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上半年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上半年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上半年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上半年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上半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引文中的“帝”指的是______。A.(江南博哥)黄帝B.炎帝C.帝喾D.帝舜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史籍的记载和相关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并将其击败杀死。故本题选择A。

2.

“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______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正确答案:C[解析]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内容中有一条就是普遍推行县制。他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公元前3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冈此本题答案选C。

3.

下图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B.辅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D.发明棉织机,传播棉纺织技术正确答案:A[解析]图中的人物为两汉时期的王昭君。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冈此本题选A。

4.

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______。

①西晋

②北魏

③北周

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D[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掉了魏帝自立为帝,同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史称两晋,两晋为汉族政权。北魏和北周均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因此本题选D。

5.

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______。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正确答案:B[解析]宋朝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削弱武将势力,重用文臣,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因此本题选B。

6.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和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都是______。A.巩固边防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皇权D.精简中央机构正确答案:C[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集权发展到了顶点。两者都对于加强皇权有重要作用。因此本题选C。

7.

1840年,某文人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______。A.朝贡贸易B.门户开放C.私商贸易D.闭关锁国正确答案:D[解析]材料中某文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人对西方闭目塞听,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本题选D。

8.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______。

①《南京条约》

②《虎门条约》

③《望厦条约》

④《五口通商章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B[解析]《望厦条约》是清政府于1844年同美国签订的。其余不平等条约均为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因此本题选B。

9.

下图所示报刊的创办者是______。

A.洋务派B.保皇派C.维新派D.革命派正确答案:C[解析]图片中的报刊为《时务报》《湘学报类编》《国闻报丛编》,这些都是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报刊,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工作。戊戌变法运动由维新派领导。因此本题选C。

10.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______A.农业B.服务业C.重工业D.轻工业正确答案:D[解析]由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使得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投向轻工业,如面粉、纺织、酿酒等来获利。因此本题选D。

11.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_。A.护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护法运动D.一二·九运动正确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进行宣传,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本题选B。

12.

下图是网友所称的“史上最牛毕业证”。该毕业证颁发于下列哪一时期?______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内容可知该毕业证于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颁发,即1926年6月25日,此时为国民革命时期。因此本题选A。

13.

新中国建立初期,清除“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的运动是______。A.镇反运动B.“三反”运动C.反右派斗争D.“五反”运动正确答案:A[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镇反运动重点打击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道首。镇反运动的开展从根本上肃清了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曾经猖獗一时的匪祸,也已基本扑灭,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本题选A。

14.

下图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其中的X应是______。

A.合作小组B.互助组C.集体农庄D.承包组正确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但当时农业生产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由此,题干中缺失的环节应该是互助组。答案选择B。

1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写道:“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拓展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这次会议指的是______。A.万隆会议B.贝尔格莱德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正确答案:C[解析]1954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经过中国和除美国外的与会符方的共同努力,最终达成了停战协定。美国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因此本题选C。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______。A.军事征服B.外交往来C.制度建设D.文化传播正确答案:D[解析]希腊人在中东主要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而罗马人通过武力征服,扩大疆土,把城市文明连同它的相关制度扩展到了欧洲的中部和两部。因此本题选D。

17.

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时代?______A.镰仓时代B.明治时代C.平安时代D.奈良时代正确答案:D[解析]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奈良时代。因此本题选D。

18.

凯旋门是欧洲人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形式。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A.法国大革命B.普法战争C.拿破仑战争D.1848年欧洲革命正确答案:A[解析]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是吕德浮雕作品,雕于法国巴黎爱德华广场的凯旋门上,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因此本题选A。

19.

有力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著作是______。A.《九十五条论纲》B.《物种起源》C.《纯粹理性批判》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确答案:B[解析]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因此本题选B。

20.

19世纪中期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A.大卫B.莫奈C.梵高D.米勒正确答案:D[解析]米勒为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莫奈和梵高为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大卫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D。

21.

1967年6月,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进攻埃及的国家是______。A.以色列B.叙利亚C.伊拉克D.伊朗正确答案:A[解析]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色列进攻埃及、叙利亚、约旦。因此本题选A。

22.

1991年,某组织发表了《汉城宣言》,提出了“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贸易壁垒”的组织宗旨和目标。该组织是______。A.欧盟B.世界贸易组织C.东盟D.亚太经合组织正确答案:D[解析]1991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亚太经合组织目标和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所以,本题选D。

23.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作品是______。A.《悲惨世界》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正确答案:C[解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撰写的《人间喜剧》,比较完整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它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大作,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所以,本题选C。

24.

