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随着气候变暖,科尔沁沙地气温逐年升高,春、夏季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呈减少态势;加上人类活动,科尔沁从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退化为我国最大的干旱沙地。该地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沙漠水稻(沙稻)是沙漠环境用特殊技术种植的水稻。我国沙漠水稻播种试验基地首先选址在科尔沁沙地中南部(图1中阴影区域)该地种植了5000亩单季沙稻,单产高,品质好。完成下面小题。1.沙漠水稻播种基地首选科尔沁沙地,是因为该地()①地下水丰且质优②沙地广阔且平坦③土层富含有机质④近东部人才支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图2所示水稻生长时段需攻克的核心难题是()A.风沙侵吞 B.灌溉用水 C.田地杂草 D.强列蒸发3.在水稻生长旺季()A.正午时刻水稻对稻田遮挡面积一直加大 B.长春日出始终早于沈阳C.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D.辽东湾北部海水盐度加大〖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析】在中国沙地分布中,科尔沁沙地位置偏东,降水相对较多,地下水丰且质优,①正确;科尔沁曾经水草丰美,因此土壤较其他沙地含有更多的有机质,③正确;读图可知,科尔沁沙地靠近长春和沈阳,近东部人才支撑,④正确;沙地广阔且平坦不是科尔沁沙地比较特有的优势,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气候变暖,科尔沁沙地气温逐年升高,春、夏季蒸发量增加”可知,水稻生长时段需攻克的核心难题是强列蒸发,D正确;而风沙侵吞、灌溉用水、田地杂草都较好克服。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水稻生长旺季为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但直射点先往北移动再往南移动,因此正午时刻水稻对稻田遮挡面积先减小再加大,A错误;长春纬度高于沈阳,夏季昼长更长,且经度偏东,因此日出始终早于沈阳,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再加快,C错误;辽东湾北部海水盐度先变小后加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该日,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A.10时 B.12时 C.15时 D.18时5.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C.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 D.形成逆温,谷底气温回升快〖答案〗4.C5.B〖解析〗【4题详析】图示虚线为气温增减变化曲线,只要增减变化为正值,气温就是在升高,图示虚线大致在15点左右处于连续增温的最低位置,因此可能是该日气温最高的时间点,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5题详析】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说明盛行风比较弱,根据风向方位角的判读,可知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1月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B正确;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形成逆温,18时后山坡气温回升,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温度应该升高,C错误;故选B。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管理、气候、植被覆盖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图示意贵州省安顺花江大峡谷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花江大峡谷山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是()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B.树干粗大,状如纺锤C.根系发达,形成板根 D.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7.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成因是()A.表聚现象明显,淋溶作用弱 B.表层500米处较低,人类活动频繁C.表层900米处最低,高山草甸广布 D.表层1100米最高,有机质分解慢〖答案〗6.A7.D〖解析〗【6题详析】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A正确;树干粗大、状如纺锤属于热带草原植被,B错误;根系发达、形成板根属于热带雨林植被,C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D错误。故选A。【7题详析】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A错误;读图可知,表层900米处较低,B错误;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900米处还处于森林带,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现象,C错误;读图可知,表层1100米最高,因海拔较高,温度更低,有机质分解慢,D正确;故选D。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有用物质富集,可形成矿产富集区。智利铜矿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品质优。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产业是智利的支柱产业。下图是智利矿产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智利铜矿资源形成及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A.岩浆侵入近地表冷凝 B.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强C.外力沉积沉积土层薄 D.变质作用抬升作用强9.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地质复杂 B.水源缺乏 C.市场狭小 D.交通不变10.