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苏省南京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南京市某中学足球场及旗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仅考虑太阳方位的影响,该校足球队员在7月份训练射门时,令负责扑球的守门员明显感觉阳光刺眼的球门位置和时间(当地时间)为()A.甲,4点 B.甲,16点 C.乙,9点 D.乙,16点2.7月,校内旗杆正午影长及一日内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化情况分别为()A.影子变长,角度变小 B.影子变长,角度变大C.影子变短,角度变小 D.影子变短,角度变大〖答案〗1.D2.A〖解析〗【1题详析】7月份南京市的昼长虽然较长,但当地时间4点还没有日出,不会觉得阳光刺眼,A错误;当地时间9点是太阳位于东南,而乙球门面向西北,守门员背离太阳,不会觉得阳光刺眼,C错误;7月时南京昼长夜短,表现为日出东北,正午太阳正南,日落西北,当地时间16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夏半年时偏西,光线较强;冬半年时偏南,光线较弱;而甲球门面向南偏东45°,乙球门面向北偏西45°,故相对于甲球门而言,7月时的16点的光线对于乙球门守门员更加刺眼,D正确,B错误。故选D。【2题详析】7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日影变长,北半球昼长变短,日影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新疆和田因盛产和田玉而闻名。几亿年前,在昆仑山脉北缘沉积了大量的白云岩,后来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古生代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和田玉最终形成。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下左图为和田市位置,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左图中和田河上和田籽料富集最多的地段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4.右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和田玉籽料形成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⑦-③〖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和田籽料沉积、富集。图中丙处为河流出山口,和田籽料最易富集,C对;甲乙均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流速快,和田籽料不易沉积,A、B两项错误;丁地位于沙漠地区,流水少,只有少数细小颗粒物沉积,D错。故选C。【4题详析】根据右图中各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关系可推知,甲乙由岩浆形成,乙与沉积物均位于近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则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则丁为变质岩。图中的各个环节分别是:①是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②是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③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④是固结成岩,⑤是变质作用,⑥是重熔作用,⑦是沉积岩和变质岩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田玉籽料为变质岩,其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沉积物固结成岩(④)形成白云岩,然后经过变质作用(⑤)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之后,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最后,和田玉在流水作用(⑦)下于中下游地区沉积下来(③),形成籽料。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⑤-⑦-③,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地质图上,构造等高线是指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的白垩纪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分布图,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为6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681米,甲、乙、丙和丁为地表的四个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图中681米的山峰的成因是()A.向斜成山 B.背斜成山C.向斜成谷,后两翼被侵蚀成山 D.背斜成谷,后两翼被侵蚀成山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 B.乙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C.丙地的最高海拔可能为320m D.丁处地下岩层的埋藏深度最小〖答案〗5.C6.C〖解析〗【5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图中显示构造等高线在681米的山峰附近向高处凸出,说明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质构造,BD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如果没有经过外力作用,向斜形成的是谷地,而非现在的山地,A错误;该地岩层向下弯曲,先形成谷地,后两翼被侵蚀,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残留成山,C正确。故选C。【6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垂直于等高线,因此甲地坡面径流流向西北方向,A错误;乙地构造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误;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60米,山峰高度为681米,丙地与山峰相隔6条等高线,丙地的海拔有可能为320米,C正确;丁处构造等高线海拔为140-160米,但无法判断其埋藏深度,D错误。故选C。实际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越小表示空气越接近饱和。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丙表示的锋分别是()A.冷锋-暖锋-干线 B.冷锋-干线-暖锋 C.暖锋-干线-冷锋 D.暖锋-冷锋-干线8.关于图中各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气团的性质为冷湿 B.④处为主要的降水区C.乙处两侧露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 D.乙处锋面的推移方向是偏西9.干线附近产生降水原因是()A.冷、暖气团相遇 B.北部气团湿度大 C.水汽降温至露点 D.湿气团主动爬升〖答案〗7.B8.B9.C〖解析〗【7题详析】甲锋面偏北处受西北风影响,西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说明是以冷气团为主,且风向垂直于甲锋面,故此判断是甲是冷锋;丙为南部暖气团主动向北部冷气团移动的暖锋;乙线附近的风向都是以西南风为主,说明乙线两侧的气团温度相似,应为干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析】①处气团主要是受来自于较高纬度陆地的西北风影响,性质是冷干,A错误;据上题分析得知丙处为暖锋,暖锋的降水在锋前位置,④位于暖锋附近的锋前位置,是主要的降水区,B正确;露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团的湿度以及气温,与风速无关,C错误;乙干线西侧的风向为偏西风,会推动干线向偏东方向移动,D错误。故选B。【9题详析】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来看,北侧干气团主动移向湿气团,湿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降至露点,形成降水,C正确,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干线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而不是冷暖气团相遇,A错误;据图示信息,干线南侧露点高,为湿气团,北侧露点低,为干气团,B错误。故选C。地中海区一年中约有半年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另外半年降水丰富,多风暴和大雾,对航行不利。地中海南北两岸气候类型相同,但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较大,南部年降水量为300~400mm,北部年降水量有上千毫米。图示意地中海南北部局部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有利于在地中海航行的季节,地中海沿岸()A.空气湿度大 B.