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华山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文字是出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是A.“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B.“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借以改善农民生活。”C.“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未参与犯罪者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D.“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2.透视法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们独特的绘画技巧,它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呈现出勃勃的生机,运用这种方法达到凸显人的精神的效果。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中A.绘画带有艺术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画家强调光和色的变化C.画家注重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 D.绘面不再以宗教画为主3.历史地图具有空间分布与时间定位相结合的特点,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推动湖南农民运动 B.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C.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农村革命道路成为党内主流意识4.春秋时期,司马子鱼公开抨击宋襄公用人作为祭品的行为,他说:“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对此,孔子也说:“始作俑(象征人殉)者,其无后乎?”这反映了A.民本精神的产生 B.唯物思想的发展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奴隶制度的崩溃5.有学者说:“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6.阅读下列表格,导致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1870B.1919C.1922D.19457.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该杂志使用此图作封面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B.展示盟国之间协同作战C.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D.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所强调的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D.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9.辛亥革命后,传统权威随着清王朝的垮台而崩塌,但新权威并没有因共和政府的产生而树立,在呼唤秩序与权威的社会潮流的影响下,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这反映出A.民众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向往 B.近代中国探索直接民主的成功尝试C.北洋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动荡 D.袁世凯就职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10.麦迪逊在1787年2月的一封信中指出:“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这反映出麦迪逊A.致力于革除联邦体制弊端 B.极力维护和挽救邦联体制C.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 D.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11.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B.经济建设开始出现比例失调C.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D.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2.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13.陈独秀认为:“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有学者认为“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在《韩非子·忠孝》一篇中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这说明A.“三纲”之说来源于法家学派 B.陈独秀对孔教理解偏颇C.汉代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D.儒家与法家同源14.在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下列关于这两个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迥异 B.西欧的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义务C.古罗马平民与贵族利益趋向一致 D.古希腊女性也可以享受民主政治15.如表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大讨论中影响最大的两种观点。这反映出当时西周封建说和战国封建说A.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学术研究 B.“双百方针”没有得到贯彻C.土地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点 D.古代史研究很难有统一观点16.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以文治国B.公平竞争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17.掌握历史时间需要记忆,更需要逻辑。下列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②颁布《航海条例》③议会宣称自由贸易是国策④取得“七年战争”胜利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18.如表是20世纪世界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次数统计,是根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据此可以说明20世纪80年代29场国与国之间:19场,占66%国内冲突:10场,占34%1990-1994年18场国与国之间:3场,占17%国内冲突:15场,占83%A.世界整体发展形势日趋缓和B.国际格局变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C.两极格局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D.军事大国不再是武装冲突的主角19.战国产生了丝织品和竹简、木简,西汉有了纸张,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写形式出现,汉字书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把文字的书写工作从文物形式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中解放了出来,成为独立的书法行为。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和随意,并融入书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及艺术审美的要求。材料说明了A.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发展B.中国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C.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D.科技进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20.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该报告内容A.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B.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C.指引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 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2.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23.1908年,在香港生长并加入英国国籍的李宝鉴、李宝镛兄弟因与居住在香山县的堂兄争夺田产发生诉讼,被地方官讯办。驻广州英国领事多次要求广东官府将二人交出,两广总督则认为二人自称新会县人,无疑是中国人,拒绝交人。当时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晚清的这种双重国籍现象A.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B.促进了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C.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 D.体现了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24.通过观察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A.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 B.经济危机对英国的破坏最小C.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难以动摇25.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26.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27.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都应该是自由的,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A.自然法与万民法截然对立 B.万民法对私权的调节尚缺乏变通C.自然法未能反映时代诉求 D.万民法没有承认奴隶的平等人权28.梁启超对谭嗣同的精神阐释着重于两方面:早期的《谭嗣同传》若力阐发其舍生收义、拯救中众生的献身精神、博大胸怀及烈士形象;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则主要弘扬谭氏“冲决网罗”、批判纲常名教、排斥尊古观念的“思想彗星"形象。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洗礼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29.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这说明A.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 B.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C.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D.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30.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中产阶级指的是那些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他们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积极作用。材料二恩格斯在谈到商人时指出:“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资本论》第三卷,第1019页(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内容。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四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体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摘编自纪录片《徽商》(4)依据材料四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请指出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材料五至鸦片战争,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中国地域人才分布,也有了新的坐标系。……国学大师胡朴安评价说,“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倡者一而和者千,数日之内,全省为之相应。”——中国新闻网《聚焦科学桂冠“江浙现象”学者称仍能释放百年热量》(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学大师胡朴安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用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他所说的历史现象。32.材料崔寔(shí)(?——约170)涿郡安平人。少时沉静,喜好典籍。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桓帝初年,拜为议郎,后出任五原太守。五原郡地处西北,天气寒冷,土地宜植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崔寔到任后,支持和教导百姓种麻、纺绩,使民“得以免寒苦”。面对西北民族矛盾,崔寔练兵马,严烽候,积极防御,遂得以安定。后崔寔因病征召还京,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后撰《政论》。在《政论》中,他针对当时奢侈成风、上下匮乏、犯法者众多的情况,提出尚严用刑、网罗贤士、治贪养廉等办法解决问题。另著有反映东汉庄园经济的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四民月令》。崔寔于建宁年间病卒。——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崔寔的主要历史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崔寔的历史活动体现的统治思想。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1—1985年)。具体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加强环境保护。——摘编自中国人大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对“一五”计划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计划反映的国家发展导向变化并简析“六五”计划制订的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材料“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可以得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体现了打击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的政策,A正确;B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双交双减政策,排除;C材料反映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D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政策,排除。2、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绘画技巧将产成于数学原理的几何透视法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生活环境对绘画创作的影响,A选项错误;B选项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仍然以宗教为主,且材料也未涉及绘画题材的问题,D选项错误。故选C。3、B【解析】

