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岳飞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或异二者之为
(2)是进亦忧,退亦忧(3)吴玠素服飞
(4)玠益敬服
2.翻译下列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句:(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译句:3.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4.甲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大胸襟,也包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下面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爱莲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懦默③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④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不得诛。《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懦默:懦弱,不出声。④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⑤除:拜官投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①微斯人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③固辞不拜④会王伦寇淮南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属予作文以记之C.朝廷欲按诛之D.推心接之不疑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世人评价: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请结合你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范仲淹的突出特点。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隙③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同“戮”,耻辱。②惴栗:恐惧不安。③隙:空闲。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泉香而酒洌(2)伛偻提携(3)杂然而前陈者(4)觉而起,起而归2.翻译句子。(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甲】文写“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文写“倾壶而醉”,两者都为“醉”,但在表达“醉”的方式和“醉”的感情上有一些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格外) B.名之者谁(取名,命名)C.道其风俗之美(道路) D.掇幽芳而荫乔木(遮阴、纳凉)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修之来此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俯而听泉D.山之僧智仙也而喜与予游也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划三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4.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5.【甲】段首先写山,其次写①________,最后写亭。【乙】段中②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的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怀。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3)余挐一小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B.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①从武林门而西。
②学而不思则罔。D.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②安求其能千里也?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5.《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七、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拟行路难鲍照[南北朝]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的《行路难(一)》,以“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开篇,似乎在写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表现,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B.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以“泻水”比兴,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C.从思想内容来看,两首诗都是写怀才不遇、悲愤不平的感情,且都是借助于“行路难”这一特定的含义,来暗指宦途的艰难。D.从情感抒发来看,两首诗都写得语气畅通,气势连贯,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在写沉郁之后,两首诗都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积极态度,显示出乐观豁达的情怀。比较以上两首诗,请从情感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被贬谪二十多年,“凄凉地”和“弃置身”语带辛酸悲凉,蕴含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颈联中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既有诗人的身世之感,又包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比喻贴切,对仗工整,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C.尾联看似平淡,实为点睛之笔。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长精神”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D.全诗意象丰富,感情真挚,层层递进,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3.用典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本诗哪一联属于用典,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白居易《最赠刘二十八君》诗的中间两联写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里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什么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借比喻表现的是什么精神?九、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B.苏轼词的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D.“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写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2.《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3.【甲】词【乙】诗都是托月寄情。请简析这两首诗词表达出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练习题·解析版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岳飞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或异二者之为
(2)是进亦忧,退亦忧(3)吴玠素服飞
(4)玠益敬服
2.翻译下列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句:(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译句:3.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4.甲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大胸襟,也包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下面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爱莲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参考答案】1.(1)心理活动;(2)代词,这;(3)一向、平素;(4)更加。2.(1)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2)文臣不贪爱钱财,武将不怕死,那样天下就太平了3.共同点: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乙文所写关于天下太平的看法是甲文所未论及的。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参考译文】:岳飞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母亲滞留在黄河北的时候,派人去寻找,把她接到家中来住。母亲有积久难治的病,他一定要亲自为母亲喂药。母亲去世后,岳飞悲痛得三天不吃不喝。他年轻时喜欢喝酒,皇帝告诫他说:“
你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饮酒。”岳飞于是不再饮酒。皇帝开始要为岳飞建造府第的时候,岳飞推辞说:“敌人没有剿灭,要家干什么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懦默③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④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不得诛。《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懦默:懦弱,不出声。④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⑤除:拜官投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①微斯人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③固辞不拜④会王伦寇淮南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属予作文以记之C.朝廷欲按诛之D.推心接之不疑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世人评价: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请结合你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范仲淹的突出特点。【参考答案】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①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②句意为: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谪:贬官或流放。③句意为:于是坚决推辞。辞:托辞。④句意为: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会:适逢,正赶上。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A.结构助词,的;B.代词;C.代词;D.代词。故选: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断句为: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句重要词语有:越,到了;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整句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②句重要词语有:故,所以;贼,金人;亦,也;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犯,侵犯;境,边境。整句的意思是: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由“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可以看出范仲淹秉公处事、敢于直言。由甲文范仲淹以古仁人自况可知,范仲淹在朝主政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而通过乙文范仲淹带兵与对待羌人可以看出,范仲淹为将有方、军纪严明、爱护士卒、诚恳待人;他推辞不做参知政事可以看出他为人正直、不存私心;他主张免去不能坚守城池的官员的死罪可以看出他秉公处事、敢于直言。【参考译文】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隙③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同“戮”,耻辱。②惴栗:恐惧不安。③隙:空闲。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泉香而酒洌(2)伛偻提携(3)杂然而前陈者(4)觉而起,起而归2.翻译句子。(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甲】文写“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文写“倾壶而醉”,两者都为“醉”,但在表达“醉”的方式和“醉”的感情上有一些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清
(2)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3)纷繁杂乱的样子
(4)睡醒2.(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2)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就做梦。3.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甲文由一幅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写到太守酒酣而醉,太守的醉一是为山水之乐而醉,二是为与民同乐而醉。乙文开篇以“僇人”“惴栗”奠定感情基调,又以“施施”“漫漫”写出游的漫不经心,作者虽然醉了,但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因山林美酒得到排解。【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格外) B.名之者谁(取名,命名)C.道其风俗之美(道路) D.掇幽芳而荫乔木(遮阴、纳凉)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修之来此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俯而听泉D.山之僧智仙也而喜与予游也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划三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4.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5.【甲】段首先写山,其次写①________,最后写亭。【乙】段中②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的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怀。【参考答案】1.C2.A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4.(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2)我(欧阳修)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精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5.泉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者与民同乐【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一:全,都/数量词,一;B.之:助词,的/助词,的;C.是:这/判断词,是;D.折:折断/曲折;故选B。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2)重点字词:皆,都;雪,积雪;见,看见。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据此回答即可。5.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参考译文】(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3)余挐一小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B.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①从武林门而西。
②学而不思则罔。D.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5.《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2)句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举:抬头。(3)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者:都是助词,解释为“……的人”;B.其:代词,他的/副词,表示反问语气。C.而: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示转折D.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B.从甲文的“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可以看出,两人相遇之时甚是开心,因此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选项中的“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表达不妥,故选B。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沆砀(hàng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全。(2)娥:美女的黛眉。颊:颜面。绫:绸缎。注意四个短句要翻译成统一的句式。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从两个语段中分别找到景色描写的句子:从《湖心亭看雪》的写景语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所见之景,使用的是白描手法。而《初至西湖记》的写景语句连用四个比喻,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语言生动,描绘了西湖美景。【参考译文】乙: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行走,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七、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拟行路难鲍照[南北朝]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的《行路难(一)》,以“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开篇,似乎在写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表现,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B.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以“泻水”比兴,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7.3 位似(1)(含答案)-
- 研发团队有效管理培训
-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策划计划
- 壬二酸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自然观察小班孩子的环境教育计划
- 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与人事发展结合的计划
- 班级成员角色的明确计划
- 社区小型创业支持的工作方案计划
- 教育管理制度培训
- 小学《科学》期末测评方案
- 友邦保险“愈从容”重疾专案管理服务手册(完整版)
- 会计师事务所笔试题目整理
- 2023年消防接警员岗位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
- 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外墙施工方案
- GB/T 7702.20-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孔容积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 GB/T 2565-2014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 GB/T 18742.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GB/T 18367-2001公路收费方式
- GB/T 10801.2-2018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 GB 5959.3-2008电热装置的安全第3部分:对感应和导电加热装置以及感应熔炼装置的特殊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