能见度较低C.大气压偏高 D.盛行偏南风11.造成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地势高低不同 B.所处海陆位置差异C.所处纬度位置差异 D.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答案〗10.C11.D〖解析〗【10题详析】地中海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根据材料“地中海区一年中约有半年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为地中海沿岸的夏季,夏季炎热干燥,空气湿度小,A错误;雾少,能见度高,B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气压偏高,C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D错误;故选C。【11题详析】甲乙两地的降水主要是由于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的,甲的纬度偏低,乙的纬度偏高,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年降水量大,甲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小而受副高控制时间相对较长,年降水量小,直接原因是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D正确。纬度差异是根本原因,C错误;海陆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影响不明显,AB错误;故选D。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口和桃花峪分别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下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甲、乙、丙、丁为黄河干流上的四个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A.甲地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V”形峡谷 B.乙地受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C.丙地受流水侧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 D.丁地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13.黄河()A.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 B.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中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D.下游水量稳定航运发达〖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析】读图分析,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山高谷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受流水侵蚀形成“V”形峡谷,A正确;乙地位于河套平原,由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B错误;丙地为黄河中游的湖口瀑布,受溯源侵蚀影响瀑布向上游移动,C错误;丁地位于黄河河口,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的水量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A错误;黄河属于外流河,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是上游和下游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中游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现象,C错误;下游为地上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不利于发展航运,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①②海区均为生产潜力较大的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①②海区渔场形成的共同条件是()A.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C.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光照充足 D.大河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15.甲、乙洋流及其沿岸地区()A.甲乙均为南半球寒流 B.甲沿岸形成广阔的热带草原C.乙沿岸主要受离岸风影响 D.甲海域比乙海域盐度更高〖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析】根据图中等深线的分布可知,小于200米的都是大陆架海域,①②海区渔场都拥有广阔的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C正确;②海区渔场是由寒暖流交汇而成,①位于亚马孙河的河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的养物质而形成渔场,BD错误;①②海区多为向岸风,不能形成上升流,A错误。故选C。【15题详析】根据图中洋流的流向可知,乙处洋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的形成是由于盛行离岸的东南风,表层海水离岸而走,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C正确。甲位于赤道附近,是暖流,为南赤道暖流,A错误;甲沿岸地区在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B错误;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多雨,降水量较大,海水盐度相对较低,而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C。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人口总量充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优化、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下图为成都市2010年和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十年来,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冬暖夏凉,气候较为舒适 B.政策支持,经济发展迅速C.旅游资源丰富,吸引游客 D.历史悠久,饮食文化独特17.实现成都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人口均匀分布B.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C.全面放开户籍管理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D.鼓励人口大量迁出,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答案〗16.B17.B〖解析〗【16题详析】十年是一个中短期的时间尺度,而气候、旅游资源、饮食文化、历史是长期的影响因素,不只是这十年有这些因素,在十年甚至前好几十年这些因素都一直存在,所以推断这些因素不是影响这十年来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ACD错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依靠国家政策支持,经济迅速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所以十年来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B正确。故选B。【17题详析】从2010年到2020年成都市老年人口占比有所增加,且占比较高,这说明成都市有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B正确;人口分布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可能被均匀分布,A错误;当前成都市人口总量大,且在上升,全面放开户籍管理政策,可能导致人口压力加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C错误;鼓励人口大量迁出,导致劳动力缺失,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8.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19.“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8.B19.A〖解析〗【18题详析】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大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A错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C错误;D.