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似乎普遍对AI技术的可能性超越具有一种令自己都会不安的信心。

*C

一旦人工智能跨越自身技术发展的决定性门槛,会不会反客为主,成为影响人

类社会的超越性力量?

就文生视频模型Sora所生成的几个视频来看,它具有强烈的传统延续性,

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遵循着透视法原则的绘画,到近代摄影技术以及电影工

业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Sora的工作再现了经过漫长时间积累与创造后所

形成的电影工业中的核心部分,即从剧本到影像化这一过程。因此这些视频

似乎都有一种强烈的“电影感”。

Sora依旧遵循当下AI技术最核心的模式,即建立在广泛的数据学习与模

拟之上。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得以脱离人类曾经需要付出众多准备和劳动才

能完成的过程。强大的数据库及其学习能力,使得它在未来几乎能够影视化

所有人类通过语言描述而想象的场景或情节片段,在某种程度上它将能够使

每个人都成为“导演”。Sora的强大在于对物理世界的再现,这不仅包括具体

的时空特色,如日本东京街头,还包括对于角色形象的精细再现,甚至连她脸

上的瑕疵都纤毫毕露,并表达出某种感情样态。我们或许可以说,一大部分的

影视作品都将遭到淘汰,或以更加完美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13页

另一方面,有一些影视作品或许始终是Sora生成视频无法取代的,即那些

有着强烈导演色彩的电影、有着精彩表演的作品以及那些涉及人类具体的处

境以及对其进行反思的影视。即使是纪录片,对于物理世界的展现背后也有

一双人的眼睛以及提前的设计,它是作为某种“想法”而诞生的被剪辑的作品;

而对于像电影这类形式,它们往往依赖于演员的表演而实现某种目的或传达

某种思想。归根到底,它是“人”的作品,因此它必然具有强烈的“人性”,或者

・•

说人的色彩。

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起源处,笛卡尔即通过“我思故我在”确定了“我思”对

•・

于自我主体性的绝对位置。在这里,身体的感受性是无足轻重的,或者被认为

是某种恶魔所制造的虚幻梦境,唯一真实、清晰且确定的只有“我思”。笛卡尔

所开启的“理智”哲学在其后影响深远,最终成为现代哲学主流。直到这一认知

在胡塞尔所开启的现象学中遭到质疑,尤其是研究生命现象学的米歇尔•亨利,

在他看来,胡塞尔的意向性观点依旧还不够还原,因为在其之前存在着一种更

加原始的东西,即内在性,它是“一种先于意向性的现象性,先于一切关于世界

的关系以及先于一切的绽出”,而彻底的内在性与感受性紧密相关。

区别于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是政治的动物”或是其后理智哲学关于“人是

理性的动物”的定义,对于像米歇尔•亨利这样强调身体、感受性与内在性的

现象学家而言,“我的身体是主体性的,尤其是这种主体性的本质是生命”。恰

恰是这种关乎自身的感受性在现代社会正在渐渐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被客体化、世界化的科学在生物领域所呈现的“生命体”:.

当我们惊叹于AI在未来可能越来越像“人”的时候,其实搞错了真正的恐

怖,即具体的生命、具体的个体如今正变得越来越像AI,遵循着一套完整的系

统规范,并且其主体性完全建立在一系列“科学”的认识论上。亨利说,这才是

真正“绝望的生命”,它不关乎自身,仅仅关心客观世界和物质世界,最终导致

生命在科学与技术的宇宙中彻底陷入沉默。活生生的生命、具体的人在其中

只不过是生产线上的某个零件,看似真实,实则不过是众多数据堆积而成的住

蹩。存在和生活最终都是具体且特殊的,关乎自身,而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生

命的奥义,也必然不是仅仅通过概念或逻辑推理就能弄明白的;偶然和意外充

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最终一切的喜悦与痛苦都会真实地落在我们的身体上,由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共13页

我们自己来承担、感受与体验。或许这才说明了生命的真相——我们存在于

自己的身体与感受之中。

(摘编自《从文生视频模型Sora说起:现实不存在了,还是我们不存在了?》)

