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_第1页
成由勤俭败由_第2页
成由勤俭败由_第3页
成由勤俭败由_第4页
成由勤俭败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成由勤俭败由成由勤俭败由奢:简评中华民族节俭观来源:

光明日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近日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为此,我们邀请专家选编了中国古代一些有关节俭的故事、格言,希望大家以史为鉴,提升全社会以俭为德的自觉性,促进节约风气的形成。

节俭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俭之为德,由来已久。

往古唐尧虞舜之时,就对节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肯定。

降至春秋战国之际,诸家学派兴起,开始探求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其中儒、墨两家号为显学。

儒家学说以周公以来的礼制为基础,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要恢复并保持封建等级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而墨家则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儒墨相互攻讦,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然而,论及节俭之德时,儒、墨两家却非常相近。

墨家主张节用、节葬,节俭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儒家虽未将俭之德视为儒家核心的价值观,但从未轻视或否定过节俭的作用和意义。

《论语泰伯》篇云:

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学而》篇也有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之语,说明儒家对节俭是认同的。

当时惟有法家的韩非,为强调法、术、势的重要性,其《说疑》篇举赵敬侯和燕王子哙为例,认为节俭勤劳对国家兴亡不起多大作用。

秦汉以后,人们普遍接受儒、墨两家的观点,二十四史中对于能够节俭的人物大加称赞,随处可见。

如《后汉书吴祐传》称祐以光禄四行迁胶东侯相。

所谓四行,据《汉官仪》,指敦厚、质朴、逊让、节俭也。

官吏的升迁考核,将能否节俭作为一项基本内容,究其原因,概因为古代吏少民多,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更多地强调自我的道德约束。

随着时代的推移,封建统治者越来越重视俭之德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并开始注意节俭与吝啬的差别,特别是朝廷与王公大人多年节俭而持有的财富的如何使用,成为一些思想家关注的对象。

唐太宗、王夫之批评隋文帝假节俭之名行聚敛之实,王夫之论隋炀帝离宫别馆,涂金堆碧,龙舟锦缆,翦采铺池,裂绘衣树,皆取之有余,而仓粟陈红,以资李密之狼戾,一皆文帝心计之所聚,与唐太宗所说后代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之说均为至论。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曾广开)一、节俭是国家建设的大事,关系国家兴亡1.戒尔卿士: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尚书周官》【评点】周成王讨伐淮夷,班师后告戒臣下,建功立业要靠志坚勤勉,身居高位不要骄狂奢侈,必须恪守恭敬节俭的道德。

2.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评点】据《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和《国语鲁语上》记载,鲁庄公修饰桓公之庙,油漆柱子,雕刻椽子,鲁大夫御孙进谏,强调节俭是恭敬美德,奢侈越制是极大恶行。

此语深受历代君臣重视,用以修身、治国。

3.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韩诗外传》卷三【评点】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国,伯禽临行前,周公告诫他,自己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代行天子职权多年,自己从不敢骄傲奢侈。

周公要伯禽从六个方面保持谦逊美德,其中强调鲁国虽是土地广大,只有节俭才能使国家安定。

否则,即使是像夏桀殷纣那样富有四海,也会国破身亡。

周公这番话,孔子一再引用,说明节俭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作用。

4.昔戎将由余使秦。

秦缪公问以得失之要,对曰:

古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

由余因论五帝三王之所以衰,及至布衣之所以亡,缪公然之。

《韩诗外传》卷九【评点】由余与秦穆(缪)公的问答,屡见于秦汉典籍。

《韩非子十过》记载颇为详细。

由余认为,君主是否具有节俭的美德是其得国失国的主要原因,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我们知道,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会加重百姓的负担,百姓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社会动荡不安,必将带来严重的结果。

5.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第十三》【评点】《管子八观》篇论述了如何观察国家强弱、存亡之途径,其中有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一节,具体地说,都城大而城郊田野狭小、人民稀少,君主宫室壮观而百姓房屋稀少,国中粮仓少而君主贵族台榭繁多,一般民众衣服迤逦华美、车马多装饰文采,都是奢侈的征候。

奢侈浪费带来用费的增加,使得百姓逐渐贫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贫穷只能带来社会矛盾的尖锐,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因此,管子认为,提倡节俭,禁止奢侈浪费,是治理国家非常紧要的事情。

6.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

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评点】先秦诸子学说中墨家最具有平民色彩,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显著。

墨子针对贵族政治的腐败和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现实,提出节用、节葬,希望统治者能够节俭,生活艰苦朴素,与百姓一同劳作,使百工各事其所能,罢免一切不利于百姓生产的奢侈浪费。

7.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

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

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

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太宗以为然,因曰:

夫为人君,不忧万姓而事奢淫,危亡之机可反掌而待也。

《旧唐书褚遂良传》【评点】故事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物产有限,工匠过分讲究雕琢,器皿脱离实用的需要讲求精美,必须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风气一开,上行下效,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就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因而养成节俭的风习至为重要。