据材料信息“革命根据地及革命政权所在地”及地图信息“井冈山、瑞金”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时期,B正确;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有材料不符,A错误;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是1937年秋,C与材料不符;据材料“革命政权所在地---瑞金”可知,此时是长征前,故D说法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井冈山、瑞金”,考查的是读取地图信息及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过程。4、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司马子鱼和孔子对盛行于奴隶制时代的人殉制度持明显的反对态度。这种把民的地位摆在神之上和反对人祭以保护劳动力的思想,是奴隶制崩溃的反映,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本精神,但体现不出“产生”,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唯物思想以及宗法制度,B、C选项错误。故选D。5、B【解析】

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故B项符合题意;王位世袭、文官体制和监察体制都不属于国家政体,排除ACD项。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经公民同意,将大量德国的领土和人口,强行割让给波兰的现象出现在一战结束后,也就是1919年英法操纵的巴黎和会上,B项正确;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取得了胜利,A项错误;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稳定下来,德国没有割让土地和人口,C项错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东普鲁士为苏联强占,D项错误。7、B【解析】

依据漫画信息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协同抗击法西斯,展示了盟国之间的协同作战,因此B选项正确。这是英国大使馆出版的杂志,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和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A、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C【解析】

杰斐逊的观点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国家建立的重大影响,选项C正确;法国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但这并不构成美国人视法国为祖国的原因,排除A;美国革命在前,因此选项B排除;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作为美国人将法国作为祖国的原因,排除D。9、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共和政府无法建立新的权威,而民众需要新权威、新秩序下的社会稳定,所以袁世凯才在各方拥护下就职临时大总统。D正确;此时民众向往的是建立民主政治,民众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向往与时代不符,A错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是临时参议院选举,而非民众直接选举,B错误;袁世凯去世后才出现北洋军阀混战局面,C错误。故选D。1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迪逊所说的“现制度”是指当时的邦联体制,并认为它“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有思想的人士对它“绝望之甚”,这反映了麦迪逊从根本上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故答案为D项;当时联邦体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麦迪逊不是邦联体制的维护者,排除B项;“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强调的是人们对邦联制度的不满,对新制度的不了解,并非指麦迪逊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排除C项。11、D【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的轻工业产品增幅较高,而题干列举的轻工业品多涉及人民日常所需,说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A;题干未列举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失调,排除B;题干仅仅列举了轻工业部门,不能得出“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结论,排除C。12、A【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觉醒,A项正确;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13、C【解析】

由“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可知,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故C正确;“三纲”之说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并非“来源于”,排除A;陈独秀对孔教理解正确,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家与法家同源,排除D。14、A【解析】

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以血缘为基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因此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迥异,故A项正确;西欧的封臣对封君有一定的义务;古罗马平民与贵族利益不一致;古希腊女性没有民主权利。B、C和D排除。故选A。15、A【解析】

