则: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2.2功能框架概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生产计划管理:包括生产订单接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跟踪等功能。(2)生产调度管理:包括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资源调度、生产过程监控等功能。(3)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维护保养等功能。(4)质量管理:包括生产质量检测、质量异常处理、质量数据分析等功能。(5)库存管理:包括物料库存监控、库存预警、库存优化等功能。(6)人员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人员排班等功能。(7)数据统计分析:包括生产数据汇总、生产指标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2.3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数据访问和数据备份等功能,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2)服务层:提供系统所需的各种服务,如数据接口、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加密等。(3)应用层:实现系统各项业务功能,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人员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等。(4)展示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采用Web端和移动端等多种形式展示系统功能。通过以上架构设计,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满足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需求。第3章数据采集与管理3.1数据采集技术选型为了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合理的数据采集技术选型是关键。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据采集技术进行选型分析:3.1.1传感器技术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的传感器,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择。3.1.2无线通信技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设备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考虑到工业现场的环境特点,选用具有抗干扰性强、传输速率高、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3.1.3数据采集设备根据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需求,选用具备以下特点的数据采集设备:(1)高功能处理器,保证数据处理能力;(2)大容量存储,满足数据缓存需求;(3)多种通信接口,支持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互;(4)防水、防尘、抗干扰设计,适应恶劣工业环境。3.2数据预处理与存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通常含有噪声、异常值等,需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以下是数据预处理与存储的相关内容:3.2.1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去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等;(2)数据归一化: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转化为统一的数值范围,便于后续处理;(3)数据融合:将多源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的可用性。3.2.2数据存储(1)数据存储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提高数据存储功能;(2)数据库选型:根据数据特点,选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Cassandra);(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3.3数据管理策略为实现数据的规范化、高效化、安全化管理,制定以下数据管理策略:3.3.1数据分类与编码根据数据类型、用途等,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便于数据检索和管理。3.3.2数据访问控制制定数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安全。包括以下方面:(1)用户权限管理:区分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3)日志记录:记录数据访问、修改等操作,便于追踪和审计。3.3.3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对数据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发觉问题时及时处理。3.3.4数据更新与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更新: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2)数据维护:对数据进行定期检查,修复错误和异常;(3)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合理规划数据的存储、归档和销毁,降低存储成本。第4章智能调度算法研究4.1调度算法概述生产调度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成本及资源利用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调度算法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智能调度算法是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任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调度的方法。本章主要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中的算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生产调度效率和智能化水平。4.2常用调度算法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制造业生产调度问题提出了许多算法,以下对几种常用调度算法进行分析:(1)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在制造业生产调度中,遗传算法通过编码、交叉、变异等操作,不断优化调度方案。(2)蚁群算法: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觅食行为,寻找最优路径。在生产调度中,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并行性和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求解大规模调度问题。(3)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飞行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实现优化求解。在生产调度中,粒子群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易于实现等优点。(4)禁忌搜索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是一种局部搜索算法,通过引入禁忌表和候选解集合,避免重复搜索,提高搜索效率。在制造业生产调度中,禁忌搜索算法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适用于求解具有大量约束条件的调度问题。4.3自适应调度算法设计针对制造业生产调度问题的特点和需求,本节提出一种自适应调度算法。该算法结合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优点,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初始化:设置种群规模、迭代次数、交叉和变异概率等参数。(2)编码:将生产任务和资源进行编码,形成初始解。(3)适应度评价:根据调度目标(如最小化总完工时间、最大化资源利用率等),计算每个解的适应度值。(4)选择:采用轮盘赌选择策略,选择优秀个体进入下一代。(5)交叉和变异:采用均匀交叉和随机变异操作,新个体。(6)蚁群算法优化:利用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新个体进行优化。(7)粒子群算法优化: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对新个体进行优化。(8)禁忌搜索:对新个体进行局部搜索,避免重复搜索,提高搜索效率。(9)更新禁忌表和候选解集合:将新个体加入禁忌表和候选解集合。(10)终止条件判断:若满足迭代次数或适应度值达到预设阈值,则输出最优解;否则,返回步骤(4)继续迭代。通过以上步骤,自适应调度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制造业生产调度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第五章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5.1生产过程监控技术生产过程监控是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技术,并探讨如何保证生产流程的高效稳定。5.1.1监控系统架构监控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展示层。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数据传输层通过工业以太网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数据展示层以图形化界面展示监控结果。5.1.2关键指标监控生产过程中,关键指标监控主要包括生产进度、设备状态、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通过设定合理的阈值,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5.1.3异常报警与处理监控系统具备异常报警功能,当监测到关键指标超出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5.2生产数据分析与挖掘生产数据分析与挖掘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信息,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5.2.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规范化等,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5.2.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觉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规律。5.2.3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直观展示,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决策。5.3生产过程优化策略根据生产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优化策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3.1设备维护与升级针对设备故障频发、功能下降等问题,制定设备维护与升级计划,保证设备稳定运行。