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12000字(论文)】_第1页
【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12000字(论文)】_第2页
【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12000字(论文)】_第3页
【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12000字(论文)】_第4页
【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TOC\o"1-2"\h\u31293摘要 129236关键词:高等教育;贫困生;教育救助 110681导论 220697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211231.理论意义 320842.实践意义 387911.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386182国内外研究现状 4318312.1国外研究现状 4233102.2国内研究现状 5185963高校教育救助的现状 784213.1高校的教育救助政策的发展阶段 7149853.2概念界定 8138443.3高校教育救助的构成 969104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48184.1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 9286845完善高校教育救助体系的对策 1284285.1政府方面 12124335.2学校方面 13263725.3社会方面 14284105.4个人方面 15730结语 1531463参考文献 16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提升,大学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是走出农村唯一的出路,但对许多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来说,高学费又是另一个沉重的负担。为此,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救助一直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教育救助的顺利施行不单单关系着大学生是否能顺利实现学业,还关乎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将来发展。目前,中国的教育援助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在减轻学生贫困、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公平、无法获得奖学金、缺乏社会参与和大学生在心理上的负担,我们总是会想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支持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援助的财政支持,加强公平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采取措施,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公平、公正地享受高等教育。[1]关键词:高等教育;贫困生;教育救助1导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研究背景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黄金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达到了4000万人,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达到了51%。“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中国,大学教育从1996年开始收取了学费,学生家庭支付学费,自然而然就导致了家庭学费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有限的条件,有些地区只适用于大量的生产和服务,而有些偏远地区,只能支持在农业领域的工作。日常的开支,沉重的负担,经济的收入,抚养孩子的支出,包括年龄的日益增长,这些不同的支出,造成了一个新的贫穷群体,那就是贫困大学生。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贫困大学生的存在还是不可避免。1.1.2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设立了一个具有鼓励性的支持助学政策,该制度针对体系困难共存、家庭个人经济状况有特殊问题而又严重困难的大学生,并且他们可以同时开展各种不同形式或者多样化的助学奖励:比如国家学生奖学金、国家优秀励志学生奖学金、国家学生助学金、国家学生助学基金贷款、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等对学生可以享有的各种免费福利,学费全额减免等都有多种形式奖励并存。例如,由我们国家党中央和其他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决定提供基金资助的一笔大型国家性学生助学金,主要用途是用于财政补贴和帮助支付国家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费,全国平均每个国家在校大学生每年2000元。然而,这种多样化的援助模式主要基于的是经济援助,而非精神援助。而且不光如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表现出不公平、奖学金覆盖面低、社会力量缺乏参与、大学贫困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需要加以改善。为此,本文期望通过研究高校大学生教育救助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1.1.3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支持力度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焦点。改善大学生高等教育的支持系统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与社会正义的最佳有效方式,也是大学生工作的理论支撑。2.实践意义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最有潜力的人才支柱,在支持和促进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上大学时期其实他们受到心里承受的经济特别是心理压力是最大的。除了要担心学费不够和生活费不知道怎么赚取的问题,贫困大学生因为其以前的教育状况和未完成的知识系统,对于接受高等教育可能会产生一些障碍,这使其会有更大的学习压力。此外,这种情况本身的落后性往往也会在贫困大学生中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心理的不相适应,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等都对贫困大学生的高校教育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基于此种情况,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和拯救贫困学生,特别是在能力和心理等领域。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教育和相应的救助措施和目前的状况来分析的,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对有用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科学教育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1.2.1研究的主要内容此文章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第一部分导论。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包括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部分高校教育救助的概念。包括高校教育救助政策的发展阶段。第四部分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完善高校教育救助体系的对策。第六部分结论。1.2.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主要数据库和国家图书馆检索并分析与论文有关的书籍和数据;网上查找资料。