大量出口铜矿石对智利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国际贸易中地位高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③减少环境治理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8.A9.B10.C〖解析〗【8题详析】智利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质内力作用剧烈,岩浆活跃,铜矿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由于岩浆侵入接近地表,故铜矿资源埋藏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短缺,乙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水源缺乏成为制约甲区域铜矿开采的主要因素,B正确;两地地质状况差异不大,A错误;两地的市场都主要为国际市场,C错误;两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海运都较为便利,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铜矿石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不会提高智利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①错误,②正确;铜矿石出口,减少了本国炼铜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了环境治理费用,③正确;铜矿石出口,没有进行深加工,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相对湿度,指实际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下图为我国南方相同生存环境下灌草丛、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内夏季相对湿度日变化图。森林具有降温和增湿效应,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图中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蒸发大小 D.植被盖度12.若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则其内()A.气温升高,湿度变大 B.气温降低,湿度变大C.气温、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减小 D.气温、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增大〖答案〗11.A12.C〖解析〗【11题详析】相对湿度指实际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读图可知,随着气温的日变化,相对湿度曲线也发生明显的日变化,尤其中午气温高,四条曲线均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饱和水汽压上升导致的,A正确。该地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无明显日变化,BD排除。蒸发量主要受到气温的影响,温度高时蒸发量大,但蒸发会导致液态水蒸发成水汽,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上升,相对湿度可能会增加,不符合图示变化特征,C排除。故选A。【12题详析】根据材料,森林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和保湿作用,意味着森林使得温度和湿度的升高和降低幅度以及速度都变小,所以若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则其内气温季节变化减小,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减小,C正确,D错。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但气温的具体高低在不同季节以及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变化不同,如与原生存环境相比,演变为常绿阔叶林后,夏季均温降低,但冬季均温有所升高,AB错。故选C。漠河地处我国最北边界,利用极寒地带特色,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漠河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项目总投资1.07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目前基地拥有10%-20%坡道ABS对开路面跑道、冰雪圆环跑道、越野道、障碍路面等40余种试验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提供多种试验道路的主要目的是()A.考验驾驶技术 B.应对复杂地质 C.测试防滑性能 D.扩大服务范围14.漠河地区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产业基础较好 B.测试时段较长 C.专业化程度高 D.自然环境独有〖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析】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将车辆测试作为一个产业,从而提供多种试验道路,能为更多类型的车辆提供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益,D正确;漠河地处极寒地带,冬半年几乎所有路面均可测试防滑性能,C错误;可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经过所有试验道路的检测,才能应对复杂地质,B错误。故选D。【14题详析】依据背景信息可知,漠河寒区测试产业是重点推进的项目,起步较晚,无产业基础优势,A错误;由于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不高,C错误;漠河地理纬度高,冬季漫长,测试时段较长,B正确;漠河发展寒区测试产业,地理环境是区位优势,但并非国内外独有,D错误。故选B。下图为江苏省两南—北都市图及4大城市带(沿海,沿江,沿河,沿铁路)分布图。2022年江苏省GDP位居全国第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江苏三大都市圈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交通便捷 B.地势平坦、水源充足C.土壤肥沃、大城市辐射 D.交通便捷、大城市辐射16.据图,关于三大都市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南一北都市圈,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加大了省内南北发展差距B.南京都市圈内城市差异最大,南京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经济水平最高C.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三角区域,对省内外的劳动力吸引力强,虹吸效应显著D.苏北徐州都市圈跨省联动,依托交通承东启西〖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江苏省沿长江、运河等河流分布,且江苏省有铁路、公路分布,交通便利。