褚遂良的谏词,代表了贤明士大夫普遍的看法,君主对社会风气的厚薄具有他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任何奢华的念头都可能兴起骄奢淫逸的狂风,因而,对封建君王来说,防微杜渐尤其重要。

二、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身至要1.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评点】老子的学说,强调清静无为,以此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颇为深刻。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大自然的索取。

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社会的需要,只有两条途径:

一是向身外求,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其次,就是向心内求,根据老庄的学说,降低人的欲望,减少对大自然的索求,以免资源枯竭,从而延长整个人类的寿命。

所以,老子以慈爱、节俭和因循自然为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不仅关系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替代,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

2.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评点】鲁人林放向孔子询问礼的本质,孔子称赞他看到问题的重大意义。

孔子认为:

礼的践行,与其过分地讲究礼的仪式而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

比如说丧礼,与其仪文周至,宁可过分伤悲。

在孔子看来,礼是对情欲进行节制的,但如果只注意礼仪的形式,甚至借礼仪而行奢靡之实,则应该返璞归真,回到俭约。

3.子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评点】儒家以谦逊为美德,反对骄奢淫逸。

孔子并不赞成夏人的质朴无文,但如与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相比较,孔子宁可选择节俭朴素,即使被视为固陋寒伧。

由此看来,在礼的践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过(奢华)与不及(吝惜)的问题,但对二者的轻重,孔子的态度是明确的。

4.孔子曰:

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

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

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言不可不听也。

《说苑》卷十七【评点】《说苑》此段论述源自《孔子家语》卷四。

就普通人的心性来看,财物有余就会有奢侈浪费的念头,财物不足就会俭省节约,但如果没有政令禁止就会放任自流,没有一个标准限制就会过度消费。

如果放纵欲望,奢侈浪费,很快就会家破身败。

所以说,根据礼法,对饮食、衣服、宫室等定下一个具体的标准,是从源头上阻止奢侈浪费的好办法。

联系现实,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不仅仅是思想教育、认识提高的问题,还需要在制度管理上有所改进。

5.夫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魏书李彪传》【评点】李彪是北魏孝文帝时的大臣,针对当时上层社会奢侈淫靡的社会风气,上书朝廷,倡导节俭。

其言曰:

今时浮华相竞,情无常守,大为消功之物,巨制费力之事,岂不谬哉!消功者,锦绣雕文是也;费力者,广宅高宇壮制丽饰是也。

其妨男业、害女工者,焉可胜言哉!他又举夏禹卑宫室而恶衣服,殷汤寝黄屋而乘辂舆为例告诫君王,举孔子为鲁司冠,乘柴车而驾驽马、晏婴为齐正卿,冠濯冠而衣故裘为例来告诫群臣,用史实证明,崇尚节俭乃国家与个人之福,喜好奢华,是国家和个人陷入贫困之始。

6.公沙穆曰:

居家之方,唯俭与约;立身之道,唯谦与学。

《金楼子立言篇九下》【评点】公沙穆为汉桓帝时人,因通晓占候之术,《后汉书》卷八二下将其列入《方术下》。

据《后汉书吴祐传》记载,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

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史称祐以光禄四行迁胶东侯相,所谓四行,即《汉官仪》所说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德。

由此来推论,公沙穆倡导俭约,乃其志向所在。

7.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传》【评点】范纯仁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次子,自幼与范仲淹友人胡瑗、孙复、石介、李观等游处,耳濡目染,完全继承了范仲淹俭朴的家风。

我们知道,古来所谓的四维、八德中并没有俭之德,但其中廉德的培养与保持却离不开节俭二字。

心慕奢华之人,必然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很难坚守廉洁奉公的操守,只有节俭成习,才会降低物欲,抵御贪欲的侵蚀。

《清波杂志》卷六引用此语,称作修身之要,可铭于坐右。

三、由俭趋奢易,由奢返俭难1.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贞观政要俭约》【评点】此语乃贞观四年唐太宗自述之语。

早在贞观元年,唐太宗就指出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秦始皇营建宫室,乃是为了满足私欲,因而百姓怨怒。

他自己考虑到这一点,放弃了建造宫殿的念头。

魏徵也多次以隋炀帝为例进谏,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唐太宗君臣一心,提倡节俭,禁止奢华。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这才有了贞观之治。

可见,节俭风气的形成,社会上层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2.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古人云: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贞观政要辨兴亡》【评点】贞观二年,唐太宗君臣一起讨论前朝得失,唐太宗说: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

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炀帝失国,亦此之由。

隋文帝史称节俭,却不爱惜百姓,其多年聚集的财富,助长了炀帝的奢华。

唐太宗不由地感叹:

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后来,清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九申论说:

隋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不共其德而徒厚其财也。

富有四海,求盈不厌,侈其多藏,重毒天下,为恶之大而已矣。

因此,俭者,是俭于己而博施于众,而不是做守财奴贻害子孙后代。

3.盖人情自俭而趋于奢也易,自奢而返之俭也难。

今以浮靡之后,而欲回朴茂之初,胡可得也?《松窗梦语》卷四【评点】《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名臣,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百工纪条中感叹当时吴郡风俗奢华,特别是吴制服而华、吴制器而美,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是盈握之器,足以当终岁之耕;累寸之华,足以当终岁之织也。