(2)定量研究法本文将相关的文献和统计年鉴的数据作为论文研究的根基,分析呈现出来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法依据统计年鉴的数据,并且结合定性分析形势,发展教育救助政策,满足穷人的高校和教育救助政策分析问题,以总结目前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提出行动建议。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外国高等学校创建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他们的教育研究方面也是非常完善的。如今,国外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点:教育救助的意识、教育救助的理念和发展教育救助的政策。首先是在教育救助理念上。目前,国外最受欢迎的概念是最受欢迎的是“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和“教育支出的分配”,这些分别考虑到教育的公平和利益[2]。二是在教育救助理论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D.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Johnstone)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基于“分担教育成本”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高等教育发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回报的社会活动,需要投资,利益相关者付费[3]。”后来,新经济理论面面观出现,有些学者开始从新经济的角度来关注教育救助的问题。正如ErikCanton所说,“学生贷款作为一种补偿性支持具有更好的鼓励成果[4]。”伴随着教育救助理念的积极引入和快速发展,教育救助的理念也开始丰富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著名研究学家Mendeley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建议:第一,国家政府是对高等教育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第二,救助方法必须考虑到整体性,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第三,尽最大可能发挥劳动力人才市场的积极能量,能够让不那么富有的家庭有一份正经且长期稳定的工作,也能有固定的收入去维持生活;第四,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的前提也是被救助人要懂得配合,积极参与进来;第五,救助的形式是要多样化的。将社会发展的理念应用于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5]。2.2国内研究现状在1985年左右,国家开始进行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研究。根据“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国家开始对大学进行了收费,但是针对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国家也在积极地做出一些对策,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这个方面的学术讨论会和文章也在逐渐增多,政策也越加的完善。第一,贫困大学生还是大多集中于山区,每个山区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者看待教育救助研究的眼光也是不同的,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针对这个,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救助研究这个课题进行了剖析。从教育公平这个视角来分析,田萍觉得,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弱势群体的最根本原因是教育的不公平。而且,因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背离了教育共享、公平成长的愿望,而这是包容性成长理论提出来的基本要求,只有积极地倡导公平教育,才能让这些弱势大学生的现状得到改善[6]。从感恩教育的角度来看,一些贫穷的大学生在得到帮助后缺乏感恩,甚至拿着助学金来购买高质量的电子产品、名牌服装等“高价”。在此情况下,陆茵垠认为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完善教育救助政策的同时,忽视了感恩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和教育的感激之情,并强调了重视感恩教育,特别是针对贫困大学生,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意识和感恩之心的一个重要方面[7]。从教育救助工作的视角来看,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地区大学生教育援助工作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点,一种是政府重视经济方面的救助却忽视了精神心理方面的救助,另一种是强调生存型的救助而轻视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的问题。以教育救助政策作为工程的核心,钟玉英指出,大学必须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和发挥个人才综合能力的扶持帮助贫困大学生,以帮助他们改善因为家庭问题而导致的贫困,而且还能改善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减轻父母的压力[8]。第二,很多学者也研究了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对于贫困高校毕业生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是教育救助的现状、教育救助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待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善措施。关于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现状,张晓凯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日益快速发展,社会上不论各行各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一些救助政策也得更新换代了,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教育救助体系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调整[9]。当前教育救助制度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救助,还包括精神救助。靳京阳分析当前的工作,大学虽然为贫困生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政策,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包括对“免费教育午餐”产生的误解、学生贷款机构的功能下降以及很多大学其实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帮助贫困生的,还有学生能够实习或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是太少[10]。陈远宏(2014)比较关注的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和问题,政府目前采取的教育救助政策其实更多的是从经济方面给予大学生帮助,但是却忽视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随着研究材料和事实依据变得越来越丰富,很多学者对于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体系的研究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提出了非常值得采纳的主张。一个重点就是需要继续加强对教育补贴和救助经费的资金的投入。邓久根认为,教育救助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正面的大胆的尝试[11]。