观察图示可知,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①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②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③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期,且外溢效应并不是由郊区向城市靠拢,③错误;④外溢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未来工厂”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浙江省某摩托车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满足用户在车型、颜色、配件等多元需求。完成下面小题。20.该摩托车未来工厂的突出特征为()①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②生产运营智能化③满足个性化定制 ④制造过程无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A.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B.实现产品标准化C.提高产品附加值 D.提高产品性能〖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方式”、“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提示〗,该摩托车未来工厂生产运营智能化,生产效率高,劳动力需求量少,不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满足用户在车型、颜色、配件等多元需求”〖提示〗,该摩托车未来工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产品,③正确;未来工厂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可有效控制污染,但不能达到制造过程无污染,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21题详析】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生产运营智能化,生产效率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A对;结合上题分析,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实现产品个性化,B错;据材料信息“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提示〗,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生产效率高,“混线”生产并不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性能,CD错。故选A。金沙江下游、川滇交界的溪洛渡水电站克服窄河谷、高水头、巨泄量的技术难题,将厂房、道路全设在开挖的巨大地下洞室内,筑坝石料则全源于从洞室挖出的玄武岩。溪洛渡水电站因遵循“质量、廉洁和可持续性”的核心原则,拿下了水电站领域的“诺贝尔奖”,开启了中国水电大坝智能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溪洛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A.冬季经常因低温冻害影响工期 B.直接危及长江下游地区供水C.库区蓄水后会淹没大量农田 D.必须提高大坝、洞室的抗震能力23.溪洛渡水电站的“可持续性”体现在()A.提高水电站场内的道路桥隧化 B.场内建设多处工业废水处理厂C.在库区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 D.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化〖答案〗22.D23.A〖解析〗【22题详析】溪洛渡水电站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温暖,很少有影响工程建设的低温冻害天气,A错误;对长江下游的供水影响极小,B错误;水电站建在狭窄的河谷地带,河流沿岸耕地不多,C错误;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多发区,需要加强抗震能力,D正确。故选D。【23题详析】水电站建在峡谷处,缺少平坦场地,多陡坡,生态环境脆弱。场内外的交通由明路为主改为隧道为主,提高桥隧比,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保护附近地表的植被,体现“可持续性”,A正确;水电站没有产生工业污水,不需要建设工业废水处理厂,B错误;鱼类增殖放流站应该设置在库区下游方向,以方便鱼类洄游,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误;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反映的是技术先进,不是“可持续性”的体现,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是呼伦湖的唯一天然外泄通道,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大约每半年变化一次。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流域广泛分布有多年冻土,同时也是冻土变化的敏感地带。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左图为海拉尔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图,右图为流域内4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变化图。(1)分析海拉尔河坝后水文站出现“双峰”现象的原因。(2)每年4、5月份新开河流向发生变化,推测变化后的河流流向及其对呼伦湖盐度的变化的影响。(3)1~3月海拉尔河径流量小,但1970年以来,该河1~3月径流量增加13%~20%,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海拉尔河该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的原因。〖答案〗(1)前峰:春季(4~5月),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后峰:夏季(7~8月),降水量增多。(2)自东北流向西南;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新开河此时流入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水盐度升高。(3)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隔水作用减弱,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4~5月,气温回升快,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即前峰;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增多,形成后峰。【小问2详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冬季积雪量大。每年的4、5月份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大兴安西侧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迅速增多,使得海拉尔河水位迅速上升,导致新开河流向将由东北转向西南,最后注入呼伦湖。由于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新开河此时流入呼伦湖,而据图示可知呼伦湖没有出湖径流,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相对较少,湖泊补给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水盐度升高。【小问3详析】由“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该时段河流处在枯水期,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增多,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1)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分布有南北延长的阿塔卡马沙漠,该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2)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3)结合乙图,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以及东、西两坡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原因。(4)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答案〗(1)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而不易产生对流现象)。(2)对气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升温,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或降水增多)。