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第二章声现象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目录

1.在2024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上春山》的歌词“山上儿童放纸鸢,

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描绘出大家喜迎春日的生动画面,优美的歌声由

演唱者声带

产生,现场观众听到优美的歌声是通过

⁠传

到耳朵的。振动

空气

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第2题振动

123456789101112133.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人说话、唱歌声:

⁠。(2)笛子声:

⁠。(3)鼓声:

⁠。(4)二胡声:

⁠。(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声带

空气柱

鼓面

琴弦

树叶

123456789101112134.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

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

⁠可以传声。第4题水(或液体)

空气(或气体)

123456789101112135.如图所示,小亮和小刚同学做固体能否传声的实验。小亮用手捂住一

只耳朵,然后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刚用手轻划桌面,他自己

几乎没能听到划桌子声,但小亮却听到了清晰的划桌子声。由此说

可以传声,其传声效果比气体

(填“好”或“差”)。第5题固体

123456789101112136.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

面颊,目的是验证(

A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第6题A123456789101112137.以下关于爆竹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爆竹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爆竹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爆竹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123456789101112138.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为“探、登、驻”三步,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载人

登月。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其原因是(

C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C12345678910111213

9.古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古代,人们常用

撞钟报时,人们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

分析其原因是(

B

)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有“暂留”的特性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B1234567891011121310.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A1234567891011121311.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生活现象是(

C

)A.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哗哗”声B.海边的人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C.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D.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C123456789101112131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

的实验。

第12题(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此探究中

乒乓球的作用是

⁠,在物理学中这种方法叫

(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12345678910111213(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

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

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第12题12345678910111213(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

沫塑料球弹起,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那么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

沫塑料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这是因为

⁠。不会

真空不能

传声

第12题12345678910111213(4)如图丁所示,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

明将

(填“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闹

钟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

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还能听到微弱的

不可以

第12题1234567891011121313.如图所示,小红和小丽用棉线连接两个塑料杯制成一个“土电

话”。第13题(1)她们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这表

⁠。固体可以传声

(2)如果她们保持相同的距离,改用金属丝代替棉线且仍以相同大小

的声音通话时,发现听到对方的声音大了一些,这一现象表明

⁠。金属丝

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12345678910111213(3)当她们正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名同学捏住了棉线的某一

部分,此时她们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

⁠。(4)用“土电话”通话,若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

方通过棉线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振动停止,发声停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回声第二章声现象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03思维拓展目录

1.声的传播。(1)声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2)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作

⁠。一般来说声音

⁠中传播得最慢。波

声速

气体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

(填“能”或“不能”)听到

岸上广播里的音乐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在水

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

(填“快”或“慢”)。能

液体

123456789101112133.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法国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长铸铁

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铸铁管

传来的,第二次是由

传来的,这个现象表明了

⁠。空气

声音在铸铁中

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123456789101112134.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D123456789101112135.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

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

的是(

C

)A.气体传声快B.液体传声快C.固体传声快D.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C123456789101112136.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

听到声音的是(

C

)A.人B.鸟C.鱼D.同时C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人在高山前对着山喊一声,4s

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为(

A

)A.

680mB.

1360mC.

340mD.

170mA123456789101112138.如图所示,手拿正在发声的音叉抵在下巴,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

的声音,这是因为(

B

)A.音叉的振动变强了B.利用了骨传导C.音叉的振动变弱了D.利用空气进行传播第8题B123456789101112139.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第9题(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还需要的实

验器材是皮尺和

⁠。秒表

12345678910111213(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

骤如下:①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并做记录。②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在

(填“看到敲鼓”或

“听到鼓声”)的同时开始计时。③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④乙同学立即按停秒表。⑤将测得的时间0.8s记录下来。看到敲鼓

12345678910111213(3)该组同学测得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m/s。(4)你认为本实验测量值明显存在差别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250

时间测量不准确

(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

10.下表为声音在某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介

质声速/(m·s-1)介

质声速/(m·s-1)空气(0℃)331水(常温)1500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软木500煤油(25℃)1324铁(棒)520012345678910111213(1)根据表格,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

种),并说明推断的依据。①与

有关,依据是

⁠。②与

有关,依据是

⁠。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的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介质种类

相同温度下,在空气、煤油、水中

传播速度不同

12345678910111213(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

经过2.4s收到回波,此处海水深度为

m。(3)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有一段软木长34m,

当小明在一端用力敲击一下软木时,将耳朵贴在另一端倾听的小华

s听到响声,小华能听到

⁠次响声。1837.2

0.068

1

1234567891011121311.如图所示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及其使用说明书,根据使用说

明书,回答下列问题。第11题(1)若铜铃放置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启动声音发生器,则显示

的示数为

s。0

12345678910111213(2)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某液体中,将声音发生器移至甲、乙之间,

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启动声音发生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01s,已

知s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