韩俊江提出了对策,如果有可能的话,增加教育救助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包括公共部门、企业、盈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能够形成一个主体结构,这就很容易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12]。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刘闯(2015)则提出,我们需要完善助学贷款的机制保证风险降到最小,可以从地方政府对助学贷款进行担保、建立全民助学贷款认证机制和完善助学贷款的风险赔付这三个方面进行实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助学贷款能顺利施行下去[13]。蒋悟真认为,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不管是什么政策或者制度都应该遵循法律的规定,教育救助当然也是一样,并且政府也要教育救助维权中心当成重点重视起来,对于认真遵守法律的给予奖励,但是如果有违法行为的话,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14]。三是要积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参加。陈岚认为,社会力量是国家主体的一部分,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给社会团体提供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教育救助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去开展关于教育救助的工作[15]。四是尽最大力量去平衡物质救助与非物质救助两者之间的关系。李珮瑶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最脆弱的一个大学生群体,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救助的时候,要把眼光放长远,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心理上思想上的安慰也是极其重要的[16]。李文靖也认为,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救助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救助,还包括心理、人格培养、素质、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救助,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系统,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自力更生的能力[17]。3高校教育救助的现状3.1高校的教育救助政策的发展阶段教育救助项目就是以公平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救助,相对于其他的社会救助工作项目来说更加富有前瞻性与可预防性,在改善贫困群体所接受到的教育条件,保障贫困群体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非比寻常的价值。高校的教育救助政策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高福利的助学制度(1949~1986年)当时的高等教育属于公有制经济,而且规模较小,这就自然而然让国家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者,受资助的特定的群体既不需要参与投资,还能免费享受福利、奖学金、食品供应等。第二阶段,“奖、助、补、减”(1987~1998年)贫困家庭学生的问题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产不断增加。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编写了关于家庭贫困问题的部门研究报告,由财政部“奖励(奖学金)、(青工援助)、(困难)、(减收或免收学费)”制度,但由于有限的资金,这一政策造成了排他性和竞争性,受益者仅有一部分的贫困大学生,没有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贫困这一现实和社会性的问题,但这一体系确保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都能够继续接受到高等教育,因此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补贴和救助政策。第三阶段,助学贷款制度(1998年至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想要兴办教育毋庸置疑地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像中国有着14亿啪嗒人口的国家,兴办高等学校教育会遇到很多困难的问题。有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4.8,而发达国家才占百分之五,欠发达国家仅占到了将近百分之四。3.2概念界定3.2.1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简称“普通高校”,是指按照国家有关的教育行政规定,包括在进行毕业资格复查审批通过的基本办学规则,只要是通过了国家统一的考试的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进入普通高校,将他们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3.2.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在这种基本制度下,国家和政府是可以通过立法去补偿因为失业、疾病、身体残疾或者受到自然灾害而导致经济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地完善,社区包括农村居民饿开始接受了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随着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因此,它是属于一个动态的概念。3.2.3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指国家为了保障适龄人口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手段,也是对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补充。教育救助根据受助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整体社会救助;对贫困地区的整体社会救助;对贫困落后国家的社会救助。3.3高校教育救助的构成目前为止我国对于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学生救助助学政策主要架构是以获取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和学费代偿、校内校外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二十多种形式的一套综合性助学资助政策制度为保障体系。4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4.1.1社会力量救助缺乏管理性和积极性支持教育援助的社会力量基本上每年都在增长,这是中国扩大教育资助渠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援助社会力量缺乏组织和计划,援助分散,导致援助资金无法通过。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现有教育资金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动员所有形式的社会援助来优化财政和资源的分配。此外,许多群体在支持教育的同时,对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没有贡献,而是基于个人利益,寻求利益和救济。4.1.2教育救助法律法规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大学生教育救助法律和政策执行的基本规则仅仅是依据于中央和其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制定和颁布的各类法律条例、决议和通知等,在对大学生进行高等院校学生的教育中,法律和其他相关政策救助的法律和规则已经不够健全完善,在其执行时,允许援助政策,缺乏证据的行为避免了法律的规定,妨碍援助的应用,并没有说服公众,这使得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更加缓慢。