5.3.2生产计划优化根据生产数据分析,调整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5.3.3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5.3.4能源管理优化针对能源消耗数据,制定节能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3.5人员培训与激励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与激励,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水平。第6章设备管理与维护6.1设备状态监测6.1.1监测系统架构本节主要阐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中的设备状态监测架构。通过构建分布式监测系统,实现对生产线上各类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6.1.2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1.3设备状态实时监控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通过监控大屏、移动终端等展示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6.2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6.2.1故障诊断方法本节介绍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包括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等。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对设备潜在故障的及时发觉。6.2.2故障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故障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构建故障预测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对设备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测,为设备维护提供决策依据。6.2.3预测结果评估与优化对故障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包括预测准确性、实时性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故障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率和实用性。6.3设备维护策略6.3.1预防性维护策略基于故障预测结果,制定预防性维护策略。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更换易损件、调整参数等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6.3.2事后维护策略针对已发生的设备故障,制定事后维护策略。通过快速响应、故障排除、原因分析等环节,保证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6.3.3智能维护决策支持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维护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故障数据等进行分析,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实现设备维护的智能化。第7章人员管理与培训7.1人员信息管理为了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本章首先对人员信息管理进行详细阐述。人员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7.1.1员工基本信息的采集与维护系统应收集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岗位、联系方式等,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更新。7.1.2员工岗位与职责划分根据生产调度的需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并为每位员工分配相应的工作岗位。7.1.3员工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7.2人员技能评估与培训需求分析针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的特点,对员工技能进行评估,分析培训需求,为培训体系的设计提供依据。7.2.1技能评估体系构建建立包括专业技能、操作技能、管理技能等多方面的技能评估体系,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技能评估。7.2.2培训需求分析根据技能评估结果,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方向和内容。7.2.3培训资源整合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渠道。7.3培训体系设计与实施根据人员技能评估与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并实施培训体系,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7.3.1培训目标设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培训目标,保证培训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7.3.2培训内容设计结合员工培训需求,设计包括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在线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内容。7.3.3培训方式与方法选择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如面授、实操、网络培训等。7.3.4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7.3.5培训档案管理对员工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建立培训档案,为员工晋升、薪酬调整等提供参考。通过以上人员管理与培训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8章质量管理与控制8.1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阐述质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分析技术及其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8.1.1质量数据采集质量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时数据,如生产设备参数、物料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等;(2)检验检测数据,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等;(3)客户反馈数据,如客户投诉、退货记录等;(4)市场质量数据,如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信息、行业标准等。8.1.2质量数据分析质量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质量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找出质量问题的分布规律;(2)原因分析,通过鱼骨图、柏拉图等工具,挖掘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3)质量预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预测产品质量的发展趋势;(4)质量决策支持,结合生产调度与管理策略,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8.2质量控制策略为保证产品质量,本章节提出以下质量控制策略:8.2.1预防性质量控制(1)设计阶段: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等方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质量特性;(2)生产准备阶段: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3)生产过程控制:实施SPC(统计过程控制),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控;(4)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8.2.2反馈性质量控制(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2)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消除质量隐患;(3)持续改进,通过PDCA循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8.3质量改进措施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不良率,本章节提出以下质量改进措施:8.3.1优化生产过程(1)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稳定性;(2)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减少人为误差;(3)强化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8.3.2加强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2)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3)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8.3.3创新质量管理方法(1)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如六西格玛、可靠性工程等;(2)开展质量改进项目,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3)加强与行业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享质量管理经验。第9章系统集成与实施9.1系统集成技术选型为了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顺利集成,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本项目将采用以下技术选型:9.1.1中间件技术选用成熟可靠的中间件技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通信与协作,提高系统间的互操作性。9.1.2数据集成技术采用数据集成技术,实现不同数据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整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9.1.3WebService技术利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间的远程调用,便于各子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9.1.4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信息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9.2系统集成架构设计本项目采用以下系统集成架构:9.2.1分层架构系统整体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以降低各层次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9.2.2微服务架构在服务层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