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描述了这两类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从该图中可以得出()A.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B.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C.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D.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下列选项最符合文中“世界重建”的是A.雅尔塔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B.欧洲联盟/欧元C.不结盟运动/亚非会议D.冷战/北约3.明朝初年,各地藩王王府的文官由中央直接选任,并纳人国家官僚系统正常的考察,升迁途径中.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完善科举制度 C.重视官员监察 D.防止地方靖难4.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拿破仑一世对英国采取大陆封锁政策,先后颁布“柏林敕令(1806年)”“米兰敕令(1807年)”,规定法国控制下的一切国家不得与英国进行贸易,违者惩,之后大陆各国的出口受到限制。这一政策A.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开展 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动摇C.背离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D.重商主义思想方兴未艾5.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6.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A.建立起民主共和体制B.践行孟德斯鸠主张C.出现议会专制的倾向D.民族国家最终形成7.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B.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C.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D.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8.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9.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10.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A.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建议扩大选官范围C.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反对君主独断专行11.严复在维新变法时期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新文化运动主将们认为世界进化的前途就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上述“进化”观A.传播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科技成果B.勾勒了近代西学东渐完整历程C.反映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D.代表了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潮流12.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13.李艳辉《扼杀精英的雅典民主》中指出:“(惩罚)不施于穷人,只施于名门望族,往往由于家庭的威望惹人妒忌才受到这样的惩处;这种表面上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要是那种卑鄙下流的人碰上这种惩罚……就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办法”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实行“陶片放逐法”14.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入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 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5.七一五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国民革命的失败是指()A.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16.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 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17.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18.一本《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目录包括:“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及黑暗大陆总论”等。下面对此书的认识哪一个最准确A.这是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对世界地理的看法B.这是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描述C.这是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分类D.这是中国在二次大战后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19.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具有传习性质的工艺局,其中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据此可知A.政府行为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B.满足中国抢占国际市场的需求C.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到来 D.近代企业带有传统官营的色彩20.南朝刘宋时期,谢灵运的“田园别墅”一改汉代“千树橘”的单一经营,变成粮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格局,“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反映出“田园别墅”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具有鲜明的自然经济特色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使世家大族生活日益腐化21.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有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是成年男工外,其余都是女工和儿童。这一记载表明A.女工与童工的用工成本相对低廉B.资本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C.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D.工业革命带给英国巨大就业机会22.雅典名将阿里斯提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公民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C.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23.《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碶事也。”文中的“永和九年”属于A.公元纪年 B.干支纪年 C.年号纪年 D.朝代纪年24.有学者指出,历史早期的政治体制依然已包含着某些因素,得以在战国时代孕育出变法运动,并在秦朝取得了最大成功,为延续两千年统一帝国的大厦,奠定了基石和骨架。材料中的“最大成功”是A.废除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变革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 D.确立了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25.《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皇帝勤政重视吏治C.天人观念影响政治 D.九品中正制的混乱26.1971年7月,毛主席就日本觊觎问题时曾指示周恩来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该指示意在()A.强调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B.表明新中国始终遵循着和平外交政策C.指明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目的 D.迫使美方承诺压制日本对的野心27.西汉前期,社会活跃着许多大盐铁商,他们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庞大,有的冶铁商同时役使上千人的劳动力。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农业,扩大地产。这一变化A.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B.反映了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C.强化了自耕农的存在基础 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28.春秋时期,郑、陈、宋等诸侯国经常参与会盟。据《左传》记载,楚国就先后两次以土地和重赂求得郑国与之会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 B.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C.周王室努力缓和诸侯争霸 D.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29.军队由城邦公民组成。遇到外来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头,拿出自备武器,穿上盔甲,由推举出来的领袖率领上战场。战事结束后军队随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公民执干戈以卫城邦,是义务也是权利。这支公民军队最初只是为保卫城邦,后来却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武力。由此推知此时是A.共和国早期的罗马 B.春秋战国时的中国C.中世纪时期的法国 D.共和国鼎盛的雅典30.“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最严格意义的文明。而这一需要是以恢复研究久被忽略而尚未完全忘了的古罗马法律来适应的。”这段话说明A.罗马法复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罗马法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文艺复兴以阐释古典文化为旗帜D.人文主义传播助推近代科学产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1896年起留学学欧洲,1903年学成回马来西亚槟城。1908年,伍连德满怀报国之情毅然放弃已有的事业,应邀回国,任职于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在此,他改变教学方式,引进欧洲最新教材和世界医学最新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两年时间就培育了一批学术精湛且视野广阔的学生。1910年,东北地区突然爆发鼠疫。伍连德奉命前往防治。通过解剖尸体,否定之前外国专家结论,并根据疫情传播蔓延的方式、路线提出了9条建议。经清政府批准,伍连德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并联络各海港同时实行检疫。在地方士绅的支持和朝廷允准下,集体火化尸体。经过数月奋战,东北鼠疫在1911年4月底得到了全面控制。在当年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连德的推动下,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处,并在哈尔滨、安东等八处设立防疫医院及检疫所。1914年1月,他向国民政府提交《拟改组全国医学教育意见书》,系统提出了改革医学教育的计划。后来内务部颁发了解剖条例。20世纪20年代初,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摘编自张砺《“国无双士”伍连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的活动事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伍连德的事迹体现出的品质。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的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颁布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特,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自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民族自治问题上的特点。(3)中英两国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代统治者在疆域空前扩大、民族融合全面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在保留部分草原游牧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推行汉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政策。元代延续重儒政策,但未像前朝那样对儒学予以独尊,儒生仕途狭窄。元代实行兼容而防范的宗教政策,在优待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同时牵制汉地民间教派。元代重视文化交流,积极引进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中西融汇的文化体系。通过文化政策的推行,元代统治者巩固了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在文化交流中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力,对明清文化政策的选择与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王或《元代文化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文化改革的背景与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元代文化改革予以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图中小说读者和传播方式均为两类,但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有购买文本、转借文本、听书、看戏等方式,这说明时人阅读通俗小说的途径有多种,故D项正确;图示只能呈现两种阅读方式,无法反映这两种传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直接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些读者也并非是社会上层人士且从图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项错误;图文材料只涉猎明清通俗小说,没有提及其他文学类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大国在安排战后世界的政治秩序时,也关注到世界经济秩序。“世界重建”就是指的经济方面。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正确答案为A。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欧元1999年问世,不结盟运动1961年诞生,亚非会议1955年召开,冷战1947年开始,北约成立于1949年,都是雅尔塔体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排除BCD。3、A【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反映,明朝初年各地藩王府文官均由中央任命,并纳入国家官僚监察升迁体系,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地方藩王的控制以强化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重视官员监察,故C项错误;“靖难”为平定叛乱之意,明初加强对藩王的控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叛乱而非防止地方平叛,故D项错误。4、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C选项正确;大陆封锁政策不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也并未动摇英国的地位,A、B选项错误;重商主义思想此前早已出现,D选项错误。故选C。5、C【解析】

