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1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1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1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1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2023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太极图中,黑色与白色均衡对称、稳定和谐地组成一幅美的画图。二者相交相融,互生互动,共同构成的“中和"之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这种“中和"地看待万事万物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图画式材料作文题。

题目以中国太极图作为材料,图中可见:黑、白两种颜色本是界限分明,但是在相交处,线条柔和,甚至相互交融,从而呈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之象。

材料总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个句号内容,主要阐述太极图的表征特点。第二层次为第二个句号内容,由表及里,从表征到内涵,提出“中和”之美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第三层次为第三个句号内容,将“中和"之美的内涵进行“聚焦式”思考、“情境化"限定,即在“对立”与“互殊"的背景下探讨“共构”与“相通"。第四层次为第四个句号内容,指出“中和”之美的“普世"价值。整则材料围绕“中和”之美这个核心话题展开,阐述了“中和"之美的情境——“中和”之美的两者常常处于“对立"互殊”关系之中;解释了“中和"之美的内涵——“相交相融”“互生互动"。此外,还剖析了“中和”之美的传统文化价值,隐性提示考生思考其蕴含着哲学思想,即事物运行遵循多元存在法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多元存在的理想形态应该是相反相生,相辅相成,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最终走向多元和谐统一。语

材料涉及“中和”之美的时代启示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中和"之美所蕴含的行为范式,即其中蕴涵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等,对协调人、社会、自然、国际关系、文化文明等方面的多重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学生认识到只有彼此化育,才能共生共赢。

行文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结合当今文化、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现象,选择以“辩证中和”的态度进行辩证分析。如选择人生奋斗过程中的“进取"与“退后”来构思,可以先肯定拼搏进取和休憩不前的积极意义和正面作用,然后使用假设论证,推向如果个人如果一味向前、不懂张弛、节奏失控和停滞不行、原地打转、不思进取分别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再辩证论述应以“中和"的态度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将二者有机结合,把控力度,规划方向。最后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中的刚柔相济,体现“中和”之美。

(2)以“中和"的态度对待得失。

(3)竞争并合作,以“中和”实现共赢。

(4)处世进退有致,体现“中和"智慧。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的长河奔涌向前,有些人慨叹“历尽千帆,归来已不再少年”,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如果说“千帆过尽”注定无法改变的,那就坦然接受,换一个角度看,“千帆过尽"又何尝不是一种丰厚的经历和经验,带着这种心态再品“仍是少年”“不再少年"也许就是各有其妙了。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你更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出自《冯唐诗百首》其一:“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诗句的大意是:还没有准备好,就已经步入社会,经历过了很多人、很多事,再见时仍能保留少年人所有的赤子之心。苏轼曾作过类似的诗句——“万里归来颜愈少”,也就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意思。

题目的核心来自于诗句,动笔前,需解读好诗句的内涵。“历尽千帆"就是有了各种人生经历,一个“千”字,需要我们将种种人生经历发散开来,包括经历个人的聚散、起落和时代的平稳及动荡。“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里的“少年”不是指年龄,主要是一种心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世率性纯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来饱有期待且充满斗志……

当然,“少年"可能还意味着缺少历练、不够成熟、格局不够大,冲动、不能承担起责任……那么“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成长,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用自己有力成熟的臂膀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这里的“少年"可以偏指年轻,侧重人生的一个阶段,不再少年,意味着走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一个可以舒展羽翼高飞,锐眼洞察世事,铁肩承担道义的阶段。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

材料呈现对“历尽千帆,归来已不再少年”这句的不同看法,“历尽千帆"就是在生活的长河中,有了各种人生经历,一个“千”字,需要我们将种种人生经历发散开来,包括经历个人的聚散、起落和时代的平稳及动荡等,当历经千帆后,我们能收获丰富的经历和经验。“少年"可以指年龄上的年轻,也可以指心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世率性纯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来饱有期待且充满斗志·"还可以意味若缺少历练、不够成熟、格局不够大·--···“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表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转变,这种转变可能是因为的生活艰难,逐渐消磨掉少年的校角。如曾经英武的少年闰土,变成了一个麻木颓丧、胆小怕事的中年人。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少年时无愁强说愁,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的生命状态的改变。作文选刊“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可以理解为不被生活中的坎坷、是非,消磨自我的斗志和勇气,不失赤子之心,始终葆有对美好事物的热情和追求,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和热爱。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网络热语“生活虑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也表达同样的意思。