对渔业: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洲西海岸上升补偿流减弱,海水表层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渔业减产。(3)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山麓所处纬度低;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雪线高度产生差异原因: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雪线低;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4)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水分散失少;地下水储量增大,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解析〗【小问1详析】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盛行下沉气流,或者是出现了逆温现象。当地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抑制上升气流;当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越过山脉之后会沿山坡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近地面气温低,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产生对流现象。【小问2详析】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升温,上升气流加强,下沉气流减弱甚至消失,由于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加强,所以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①海域附近有秘鲁渔场,而秘鲁渔场是因为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的存在,厄尔尼诺出现时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洲西海岸上升补偿流减弱,海水表层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渔业减产。【小问3详析】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主要条件是两个,一个是山地基带所处的水热条件好,该山地山麓所在的纬度低,基带热量条件好,且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充足,水分条件好;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所以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影响雪线高度主要是气温、降水量等因素,本题中山脉分东、西两坡,气温差别不大,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差异: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原因:东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坡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小问4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附近,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巨大的山脉阻挡湿润西风深入,东侧区域地处湿润西风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东侧降水减少,所以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冻土层变薄,冻土退化,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地表水减少,可蒸发的水量减少,水分散失少;地下水储量增大,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向日葵原产热带,喜日照,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该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广,葵花籽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属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乌克兰南部因过度开垦土地种植向日葵,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材料二:乌克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享有“欧洲粮仓”的美称。目前乌克兰出口至中国的玉米占中国进口玉米总量的90%,同时中国进口葵花籽油的95%也来自乌克兰。中国与乌克兰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与乌克兰农业合作深度发展,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材料三:下图为乌克兰及周边地区略图。(1)分析乌克兰成为世界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的原因。(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简述中国在乌克兰投资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3)部分人不建议乌克兰再继续扩大向日葵的种植面积,试说明理由。〖答案〗(1)乌克兰葵花籽产量大,原料充足;葵花籽含油率高且品质高;绿色有机产品,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市场狭小,周边国家市场广大,出口量大;交通方便,便于产品的出口;周边邻近国家众多,地理位置优越。(2)昼夜温差大,有利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地价低廉;黑土广布,土壤肥沃。(3)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纬度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不足;灌溉用水增多,加剧水资源短缺;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加重,加剧土地荒漠化;会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导致粮食减产。〖解析〗【小问1详析】依据图文材料可知,乌克兰向日葵种植面积广,葵花籽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原料充足,为葵花籽油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乌克兰葵花籽含油率高,且品质优良,生产的葵花籽油营养价值高,受到国际市场欢迎;乌克兰葵花籽油属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市场需求量大;乌克兰国内市场狭小,但周边国家市场广大,葵花籽油出口量大,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乌克兰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葵花籽油的运输和出口;乌克兰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周边邻近国家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葵花籽油的出口;【小问2详析】依据所学知识及图片信息可知,乌克兰纬度偏高,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实现高产稳产;乌克兰大部分属于东欧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乌克兰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有利于中国投资者获取大片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乌克兰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乌克兰农业合作深度发展,乌克兰政府会鼓励中国投资者参与农业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小问3详析】部分人不建议乌克兰再继续扩大向日葵的种植面积的理由可能有:乌克兰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导致水资源短缺;乌克兰纬度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不足,扩大向日葵种植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加重,加剧当地的干旱情况,会促使土地荒漠化加深;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导致粮食减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江苏省南京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南京市某中学足球场及旗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仅考虑太阳方位的影响,该校足球队员在7月份训练射门时,令负责扑球的守门员明显感觉阳光刺眼的球门位置和时间(当地时间)为()A.