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试卷)第七周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试卷)第七周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试卷)第七周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试卷)第七周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试卷)第七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试卷)第七周姓名:班级:学号:一、基础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绚丽(xuàn)修葺(qì)B、酝酿(liàng)涉猎(shè)C、粗糙(zāo)龟裂(jūn)D、轩榭(xiè)迸裂(bìng)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瑞。B、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锁屑便往往触他之怒。C、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D、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3、请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2)手艺人的全在手上,此中的道理跟写字画画差不多。(3)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A、恶运能力肃然起敬B、厄运能耐肃然起敬C、恶运能耐顶礼膜拜D、厄运能力顶礼膜拜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5、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②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③观赏者眼睛里德太阳自然就是扁的。④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A、②④③①B、④①②③C、④③①②D、②①④③二、《狼》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顾野有麦场(回头看)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神情)C.又数刀毙之(杀死)D.狼亦黠矣(狡猾)7、选出句中“于”字与“其一犬坐于前”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A.所欲有甚于生者B.因使唐雎使于前C.受于人者不至D.于舅家见之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一狼洞其中(一只狼的洞在那里)B.屠暴起(屠户忽然暴怒起来)C.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D.一狼径去(一只狼从小路离开了)9、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写狼的“假寐”时,运用了“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B.写屠户和恶狼做斗争时,贴切的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奔”“倚”“持”“劈”“断”等,逼真地描述了屠户坚决果断的行动。C.“缀行甚远”表现了狼既贪婪又谨慎的形象特点。D.文章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全文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来揭示深刻的道理。10、选出对文章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语言精练生动,富有表现力。B.本文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C.文章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屠户的形象。D.文章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矛盾冲突激烈。三、《伤仲永》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B、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C、或以钱币乞之(或者)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12、选出句中“之”字与“忽啼求之”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A、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余闻之也久C、辍耕之垄上D、久之,目似冥1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B、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C、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D、稍稍宾客其父(很少人请他父亲去做客)1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经历了天资聪明、才能衰退到泯然众人三个变化阶段。B、方仲永由“天资聪颖”变得“泯然众人”的重要原因是他后天不愿意学习。C、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D、文章中所说的“王子”就是指王安石。15、选出对文章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采用叙议结合,夹叙夹议的写法,告诉了我们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重要性。B、本文的叙事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C、本文所写方仲永之事详写“闻”,略写“见”。D、“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周测卷(答卷)第七周姓名:班级:学号:一、基础(每小题2分,共10分)12345二、《狼》(每小题2分,共10分)678910三、《伤仲永》(每小题2分,共10分)1112131415四、名著默写(每空2分,共48分)16、《繁星·春水》的作者是,诗集的主要内容以爱的哲学为主线,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②③。17、艺术形象长妈妈是出自的散文集。散文集收录了10篇文章,它们分别是《藤野先生》《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18、散文集中刻画了三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他们分别是阿长、父亲、藤野先生,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阿长:父亲:藤野先生:19、人力车夫祥子这一文学形象是出自的小说。20、小说讲述了的故事。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表现了,揭露和声讨了把祥子逼进深渊的黑暗社会,说明了。21、文章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分别是:(1)祥子:【先】【后】(2)虎妞:(3)刘四: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2~26题(12分)烧炭工和绅士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2分)23、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2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25、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2分)26、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六、古诗鉴赏(4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11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②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27、诗中“僵”字用得极其精妙,请进行赏析。(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