读图,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位于平原地带,地形平坦,A正确;北方以徐州为中心的都市圈水源较短缺,且受特大城市辐射作用很小,排除BCD。故选A。【16题详析】两南一北都市圈,提高了城镇化水平,缩小了省内南北发展差距,A错误;南京都市圈内城市差异最小,B错误;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三角区域,对省内外的劳动力吸引力强,虹吸效应显著,C正确;苏北徐州都市圈跨省联动,依托交通承南启北,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若尔盖盆地曾是青藏高原东部一个内流湖,周边河流(如贾曲、白河、黑河等)汇入,欧拉—玛曲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古湖泊。古黄河源头位于柯生处。受构造运动影响,古黄河源头逐渐与欧拉一玛曲河段贯通,古湖泊消失形成若尔盖盆地。末次冰消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来自上游的大洪水事件,盆地内发育了大规模湿地和草原;野外调查发现,盆地内黄河河岸剖面的下层为典型的古湖相沉积层,上面覆盖着风沙层物质。下图为若尔盖盆地区域示意图。(1)分析若尔盖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2)古湖泊消失后,原古湖区自然环境发生了演替。据材料说明演替方向并列举证据。(3)从地形地质角度简述若尔盖湿地的成因。〖答案〗(1)内力地壳抬升,古若尔盖湖区与古黄河源区地势落差加大;古黄河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加强,切穿分水岭;与(袭夺)欧拉—玛曲河段贯通,湖水外泄形成盆地。(2)陆生环境替代了水生环境。古湖泊消失,湖床大面积裸露,有沼泽和草原发育;河岸沉积物由湖相变为风沙沉积。(3)高原盆地,海拔高,冰消期大洪水汇入;周围山地,汇入支流多,汇水多;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以下渗。〖解析〗【小问1详析】若尔盖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需要结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随着内力地壳抬升,古若尔盖湖区与古黄河源区地势落差加大,河流下切流速加快,古黄河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加强,切穿分水岭,形成了盆地的地质构造;受构造运动影响,古黄河源头逐渐与欧拉一玛曲河段贯通,湖水外泄形成盆地。【小问2详析】自然环境变化趋势需要结合气候和水体面积进行分析;古湖泊消失,水生环境逐渐演变成陆生环境;随着湖泊的消失,水体面积减少,湖床大面积裸露,有沼泽和草原发育;河岸沉积物由湖相变为风沙沉积。【小问3详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需要结合水量、地形地势和冻土面积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高原盆地,海拔高,存在冰雪覆盖,冰消期大洪水汇入;结合图片可知,若尔盖周围地形为山地,汇入支流多,水量补充丰富,汇水量大;结合图片可知,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排水条件较差,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汇水区;该地海拔较高,存在季节性冻土,水体不易下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洛阳桥,是古代工匠们采用“涨舟弦牵”浮运架桥法,在洛阳江入海口处建造的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江入海口“水阔5里,波涛滚滚”。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46座,横跨两个桥墩的条石每块长约11米,重达10吨以上;洛阳桥墩修成船形,尖头朝向河口上游材料二:下图为洛阳桥船型墩图及其所在区域。(1)分析当时修建洛阳桥的不利条件。(2)推测古代工匠利用“涨舟弦牵”浮运架桥方式把石板安置在桥上的做法。(3)简述洛阳桥船形桥墩尖头朝向河口上游的好处。〖答案〗(1)河口处宽度大,工程量大;沿海多台风,多狂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风浪大,施工环境恶劣;石板重量大,运输难度大。(2)利用潮汐涨落原理,涨潮之际,用船运载石板,载入两桥墩之间;退潮时,船随水位下降,石板即架放在桥墩上。(3)减缓上游来水对桥墩的冲击;出水口由宽变窄流速加快,便于河口上游一侧排水、排沙,减少河口内涝和泥沙淤积;减轻海水上溯带来的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水质变差、岸线侵蚀、沿岸土壤盐碱化等)〖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材料可知桥梁位于泉州,属于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台风天气较多,多狂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风浪大,施工环境恶劣,不利于桥梁建设;同时每一块石板重达10吨以上,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之下,石板重量大,运输困难;洛阳江入海口“水阔5里,波涛滚滚”,说明桥体较宽,工程修建量大。【小问2详析】结合图片可知,该桥梁所处河口呈喇叭口形,外宽内窄,海水受地月引力作用影响潮汐作用明显,古人可以利用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浮力较大,此时通过船只将石板运至桥墩之间,当潮水下落之后,船随水位下降,石板即落在桥墩之上,完成石板的安置过程。【小问3详析】本题主要从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和阻力来分析。读图可知,洛阳桥船形桥墩尖形端朝向河口上游能够减轻上游水对桥墩的冲击,出水口由宽变窄流速加快,便于河口上游排沙,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海水上溯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泥沙淤积、水质变差、岸线侵蚀、沿岸土壤盐碱化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甘肃玉门地区深居内陆,位于祁连山脉和马鬃山之间的谷底,两山夹一谷的地形,素有“世界风口”之称。其中11月一次年1月份风力大;20世纪中期以来土地沙漠化不断推移和扩大,绿洲萎缩。材料二:制氢原料包括化石能源、电解水、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而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玉门当地政府发挥氢能源产业链优势,在新能源、储氩、运输、加注、应用、氢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延链补链、大力引进下游项目,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预计2023年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2.78亿度,生产绿氩7000吨。