西周封建说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上层建筑,战国说中的地主阶级等内容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历史研究影响深刻,即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学术研究,A正确;古史分期中出现了不同学说,这种学术争鸣贯彻了双百方针,B正确;题干主旨是古史分期,而非土地问题,C偷换概念,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16、B【解析】

依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选B。科举制产生之前,封建统治者即已提倡以文治国,由此可见,以文治国不可能是科举制的本质,排除A;分科考试与重视教育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故不会是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17、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是在1776年;颁布《航海条例》是在1651年;取得“七年战争”胜利是在1763年;议会宣称自由贸易是国策是在1852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④①③,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结合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18、B【解析】

从表中可知,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战争大幅减少,国内冲突加剧,说明在冷战掩盖下国内矛盾暴露出来,故B正确;从数据上看,冷战后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就有18场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不能说明世界形势在缓和,故A错误;C、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A【解析】

从丝织品和竹简、木简,到纸张,这体现的是汉字书写载体的变化,这是书法独立的条件,由此使得汉字的书写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书写载体的变化促进的书法的发展,因此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汉字简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故D项错误。20、A【解析】

毛泽东一方面坚持反帝反封,一方面强调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故答案为A项;B项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消灭资本主义,排除;D项此时中共党内不存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21、C【解析】

顾炎武对人私利与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业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而也就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故C正确;顾炎武的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彻底的否定,排除A;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治上的专制,不能说明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顾炎武的主张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能定位为开启,排除D。故选C。22、B【解析】

由材料“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可知,早期人文主义依附于基督教,两者有许多融合的共性,故选B。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排除A;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要早于这个时间,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的共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D。23、A【解析】

晚清,中国出生并加入英国国籍的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和列强迫使华工出国有关,即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故A正确;双重国籍不能促进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故B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故D错误。24、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下时,苏联此时却通过斯大林体制实现了工业化,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C正确;材料不仅仅只有美苏比较,排除A项;从份额并不能看出对英国的影响最小,排除B项;此时美国并没有确立霸主地位,排除D项。25、D【解析】从材料“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赫鲁晓夫改革还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正确;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排除。2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701年”可知,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又提出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人,可以看出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所列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体现了材料的表面意思,D项体现了英国政体的特点。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27、D【解析】

由材料“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可以得出,罗马法在实践中没有做到自然法所说的人人平等,对奴隶的平等地位拒绝承认,故D正确;A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万民法相对公民法而言更加的灵活,故B不正确;C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28、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对谭嗣同精神阐释分别在不同时期侧重于具有献身精神的烈士形象及反抗封建的精神,结合材料关键信息“1920年”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主要和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有关,B正确;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强调的是暴力革命,A排除;一战于1918年11月就已经结束,C排除;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29、C【解析】

材料内容强调某些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说明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故C选项正确;A项中“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契丹族源的定论或倾向,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30、A【解析】据材料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强调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也就是国家的制度由人民自己决定,也就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未来国家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革命斗争的方向,故B项排除;“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工人阶级”的阐释不合题旨,材料是对国家制度建设设想的叙述,故D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2)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士阶层崛起;井田制瓦解,私有制发展;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3)突破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4)科举制。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5)原因:列强入侵,门户开放;沿海地区商业超过农业,现代多于传统,喜尚新奇;办报纸、创学会,传播西方新思想。史实: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一呼百应,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呼吁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共和思想,全国追随者众,成为辛亥革命的领袖,后又提出三大政策,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和所学从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雅奠定典民主政治了基础以及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回答。(2)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和所学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士阶层崛起、井田制瓦解以及百家争鸣出现回答。(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以及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回答。(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状元”可知与古代的科举制有关。认识:依据材料四“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可知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依据材料四“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可知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5)原因:依据材料五“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可知列强入侵与门户开放;依据材料五“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以及所学可知沿海地区商业超过农业,现代多于传统以及喜尚新奇;结合所学可知办报纸、创学会以及传播西方新思想也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史实:依据所学从近代历史上发生在广州的事件从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等回答。32、(1)活动:加强基层治理,关心民众疾苦;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经略边疆,稳定边境;撰《政论》提出治国主张;著农书指导农业生产。(2)思想:民本;重农;文明教化;外儒内法;吏治(尚贤、廉政、法治,答括号里的也可);平治天下。【解析】

(1)活动:根据材料“使民‘得以免寒苦’”可知,崔寔加强基层治理,关心民众疾苦;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