材料二:

传统教育中,学习实际上能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工具功能,通过学习

使学习者掌握技能和谋生手段,另一个是价值功能,就是人能够通过学习挖掘

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认同和愉悦。人的工具化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不断

被强化的概念,而人工智能的本意是“能够替代人工的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

就是破除人类自身工具化、解放人类的利器,使人自身的价值进一步突出。

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人类的生命

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实际上,一个人出

生后,所有的情感和知识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学习从来是本能需要,只不过是因为教育把学习工具化了。

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能让我们超越

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我们将听见黑猩猩和花朵开放的心路历程,破

解意识形成中涌现的复杂,洞察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中超乎想象的运行

方式。

(摘编自倪闽景《Sora只是开始,教育真正的挑战来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心”,指人们倾向于相信,人工智能有一天会跨越性发展,成为一支影

响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

B.“人性”,是指导演、演员等具体的人在创作和表演中流露出的目的、认知

和情感等个性化特质。

C.“我思”是笛卡尔的哲学观点,指听取内在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考,确立

自我主体的绝对地位。

D.“伪像”,指过度关心客观世界规范,忽视主体感受的不完整的生命状态,

暗含文本作者的批判。

2.下列有关“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Sora生成的作品给观众强烈的“电影感”,说明其已经懂得优秀电影制作

的关键,越来越有人的色彩。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共13页

B.Sora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和持续广泛的学习能力,使得它具备将所有人类

语言描述的场景影视化的能力。

C.Sora生成的视频作品,再现了人类电影工业的核心部分,尽管如此,“导

演”这一职业也不会轻易消亡。

D.Sora不但能生成典型地域特征的场景,而且能够精细刻画人物脸部纹理

细节,包括个性化的情绪状态。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末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西方哲学反对“视觉中心主义”,主张身体的其他感官所感知到的声

音、气味都具有强烈的当下性与氛围感。

B.希腊式“世界现象学”认为,伴随着物理科学的强势发展,“世界”模式已

经成为我们认知和理解自己的主要途径。

C.德国“生命现象学”认为,“大写生命”本身是一种纯粹的自身的“苦一乐”

体验,它无须朝向自身之外的世界。

D.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认为,人类还有认知与道德之外的第三种能力,即感

性判断力,它仅仅关乎感觉的快与不快。

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教育转型向智能化教育方向发展

业在线化商业化智能化

Google:2029年本,格策尔:

周2025年AI达到人类智能

脑科学(大脑训练等),.▲"

2015直播网校

2015教育公众号,47因技术(天赋检测等)

/▲高级机器人技术(陪伴教学机器人)

/情感计算(学生情绪反馈)

2014跟逆学教育/,认知计算(比杂决策辅助)

020,

数据可视和洞察

ZA

蛾播视频,从‘VR/AR(仿真实验等)

2OI2>l«t

/C2016AlphaGo战胜李世石

,,▲‘204公立学校引入3D打印

录描视嫉200^皆

2012深度学习算法在语▲,/*2014学被j科、作业用图像识别

20)5新东方好a音和视觉识别上取得成功.以利

・在线化PC互联网

2001沪江网2013猿搜题自适也

■商业化2003中国的约氢2013英语流利说语音识别

2006提出深度学•语义识别

▲智能化2011校宝IGuitse

2000年2010年2016年2025年

A.迈入21世纪以来,教育转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迅速,在线化、商业化的特

征也非常明显。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4页共13页

B.语音、语义和图像识别,AlphaGo对战围棋大师,背后是强大的数据库和学

习能力。

C.中国教育在线、新东方在线、直播网校等平台的出现,反映人工智能在教

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D.从认知计算、情感计算的运用到“人类智能”的预言,说明教育也在不断探

索人工智能的工具价值。

5.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请结合两则

材料分析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半块青萝卜

童村

小惠看到那半块青萝卜时,正是中秋黄昏时分。她和西征的队员们,已经

有十几天没有吃到过一粒粮食了。只要能咽进肚子里去的,他们都咽进去了。

可是,还是饿。

那半块青萝卜,是在一小片刚收拾完不久的阳坡菜地旁发现的。它就躺

在一丛枯草里,闪着若隐若现的诱人光泽。看到它的那一刻,小惠的眼睛一下

就亮了,紧接着,她听到自己的失声惊叫,就像捕获一只意想不到的猎物一样,

步履踉跄■地扑了上去...