各级政府的分派责任,具体的教育援助活动、实施和分配教育援助预算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贷款给学生,学校不实行减息制度,学生得不到他们应得的援助金额。这些问题没有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此外,国家对客体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资助,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规定。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规,许多政府机构在实施救济教育行动中存在着许多随意性,甚至是盲目性,导致中国许多救济教育机构发展状况的差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往往不一致。4.1.3贫困生的认定机制存在缺陷省级机构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通知精神进行认定,除了大学明确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实际情况中由于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规定,导致在学生去开证明时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容易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生发给学校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我国居民收入的不透明性使得难以衡量各种隐藏的收入。当学生向地方政府申请贫困证明时,申请人在没有经过严格调查的情况下,在被问及总体情况后,会得到贫困证明。此外,一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向有自己家庭和家庭利益的人提供贫困证据,这使得大学难以识别真实和虚假的贫困学生,并助长了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一般而言,实地考察或家访会带来认定的准确性,然而,这样成本增加,虽然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每年随机的抽取某一百分比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考察,信函、电话等,对已经认定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检查、复审,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做到。4.1.4资助体系分散,资金分配不均尽管我国现在对于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措施,也完善了教育救助制度和体系,但其实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对很多救助措施项目的整合安排包括对于贫困生的具体的情况都缺乏充分的了解,并没有从整体上去实施好各种救助政策的运用与执行。高等院校大多数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救助体系中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以及学费减免等政策,但都是分散执行,而缺少一个针对学生个体的帮困体系,有高校在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教育救助时,没有全面统筹了解该学生是否已经获得其他资助的情况,以致各项帮困款交叉执行,形成了双重或是多重资助、覆盖面狭窄等分配不均的现象,出现了大家都关注某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享受多重资助项目或重复获得贫困生资助金的现象,其所获得的教育救助超过了他在校的实际费用;同时,其他困难学生则得不到应有的资助,最终影响了贫困生资助活动的公平公正。4.1.5勤工助学岗位有限且缺乏企业参与首先是学校工作的短缺。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定,学生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至少应该是限制在8小时,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到1小时,这就会使得一些贫困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协助政府和相关单位分担他们的工作。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流动性也更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些因素结合造成了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几乎无法给予助理人员设置任务。此外,出勤率的报酬不符合学生的要求。其次,助理人员工作配置主要集中于学校,大多数都是以手动化的工作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学提供给大学生的大多数岗位是餐饮、档案助理、图书管理人员、实验室助理、清洁巡逻等。这些教育工作虽然也充分地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但与我们在学校中所学的各种专业之间没有太大关系,也没有提升我们大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大学出于安全原因和责任,不太愿意参加企业合作,企业反过来也不愿意雇佣大学生,由于流动性强的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因此没有一个大学和企业之间的积极互动。5完善高校教育救助体系的对策5.1政府方面5.1.1完善教育救助保障体系法律法规是建立健全教育补贴和救助政策的保障机制的最主要的办法。作为国家和社会援助的一个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与国家颁布的其他相关社会援助立法条例相比,与其他社会援助立法条例有关的地方性法律和条例相对薄弱,国家应高度重视其他地方的教育援助立法工作,完善其他地方性的法律,使法律合理、可执行。教育资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关系和行政关系,必须引入相关法律文件来处理这种关系。关于《教育扶助法》的实施和颁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负责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行政法规。笔者个人认为,可以通过借鉴目前我国己经制订并且正在出台的与社会保障救助相关的法律条例,制订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独立的社会保障教育救助的法律条例,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他关系受益主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教育援助,援助对象受益者的评估标准和教育,教育援助或资金来源、支付和一系列流程监督,同时提出完整的运营规则,相关措施可行的教育帮助。5.1.2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今天,慈善组织在教育援助中不单单是存在不作为的情况,而且慈善的受益者更关心未成年人的教育,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往往被忽视,甚至被遗忘。此外,慈善机构和组织在其运营和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加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慈善丑闻,公众对于慈善机构和组织的信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信任危机,参与慈善的力量一直是非常不足。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的话,需要大学和慈善机构共同努力,改善慈善机构对教育援助的支持,更好地为大学贫困学生服务。大学应积极与受规管的大型慈善机构沟通,让他们知道贫穷的大学学生迫切需要他们的帮助,并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慈善机构和大学必须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援助,并在整个社会创造一种强有力的捐赠氛围。