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口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n(主观表述题)

【考情分析】

一、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

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

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短:篇幅短小精悍,字数在300-400字(300-800字)。

评:既然是“点评”性质的文章,自然文学短评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即要求观点鲜明、

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二、考教结合

【教材链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

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

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范例1:(观点+叙述+分析)

诗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观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

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

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

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自己的分析评论)//

范例2:(观点+叙述+分析)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

语”。(观点)〃乐曲终了,此时天地间似乎只有这浩渺的江水和一轮冷月,仿佛江心秋月也

为乐曲中的情感所打动。(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这一句情景交融,突出了音

乐效果,且表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演技,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自己的分析评论)//

第1页共21页

【温馨提醒】

高考考查内容:

文学短评,并不要求评论面面俱倒。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

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

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

文学短评的特点:(1)深刻性:(时空重叠、意象都是文学鉴赏的理论术语)(2)集中

性:围绕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展开(3)结合性:引述原文,加以分析,叙议结合

具体角度如下:

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可以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

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

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特征。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

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分一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

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鉴赏作品的语言

第2页共21页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

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

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题型例解】

题型一写文学短评,题型一一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

[题型形式]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

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分析:题目给出评论关键词,要求围绕关键词拟写短评思路。关键词有两种类型,一

是含有二元或三元关系(两个或三个关键词),一是单一词语。

答题思路:

多个关键词,先要找到这些关键词的内涵在文本中的对应内容,然后综合分析它们之

间的逻辑思辨关系。

单一关键词,要找到这一关键词内涵,然后从文本中寻找能体现这一内涵的系列要点,

再概括梳理,分条表述。

【真题示例】

例(多个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6

分)

甲组答案示例:(1)本文采用时空重叠的交错叙事,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

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以此旅行。(2)实际上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3)交叠未来与回忆,指向

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并期待儿子也能从中找到自我。

甲组:(1)(2)小点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未来”“回忆”的内容,(3)小点从“成长”

主题的角度,分析时空重叠叙事的原因。

例(单一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

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第3页共21页

乙组答案示例:(1)河流是文章最重要的抒情意象之一。(2)表现在从爬上江堤到独坐

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3)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

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乙组:(1)(2)小点指出“河流”是意象,以及在文中的具体表现,(3)小点分析“河

流”作为意象的内涵。

【总结规律】

关键词是评论突破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是评论的核心,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些内涵进

行对点解读是答题思路。考生需要两点支撑:一是阅读素养,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能读

出关键词的内涵,能领悟到语文本内容与关键词内涵的衔接点;二是熟知小说或散文的文

体知识点,能以知识点来驾驭这些题目。

题型二写文学短评,题型一一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短评题型一一简要短评

【答题模式】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一般采用“①总一②分

一③总”“总一分”“分一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

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例:请从叙事的顺序这个角度为这篇小说写一篇文学短评(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小说插叙了合影的起因、经过等重要情节。(总:观点,叙事的顺序在本

篇小说中表现为插叙,简述插叙内容)//插叙自然而不生涩,如第⑦段由行经之处自然插

入这里发生过的事,将不同时间的行迹交织在一起。通过插叙充分揭示了主人翁去见李琼的

心理状态,与结局构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突出了中心。(分:插叙,叙评结合、评析结合,

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使小说情节更有波澜,结构紧凑而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

直叙,很有艺术感染力。(总:插叙的艺术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短评题型一一列评论要点

【答题思路】

先要找到题目所提供的评论点,然后围绕评论点找到答题思路,再分条评述。

评论点:要点①+文本分析;要点②+文本分析;要点③+文本分析

注意:要理解评论点的观点内涵;然后据此内涵找到文本能体现这些内涵的地方,概

括梳理分条做答题;答题时只要写出评论要点即可,结合文本内容只需要简要分析,不必

多言。

第4页共21页

【参考示例】

例: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

写一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

【参考答案】①人物结局''不奇而奇":以伊被卖收束全篇,照应前文伊经历“苦难一

逃离-返回”的人生阶段,是其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②:结尾方式“不奇而奇”:故事戛然

而止,留白式结尾预示了伊悲惨的余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③叙述冷峻,主题表现有力:

作者客观冷静地审视着封建礼教主宰下农村女性的命运,暴露时代症结,体现出深刻的社会

批判精神。

题型三写文学短评,题型一一依据观点+理解分析

【认识题型】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9.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4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看菜》)】9.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