小时候,父亲每年都要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有辣椒,

有倭瓜,有油豆角,当然还有青萝卜。短暂的夏天结束之后,收获的季节到来

了。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带着母亲、弟弟、妹妹和她,一起到小菜园里去收菜。

除了留出少部分青菜外,父亲会挑些好的分给乡亲,母亲则将剩余的切成了丝

和片,晾晒在院子里。一天一天地只等着它们吸足了阳光,慢慢变得干爽了,

这才储藏起来,以备一家人在漫长的冬天里食用。那些天,院子里散发出的诱

人香气,常常会让小惠垂涎欲滴,甚至渴望雪花飘飘的冬天早点到来。

可是,快乐的日子那么快就结束了。

自打日本人来了,庄户人的日子一下就变了。那些举着太阳旗的日本兵,

隔三差五就会到村庄里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5页共13页

父亲就是在这个时候,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上山参加抗联的。父亲

说,打不走日本人,咱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要想过好日子,我就必须去当抗

联,除此之外,再没别的路可走了。

从此,家中的小菜园荒芜了,再也长不出青枝绿叶的菜蔬。

“这日子没法再过下去了,小惠,你已经长大了,快去找你爹去吧!”一天,

母亲牵着弟弟和妹妹的手,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对她说道。

小惠知道,她才刚刚13岁。

“我走了,你们怎么办?”小惠想了好大会儿,这才睁着一双困惑的眼睛向

母亲问道。

母亲一下扳过小惠的肩头说:“等你们快点儿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就一切

都好了。”

小惠琢磨着母亲的话,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小惠来到了抗联。被编在了妇女团,随同大部队一起行动。

但是,让小惠没有想到的是,西征开始没多久,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手持

双枪的父亲在坚持打完了最后一粒子弹后,不幸被一发横空飞来的流弹

击中....

父亲牺牲了,小惠才真正懂得了仇恨。我一定要为父亲报仇,她说,等打

完了日本鬼子,好早点回家见妈妈、弟弟和妹妹。

西征的队伍继续前进。可是,身上的粮袋子很快就空了。有的人走着走

着,一阵头晕眼花,扑通一声就倒下了。

小惠说:“哪怕饿死、累死,我也不会走。父亲死了,我的仇还没报,怎么能

去见妈妈、弟弟和妹妹呢?”

自从捡到了那半块青萝卜,小惠一直也没舍得吃。她想把它省下来,留给

最需要的伤病员吃。她想用它来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可是,当她举着那半块

青萝卜,将它送到他们的嘴边时,他们一边暗暗地吞着口水,一边说着好吃好

吃,又抿起舌头舔舔干裂的嘴唇,却不曾咬上一口。那半块清脆爽口的青萝

卜,就那样一直放在她的挎包里。

如果不是夜里刮起的那一场寒冷的风雪,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

那是在这个冬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的一场风雪,轻薄但却凛冽,如同冰锥一

样穿透肌肤。在难以抵御的饥饿和寒冷中,队员们点起了一堆堆篝火。这些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6页共13页

熊熊燃烧的篝火,无疑为队员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睡眠保障。但谁也没有想

到,就是这些暗夜里的篝火,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一早醒来的小惠,和包括她在内的妇女团仅剩的8名队员,率先来到了乌

斯浑河边。过了这条河,马上就能找到军部了。此时此刻,她们一个个有说有

笑,重新焕发了美丽的神采。

那一阵突如其来的枪声,就是在这个时候响起来的。枪声中,一群惊慌失

措的野鸭,急促地拍动着翅膀大声哀叫着,从柞木岗上飞过波涛翻滚的乌斯浑

河。回过头来的那一刻,小惠不觉惊呆了。在黎明前的曦光里,她看到不远处

的那道山顶上,黑压压地站满了日伪“讨伐队”。显然,还在柞木岗上宿营的大

部队被包围了。

“快,打营救!”见此情景,妇女团团长喊道。

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妇女团团长转身望着近在咫尺的乌斯浑河,一边抬

手将一缕散乱的头发抿在耳后,一边说道:“姐妹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不怕死

的跟我来,走,咱们回家!”