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的是礼法并治的思想,属于荀子的主张,C正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排除;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排除;韩非子主张严刑酷法和变革,D排除。故选C。6、C【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权力凌驾于政府、国王和司法机构之上,带有浓厚的议会专制倾向,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国王”,表明不是民主共和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1875年;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议会专制不符合他的主张;D选项错误,虽然国民议会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但并不表明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B【解析】

清朝康熙年间开始,从直接干预经济的政府专卖政策发展为利用行商专卖的间接遥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B选项符合题意;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式仍然处于萌芽状态,A选项错误;改变控制工商业的专卖方式,不能说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C选项错误;国家直接干预变为利用行商间接遥控工商业,不能说明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D选项错误。8、A【解析】

材料“少时学周孔”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复观道书”“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体现了道家学说,“晚年开释卷”“胜力菩萨下凡”体现了佛教思想,体现了这时期儒家、道教、佛教的流传与影响,反映了文化信仰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儒释道三教的信仰,没有体现儒学受到严重冲击的现象,B项错误;西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个人的信仰,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D项错误。9、B【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明朝时期选派粮长,并可以担任基层官吏,这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B正确;粮长主要负责赋税征收和户口统计,这一制度出现并不能说明违背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题干与明代赋役制度无关,排除C;粮长制的推行是为了强化税收,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10、D【解析】根据材料“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是说隋朝丧乱是君主太专制导致,故提出“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目的是防止皇帝太独断专行,故本题选D。材料张玄素认为,隋朝是亡于“其君自专”即君主独断专行,而不是暴政,故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11、C【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派都以进化论为武器宣传自身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反映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C正确;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而不是工场手工业时期,A错误;西学东渐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萌发,B错误;“进化”观是观点,而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D错误。12、D【解析】

美国难民领取救济并没有体现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因此无法说明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故排除A项;根据“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可知图中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了洪灾,并不能说明是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故排除B项;经济危机确实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冲击,但图片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即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洪灾,而不是由于经济危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将“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的图片放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内容中说明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故选D项。13、D【解析】

“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要是那种卑鄙下流的人碰上这种惩罚……就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故D正确;ABC都与陶片放逐法无关,排除。14、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50年代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主要得益于丝、茶等出口的激增,这反映了当时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与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关,不是进口关税,A选项错误;近代鸦片走私活动并未减少,C选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选项错误。故选B。15、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看革命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选项符合题意;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和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不是依据,AC选项排除;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影响,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16、D【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均彰显了人们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共同推进人类在精神层面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故D项正确;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激发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17、D【解析】