材料三: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判断玉门地区沙漠化推移方向,说明其对玉门地区农业的不利影响。(2)说出玉门地区制氢利用的新能源。(3)简述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体系建设对当地能源安全的意义。〖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推移。沙漠掩埋草地,影响牧场放牧;掩埋农田,影响绿洲种植业。(2)风能;太阳能(3)提高本地区风、光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国家电力储备;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力度;保护当地趋于枯竭的化石能源。〖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材料“素有“世界风口”之称。其中11月一次年1月份风力大”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可以看出,玉门地区沙漠化推移的沙源地为西北亚欧大陆深部,加上冬季西北风是其主要动力,故玉门地区沙漠化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推移。对于农业来说,沙漠掩埋草地,影响牧场放牧,破坏畜牧业的发展;沙漠还会掩埋农田,影响绿洲种植业,缩减可用耕地面积。【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制氢原料包括化石能源、电解水、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而玉门地区气候干燥,风力强劲,故新能源主要来自风能和太阳能。【小问3详析】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体系建设对当地能源安全的意义可以从能源的类型转变、能源使用结构、环保等角度进行分析。风能、太阳能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通过制氢可以提高本地区风、光资源的利用率;氢能还可以增加国家电力储备;氢能储备起到削峰填谷的效果,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力度;清洁能源的使用还可以保护当地趋于枯竭的化石能源。2023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随着气候变暖,科尔沁沙地气温逐年升高,春、夏季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呈减少态势;加上人类活动,科尔沁从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退化为我国最大的干旱沙地。该地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沙漠水稻(沙稻)是沙漠环境用特殊技术种植的水稻。我国沙漠水稻播种试验基地首先选址在科尔沁沙地中南部(图1中阴影区域)该地种植了5000亩单季沙稻,单产高,品质好。完成下面小题。1.沙漠水稻播种基地首选科尔沁沙地,是因为该地()①地下水丰且质优②沙地广阔且平坦③土层富含有机质④近东部人才支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图2所示水稻生长时段需攻克的核心难题是()A.风沙侵吞 B.灌溉用水 C.田地杂草 D.强列蒸发3.在水稻生长旺季()A.正午时刻水稻对稻田遮挡面积一直加大 B.长春日出始终早于沈阳C.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D.辽东湾北部海水盐度加大〖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析】在中国沙地分布中,科尔沁沙地位置偏东,降水相对较多,地下水丰且质优,①正确;科尔沁曾经水草丰美,因此土壤较其他沙地含有更多的有机质,③正确;读图可知,科尔沁沙地靠近长春和沈阳,近东部人才支撑,④正确;沙地广阔且平坦不是科尔沁沙地比较特有的优势,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气候变暖,科尔沁沙地气温逐年升高,春、夏季蒸发量增加”可知,水稻生长时段需攻克的核心难题是强列蒸发,D正确;而风沙侵吞、灌溉用水、田地杂草都较好克服。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水稻生长旺季为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但直射点先往北移动再往南移动,因此正午时刻水稻对稻田遮挡面积先减小再加大,A错误;长春纬度高于沈阳,夏季昼长更长,且经度偏东,因此日出始终早于沈阳,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再加快,C错误;辽东湾北部海水盐度先变小后加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该日,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A.10时 B.12时 C.15时 D.18时5.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C.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 D.形成逆温,谷底气温回升快〖答案〗4.C5.B〖解析〗【4题详析】图示虚线为气温增减变化曲线,只要增减变化为正值,气温就是在升高,图示虚线大致在15点左右处于连续增温的最低位置,因此可能是该日气温最高的时间点,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5题详析】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说明盛行风比较弱,根据风向方位角的判读,可知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1月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B正确;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形成逆温,18时后山坡气温回升,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温度应该升高,C错误;故选B。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管理、气候、植被覆盖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图示意贵州省安顺花江大峡谷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花江大峡谷山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是()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B.