接着,她们相互搀扶着受伤的身体,踉踉跄跄又无比坚定地向着乌斯浑河

走去。

在旭日晨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分外耀眼。时间静默了好大一会

儿,一阵凶猛的炮火,这才落在乌斯浑河里。炮火掀起的滔天巨浪,很快就把

她们吞没了。

几天以后,人们从大河下游的拐弯处打捞上来一个湿淋淋的挎包,有人发

现了半块还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青萝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惠看见半块青萝卜时失声惊叫,步履踉跄地扑了上去,体现了小惠的高

兴及长时间的饥饿使她无力走路的状态。

B.父亲的牺牲让小惠真正懂得了仇恨,意味着年轻的小惠在残酷艰难的斗

争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背负家仇国恨的坚强战士。

C.伤病员面对送到嘴边的青萝卜说好吃却不曾咬上一口,因为所有人都觉

得这半块青萝卜珍贵渚B想留给别人。

D.在寒冷的风雪天,抗联战士因摆脱了敌人的尾追而内心放松了警惕,点篝

火取暖,却因此而暴露了行踪。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7页共13页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半块青萝卜”为题,交代了小说的线索,构思精巧,行文紧凑;同时,题

目还暗示了抗联战士对敌斗争环境的艰难,含蓄蕴藉。

B.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躺”字生动地写出了那半块青

萝卜的状态;“光泽”主要突出了青萝卜在“枯草”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

生机。

C.小说中不乏精彩的环境描写,如“一群惊慌失措的野鸭,急促地拍动着翅

膀大声哀叫着……”,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暗示抗联队伍遭遇了危险。

D.小说以全知视角把小惠和家人、战友放在第三方视野里来展开故事,客观

真实,让人如临其境,情感体验直观真切。

8.文章第三段对小惠家里菜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评价说:“童村的小说是孤独的,带有一些忧郁,还有一些伤感。”请结合

本文,谈谈你对“伤感”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初,班固奴尝醉骂洛阳令种兢,兢因逮考窦氏宾客,收捕固,死狱中。固尝

著《汉书》,尚未就,诏固女弟曹寿妻昭踵而成之。

华崎论曰: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不

*

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固讥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

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甚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材料二: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

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13页

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

而讥正得失。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

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

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

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

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

*

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吩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

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

《汉书》。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

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

*

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范晔赞曰:二班怀文,裁成帝坟。比良迁、董,兼丽卿、云。彪识皇命,固迷

世纷。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彪乃继采前史囚遗事间傍贯异闻©作后传回数十篇间因斟酌回前

史而讥©正得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叙述、叙说,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思不同。

B.驰,车马疾行,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驰”意思相同。

C.除,任命、授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的“除”意思相同。

D.逮,逮捕,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思不同。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9页共13页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蟒评价班固能青史留名是实至名归,认为《汉书》不偏激,周详而有系

统,使读到它的人不生厌倦。

B.班固认为父亲班彪生前所写的历史不够详备,想把父亲未竟的事业完

成,可惜未能如愿,后来他的妹妹班昭受命完成了《汉书》。

C.班固认为汉朝继承了尧帝国运而建立了帝业,汉朝六位帝王应与尧并

歹U,不应与嬴政、项羽混杂在一起。

D.范晔评价《汉书》,称赞班氏父子怀有才学,写成汉家帝王典籍,可与优良

史官比美,又兼有文豪们的华丽文采。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倒数第二段都写到了种兢“捕固死狱”,材料二的叙