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6分)

☆【(《苦恼》)】9.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

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送灯》)】9.“个性化的人物、好看的故事、富有意蕴的主题”是高军小小说的主

要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

这类文评类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中也有:

☆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

评价的。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本诗的颈

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相关链接

【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评论、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内涵。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题,找到题目评论观点中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想一想这些关键词的

内涵是什么。关键词往往不是一个,可能是两个或三个,这就意味着得分点有两个或三点。

实际上也就有一个二元或三元思维。

【例】9.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

评价的理由。

第5页共21页

解析:评论观点是“笑中有泪”,关键词:“笑”“泪”。“笑”,指小说中构成可以让人发

笑的故事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或诙谐的语言;“泪”则是让人感动的情感、人物的命运遭遇

等。答题从“笑”“泪”找到突破口。

第二步:读原文、找到对应,条理化表达。

题干所指的评论(评价)是一理论性的观点表达,考生要将这一观点结合小说内容进

行具体解读。第一步审题确定答题思路,第二步读原文,找到对应的内容,整合答案,分

条陈列。

例如:9.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

场歌手唱歌跑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

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

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

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

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

孝心令人感动流泪。

【类题举隅】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以画线句为例,为这篇小说写一段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审题要点:扣住画线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这些方法对点评论,分析其表达效

果。)

☆诗意浓厚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一个或数个触动你的“物象”,如《边城》中的“白塔”、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老人与海》中的“鱼骨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任选一

个“物象”,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150字左右,感情真挚,富有文采,可诗可文。

(审题指导: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

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比如,考生可以选择《边城》中的

“白塔”这一物象,抓住白塔和主人公翠翠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白塔守护

翠翠,陪伴翠翠,见证翠翠的成长以及她爱情的萌芽,也将继续和翠翠一起期待未来的生活。

总之,写作时要抓住白塔在翠翠生活中的暗示和象征作用来写。语言表达要优美,可以运用

多挣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形式上可诗可文。抒情意味要浓,可以采用第二人称直接

抒情。注意字数有严格限制。)

☆从《史记》众多人物中,挑选一位符合本文所表述的“洁”精神本质的人物,为他写

一则颁奖词。要求:注意人称,运用至少一种修辞,且有对人物“洁”的精神的评论,不超

过150字。

第6页共21页

(审题指导:依据原文,本文所表述的“洁”精神是“洁的意识被义、信、耻、廉等林

立的文化所簇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森林,使中国人长久地自尊而有力”,所以要在《史

记》众多人物中选择具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物,参考人物有:屈原、廉颇、蔺相如、魏公子、

张良等。比如屈原的“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爱国情怀;廉颇的“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美谈;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容美德等等。

实例:屈原

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成就人生传奇。逝于汨罗,用忠心赢得生前身后名。你有这样

的价值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有这样的境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

之多艰。屈原,你带走了自己的肉体,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

☆学校将在文学社推荐此文,作为编辑,先拟一专栏名,并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推荐语

(审题指导:本文的主要阅读价值在于,作者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得到人生启示:像蔬菜

那样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力量,从而度过危机,智慧地生存。推荐此文,当从这里入笔。先概

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写出文章的现实教育意义即可。

专栏名:“智慧人生”。推荐内容:本文巧妙地通过来到蔬菜地,观察蔬菜,了解蔬菜,

与蔬菜对话,揭示生存哲学:当遇到不如意想不开之事时,要学会乐观、自信、善良、隐忍、

宽容、积极,要善于换一角度思考问题,像蔬菜那样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力量,从而度过危机,

智慧地生存。本文所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内心也越来越难以

平静,受蔬菜的启示,收获乐观积极的现实意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

为我,何者为物。

请以“有我”“无我”为切入点为本文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审题指导:先要根据题目中的材料理解什么是“有我”和“无我”。有我,就是物皆

著我之色彩,将我的情感融入到物的描写之中;无我,就是客观描写。然后再看看文本中作

者在描写事物时,哪些地方“有我”,哪些地方“无我”,作者是怎样将“有我”和“无我”

融合为一体的。)

☆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

论要点。(审题要点:“世说”的体现,“新”的体现。)

☆如以“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研究”为题写一则《苦恼》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

