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01知识管理知识点1淝水之战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________形成对峙的局面。经过:________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团结一致,在________与前军秦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________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以后,_______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_______族________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________,北魏统一________,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措施: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________年迁都________;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__;以_______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______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_______。影响:促进了________,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生产方式: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________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________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_______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______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关系: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________,民族关系趋于_______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历史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____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先后统一过北方。3.从经济的角度看,孝文帝的改革是少数民族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02基础过关知识点1淝水之战1.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形成对峙局面的南方政权是()A.西晋B.东晋C.孙吴D.成汉2.许多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有关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3.“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B.奠定了楚汉战争的结局C.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这个王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氏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5.观察下列组图,它们能够表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北魏帝王出御图北魏陶俑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C.与汉通婚D.改穿汉服6.孝文帝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改“拓跋”为“元”,改“拔拔”为“长孙”,改“独孤”为“刘”。这一做法的意义是()A.实现南北统一B.推动经济发展C.促进民族交融D.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7.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北魏文官俑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8.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03能力提升9.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D.前秦士兵大约80多万,人数众多10.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12.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04直击中考13.(滨州中考)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14.(齐齐哈尔中考)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齐桓公改革D.戊戌变法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管理1.东晋383淝水以少胜多前秦2.鲜卑拓跋439年北方494洛阳汉语汉服汉姓联姻民族交融3.畜牧业农业食物服装用具君主专制汉语乐器歌舞消解和缓隋唐基础过关1.B2.D3.D4.B5.D6.C7.A8.C能力提升9.C10.A11.(1)北魏孝文帝。洛阳。(2)鲜卑语;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