写更加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顾非熊

往岁客龟城①,同时听鹿鸣②。

君兼莲幕③贵,我得桂枝④荣。

栈阁危初尽,褒川路忽平。

心期一壶酒,静话别离情。

【注】①龟城:指四川成都。②鹿鸣:古代通常用来形容金榜题名,科举高

中。③《南史•庾杲之传》:(王俭)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时人以俭府为莲花

池,后因称幕府为“莲幕”。④桂枝:“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回顾了诗人与姚从事曾客居龟城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听鹿鸣”

写出了两人都科举高中。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0页共13页

B.颔联中,“莲幕”和“桂枝”都是借代,分别指姚从事任职幕府和诗人自己

科举及第,表达了两人的喜悦。

C.颈联写旅程变化,由当初蜀地的危险栈道到如今褒川的平缓大路,表达

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D.诗歌尾联用“心期”和“静话”两个词,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聚,诉说

绵绵别情。

16.古人认为“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请简析本诗是如何表达深远意蕴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表示自己愿为先导,引导君王在“美政”的光明大道上

纵横驰骋的两句是“,"O

(2)苏洵《六国论》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一句是“";

而对赵国灭亡,则用“”一句叹惜其不能坚持武

力抗秦。

(3)古人总是纵酒放歌以排遣内心情感,古代诗词中描写酒和歌相随的诗

句有“,"c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每次走进牡丹园,人们都觉得眼睛不够用。淡紫色皇冠型的叫“姚黄”,红

紫相间的是“魏紫”,还有色泽如火绣球型的“火炼金丹”、淡红色荷花型的“铜

雀春”、姿容端庄菊花型的“出水洛神”、形状如塔似楼的“玉楼春”、宛如云峰

艳如玫瑰的“首案红”、一朵花上分别开出红白两种花瓣的“二乔”……娓紫嫣

红的牡丹花,深浅不一,形态各异。

沉浸在花海里的游人,摩肩接踵。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以不同的声

调惊叫着,感叹着。他们的眼角和脸上,呈现的神色,兴奋,激动,自豪,满足,

还有陶醉。(a)拍照片,录视频,发抖音。那些专门搞摄影的,还会带一瓶矿泉

水,给花瓣浇上,显得水灵。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1页共13页

(b)我想把眼前的美景和盛况分享给朋友。可我的手机,怎么也表现不出

眼前这喧闹热烈的盛况。想显示熙熙攘攘的观花人潮,没有无人机开阔的视

角,画面太平淡;拍摄了一片片一丛丛一朵朵铺满屏幕的牡丹,却显示不出现

场热烈的氛围。(C)文字显得笨拙,图片显得呆滞,视频不出风采。

(d)那就坐在石凳上,任微风徐来,让阵阵花香,沁入肺腑,醉入心田。这

样还觉得不过瘾,干脆躺在花丛中,张开四肢,与牡丹照一张合影。这不是为

了留下“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纪念,是想在胎荡的春风里,让自己融入

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原文中引用了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如果把它还原到文中a、b、c、d四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a)B.(b)

C.(c)D.(d)

19.请简要分析材料首段是如何表现牡丹的盛况和魅力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自2008年春天南方冻灾后,冻雨很久没有这么引人注意了。那次冻雨导

致多省电力中断、航空停运、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闭。倒塌和损坏的房屋A

。实际上,作为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天气现象,冻雨并没有消失,而是

以小规模小范围的形态兴风作浪。今年的冻雨正值春运最繁忙时日,归乡的

人们陷在高速路上,断粮断燃料,Bo受冻雨所累,一些挺拔的树木

在静穆中突然折塌,仿佛被某种力量击成内伤,神秘又恐怖。

冻雨的形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空中出现了逆温层。太阳以辐射的形

式加温地表,地表通过传导和对流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①

,来自地面的能量越来越少,每升高1000米,通常空气的温

度要降低6T:。但当暖气团移动过来,暖气团比冷空气密度低,但又会比高空

大气密度高,暖气团还没来得及和冷空气混合,就在地表冷空气的上方形成了

一个逆温层。当逆温层的温度高于。工,其上面的冰晶落在这个层里②

,水滴号继续下落,在冷空气层里还没来得及冻冰,其自身温

度却已降至零下,形成的是过冷水,过冷水落到地面,地面又恰巧在零度以下,

③,这就是冻雨。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2页共13页

20.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

的呢?