列出评论要点。(审题要点:“严肃冷峻”的体现,可以从环境、人物和主题的现实批判方面

思考。)

第7页共21页

☆请结合文本二对萧乾小说的评论,以“简单与不简单”为题写一则关于《“上”人回

家》的文学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分析。(审题要点:“简单与不简单”,结合文

本二对这一观点的解读,再来一一对应,看看文本一中的“简单”是什么,“不简单”又是

什么。通过文本二“简单与不简单”的文学评论观点内涵,落实到文本一创作实践中,进行

具体解读。)

☆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写一

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审题要点:“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不奇中的“奇”,

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表现手法来展现,冷峻有力可以从主题和叙事的客观冷静来展现。)

☆对比法是常见的阅读方法之一。读书小组选定的比较对象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

子和本文中的人力车夫,要求小组成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依据比较对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审题要点:对比阅读,相同的人物身份,不同的文学作品。比较两位人物,要依据小

说中人物的身份、性格、遭遇、结局、小说主题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

—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

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

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

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

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o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

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

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

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

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

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

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第8页共21页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

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

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

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

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

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

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

以为意,专注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

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

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

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

文艺青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

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

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

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

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

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

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

③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

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

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

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1.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

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①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

文简洁,详略得当。②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感

第9页共21页

染力强。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体现外甥的感恩之情,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

显得顺理成章。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

出主题。

2.文本二中说到《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两个关键词9.有人评价说,

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案】

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

歌跑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

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

里人的哄堂大笑。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

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

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

感动流泪。

【真题演练】

【2022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

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

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

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

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

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

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

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皴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第10页共21页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展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

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

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度,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

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

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

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

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

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

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

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莹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

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

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

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

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

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

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

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

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

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

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

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

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第11页共21页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

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

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

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

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

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

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

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1984.8.5

(有删改)

一、整体感知

教材中“学写文学短评”的说明,为初学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如抓住感触最深的

地方展开评论,善于聚焦、抓住小切人口等。题干中给出的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正契

合了这样的指导方向。

《给儿子》这篇作品独具风格,通过阅读不难感受到它的独特之处,可能也是一般读者

感触最深的地方,即:作品似乎是“错位”的。从头初读,作品写的应该是父亲关于未来的

想象,想象儿子长大了,上了大学,放暑假的时候要出门旅行。可是读着读着,新的感觉出

现了,儿子那未来旅行的每一步,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那旅途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尽

在父亲的掌握之中,——他写的好像并不是儿子未来的不可知的旅行,而是自己以前的生活,

借着替儿子畅想未来,完成的是自己的怀旧之旅。这个“错位”的感触抓住了,接下来的问

题自然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甲组的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对应的就是这个思

路,考生只要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关联到“未来”和“回忆”就能够顺势抓住“成长”这

个关键词的提示,来解答“为何这样写”的问题,那就是,通过这样的写法指向作品关于“成

长”的主题。应该说,这个评论思路是较为浅显的,关键词给出的提示也很显,考生只要不

被“写一则文学短评”这样的“指令”给“吓”住,仔细审题,顺利答出一点儿不难。

教材指导给出的文学短评写作路径,让我们从阅读感受出发,从“小”处切入,抓住一

个小的切口展开分析。文学感受较为敏锐的考生可能会意识到,《给儿子》这篇作品有很浓

厚的抒情性,这抒情性是由很多意味深长的细节或意象来营造的,比如路、船、田野、萤火

虫,甚至狗,不一而足,其中尤其是河,更为重要,因为它不断出现。即使一时意识不到,

第12页共21页

当看到乙组关键词“河流”,相信考生都能理解“河流在这篇作品中是很重要的。怎么个重

要法?儿子下了火车,背着包爬上江堤,就看见了长江一一这最为“亲切的河”,从这里开始,

河流就须奥不曾离开过儿子的板桥之行:他先坐上长江上的渡船,下船后到河边寻找滩船,

坐上滩船,听着河水流动、桨声软乃,下了滩船,要沿着漕河边的大垣步行,下了大填,再

顺着水渠旁的小路继续走,走过河上的石板桥抵达板桥村;在这水乡住下来,去寻找水边的

草屋,跟村民一起下河游泳,在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上干活,直到离开板桥的前夜依然

要亲近河流,“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河流如此重

要,其意义何在?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首先。河流构成了这篇作品的背景、环境和风