兹欲使其去厚而就薄,岂不难哉!由此看来,倡导节俭,摈弃奢华,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风俗移易,非一朝一夕之事。

成由勤俭败由奢来源:

中国经济网节俭常常同成功联系在一起,奢侈则常常与衰败结伴同行。

几乎每一位成功人士,都自觉地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与事业的原则。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这样写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意思是说,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这句千古名言告诉我们,无论是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还是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幸福,都离不开勤俭节约的精神,告诫人们一定要远离奢侈。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把成由勤俭败由奢当做治家理国和教育人、激励人的理念。

但是,在很多单位和个人身上,铺张浪费、浮华奢侈的现象却非常严重。

一些单位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人把一顿饭吃上几千上万元当成小菜一碟。

不论是单位的铺张,还是个人的浪费,都是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关键是怎样让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自觉遵守的信条。

《左传》里曾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在俭与侈的问题上,许多志士仁人都有相似的言论。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说:

俭节则昌,淫逸则亡。

诸葛亮在《戒子篇》中曾经有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言。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民族和国家,无不因节俭而盛,因奢侈而衰。

商纣王骄奢淫逸,挥金如土,终致商朝灭亡;明末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明王朝,却因为进北京后沉醉于花天酒地之中,最终走向崩溃历史是一面镜子,奢侈从来就是一股逆流,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灭亡。

对个人而言,懂得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贫困就会永远离你而去。

如果你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那么即便你有万贯家财,也禁不起折腾,更不要谈什么发展与成功了。

大家不妨来看一则故事有个木匠,手艺很好,做出来的东西,不但精巧,而且耐用,所以生意很好,赚的钱自然不少。

可木匠是个大手大脚的人,想吃的食物就买来吃,想穿的衣服就买来穿,想玩的东西就买来玩,因而钱虽然赚得不少,却没有什么盈余。

木匠有个朋友是个铁匠,赚的钱并没有木匠多,却是个远近闻名的有钱人。

而且,那个铁匠原本很穷,家道并没有木匠殷实,但现在却过得很好,这让木匠很困惑。

一天晚饭后,木匠带上老婆去向铁匠请教致富之道。

到了铁匠家,木匠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铁匠听了,为难地说:

这个嘛,我也讲不清,你且等一等,让我先把灯熄了,再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说着,就把灯吹灭了。

木匠老婆是个聪明人,一看这个情形,马上便明白了,立刻高高兴兴地站起来,说:

谢谢你,我已经知道怎样才能有钱了。

说完就拉着木匠回家了。

不久后,木匠也成了有钱人。

可见,致富之道,贵在勤俭二字,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否则,你纵然有天大的赚钱本领,也不够自己造的。

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精打细算的,即使是一块钱,或是一分钱,也不轻易浪费,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了2美元的停车费与停车场的管理员吵得面红耳赤。

大多数富翁都有关于节俭方面的笑料,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越有钱的人越小气,可是我们应该想到,他们如果没有节俭、吝啬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为富人了。

对企业来说,惟有节俭,企业才能生存。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都必须争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只有坚持节约、降低成本,才能不断取得竞争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今天这个微利时代,对于是否节俭的问题,企业面临的只有一种必然的选择,跨国企业巨头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节俭是一种永不过时的品质。

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素养,它可以增强个人的职场竞争力,从而成为一种成功的资本。

每个人都应该改变思想,意识到节俭不是老、旧、土、粗的东西,而是财富和利润的发动机。

节俭是一种道德理念、一种价值观,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炼人的意志,激励人们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杜绝一切浪费行为,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奢侈是一种落后愚昧的心态和意识,是同文明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的。

如果让浪费之风蔓延,让奢侈之风滋长,就会消磨人的进取精神,窒息创新观念。

对整个社会来说,节俭精神一旦丧失,经济的发展也会因缺乏动力而搁浅。

事实上,糜费豪奢,毫无节制地竞相争奢斗侈,从来都是一种落后而腐朽的文化,是一种没落腐朽心态的外化,是一种应该坚决杜绝的行为。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审视,节俭精神还是富国裕民的光明通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崇尚节俭就是对艰辛劳作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的珍惜,本身就体现了对劳动的尊崇。

因此,节俭与勤劳互为表里,克勤克俭,方能不断地创造和积累财富。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经典著作《富国论》中,从社会资本积累的角度论述过节俭的经济意义。

他这样写道:

诚然,未有节俭之前,须先勤劳,节俭所积累之物,都是由勤劳得来。

但是若只有勤劳而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就不能加大。

节俭常常同成功联系在一起,奢侈则常常与衰败结伴同行。

几乎每一位成功人士,都自觉地把节俭作为自己生活与事业的原则。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依托,是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

让我们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为成就卓越自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勤俭节约贵在加强道德修养来源:

毕节文明网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中,明确要求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此项政令针砭时弊,顺应期待,得到了媒体舆论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阶层的热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