B.一度风光无限的风电和光伏行业,如今“风光”不再,陷入了发展的低谷。

C.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D.您用这样的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您对上司应当尊敬

才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者鲍鹏山说:“孔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牵动着时代和文化。而庄

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

请结合以上材料,明确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3页共13页

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4题,6~7题,11~12题,15题,18题,21题,每小题3分)

1.C2.C3.B4,C

5.(1)挑战:①大量工作被更高效地替代,大量人工产业消失,相关从业人员失去工作。②人工智能的到来给传

统教育带来了冲击,把学习工具化的教育需要改弦易辙。(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若有其他答

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机遇:①提升影视水平,人人都可写剧本做“导演”。②重塑人的价值°情感样态、体验感受才是个人不可

替代的价值。生命意义将聚焦在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上。③促进教育转型。学习成为本能的需要,

工具功能弱化,着眼于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的认同和愉悦。④丰富感官体验。人类可以借助它超越感知局

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推演客观世界,洞察宇宙运行方式。(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

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D7.B

8.①描写菜园品类丰富,丰收忙碌的场景,营造了富足温馨的氛围,表现出和平生活的美好。②第三段中安乐祥

和的情景与后文中被日本侵略后家园被破坏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对日本人侵略行径的痛恨。(或:与当前

小惠的饥饿状态形成对比。)③表现了父亲和母亲勤劳善良的形象,为下文父亲死后小惠要为父亲报仇作了铺

垫。(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故事的背景酷寒凄冷,缺衣少食,令人揪心,充满伤感。②人物命运坎坷,小惠在该享受家庭温暖呵护的年龄

被迫参军抗敌,父亲阵亡后自己也牺牲在乌斯浑河,令人痛心伤怀。③结局伤感。小惠所在的部队最后被日本

人包围,妇女团赴死,读后使人内心伤感。④文章以半块青萝卜写起,以半块青萝卜结束,将一个个令人心情低

抑的情节联系在一起,自始至终让人黯然神伤。(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

给分)

10.BCE(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C12.C

13.(1)然而在他自己的议论中,却常常排斥死于节义的人,否定正直的行为,不评叙杀身成仁这种美德。(关键

词“排”“死节”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空缺着没有记载,所以班固探究撰写前人的记载,连缀汇集他所听说到的史实,编写《汉书》。(关键词

“阙”“缀集”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交代了事件背景:班固诸子不遵法度,吏人内心恼火却无可奈何。②交代了冲突细节:家奴冲撞车骑,种兢

手下人椎呼等。(或:种兢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但对班固怀恨在心)③交代了事件后续:朝廷下诏谴责种兢,

主吏抵罪。(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当初,班固的奴仆曾醉酒辱骂过洛阳令种兢,种兢便借着捉拿审讯窦家宾客的机会,逮捕了班固,班固死

在狱中。班固曾编著《汉书》,死时尚未完稿,和帝下诏,命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继续撰写,完成此书。

华疥评论说:班固记叙史事,不偏激不诋毁,不任意抬高或贬低,文辞丰富而不芜杂,周详而有系统,使读

到它的人不生厌倦,他能成名是令人信服的!班固指责司马迁,认为司马迁论列是非不合圣人之道,然也走他

自己的议论中,却常常排斥死于节义的人,否定正直的行为,不评叙杀身成仁这种美德,那么班固轻视仁义、鄙

薄守节十分严重了。

材料二:

班彪字叔皮,是扶风安陵人。班彪既有高才又好阐述与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武帝时,司马迁