景,这是最表层的功能意义。其次,我们可以思考河流的象征意义。随着河水的流动,一个

不同于城市的空间展开了,如果说,板桥的水渠、溪流都流入了漕河再汇人长江,奔向大海,

那么,儿子从长江入海口的城市上海,顺着河流上溯,“返回”到板桥,就是一次空间的回

迁,同时也是从“未来”承载着多少无尽的思索。聚焦河流,展开对河流的“追踪”,思考

河流的意义,就是乙组的短评思路。

开放性题目,参考答案只是给出的示例,完全可以有白己的评论思路,尤其是乙组,围

绕“河流”这一关键词可以有太多的评论鉴赏。只要能够抓住河流的重要性、探究河流的意

义,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调动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写出精彩思路。文学阅读鼓励个

性化、多样化的鉴赏与评论;但是,文学评论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本题在思路这一点上

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一味雄砌华丽辞藻进行含混的表述,恐怕是不行的。

二、尝试答题

1.“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2.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

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

分)

第13页共21页

【模拟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茧①(节选)

费孝通

①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

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

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②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

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自己的村子里,

和劳作中的邻里打招呼是常事。她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茧袋越堆越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

有躲开。转过头去,这才看到有名年轻男子正盯着她,张婶越加困窘。她知道可能是出了什

么事,而年轻人正等着她解释。但她舌头打结,不知怎么称呼他。在老家,她可以叫他“小

叔子”,可她意识到,此时此地这么称呼他是不妥的。她突然想到可以叫他“先生”。“先生,”

她说,“我来找我的儿媳的,她在哪儿呢?”

③“儿媳”是个多么令人愉悦的鲜活词语啊,工人们听见了张婶说的,笑着,起哄着。

“去那里问问,这儿可没人知道你儿媳在哪儿。”张婶不太相信自己问错了地方。这不就是

工厂吗,不就是儿媳来上班的地方吗。没错啊。她之前已经问过好几个人,他们都说镇上没

有其他工厂。但是,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碍她进厂子,可她说不清。她站着,笑话起自己:

“我个慧度,宝珠在这个洋工厂里上班,肯定忙得很,不像乡下的女人,缄丝的时候随时都

能停下来搭话。”自责了一番,她冷静了下来。

④,,呜”一一,,呜”——,航船驶入了村庄,宝珠站在船头。这是她第一次从工厂回家。

她离开村子时还是初夏,那时荷花开得正盛,而现在却已是隆冬。对宝珠而言,在她的新世

界里,时光飞逝,以至于她几乎快忘记了曾经的乡村生活。

⑤张婶已等了宝珠许久。宝珠下了船,提着行李,跃向张婶。张婶想帮她提行李,被宝

珠拽住了,她只好叨叨:“好,好,你可回来了。”随后她们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⑥宝珠走进屋里,“妈,您猜我挣了多少钱?”宝珠从她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在婆

婆面前打开,这是她六个月的工作所得。张婶四周张望了下,门如往常一样开着,但没人在

那里。她转身背对着门。“嘘嘘一一,小声点。别让人看到一一”这么一大沓崭新的钞票,

张婶都看花了眼。“妈,我还给您做了一件新的橹毛线外套。您正月就穿上它吧。”宝珠音调

很高,就像长辈从集市回来给孩子们发糖果一般。

第14页共21页

⑦宝珠让婆婆坐在凳子上,拿出衣服来,“妈,这料子人家叫羊毛,又结实又舒服。”这

是宝珠第一次能够送礼物给婆婆。以前,她能做的就是取悦婆婆,而现在可以议论好坏了。

她变了,这变化使张婶感到害怕。这时,她注意到宝珠还穿着旧裙子,这令她感动,“哦不,

不要给我这么好的料子,会浪费的,拿去给自己做件裙子吧。”“妈,我不需要新裙子,我们

穿制服。”“一一看,我给妈织了一条围巾,您戴上,让我看看怎么样。”她拿出围巾,给张

婶围上。“您觉得暖和不?您再也不会害神经痛了。我还给三福织了件毛衣。”

⑧宝珠折好衣服,做了个鬼脸。“妈,我还当选了自治会的主席呢。您晓得的,主席的

意思是头儿,自治意思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张婶吃了一惊。“什么?主席,头儿一一我这