甲,4点 B.甲,16点 C.乙,9点 D.乙,16点2.7月,校内旗杆正午影长及一日内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化情况分别为()A.影子变长,角度变小 B.影子变长,角度变大C.影子变短,角度变小 D.影子变短,角度变大〖答案〗1.D2.A〖解析〗【1题详析】7月份南京市的昼长虽然较长,但当地时间4点还没有日出,不会觉得阳光刺眼,A错误;当地时间9点是太阳位于东南,而乙球门面向西北,守门员背离太阳,不会觉得阳光刺眼,C错误;7月时南京昼长夜短,表现为日出东北,正午太阳正南,日落西北,当地时间16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夏半年时偏西,光线较强;冬半年时偏南,光线较弱;而甲球门面向南偏东45°,乙球门面向北偏西45°,故相对于甲球门而言,7月时的16点的光线对于乙球门守门员更加刺眼,D正确,B错误。故选D。【2题详析】7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日影变长,北半球昼长变短,日影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新疆和田因盛产和田玉而闻名。几亿年前,在昆仑山脉北缘沉积了大量的白云岩,后来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古生代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和田玉最终形成。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下左图为和田市位置,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左图中和田河上和田籽料富集最多的地段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4.右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和田玉籽料形成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⑦-③〖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和田籽料沉积、富集。图中丙处为河流出山口,和田籽料最易富集,C对;甲乙均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流速快,和田籽料不易沉积,A、B两项错误;丁地位于沙漠地区,流水少,只有少数细小颗粒物沉积,D错。故选C。【4题详析】根据右图中各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关系可推知,甲乙由岩浆形成,乙与沉积物均位于近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则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则丁为变质岩。图中的各个环节分别是:①是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②是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③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④是固结成岩,⑤是变质作用,⑥是重熔作用,⑦是沉积岩和变质岩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田玉籽料为变质岩,其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沉积物固结成岩(④)形成白云岩,然后经过变质作用(⑤)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之后,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最后,和田玉在流水作用(⑦)下于中下游地区沉积下来(③),形成籽料。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⑤-⑦-③,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地质图上,构造等高线是指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的白垩纪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分布图,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为6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681米,甲、乙、丙和丁为地表的四个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图中681米的山峰的成因是()A.向斜成山 B.背斜成山C.向斜成谷,后两翼被侵蚀成山 D.背斜成谷,后两翼被侵蚀成山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 B.乙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C.丙地的最高海拔可能为320m D.丁处地下岩层的埋藏深度最小〖答案〗5.C6.C〖解析〗【5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图中显示构造等高线在681米的山峰附近向高处凸出,说明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质构造,BD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如果没有经过外力作用,向斜形成的是谷地,而非现在的山地,A错误;该地岩层向下弯曲,先形成谷地,后两翼被侵蚀,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残留成山,C正确。故选C。【6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垂直于等高线,因此甲地坡面径流流向西北方向,A错误;乙地构造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误;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60米,山峰高度为681米,丙地与山峰相隔6条等高线,丙地的海拔有可能为320米,C正确;丁处构造等高线海拔为140-160米,但无法判断其埋藏深度,D错误。故选C。实际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越小表示空气越接近饱和。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丙表示的锋分别是()A.冷锋-暖锋-干线 B.冷锋-干线-暖锋 C.暖锋-干线-冷锋 D.暖锋-冷锋-干线8.关于图中各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气团的性质为冷湿 B.④处为主要的降水区C.乙处两侧露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 D.乙处锋面的推移方向是偏西9.干线附近产生降水原因是()A.冷、暖气团相遇 B.北部气团湿度大 C.水汽降温至露点 D.湿气团主动爬升〖答案〗7.B8.B9.C〖解析〗【7题详析】甲锋面偏北处受西北风影响,西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说明是以冷气团为主,且风向垂直于甲锋面,故此判断是甲是冷锋;丙为南部暖气团主动向北部冷气团移动的暖锋;乙线附近的风向都是以西南风为主,说明乙线两侧的气团温度相似,应为干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析】①处气团主要是受来自于较高纬度陆地的西北风影响,性质是冷干,A错误;据上题分析得知丙处为暖锋,暖锋的降水在锋前位置,④位于暖锋附近的锋前位置,是主要的降水区,B正确;露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团的湿度以及气温,与风速无关,C错误;乙干线西侧的风向为偏西风,会推动干线向偏东方向移动,D错误。故选B。【9题详析】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来看,北侧干气团主动移向湿气团,湿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降至露点,形成降水,C正确,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干线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而不是冷暖气团相遇,A错误;据图示信息,干线南侧露点高,为湿气团,北侧露点低,为干气团,B错误。故选C。地中海区一年中约有半年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另外半年降水丰富,多风暴和大雾,对航行不利。地中海南北两岸气候类型相同,但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较大,南部年降水量为300~400mm,北部年降水量有上千毫米。图示意地中海南北部局部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有利于在地中海航行的季节,地中海沿岸()A.空气湿度大 B.能见度较低C.大气压偏高 D.盛行偏南风11.造成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地势高低不同 B.所处海陆位置差异C.所处纬度位置差异 D.