《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______。A.纪传体B.政书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正确答案:C[解析]《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因此本题选C。

25.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①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

②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

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概念

④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B[解析]历史地图将重要的历史知识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等)以较为直观的地图形式予以呈现。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在读图辨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概念是地理专项地图的主要功能,而非历史地图。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中国问题相关的重要国际会议及其主要内容。正确答案:(1)开罗会议。主要内容: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决定成立联合国组织,并确定由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法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波茨坦会议。主要内容: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即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

2.

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史料要遵循适切性原则,为此应该重点考虑哪些方面?正确答案:史料的适切性原则是史料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调整教学的目标,并选取史料(更多选取第一手史料),有所偏重。课程标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史料的运用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则。

(2)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不宜选取文字阅读量过大的史料)。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情感、行为变化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史料的选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现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除表现在课前的调查和跟踪,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针对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史料,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难度偏大的文言文资料,有生僻字的,或是图片、地图或表格材料,要求教师进行解读梳理,或者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

(3)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史料。选择史料的时候不能选择和本节课教学无关的史料,除了要符合课程标准外,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是一个重要考量的标准。如果偏离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会耽误课堂的进度,甚至使学生无所适从,被不相干的信息吸引。

(4)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史料。史料要真实、可靠,把历史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呈献给学生“断章取义”的史料。史料要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和全面、客观的历史认知态度。

3.

简述中学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正确答案:中学历史学科学习评价具有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四个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指的是学习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即引导评价对象向预定目标前进的功能。

(2)诊断功能是指学习评价能够对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建议的功能。

(3)反馈功能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评价收获大量信息,通过信息反馈,评价者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调整下面的教学活动,使评价对象尽快和尽可能地接近既定目标。

(4)激励功能指通过合理有效的学习评价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评价对象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效果。

三、材料分析题(本小题共48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于本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了经济会议。会议指出,上述国家间在经济关系的发展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平等的代表权的基础上,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

——1949年1月25日《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

问题:1.

材料中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而实际上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答案: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冷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使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共同克服经济困难、巩固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苏联及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2.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的影响是什么?正确答案: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用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实行“全面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与协作”,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使其他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存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3.

材料:

下面是两位教师对高中历史必修Ⅲ“宋明理学”一课的教材分析:教师甲教师乙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对于重新恢复儒学的统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发展状况。但是,理学的发展脉络、理学家的思想主张等教学内容较为艰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学的影响等内容在教科书中写的也不甚清晰,这些都需要在教学时予以适当补充说明。本课内容主要是介绍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使学生了解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科书写到了理学的创立、朱熹的学说以及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因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受到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朝中期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都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问题:

你认为这两位教师的教材分析哪个更为合理?请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评述。正确答案:教师甲的分析更为合理。

教材分析是在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正文内容和栏目,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师用书,分析知识内在的逻辑线索、学生认知发展的脉络、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线索、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线索、情境素材证据线索等。

教师甲分析了“宋明理学”的教学内容、知识脉络,并且分析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师乙分析了教学重点及应掌握的内容。这不符合教材分析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作为高中的一节课,宋明理学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及相关哲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甲更为合理。但教师甲的做法也需要进行补充。教师甲对于理论的分析较多,而对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较少,应该补充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知识脉络,以及知识脉络与前后章节的关系。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Ⅰ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问题:4.

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正确答案:不得当。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该教师的讨论主题“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围绕孙中山个人的影响进行的小组讨论,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孙中山个人的历史作用并非该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不应该选为讨论主题。

5.

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正确答案:从主题自身的内容考虑:

①注意主题内容的综合性;

②加强主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③注意主题的目标性,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完成课堂目标。

从学生角度考虑:

①注意主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②主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能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要保证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解决这一主题。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2分)1.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

(2)课文摘录: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结合大家预习的内容,你认为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播放剪辑视频《寻秦记》中引发雷电的一段)

(设汁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电视剧导入,结合得很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对了,似乎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电的开发应用,可这与事实相符吗?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教师问题。

生:这只是虚构的情节。

师:大家知道,法拉第、爱迪生等人的对电及其他电器的发明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间有何联系?它又对人类历史产生哪些影响?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寻找这些问题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

师: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之后逐渐席卷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实现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蒸汽时代。

师:(继续引导)在工业革命的促进和推动下,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对工业革命有何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这一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通过问题和展示图片(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相互关系结构图)引导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师: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不断提高的生产力要求技术革新,继而引发了新的工业革命。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教师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组织讨论,时间为15分钟。

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1.电是如何发明的?电力作为新能源什么时期进入生产领域?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

2.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电力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3.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是怎样回答的?

4.卡尔·本茨是哪国人?他有哪些重要成就?

5.飞机何时试飞成功?是谁研制成功的?我国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研制成功的?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与讨论达成共识。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问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为史实内容,学生自学比教师单纯讲授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自主性。)

(三)难点提升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更快,直接参与的行业和国家更多,因此其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讲一下本组收集到的科技成就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