么信任你,是因为你少言少语,只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你要当头儿?宝珠,不要干那事,

枪打出头鸟。还有,自己管理自己是什么意思?你还年轻,从人家那里挣钱,一定要顺人家

的意。我不明白女孩子怎么管理自己。不要开玩笑了。”她换了副声调,因为她发现宝珠有

些失望。“宝珠,好孩子,你也不想我担心你吧。跟我保证,回厂子后就辞了。当头儿什么

好处都没有,就只有惹麻烦。这是千真万确的,老话就是这么说的。”宝珠完全没料到婆婆

会有这种反应,她原以为婆婆得知此事会为她骄傲。婆婆却又唠叨说:“做个好姑娘,不要

出头。年末回来和我待在家里。”

⑨宝珠还记得自己如何走向讲台、当选主席的情景,千百双眼睛追随着她。这是一种荣

耀。当选那刻,她为自己的丈夫三福和婆婆不在现场而遗憾。若是他们在,那就更是意义非

凡了。她真心热爱这一切,爱她的家,但此刻似乎有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

她的短发,她麻利的动作,充满活力的清亮嗓音,都与周遭格格不入。在她和这个家之间有

什么正暗自滋长。别工作,别说话,顺从,接受一切,做命运的奴隶,重演婆婆的人生轨迹

——她做不到。一切已无法逆转。她记得李义浦②的声音,他说:“你有你的责任,通过你,

村里人将会实现现代化。”

⑩桑蚕吐丝作茧,蚕蛹破茧成蝶。蚕茧本身有何用呢?

【注】①《茧》是费孝通的中篇小说,主要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丝

织工厂的故事。童养媳宝珠为帮助当学徒的丈夫三福凑齐出师费,征得婆婆张婶同意后到丝

厂工作。②李义浦:丝厂经理,城市来的知识青年。

L请概括第⑧段中张婶的几种心理,并联系《乡土中国》中有关乡土社会特性和家族

的说法,分析其心理成因。

2.“张婶进丝厂”和“林黛玉进贾府”这两个情节在叙述视角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

本具体分析。

第15页共21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节选)

孙犁

多儿十二岁当儿童团,十五岁当自卫队,那年全区的妇女自卫队验操,她投的手榴弹最

远。经过抗战胜利,经过平分土地,多儿今年十八岁了。几年间,不断有人来给她说婆家。

姐姐常常是妹妹的媒人,她们对多儿的婚事都很关心。腊月里,大姐分了房子、地,就

和丈夫商量上娘家去一趟,顺便问三妹的婆家说停当了没有。

丈夫答应得很高兴。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拿

个红包袱裹了,大姐就到小官亭来。

到了娘家,正赶上二姐也来了,她说村里正在改造她的懒婆懒汉。

多儿从冬学里回来,怀里抱着一本书,她的身子匀称结实,眉眼里透着秀气。娘儿几个

围坐在炕上说话,一下就转到她的婚事上去。开头,这是个小型的诉苦会,大姐说可不能再

像她那时候,二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样子;多儿把书摊在膝盖上,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娘说,有人给多儿说着个裕中农,家底厚,一辈子有吃的有做的就行了。大姐不赞成,

嫌那一家人顽固,不进步。她说有一家新升的中农,二姐又不赞成,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

卖,很发财,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开眼。没等她说完,娘就说:

“我的孩子不上敌占区!”

娘儿几个说不到一块,吵了起来。二姐说:“这也不投你们的心思,那也不合你们的意!

你们倒是打算怎么着呀?看看快二十了,别挑花了眼,老在炕头上。”

“别吵了!别吵了!别替我着急了!”多儿眯缝着眼,轻轻磕着鞋底儿说。

“我们不替你着急,替谁着急呀!”大姐说,“你说,你有对象了吗?”

多儿点点头。两个眼角里,象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

“是谁?”

多儿杷书合起,爬下炕去跑了。

二姐追出去把她拉了来:“你说出来,大家品评品评。”

“这是叫你审官司呀!就是大官亭的刘德发!”多儿说完,就伏在炕上不动了。

“德发呀!”娘和两个姐姐全赞成。德发是大官亭新农会的副主席。

二姐说:“你们想必是开会认识的。”

“区长给介绍的。”多儿低声说。

“人家定了日子没有?”