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答案〗10.C11.D〖解析〗【10题详析】地中海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根据材料“地中海区一年中约有半年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为地中海沿岸的夏季,夏季炎热干燥,空气湿度小,A错误;雾少,能见度高,B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气压偏高,C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D错误;故选C。【11题详析】甲乙两地的降水主要是由于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的,甲的纬度偏低,乙的纬度偏高,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年降水量大,甲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小而受副高控制时间相对较长,年降水量小,直接原因是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D正确。纬度差异是根本原因,C错误;海陆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影响不明显,AB错误;故选D。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口和桃花峪分别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下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甲、乙、丙、丁为黄河干流上的四个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A.甲地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V”形峡谷 B.乙地受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C.丙地受流水侧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 D.丁地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13.黄河()A.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 B.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中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D.下游水量稳定航运发达〖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析】读图分析,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山高谷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受流水侵蚀形成“V”形峡谷,A正确;乙地位于河套平原,由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B错误;丙地为黄河中游的湖口瀑布,受溯源侵蚀影响瀑布向上游移动,C错误;丁地位于黄河河口,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的水量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A错误;黄河属于外流河,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是上游和下游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中游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现象,C错误;下游为地上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不利于发展航运,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①②海区均为生产潜力较大的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①②海区渔场形成的共同条件是()A.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C.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光照充足 D.大河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15.甲、乙洋流及其沿岸地区()A.甲乙均为南半球寒流 B.甲沿岸形成广阔的热带草原C.乙沿岸主要受离岸风影响 D.甲海域比乙海域盐度更高〖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析】根据图中等深线的分布可知,小于200米的都是大陆架海域,①②海区渔场都拥有广阔的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C正确;②海区渔场是由寒暖流交汇而成,①位于亚马孙河的河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的养物质而形成渔场,BD错误;①②海区多为向岸风,不能形成上升流,A错误。故选C。【15题详析】根据图中洋流的流向可知,乙处洋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的形成是由于盛行离岸的东南风,表层海水离岸而走,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C正确。甲位于赤道附近,是暖流,为南赤道暖流,A错误;甲沿岸地区在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B错误;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多雨,降水量较大,海水盐度相对较低,而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C。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人口总量充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优化、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下图为成都市2010年和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十年来,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冬暖夏凉,气候较为舒适 B.政策支持,经济发展迅速C.旅游资源丰富,吸引游客 D.历史悠久,饮食文化独特17.实现成都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人口均匀分布B.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C.全面放开户籍管理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D.鼓励人口大量迁出,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答案〗16.B17.B〖解析〗【16题详析】十年是一个中短期的时间尺度,而气候、旅游资源、饮食文化、历史是长期的影响因素,不只是这十年有这些因素,在十年甚至前好几十年这些因素都一直存在,所以推断这些因素不是影响这十年来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ACD错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依靠国家政策支持,经济迅速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所以十年来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B正确。故选B。【17题详析】从2010年到2020年成都市老年人口占比有所增加,且占比较高,这说明成都市有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B正确;人口分布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可能被均匀分布,A错误;当前成都市人口总量大,且在上升,全面放开户籍管理政策,可能导致人口压力加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C错误;鼓励人口大量迁出,导致劳动力缺失,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8.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19.“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8.B19.A〖解析〗【18题详析】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大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A错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C错误;D.