著了《史记》,从太初年以后,缺了没写,后来有些好事者把当时的事迹连缀起来,但是文笔鄙俗,不配为《史

记》的后续之作。班彪于是继续搜集前朝历史遗事,还从旁贯穿一些异闻,与下后传数十篇,参照前面的历史

而评论得失。

班固,字孟坚。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背诵诗赋,长大后,便广泛研读群书,对于九流百家的各种学术观

点,无不加以深入探讨。班固的学问并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在分章析句上下功夫,只是了解文章的主

旨思想而已。他性情宽厚容人,从来不自恃才能而凌驾于人上,因此儒生们都很尊敬他。

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父亲续与前代史事不详备,于是他潜心研究、思考,想要完成父

亲的事业。不久有人向显宗告发他私自改作“国史”,朝廷下达诏书给地方官,逮捕班固并关进京兆狱中,全

部查抄走他家中的书稿。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狱吏严刑逼供,而无法自己澄清实情,于是迅速来到朝

廷上书,为兄辩白,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详尽地讲述了班固修史的意图,这个时候地方官也把班固的书稿送

到朝廷。皇帝对班固的史学才能感到很惊异,就下诏让他到京师校书部,任命为兰台令史。皇帝于是又命令

他完成他过去撰述的史书a

班固认为汉王朝是直接承接尧的天命,以此建立帝王的基业,到了第六代汉武帝时,司马迁才追述汉王朝

的历史功业,私自作帝王传记,把汉王朝编在百王之后,和秦始皇、项羽等相提并论,而且汉武帝太初年以后的

历史,空缺着没有记载,所以班固探究撰写前人的记载,连缀汇集他所听说到的史实,编写《汉书》。

班固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得以参与军务。等

到窦宪叛乱的阴谋败露后,班固首先受到牵连被罢官。

班固平时对待自己的儿子不加教育引导,他的几个儿子大多不遵守国家法度,地方官员对他们没有半点

办法。有一次,洛阳令种兢出行,班固的家奴冲撞了他的马车,种兢身边的小吏捶打、呵斥班固的家奴,那个家

奴便借喝醉了酒张口大骂,种兢十分恼怒,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但对班固怀恨在心。等到窦宪的门客都被逮

捕拷问的时候,种兢就趁机逮捕了班固,于是班固死在了狱中。时年六十一岁。皇帝下诏谴责种兢,把主办这

件事的小吏办了罪,以抵偿害死班固的过失。

范晔赞日:班氏父子怀有才学,写成汉家帝王典籍。可与优良史官司马迁、董狐比美,又兼有司马相如

(卿)、扬雄(云)的华丽文采。班彪熟知皇天大命,班固却被世间纠纷迷惑。

15.B

16.①用典。首联“鹿鸣”,用《诗经》中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金榜题名的欢乐。(或:颔联“莲幕”“桂枝”用

典,写出了人生际遇的变化,含蓄深远。)②对比。颔联将过往的艰险和现在的顺畅进行对比,由行路象征人

生,抒发感慨,暗含哲理,意味深长。③虚实结合。首联回忆客居龟城,尾联期待有一天能和友人把酒言欢,共

叙离情,都是虚写,而友人荣任要职,诗人自己金榜题名都是实写人生变化。虚实之间,尽显人生况味,言近意

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示例: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

—2—

狂渐欲魔/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

来酒未消[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C

19.①正侧结合。既浓墨重彩地直接描绘牡丹的容态,也通过游客目不暇接的反应来侧面强化。②铺陈排比。列

举多个品种之后用省略号,给人不胜枚举的印象。③运用众多颜色词和四字短语,表现牡丹品类之多,颜色之

丰富。④多用修辞手法。拟人如“姿容端庄”,比喻如“云峰”等,增加了牡丹的灵秀多姿。(每点2分,答出任

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0.A比比皆是(不计其数)B苦不堪言(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狼狈不堪)(每处1分,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

理亦可给分)

21.A

22.①随着高度上升②便会融化成水滴③于是迅速结冰(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提示本作文材料是学者鲍鹏山的话,指出了中华民族两大文化巨人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