“就在今年正月里。”

“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合计合计吧!该添什么东西,我去给

第16页共21页

你买去!”大姐嚷着说,“可不要像我那个时候,咱娘只给买了一个小梳头匣儿,就打发着走!”

二姐说:“你还有个梳头匣,我连那个也没有,妹子,你说吧,要什么缎的,要什么花

的,我去挑几件,给你填填箱!”

娘说:“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稀罕那么个大花盆!”

多儿说:“你们说的那件东西,我都不要,现在我们翻身了,生产第一要紧。我们这里

有张机子,是从高阳那边过来的,一天能卸两个布,我想卖了咱家旧机子,买了那张新机子,

钱还是不够,你们要愿帮助我,就一个人给我添些钱吧!”

两个姐姐说回去就拿钱来。可是一提卖这张旧机子,娘不乐意。她说:“这是我从你姥

姥手里得来的家业过活,跟了我几十年,全凭它把你们养大成人,不能把它卖了,我舍不得

它!”

“这就是娘的顽固落后,”多儿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

“新的,我就不待见那些新的,你会使吗?买来放着看样呀?还不如旧的办事哩。”娘

说。

“不会使,学呀,”多儿笑着说,“我们什么学不会?从前,我们会打日本吗?会斗地主

吗?不全是学会的?”

“娘就是这样保守o好象舍不得你这穷日子似的,什么也不愿意换,往后有了好房子住,

你还舍不得离开我们这小破北屋哩!”多儿说着又笑了。

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到底是依了她。第二天,多儿叫来几个一头儿的小姑娘们,

把旧机子抬到集上卖了,又去买了那张新机子,抬回家里来。她把里屋外间,好好打扫了一

番,才把这心爱的东西,请进屋里去,把四条腿垫平,围着它转了有十来个遭儿!

新机子使这小屋的空气改变了,小屋活泼起来,浮着欢笑。

多儿对娘说:“什么也在这张机子上,头过门,我要织成二十一个白布。把布卖了,赚

来的钱,就陪送我,娘什么也不用管。”

娘帮她浆线落线。她每天坐在机子上,连吃饭也不下来。她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梳的光

亮。在结婚以前,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的头发变得那样黑,脸为什么老是红着?她拉动机子,

白布在她的胸前卷出来,象小山顶的瀑布。她的头微微歪着,身子上下颤动,嘴角上挂着猜

不透的笑。挺拍挺拍,挺拍挺拍,机子的响动就是她那心的声音。

这真是幸福的劳动。她织到天黑,又挂上小小的油灯,油灯擦的很亮。在冀中平原,冬

天实际上已经过去,现在,可以听到村边小河里的冰块融解破碎的声音。

她织成了二十一个布,随后,她剪裁了出嫁的衣服和被面。

她坐在小院里做活,只觉得太阳照的她浑身发热。她身后有一棵幼小时候在麦地锄回来

的小桃树,和她一般高。冬天,她给它包上干草涂抹上泥,现在她把泥草解开,把小桃树扶

了出来。

春天过早挑动了小挑树,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

第17页共21页

从腊月到正月,这一段日子过的特别快,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多儿的喜日了。

多儿把小院打扫干净,就在屋里藏起来。

(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3.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多儿这一人物形象。(6分)

4.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茹志娟的《百合花》,因其独特的风

格,被归为“诗体小说”。请以《正月》为例,从情节、人物、语言等角度,说说诗体小说

的特点。(6分)

第18页共21页

【答案与解析】

【真题演练】

1.(4分)

①体验下田劳作的辛苦(/辛劳/劳苦/不易);②意识到自我的局限(渺小/缺点/

不足);(认清自己,不骄傲,谦虚给分,并非什么都行不给分。)③认识到有些事物如

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是最恒久的;(/恒久/重要/不被取代的【扔不掉不给分】)④

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热爱/闲适/惬意/舒适/生机活力/乡村景色均可);⑤体会大地

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对大地和大自然的感恩/赞美)。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照抄原文,答写作技巧、特点不给分。

2.(6分)

甲组: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笼统答

未来的想象/规划等1分,答出旅行的想象/去乡村的旅行2分,去故乡不得分。)②其实是

父亲对过去的回忆;(“故乡”回忆不对,1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

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不管父亲儿子笼

统答成长1分,成长具体阐释一下2分。)

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