观察图示可知,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①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②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③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期,且外溢效应并不是由郊区向城市靠拢,③错误;④外溢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未来工厂”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浙江省某摩托车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满足用户在车型、颜色、配件等多元需求。完成下面小题。20.该摩托车未来工厂的突出特征为()①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②生产运营智能化③满足个性化定制 ④制造过程无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A.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B.实现产品标准化C.提高产品附加值 D.提高产品性能〖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方式”、“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提示〗,该摩托车未来工厂生产运营智能化,生产效率高,劳动力需求量少,不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满足用户在车型、颜色、配件等多元需求”〖提示〗,该摩托车未来工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产品,③正确;未来工厂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可有效控制污染,但不能达到制造过程无污染,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21题详析】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生产运营智能化,生产效率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A对;结合上题分析,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实现产品个性化,B错;据材料信息“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提示〗,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生产效率高,“混线”生产并不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性能,CD错。故选A。金沙江下游、川滇交界的溪洛渡水电站克服窄河谷、高水头、巨泄量的技术难题,将厂房、道路全设在开挖的巨大地下洞室内,筑坝石料则全源于从洞室挖出的玄武岩。溪洛渡水电站因遵循“质量、廉洁和可持续性”的核心原则,拿下了水电站领域的“诺贝尔奖”,开启了中国水电大坝智能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溪洛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A.冬季经常因低温冻害影响工期 B.直接危及长江下游地区供水C.库区蓄水后会淹没大量农田 D.必须提高大坝、洞室的抗震能力23.溪洛渡水电站的“可持续性”体现在()A.提高水电站场内的道路桥隧化 B.场内建设多处工业废水处理厂C.在库区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 D.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化〖答案〗22.D23.A〖解析〗【22题详析】溪洛渡水电站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温暖,很少有影响工程建设的低温冻害天气,A错误;对长江下游的供水影响极小,B错误;水电站建在狭窄的河谷地带,河流沿岸耕地不多,C错误;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多发区,需要加强抗震能力,D正确。故选D。【23题详析】水电站建在峡谷处,缺少平坦场地,多陡坡,生态环境脆弱。场内外的交通由明路为主改为隧道为主,提高桥隧比,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保护附近地表的植被,体现“可持续性”,A正确;水电站没有产生工业污水,不需要建设工业废水处理厂,B错误;鱼类增殖放流站应该设置在库区下游方向,以方便鱼类洄游,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误;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反映的是技术先进,不是“可持续性”的体现,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是呼伦湖的唯一天然外泄通道,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大约每半年变化一次。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流域广泛分布有多年冻土,同时也是冻土变化的敏感地带。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左图为海拉尔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图,右图为流域内4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变化图。(1)分析海拉尔河坝后水文站出现“双峰”现象的原因。(2)每年4、5月份新开河流向发生变化,推测变化后的河流流向及其对呼伦湖盐度的变化的影响。(3)1~3月海拉尔河径流量小,但1970年以来,该河1~3月径流量增加13%~20%,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海拉尔河该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的原因。〖答案〗(1)前峰:春季(4~5月),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后峰:夏季(7~8月),降水量增多。(2)自东北流向西南;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新开河此时流入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水盐度升高。(3)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隔水作用减弱,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4~5月,气温回升快,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即前峰;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增多,形成后峰。【小问2详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冬季积雪量大。每年的4、5月份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大兴安西侧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迅速增多,使得海拉尔河水位迅速上升,导致新开河流向将由东北转向西南,最后注入呼伦湖。由于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新开河此时流入呼伦湖,而据图示可知呼伦湖没有出湖径流,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相对较少,湖泊补给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水盐度升高。【小问3详析】由“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该时段河流处在枯水期,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增多,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1)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分布有南北延长的阿塔卡马沙漠,该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2)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3)结合乙图,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以及东、西两坡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原因。(4)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答案〗(1)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而不易产生对流现象)。(2)对气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升温,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或降水增多)。对渔业: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洲西海岸上升补偿流减弱,海水表层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渔业减产。(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