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但是我有点纠结:教师是抓住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吴正宪老师是这样子回答的:“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一、重视探究活动,发展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探究、创造并应用数学的过程,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特别是现实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真正面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关键能力。让学生不仅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长方体的认识》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合作探究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二、合理提出猜想,培养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不满一格的迁移合成一格,再经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怎样的,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猜想的结果。但我个人的观点其实猜想可以更大胆一点,课前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紧接着就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阐述猜想的理由,一定会有学生猜它的面积计算是邻边相乘,但肯定有聪明的孩子反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从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想起,可以由此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乘高,接着去验证。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会更灿烂地绽放。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如:来自广西的丁玉华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帮助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设计非常巧妙。首先让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的算式编数学问题,两组编(5+7)×4,另两组编5×4+7×4,通过辨析编写的数学问题,沟通两个数学算式间的联系。接着通过点子图理解这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特点再写出符合这个特点的等式,然后验证。当学生发现这样的式子写不完时丁老师顺势提问:“能不能用一道等式把这一规律表示出来呢?”引出凡是符合这样规律的两个式子结果都是相等的,学会用字母(a+b)×c=a×c+b×c来表示定律。建立了模型,学生就可以运用模型去进行简便计算及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解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四、强化推理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核心素养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来自河北的王雪老师,在执教《小数的意义》时,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王老师先引导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形理解0.1、0.2、0.3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回顾总结刚才研究一位小数的意义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研究两位小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根据一、两位小数的意义类推出三位小数的意义,再进行相应的验证。来自广东的陈树德老师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先回顾原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方法,再引导学生把研究方法迁移过来。五、运用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渗透核心素养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二)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上学期学习“统计我们的鞋码”时,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学生写数,有的画“√”,还有的用“○、△”等图形表示。记得王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这一具体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交流,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并让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的学习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