有必要让社会和公众了解大学生的困境,并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应设立一个宣传和协商平台,以改进教育援助资金使用的宣传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并使捐助者能够了解其捐款的目的。5.2学校方面5.2.1合理公平地认定贫困大学生如果想真正落实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工作的管理体系,就必须做到公平、合理界定贫困的大学生。奖助学金不仅是取决于学校里的贫困生是否表明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还要求学生提供与其他相关的材料,包括当地农村居民户口的证明、其家族成员的住院病历等材料,高校也能够直接利用"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方式来了解和查询贫困生家庭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当地收入信息系统,来自贫困家庭的信息就是为了促使贫困的大学生受到教育而获利帮助。5.2.2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与指导学校向大学生提供援助,帮助大学生是一种有偿的援助,是深受贫困大学生的喜欢,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使他们增加了收入,还能让贫困大学生提高自身技能和质量,一举两得。勤工助学的出现,勤工助学的实行,对于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职业的道德包括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不论是哪一所高校,都应该主动去规范勤工俭学的实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有限,范围不够广泛;此外,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社会技能低下、学习和工作压力大,自尊心较低,严重制约了救助的实施效果。对于这样的现象,高校应该积极想一切办法来改造学校勤工助学的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开展校内外各种途径,使得贫困的学生不光仅仅是可以参与体力劳动,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要建立专门的勤工助学职业生涯,能够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减轻他们的经济困难,还有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长处。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救济式精准扶贫的教育方式,进行启发性的精准救助,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变"输血"成为"造血",变"供给型"成为"经营型",从而真正实现了更高水平的精准救助。5.3社会方面5.3.1鼓励企业由奖励转向救助企业是营利性组织,所以他们在救援的进程参与大学的教育的时候,更倾向于建立奖励性资金的动力,而不是救援资金,学生需要具备专业领域的优秀技能企业会选择这些学生进行发放救助资金,然后吸引这些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去就业。这样的现象其实很不公平,因此,大学应该鼓励企业转向救助贫困学生,利用部分资金分配给拯救贫穷学生的奖学金,包括鼓励公司为贫困生提供能够带薪假期工作一段时间的机会,以确保学生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就业的一部分。5.3.2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在社会救助的力量中,校友是学校可以争取社会捐助的主要力量。步入就业社会后,一些校友在经济上的快速成长和经济社会上的发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社会改善,其中也不乏有的是一些有一定资格及时给予社会支持的高校校友,高校也希望可以定期开会组织校友举办一次校友会,通过这种社会纽带为高校贫困学生的今后就业发展提供补助资金。例如,作为大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的美国大学通过庆祝1821年9月5日在威廉姆斯成立了第一个正式校友组织,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大学的发展。此后,该组织迅速扩大,组织职能不断扩大,校友捐款的规模逐渐增加,捐款的规模也随之增加。2006年,美国拨出316亿美元用于教育,其中校友捐赠了60亿美元,占教育捐款的五分之一,约70%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参加了教育捐款,大力支持学校教育。许多美国的名牌大学都拥有固定员工的场所,以及建立档案系统和跟踪联系,定期发给大学校友杂志、举办研讨会等,同时,从校长到美国大学校友会,一直注重培养未来员工捐赠者以及维持关系,特别是有了大型捐助者和大型捐助者的潜力,在这些领域实施了科学组织策略。美国大学协会的捐款不断增加,使我们深知,社会建设可以与校友的感受、加强毕业生的仪式、提高学校的质量和声誉,同时有效地筹集资金帮助贫困学生。5.4个人方面5.4.1积极主动了解教育救助政策当前,国家和大学提供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免费减去当地基金专项学校的助学基金,特殊学生(勤工助学基金会)、特殊生活补贴、企业助学基金会,成立各种基金会帮助高校贫困学生的政策,贫困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去主动了解关于教育救助的一些相关政策,也可以查一些相关的资料,为了让自己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对于政府或学校公布的教育救助政策,学生可以在有关国家网站或就援助政策向地方当局提供咨询;在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援助政策方面,当学生进入学校时,或可以在学校网站和相关老师那里得到有效的信息,有相应的指导方针。5.4.2努力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绝对不能浪费自己的大学时光,必须要培养自己好学、独立的性格,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厚实的根基,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家庭的现状。在上大学期间,贫困大学生可以不要有这么大的压力,多去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拓展自己的朋友圈,也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踊跃参加与自己专业只是相关的活动或者比赛,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文化活动与学习的关系是需要自己平衡的,要学会做“时间管理”,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充实,而且是忙而不乱。学校也应当组织贫困生去参与一些人文阅读,阅读经典这给了他们加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语对大学生教育的支持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的就是能够让所有贫困学生都能上学,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根据国外先进经验,我国的多元混合系统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救援系统仍有许多缺点和问题,需要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程度。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制度体系的探讨研究能够很好地把教育公平、多中心、新型公共行政救助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实践和开展中,为其构建一个高校贫困生救助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文章将本文着重从高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