题目中两方观点,本质是历经千帆之后,究竟持有何种人生态度。选择其中的一方,或支持或驳斥,就是作文的写作方向。行为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少年不单单是指他有若年轻的外表、健壮的体格,而更是永葆是一颗“少年感”之心

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少年感,是胸怀凌云之志。不分年龄的界限,每一个胸怀凌云之志的人,都如少年一般。

二、少年感,是敢于尝试,无畏探素的精神。

三、少年感,是用阳光积极的心态来热爱生活

[参考立意]

1.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凤尘。

2.初心如锦时,归来仍少年。

3.走过风,沐过雨,不再青涩。

4.历尽千帆,通透睿智。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奇正相生"在篆刻中具有重要地位。篆刻之道当由“正”而入,守其规矩,讲究法则,尊重传统。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技法较为成熟或掌握了一定基础的基本法则之后,力求新奇。“正"指端正、整齐、常规“奇”指打破常规。“奇"的基础是“正”,没有“正"的条件因素不能产生“奇”的变化。“奇正"是篆刻艺术发展的辩证法,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材料中所谓“奇正相生”,“正"指的是“规矩、法则、传统”“端正、整齐、常规”,“奇”指的是“打破常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正”是基础、条件,“奇"是发展、创新。

材料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可以使其联想到“奇正之道”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由此可将材料中的“正"引申为恪守道德准则、遵守社会规范、遵循成长规律、务实奋进等。“奇”理解为打破常规求突破、勇于创新出成果等。写作时可从以上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①守人心之“正”,出勇为之“奇”,成就“制胜"人生。《磨砺道德品质,坚守行为底线,不流于迂腐,成就自我)

②守行为之“正”,出见机之“奇”,铸就“制胜”之业。(遵循成长规律与社会规范,踏实奋进,巧思出奇,把握机会,成就大业)

若有其他立意,合理亦可。

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再说别人有的是背景,你有的是背影!请记住,这个时代,就是你的背景!语

不要再自嘲“小镇做题家"!请相信,唯有时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容得下最大的梦想。

都说时代匆匆!请明确,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第一段话引出“时代就是你的背景”,第二段话解说“时代容得下最大的梦想”,第三段话告诉我们“时代”和人之间的关系,整个话题围绕“时代”,突出“时代”对于青少年成长成功的巨大意义,并引导考生思考作为青少年在“时代"中该怎么做。

属于思辩性话题。考生可以有所侧重选择一个方面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涉及。写作时最好能够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针石时弊。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目

第一段话引出“时代就是你的背景”,第二段话解说“时代容得下最大的梦想”,第三段话告诉我们“时代”和人之间的关系,整个话题围绕“时代”,突出“时代”对于青少年成长成功的巨大意义,并引导考生思考作为青少年在“时代"中该怎么做。属于思辩性话题。考生可以有所侧重选择一个方面写,也可三个方面都涉及。写作时最好能够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针砭时弊。

参考立意:

1.不负伟大时代,砥砺成就梦想

2.莫让牢骚遮望眼

3.唯有时代不可辜负

4.纵展时代翼,送我上青云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今,这些语句又有了鲜活的网络流行语:“西湖,绝绝子"哇真帅,yyds”“荔枝真好吃,你懂的"。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诸如:“也是醉了”译为“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译为“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译为“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语

这些现象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把优雅的经典诗文和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对举,网络流行语具有新奇、简洁的特点,但却缺少了诗意美和形象感,缺少了古汉语特有的文化韵味;第二部分写的是网络流行语被译作古诗文,精美而富有古典韵味。网络流行语与诗意的表达各具特色,写作中应明确阐述对两者的看法,并解释理由。

“这些现象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提示了写作的方向,考生从流行与经典的角度,围绕网络时代应更好地表达立意,即为符合题意。

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如网络语言的特点,简洁生动,风趣幽默,贴近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简单直白的语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展现了网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如网络语言存在的不足,过于通俗化的网络语言表达确实简洁、轻松,但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少深意,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新奇好玩搞笑而忽视了正统的语言是得不偿失;如网络语言与古诗文碰撞后的效果,网络流行语凝聚网民奇思妙想的智慧,幽默风趣,而古诗文传承的是经典,具有丰厚的韵味,二者结合可以给语言增色,既能巧妙表达意思,又不失语言的魅力;如对待网络流行语和古诗文碰撞这一现象的态度,我们既需要简洁幽默的表达,也需要有韵味的内涵,应以宽容开放的态度接纳顺应时势而产生的大量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