据材料可知,但丁认为中枢的、宫廷的俗语是光辉的,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说明其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故D选项正确;俗语不是思想解放重要依托,材料并未体现,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传播,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而不是体现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故C选项错误。18、C【解析】

材料中的“中国本部、满洲”是作为两个国家出现的,所以可以推断是日本在大陆政策指导下的设想,将中国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满洲国。故C正确;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没有侵略中国的意图,排除A;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也不存在对中国侵略的意图,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打败,不存在“满洲国”,排除D。故选C。19、A【解析】

依据材料“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来看,晚清时期政府推动了工厂的建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推动作用。A正确;此时中国尚不能维护国内市场,更不用提及抢占国际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时中国处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错误;工艺局有官办色彩不能代表整个近代企业都带有官营的色彩,D错误。故选A。20、B【解析】

根据材料“田园别墅”“变成粮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格局”,说明“田园别墅”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具有鲜明的自然经济特色,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A错误;经济中心的南移开始于“田园别墅”出现之前,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1、B【解析】

使用女工和儿童,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压榨他们劳动的剩余价值,而所付工资远远低于成年男工,从而有利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故答案为B项;英国当时使用童工也有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排除A项;这一现象与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解决就业问题,排除D项。22、C【解析】

根据“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并结合所学可得知,雅典直接的民主体现了公民集体的意志,反映出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这也是雅典民主体制弊端的体现,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素质如何,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属于监督,排除B项;阿里斯提德被流放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并不是政府不被信任的表现,排除D项。23、C【解析】

材料中的“永和九年”指的是东晋穆帝司马聃九年,因此该种纪年方法为年号纪年,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4、B【解析】

秦朝最大的成功是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正确;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在春秋战国的转型过程中就已经破坏,并不是秦朝废除,排除A;秦朝的选官制度是对战国选官制度的继承,排除C;等级秩序不是秦朝确立的,排除D。25、C【解析】

依据材料“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并结合汉代的儒家思想可知,这是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影响的结果。C正确;材料只提到了天人感应的影响,不能证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A排除;材料表明当时皇帝选官不实,导致的吏治问题,B排除;汉代实行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D排除。故选C。26、D【解析】

由“就日本觊觎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等信息可知,毛泽东邀请基辛格来华就是对抗苏联、日本,缓解中国面临的紧张局势,即从气势上迫使美方承诺压制日本觊觎的野心,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虽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关,但并非毛泽东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毛泽东强调的是新中国对待美、日的态度而非强调美方的目的,故C项错误。27、A【解析】

西汉中期之后,汉武帝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很多商人转而从事农业,变为地主,故国家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一现象,A正确;B项与材料所反映信息恰好相反,排除;商人购买土地会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农的存在,排除C;商人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28、A【解析】

春秋形势图中郑国因为处于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许多诸侯国经常与郑国会盟,故B、C、D与材料无关,排除。29、A【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经历了由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城邦公民训练有素,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故A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的中国没有对外扩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事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而不是中世纪的法国,故C选项错误;共和国鼎盛的雅典没有对外扩张,故D选项错误。30、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的发展需要是以恢复研究罗马法来适应的,这说明罗马法复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阶级的利益,并非资产阶级的法典;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恢复研究罗马法来适应意大利城市中商业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是强调文艺复兴的旗帜;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科学产生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活动:防治东北鼠疫;创建了众多近代医院和医学院;培养大批医学人才;建立近代防疫体系;推动中国收回检疫主权;促进了中外医学交流。(2)品质:热爱祖国,敢于担当;重视实践,不畏权威;科学施策,突破旧俗;发挥所长,维护主权。【解析】

(1)事迹:依据材料中“东北地区突然爆发鼠疫。伍连德奉命前往防治”、“仅两年时间就培育了一批学术精湛且视野广阔的学生”、“在当年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连德的推动下……并在哈尔滨、安东等八处设立防疫医院及检疫所……系统提出了改革医学教育的计划。后来内务部颁发了解剖条例……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伍连德的活动事迹。(2)品质:依据材料中“伍连德满怀报国之情毅然放弃已有的事业,应邀回国”、“通过解剖尸体,否定之前外国专家结论”、“在地方士绅的支持和朝廷允准下,集体火化尸体”、“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等信息可从热爱祖国,敢于担当、重视实践,不畏权威、科学施策,突破旧俗、发挥所长,维护主权等方面说明其品质。32、(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原因:地方自治传统浓厚;内战和共和国实践的影响;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