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7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7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7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7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7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7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运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显明特性特点。其次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莫非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睬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慧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细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很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养,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闻、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其次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示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难过……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爱护,探究人与人应当如何相处。爱护,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抗拒,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溢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妙、纯净的事物都充溢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望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望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酷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溢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擅长运用人物视角叙事,喜爱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围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探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确定有特殊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确定有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端庄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快乐,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端庄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有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当视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需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确定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缘由。(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调。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精确到位。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活敏捷现。B.《红楼梦》细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特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像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酷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溢想像。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示意她将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自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养的一个重要缘由,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C.胡适用“大胆假设,当心求证”的探讨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爱护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一课叶圣陶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很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很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其次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滑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欢乐啊!很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远眺的。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突然全归于宁静。他望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意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齐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贮存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灵敏地将匣子放在里面。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厚的思索却起先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应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敬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常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相互应和。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特别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接着他的深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顺手丢在那里的。“……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特别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嬉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意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突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深思。他看很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飘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好像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如放很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好玩。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突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尽然聚集了他们的留意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晰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如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飘舞。它倘如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原来是缄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好像点头、好像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美丽的姿态,竟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好像正唱一种甜蜜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行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镇静而低微的祈祷。突然一种怀疑——人类普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设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望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常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坚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他没有一切思虑,心情……他的境界不行说。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愉快的歌声告知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旧和自然坚固地纠结着。(选自叶圣陶《教化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欢乐的一面,这与后文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显明对比。B.“极随意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齐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意地”“摊”等细微环节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爱好。C.“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开眼笑的讲课状态的确定和赞许。D.“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旧和自然坚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憧憬,又写出了他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B.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发人深省。C.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肃穆仔细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皮和厌学。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微笑”般的讽刺效果。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9.本文入选叶圣陶的《教化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担心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爱与出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举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高傲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逼,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C.田叔为官有才,擅长理事。他被赵王张敖举荐给高祖时,才能赛过朝廷全部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许。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惭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有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4分)(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岭南江行①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述,潭心日暖长蛟涎③。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从今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闻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瘴气充溢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终点是大海。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闻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困难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D.本诗将描写、争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16.本诗意蕴深婉,没有干脆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后人不吸取前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两句,在比较中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要步其后辙。(3)《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杜甫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①)。当时战乱尚未平静,山河破裂,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须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艳羡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

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巡游古迹的同时,杜甫还结交了一些风雅人士。他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杜甫曾去欣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也花团锦簇、蝶舞莺歌,充溢无限朝气。(②),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夫的接触中,他对农夫的纯净心性有了深化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找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夫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夫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磊磊悬壶济世五花八门芸芸众生B.赫赫匡时济世万紫千红茫茫人世C.磊磊匡时济世五花八门芸芸众生D.赫赫悬壶济世万紫千红茫茫人世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与农夫的接触中,他对农夫的纯净心性有了深化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找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夫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B.在与农夫的接触中,他对农夫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化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找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夫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C.在与农夫的接触中,他对农夫的纯净心性有了深人的理解,他在农家茅舍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寻找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夫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D.在与农夫的接触中,他对农夫的纯朴心性有了深人的理解,他在农家茅舍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寻找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夫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①②21.某地方电视台拟向观众推介本地传统美食,请你依据下面材料,为节目组写一段关于山东德州大柳面的推介语,不超过60个字。(4分)大柳面是山东德州远近著名的传统特色名吃,属于鲁菜系。大柳面的制作工艺独特。以精粉为主料,据季节不同加不等量的碱和盐,和面时用水要冬暖夏凉,把面反复揉压。然后再擀成薄片,切条时轻按快切,切好后的面条长约2尺,撒开如网,搭杆如丝,手缠成缕,疏而不乱。水开后,手拿面条如提纲撒网,面入锅内形成扇面,稍加凉水,再开后一翻一滚即可捞出装碗,只见碗中之面细如银丝,色如嫩柳,晶莹透亮,状如弓弦。端起一闻,一股令人愉悦的浓郁麦香洋溢面前。尝上一口,只觉绵软柔韧,润滑异样,口感清爽爽利。吃大柳面一般是配卤子的,卤子的制作特别探究,可分为炸酱、肉卤、麻酱、海鲜、鸡蛋五种。养分丰富,易于消化,温食凉用,皆为美食。它不仅物美,而且价廉,声名远扬。22.《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解并描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示意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详细情节简要分析。(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2024年,“硬核”一词流行。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对“硬核科幻”的探讨;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集团绝地反击,胜利突围,被称为“硬核华为”;在大连地铁上,76岁刘增盛老人腰部挂着一个“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被称为“硬核大爷"”。“硬核”一词因出现频率高,弘扬社会正能量,被《咬文嚼字》编辑部评为202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气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对核心受众,有确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2024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在抗疫过程中,“硬核”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作为时代有为青年,对于“硬核”你有怎样的相识和思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二)6.C