树干粗大,状如纺锤C.根系发达,形成板根 D.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7.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成因是()A.表聚现象明显,淋溶作用弱 B.表层500米处较低,人类活动频繁C.表层900米处最低,高山草甸广布 D.表层1100米最高,有机质分解慢〖答案〗6.A7.D〖解析〗【6题详析】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A正确;树干粗大、状如纺锤属于热带草原植被,B错误;根系发达、形成板根属于热带雨林植被,C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D错误。故选A。【7题详析】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A错误;读图可知,表层900米处较低,B错误;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900米处还处于森林带,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现象,C错误;读图可知,表层1100米最高,因海拔较高,温度更低,有机质分解慢,D正确;故选D。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有用物质富集,可形成矿产富集区。智利铜矿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品质优。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产业是智利的支柱产业。下图是智利矿产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智利铜矿资源形成及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A.岩浆侵入近地表冷凝 B.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强C.外力沉积沉积土层薄 D.变质作用抬升作用强9.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地质复杂 B.水源缺乏 C.市场狭小 D.交通不变10.大量出口铜矿石对智利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国际贸易中地位高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③减少环境治理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8.A9.B10.C〖解析〗【8题详析】智利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质内力作用剧烈,岩浆活跃,铜矿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由于岩浆侵入接近地表,故铜矿资源埋藏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短缺,乙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水源缺乏成为制约甲区域铜矿开采的主要因素,B正确;两地地质状况差异不大,A错误;两地的市场都主要为国际市场,C错误;两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海运都较为便利,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铜矿石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不会提高智利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①错误,②正确;铜矿石出口,减少了本国炼铜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了环境治理费用,③正确;铜矿石出口,没有进行深加工,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相对湿度,指实际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下图为我国南方相同生存环境下灌草丛、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内夏季相对湿度日变化图。森林具有降温和增湿效应,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图中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蒸发大小 D.植被盖度12.若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则其内()A.气温升高,湿度变大 B.气温降低,湿度变大C.气温、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减小 D.气温、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增大〖答案〗11.A12.C〖解析〗【11题详析】相对湿度指实际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读图可知,随着气温的日变化,相对湿度曲线也发生明显的日变化,尤其中午气温高,四条曲线均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饱和水汽压上升导致的,A正确。该地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无明显日变化,BD排除。蒸发量主要受到气温的影响,温度高时蒸发量大,但蒸发会导致液态水蒸发成水汽,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上升,相对湿度可能会增加,不符合图示变化特征,C排除。故选A。【12题详析】根据材料,森林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和保湿作用,意味着森林使得温度和湿度的升高和降低幅度以及速度都变小,所以若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则其内气温季节变化减小,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减小,C正确,D错。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但气温的具体高低在不同季节以及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变化不同,如与原生存环境相比,演变为常绿阔叶林后,夏季均温降低,但冬季均温有所升高,AB错。故选C。漠河地处我国最北边界,利用极寒地带特色,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漠河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项目总投资1.07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目前基地拥有10%-20%坡道ABS对开路面跑道、冰雪圆环跑道、越野道、障碍路面等40余种试验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提供多种试验道路的主要目的是()A.考验驾驶技术 B.应对复杂地质 C.测试防滑性能 D.扩大服务范围14.漠河地区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产业基础较好 B.测试时段较长 C.专业化程度高 D.自然环境独有〖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析】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将车辆测试作为一个产业,从而提供多种试验道路,能为更多类型的车辆提供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益,D正确;漠河地处极寒地带,冬半年几乎所有路面均可测试防滑性能,C错误;可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经过所有试验道路的检测,才能应对复杂地质,B错误。故选D。【14题详析】依据背景信息可知,漠河寒区测试产业是重点推进的项目,起步较晚,无产业基础优势,A错误;由于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不高,C错误;漠河地理纬度高,冬季漫长,测试时段较长,B正确;漠河发展寒区测试产业,地理环境是区位优势,但并非国内外独有,D错误。故选B。下图为江苏省两南—北都市图及4大城市带(沿海,沿江,沿河,沿铁路)分布图。2022年江苏省GDP位居全国第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江苏三大都市圈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交通便捷 B.地势平坦、水源充足C.土壤肥沃、大城市辐射 D.交通便捷、大城市辐射16.据图,关于三大都市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南一北都市圈,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加大了省内南北发展差距B.南京都市圈内城市差异最大,南京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经济水平最高C.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三角区域,对省内外的劳动力吸引力强,虹吸效应显著D.苏北徐州都市圈跨省联动,依托交通承东启西〖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江苏省沿长江、运河等河流分布,且江苏省有铁路、公路分布,交通便利。读图,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位于平原地带,地形平坦,A正确;北方以徐州为中心的都市圈水源较短缺,且受特大城市辐射作用很小,排除BCD。故选A。【16题详析】两南一北都市圈,提高了城镇化水平,缩小了省内南北发展差距,A错误;南京都市圈内城市差异最小,B错误;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三角区域,对省内外的劳动力吸引力强,虹吸效应显著,C正确;苏北徐州都市圈跨省联动,依托交通承南启北,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若尔盖盆地曾是青藏高原东部一个内流湖,周边河流(如贾曲、白河、黑河等)汇入,欧拉—玛曲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古湖泊。古黄河源头位于柯生处。受构造运动影响,古黄河源头逐渐与欧拉一玛曲河段贯通,古湖泊消失形成若尔盖盆地。末次冰消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来自上游的大洪水事件,盆地内发育了大规模湿地和草原;野外调查发现,盆地内黄河河岸剖面的下层为典型的古湖相沉积层,上面覆盖着风沙层物质。下图为若尔盖盆地区域示意图。(1)分析若尔盖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2)古湖泊消失后,原古湖区自然环境发生了演替。据材料说明演替方向并列举证据。(3)从地形地质角度简述若尔盖湿地的成因。〖答案〗(1)内力地壳抬升,古若尔盖湖区与古黄河源区地势落差加大;古黄河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加强,切穿分水岭;与(袭夺)欧拉—玛曲河段贯通,湖水外泄形成盆地。(2)陆生环境替代了水生环境。古湖泊消失,湖床大面积裸露,有沼泽和草原发育;河岸沉积物由湖相变为风沙沉积。(3)高原盆地,海拔高,冰消期大洪水汇入;周围山地,汇入支流多,汇水多;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以下渗。〖解析〗【小问1详析】若尔盖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需要结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随着内力地壳抬升,古若尔盖湖区与古黄河源区地势落差加大,河流下切流速加快,古黄河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加强,切穿分水岭,形成了盆地的地质构造;受构造运动影响,古黄河源头逐渐与欧拉一玛曲河段贯通,湖水外泄形成盆地。【小问2详析】自然环境变化趋势需要结合气候和水体面积进行分析;古湖泊消失,水生环境逐渐演变成陆生环境;随着湖泊的消失,水体面积减少,湖床大面积裸露,有沼泽和草原发育;河岸沉积物由湖相变为风沙沉积。【小问3详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需要结合水量、地形地势和冻土面积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高原盆地,海拔高,存在冰雪覆盖,冰消期大洪水汇入;结合图片可知,若尔盖周围地形为山地,汇入支流多,水量补充丰富,汇水量大;结合图片可知,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排水条件较差,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汇水区;该地海拔较高,存在季节性冻土,水体不易下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洛阳桥,是古代工匠们采用“涨舟弦牵”浮运架桥法,在洛阳江入海口处建造的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江入海口“水阔5里,波涛滚滚”。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46座,横跨两个桥墩的条石每块长约11米,重达10吨以上;洛阳桥墩修成船形,尖头朝向河口上游材料二:下图为洛阳桥船型墩图及其所在区域。(1)分析当时修建洛阳桥的不利条件。(2)推测古代工匠利用“涨舟弦牵”浮运架桥方式把石板安置在桥上的做法。(3)简述洛阳桥船形桥墩尖头朝向河口上游的好处。〖答案〗(1)河口处宽度大,工程量大;沿海多台风,多狂风暴雨天气;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