C项,“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开眼笑的讲课状态的确定和赞许。”错,这里“摇曳尽致”是作者采纳讽刺的手法,说的是反语,是对旧式课堂授课方法的批判,并非是对方先生的确定和赞许。理解错误。7.C

C项,“以老师的肃穆仔细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皮和厌学”分析错误,小说中通过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惊慌而漠然的师生关系,呼吁学校教化必需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老师并非是“肃穆仔细”,学生也不是“顽皮和厌学”。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特写镜头,全方面地描写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这样写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敏捷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

9.①本文所描写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是旧中国学校教化的一个缩影,与《教化小说》的主题特别契合;②小说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惊慌而漠然的师生关系;③小说用冷峻观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儿童的灵魂世界,呼吁学校教化必需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先进的教化理念。二、古代诗文阅读(一)10.D解析:依据人名断句“相”“王”等11.C解析:帝王没有封号,封号是指帝王封授给别人的称号。12.C解析:因为才能赛过朝廷全部大臣,田叔等十余人“尽拜为郡守、诸侯相”,田叔被任命为汉中守。并非“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后来田叔拜为鲁相,是因为调查梁孝王杀袁盎一事。13.(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恳求您准许我们造反。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事”“遇”“请”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大王自己抢夺来的,却让国相去偿还,这(会显得)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去做好事,国相不能参加偿还的事。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偿”“为”“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1分)又给皇帝处理此案供应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2分)(意思对即可)15.D(尾联语言浅显直白,面非冷峻奇诡。)16.(1)首联写隐人云烟、充溢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终点应当就是大海了。暗指贬滴之地偏僻荒芜。(2)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芜落后和自己境况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溢忧俱的困难心情。(3)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共6分,每点2分。)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三、语言文字运用18.B(磊磊:形容石头很多。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匡时济世:匡订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悬壶济世:颂警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万紫千红:用来形容花草:也用来比方景象旺盛兴盛,事物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形容色调艳丽,式样繁多。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很多人: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众多的平常人。)19.D(A语序不当,“出乎意料地”放在“找到了”之前,“纯沽"改为“纯朴”。B“出乎意料地”放在“找到了”之前,“从”改为“在",使前后介词--致。C“纯净”改为“纯朴”。“从”改为“在”,使前后介词一样。)20.①却有伤今之意②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亲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1.大柳面,制作工艺独特(1分),面条绵软柔韧,润滑异样,口感清爽爽利(任答一点1分),卤子制作探究(1分),养分丰富,物美价廉(1分)。22.略【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性格特点,结合小说情节印证(3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命运特征(2分)。四、写作(60分)23.建议参照2024年全国高考卷评分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评分。作文解析:(一)概念说明“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气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中指“面对核心受众,有确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硬核人生”指有过硬的内在品质,有独立思想、理性思维,不会盲目追随他人现点的人生观。“硬核”一词作为202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国绕“硬核”写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二)审题分析1.审材料“硬核科幻”:是指“有确定难度和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